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 专题4.2 实验探究题(力学)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 专题4.2 实验探究题(力学)(教师版含解析).doc
    • 学生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 专题4.2 实验探究题(力学)(学生版).doc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 专题4.2  实验探究题(力学)(教师版含解析)第1页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 专题4.2  实验探究题(力学)(教师版含解析)第2页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 专题4.2  实验探究题(力学)(教师版含解析)第3页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 专题4.2  实验探究题(力学)(学生版)第1页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 专题4.2  实验探究题(力学)(学生版)第2页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 专题4.2  实验探究题(力学)(学生版)第3页
    还剩4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 专题4.2 实验探究题(力学)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 专题4.2 实验探究题(力学),文件包含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专题42实验探究题力学教师版含解析doc、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专题42实验探究题力学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六大复习策略
    中考即将来临,如何帮助我们考生强化效果,将有限的时间集中于中考的难点、重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物理教学专家对短时间提高物理成绩提出几点建议:
    1.“网络式”复习法:即采用章、节、标题、要点四个层次对教材进行梳理和编织记忆网络。
    2.提高“回头率”:为了防止遗忘,就要采用提高“回头率”的`方法,即看完一节、一章、一部分之后,再回头扫视一遍,这样知识得到了系统的巩固,效果很好。
    3.“空想法”:所谓空想法就是不看课本回想看过的内容;或看课本的大纲填充细节。
    4.树形图:复习时,可以在每门考试科目众多的参考书中,选出一本较有代表性的参考书,通读全书后,理出该领域研究的主要线索。
    5.梳理错题法:把综合复习阶段做过的所有习题重新浏览一遍。把曾经做错并改正后的题重点看一遍。
    6.“齐头并进”法:在复习过程中,由于要复习的学科多,所以必须合理安排时间。学科和学科之间不可偏废。可将每天的时间划分为大致相等的5部分,用于7门课的复习,弱科花的时间稍多一些。

    专题4.2 实验探究题(力学)(原卷版)
    【迎战中考】物理二轮之试卷题型解密(通用版)

    1.实验探究题是中考物理试卷中必考内容。实验探究题考查学生对认识自然、探索规律和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的考试题型。实验探究题在中考试卷中占有较大比例,认真做好实验探究题的备考复习,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2.各地的中考命题针对实验探究问题有着不同程度的偏重,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进行考查,这也就给命题带来了多个角度的可能性。比如同是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但由于考查的环节或是角度不同,考查的方式也就明显不同,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对每个知识点、每个环节要做到理解和掌握。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地中考命题中涉及不同版本教材外的物理探究实验逐年在出新。但纵观其考查内容,大都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并且所考核的方法和能力都是学生应了解和掌握的。所以学生进行应考时对此不要产生心理上的障碍,只要抓住方法、应用得当,一般都能轻松解决。
    3.纵观历年实验探究题,其规律是力学一道题、电学一道题,光学或热学一道题,有的还涉及到机械运动、声现象或电