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湖北省湖北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湖北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1页
    湖北省湖北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2页
    湖北省湖北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北省湖北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湖北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北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高一年级3月联考地理试卷考试时间:2023年03月13日下午14:30~17:05时长: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15小题,每小题33分,共5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当地时间2月6日4时17分)在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300公里范围内有33座大中城市;2月6日18时24分在土耳其(北纬38.00度,东经37.15度)再次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截止2月21日,地震已经造成了约4.5万多人遇难,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上升中。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 上地幔 B. 下地幔 C. 地壳 D. 软流层2. 我国大陆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本次地震,其基本原理是(   A. 纵波传播速度慢,横波快;纵波破坏力强;根据早到达的横波计算地震参数,对纵波的到达提出预警B. 纵波传播速度慢,横波快;横波破坏力强;根据早到达的横波计算地震参数,对纵波的到达提出预警C. 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慢;横波破坏力强;根据早到达的纵波计算地震参数,对横波的到达提出预警D. 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慢;纵波破坏力强;根据早到达的纵波计算地震参数,对横波的到达提出预警3. 关于地震灾害的避防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室外应远离高层建筑。②地震发生时,若在单元楼上,应该乘电梯迅速到达一楼,跑到空旷区。车站等公共场所,切忌涌向出口,要保持镇静,就地避震。④一旦被掩埋,用尽全力的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大声呼叫。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①③【答案】1 C    2. C    3. D【解析】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震源深度20千米,而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3km,该地震最可能发生在地壳,C正确、排除ABD。故选C2题详解】地震预警是指地震发生后,因为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慢,横波破坏力强;根据早到达的纵波计算地震参数,对横波的到达提出预警,C正确、ABD错误。故选C3题详解】在室外应远离高层建筑,正确;地震发生时,若在单元楼上,不能乘坐电梯逃,错误;在车站等公共场所,切忌涌向出口,要保持镇静,就地避震,正确;一旦被掩埋,不能用尽全力的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大声呼叫,要保存体力,错误。①③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雲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据央视新闻报道,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人员在云南省罗平县中三叠纪地层(2.44亿年前),发现一种新的肿肋龙科爬行动物,代表了多指节型鳍龙类最早出现的化石记录,将其命名为“奇异罗平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奇异罗平龙”生活的古地理环境是(   A. 干旱的陆地环境 B. 温暖广阔的海洋 C. 湿热的森林地区 D. 湿热的草原地区5. 关于“奇异罗平龙”生活的地质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各大板块漂浮到现在的位置。B. 被子植物高度繁盛,草原面积扩大。C. 蕨类植物繁盛,形成茂密的森林,是重要的成煤期。D. 此代的中后期,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出现。【答案】4. B    5. D【解析】4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早在1854年,肿肋龙类化石就发现于欧洲阿尔卑斯中三叠世海相地层,所以推测奇异罗平龙生活的古地理环境是温暖广阔的海洋,B正确、ACD错误。故选B5题详解】根据材料科研人员在云南省罗平县中三叠纪地层(2.44亿年前),发现一种新的肿肋龙科爬行动物可知,奇异罗平龙生活在中生代,中生代中后期出现了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D正确;新生代时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各大板块漂浮到现在的位置,被子植物高度繁盛,AB错误;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形成茂密的森林,是重要的成煤期,C错误。故选D【点睛】地球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个时代的地层,在地层中留下了历史事件的痕迹,保存有不同时代的生物遗体或遗迹,遗留下环境变化的物质凭证。因此,地层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下图示意长江口某年8月表层盐度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图中影响等盐度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 盛行风向 B. 气温 C. 海上降水 D. 长江径流7. 和8月份相比,甲海域1月份盐度(   A. 保持不变 B. 减小 C. 增大 D. 无法判断8. 某满载货轮从丙海域出发,沿东北方向航行到甲海域,货轮吃水深度(   A. 变深 B. 变浅 C. 先变深再变浅 D. 先变浅再变深【答案】6. D    7. C    8. B【解析】6题详解】由图可知,等图中的等盐度线由长江口向外海逐渐增大,说明受入海径流的影响,近海盐度受淡水稀释明显,离河口越远,稀释作用减弱,D正确,与风向、气温、降水影响小,ABC错误,故选D
     7题详解】8月入海径流量大,河水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强,盐度低,1月,河流径流减少,入海径流量小,河水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弱,盐度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8题详解】由图可见,沿丙到甲,海水盐度逐渐升高,盐度高,密度增大,海水的浮力增大,轮船吃水变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从根本上讲,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是海水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溶解度等因素.1、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2、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3、河口地区陆地径流注入越多,盐度越低。4、暖流流经海区蒸发量偏大,盐的溶解度也偏大,则盐度偏高。黄海南部的沙洲群位于老黄河口至长江口北侧的江苏近岸的潮间带上,沙洲群沙脊不断生长,沙槽不断加深。该沙洲上建有龙源风电场。下图分别为黄海南部辐射状潮流沙洲群和潮流运动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下列不属于辐射状沙洲群形成的主要动力的是(   A. 洋流 B. 潮汐 C. 盛行风 D. 入海径10. 黄海潮深滩阔,辐射状沙洲群不断增长的原因是(   ①涨潮时,潮流向岸运动,沙槽底层流速大,冲刷泥沙②涨潮时,潮流向岸运动,沙脊顶部流速小,泥沙沉积③落潮时,潮流离岸运动,沙槽底层流速大,冲刷泥沙④落潮时,潮流离岸运动,沙脊顶部流速小,泥沙沉积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答案】9. C    10. B【解析】9题详解】由于黄海南部的沙洲群位于老黄河口至长江口北侧的江苏近岸的潮间带上,所以形成南黄海辐射沙洲的主要动力主要是海水运动和入海径流,洋流与潮汐属于海水运动,所以辐射状沙洲群形成的主要动力是洋流,潮汐与入海径流,ABD错误。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辐射状沙洲群的形成与该地区盛行风关系较小,所以盛行风不属于辐射状沙洲群形成的主要动力,C正确,故选C10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涨潮时,潮流向岸运动,海水没过沙脊,沙脊顶上流速小,泥沙沉积使沙脊不断向外延伸,错误,正确。落潮时,潮流离岸运动,沙槽底层流速大,强烈的侵蚀作用使通道不断加深,同时把泥沙搬运到外海,正确,错误,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南黄海辐射状沙脊位于现代长江三角洲以北、旧黄河三角洲以南的苏中岸外浅海区,大致以港为顶点向海呈辐射状分布,其规模巨大,形态特殊,且具北大南小的明显不对称格架,在国内外罕见。自南黄海辐射状沙脊被发现、尤其是江苏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揭示其全貌并同时测得辐射状沙脊区存在辐射状潮流场以来,对其成因一直存在争论。争论的本质在于究竟是海底具辐射状雏形的古长江河口坝或古长江水下三角洲、或长江口向东南方向偏移,延伸到一定程度才具备的局部港海湾轮廓决定了辐射状潮流场的存在,还是由东中国海潮波系统与东中国海海岸轮廓决定,从冰后期海侵开始影响本区、或从7000年前以来就一直存在的辐射状潮流场决定了南黄海西部辐射状沙脊的形成。下图为某高中地理兴趣小组进行研学后,绘制的研学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 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 390米 B. 400米 C. 590米 D. 610米12. 返校后同学们写了研学报告,下列报告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地形以丘陵、盆地为主②地势南高北低③陡崖处存在瀑布④R处以下河段的自西北向东南流A. ①④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答案】11. C    12. A【解析】11题详解】依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图中最高点海拔介于600~700米之间,最低点海拔介于100~200米之间,因此图中高差范围在400~600米之间,最大高差应可能为590米,C正确。ABD均错误。故本题应选C12题详解】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地海拔范围在100~700米之间,地形四周高中间低,主要以丘陵和盆地为主,正确,错误。图中陡崖处为山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脊处为分水岭,因此陡崖处没有河流,不会形成瀑布,错误。根据图示指向标,R处以下河段应是自西北向东南流动,正确。①④正确,本题应选A【点睛】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丘陵,一般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起伏不大,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平原,是海拔较低的平坦的广大地区,海拔多在0—500米,一般都在沿海地区。高原,是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盆地,是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盆地多分布在多山的地表上,在丘陵、山地、高原都有相应的不同构造的盆地。盆地基本呈中间低,四周高的盆状形态。某小集水区(海拔介于3565--3716米)位于青海湖流域的北部。某科研小组通过样带调查发现,坡向和坡位对该集水区的土壤性质影响较大。下图示意该集水区及样带设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相对于乙样带,甲样带的土壤(   A. 厚度大,含水量高 B. 厚度小,含水量高C. 厚度小,含水量低 D. 厚度大,含水量低14. 导致甲、乙样带土壤腐殖质含量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是(   ①成土母质②生物量③土壤湿度④地表径流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15. 三个样带中,丙样带的土壤(   A. 黏粒比重高 B. 腐殖质分解快C. 蓄水保水性能差 D. 通气透气性好【答案】13. A    14. B    15. A【解析】13题详解】分析材料可知,该集水区的土壤性质受坡向和坡位的影响较大。读图对比甲、乙样带坡位可知,该区域位于半干旱地区,甲地位于阴坡,光照较弱,蒸发弱,土壤水分多,植被较丰富,更有利于发育深厚土壤,土壤厚度比乙样带大。因此,相对于乙样带,甲样带的土壤厚度大、含水量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题详解】腐殖质含量多少与枯枝落叶归还量以及分解量有关。读图可知,该区域位于半干旱地区,甲地位于阴坡,光照较弱,蒸发弱,土壤水分多,植被较丰富,因此,生物量多于乙样带。因此,导致甲、乙样带土壤腐殖质含量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为生物量、土壤湿度,B正确。排除ACD。故选B15题详解】丙位于河流下游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流速较慢,因此土壤黏粒比重较大,保水性能强,土质黏重,通气效果差,A正确,CD错误。该集水区位于青海湖流域的北部,温度较低,且丙地容易处在水淹缺氧环境,腐殖质分解慢,B错误。故选A【点睛】腐殖质是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生态系统中腐殖质含量多少和形成与枯枝落叶归还量和分解量相关。腐殖质分解速度与温度、湿度和通气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通常温度低、湿度小的地区,分解速度慢,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格尔木河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南部,发源于昆仑山,向北注入达布逊湖。格尔木河流域的地貌自上游到下游可依次划分为山地、洪积扇、洪积平原、湖积平原。研究发现,近年来格尔木河流域降水在增加,各地貌区植被随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下图示意格尔木河流域。1描述图中洪积扇的形成过程。2指出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自然植被生长最好的区域,并分析原因。3说出格尔木河流域水循环类型,并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达布逊湖成为咸水湖的过程。【答案】1)河流从山地带来的大量碎屑物质,流出山口后,地势趋于平缓,水流速度变慢,搬运能力逐渐减弱,形成扇状堆积体就是洪积扇。    2)乙。甲地位于格尔木河山前洪积扇前缘,多砾石,较贫瘠,植被稀疏。乙地位于洪积平原边缘,地下水埋深较浅,土壤保水能力强,植被茂密。丙地表盐滩密布,植被稀疏。丁靠近盐湖,土壤含盐度极高,不适宜植被生长。    3)陆上内循环。地表径流携带盐分注入布逊湖,布逊湖降水较少并且蒸发旺盛,盐分累积形成咸水湖。【解析】【分析】本题以格尔木河流域图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洪积扇的形成过程与布逊湖成为咸水湖的过程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冲积扇的沉积是河流从山上搬运的物质在出山口位置的沉积,随着流速的迅速变慢和重力作用下,大的颗粒先沉积,小的颗粒可以搬运的较远,因此从扇项到扇缘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河流在上游山区地点时,坡度大,流速快,侵蚀搬运能力强,河流从山地带来的大量碎屑物质,流出山口后,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变慢,搬运能力逐渐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形成的扇状堆积体就是洪积扇。【小问2详解】由材料信息格尔木河流域的地貌自上游到下游可依次划分为山地、洪积扇、洪积平原、湖积平原和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格尔木河山前洪积扇前缘,地下水埋深较深,同时地形坡度较大,大气降水下渗和沿坡面流动损失较多,并且土壤颗粒粗大,多砾石,土壤较贫瘠,导致该地区植被稀疏。乙地位于洪积平原边缘,地下水埋深较浅,土壤颗粒较细,保水能力强,部分地区有地下水渗出,水源充足,所以植被茂密。丙地下水埋深极浅,径流流动缓慢,加之蒸发旺盛,地表盐滩密布,所以植被较稀疏,丁位于湖积平原北部,并且靠近盐湖,所以地下水及土壤含盐度极高,因此不适宜植被生长,所以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自然植被生长最好的区域是乙。【小问3详解】由于格尔木河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南部,发源于昆仑山,向北注入达布逊湖,说明该河地处内陆,距海较远,受海洋水汽影响较小,所以格尔木河参与水循环的类型是陆地内循环,因此格尔木和流域水循环类型为陆地内循环。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格尔木河汇入布逊湖,从陆地带来盐分在湖区沉积,而布逊湖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并且布逊湖地处内陆,气候大陆性强,因此降水少,蒸发强烈,所以淡水支出量大,导致盐度不断升高,由于盐分累积导致布逊湖形成咸水湖。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巴丹吉林沙漠中有很多被当地俗称“海子”的湖泊,太阳升起以后,海子周边常刮起“太阳风”。下左图为海子景观图。下右图示意某日陆面和湖面气温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说出当地“太阳风”的方向和性质。2指出影响“太阳风”风速的因素。3依据相关信息,推断海子周边“太阳风”风速最大的时段,并解释原因。【答案】1)风由湖泊吹向陆地,风较为湿润。    2)海子面积大小,沙山植被多少。    31516时,湖泊与陆面的温差最大,水平气压差异最大,风力大。【解析】【分析】本题以巴丹吉林沙漠太阳风为背景,涉及风向、性质、风力大小、影响风力的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小问1详解】由于湖泊与陆地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增温快于湖泊,湖泊气温低于陆地,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陆地形成低压,湖泊形成高压,吹湖风;夜晚吹陆风,据此分析,夏季晴朗的午后,由于陆地气温高于湖泊,因此材料中提到的太阳风为湖风,且风由湖泊吹向陆地的过程中带来水汽,风较为湿润。【小问2详解】太阳风风速主要由湖泊与陆地的温差、摩擦力大小决定,而影响两者温差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湖泊的大小以及陆地植被的多少,植被多,摩擦力大,风力小。【小问3详解】由图的信息可知,在1516时,陆面与湖泊的温差最大,两地的气压差异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18.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题。材料一  2022年8月23日4时左右,因短时强降雨,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乐跃镇的青雕楼、张家坪子沟、老鹰岩沟和王家坡分别发生了不同规模的泥石流灾害,导致36户172人受灾,经济损失600多万。材料二  下图为泥石流景观图。材料三  下图为中国泥石流分布图。1结合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相关材料,说明我国泥石流多发区的分布特点。2简述泥石流的危害。3在野外考察时,如何避防泥石流灾害?【答案】1)西南地区最为集中;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三大阶梯之间的接触带或过渡带上;泥石流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暖湿、局部暴雨强度大、冰雪融化快的地区。    2)冲毁城镇、乡村等;造成人畜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损坏农作物、耕地及林木;也会堵塞河道等。    3)连续降雨或暴雨时,不要在沟谷中逗留;不要躲在沟谷中的大树上;要向泥石流沟两侧迅速躲避,不要顺沟往下跑;发现泥石流后要及时报告,以便下游和沟口的居民及时撤离。【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四川省发生的泥石流案例和中国泥石流分布图为材料,涉及泥石流的分布、成因和避防,考查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分布特点一般从分布是否均匀、哪多哪少、集中分布区等几个方面描述。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河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结合图中信息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三大阶梯之间的接触带或过渡带上,是因为这些地区地势起伏大,地壳活动频繁,岩层破碎产生了大量的固体碎屑物;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是诱因,所以泥石流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暖湿、局部暴雨强度大、冰雪融化快的地区,这些地区地表物质比较疏松,地表径流速度快,容易发生泥石流。从图中看出西南地区最为集中。【小问2详解】泥石流带来危害主要从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两个角度分析。泥石流体积大,规模大,流速快,从人类社会来看,可以冲毁人类的聚居地,如城镇、乡村等;同时会造成人畜等生命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到达聚落周围时,则会损坏农作物、耕地及林木;从自然环境来看,泥石流进入河道,会堵塞河道,改变区域的水系状况等。【小问3详解】连续降雨或暴雨时,泥石流的风险提高,不要在沟谷中逗留;不要躲在沟谷中的大树上,因为当泥石流发生时,大树可能会被冲倒;要向泥石流沟两侧迅速躲避,不要顺沟往下跑要往山坡上跑,离山谷越远越好;发现泥石流后要及时报告,以便下游和沟口的居民及时撤离,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关试卷

    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主观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A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A卷)(Word版附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高一3月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高一3月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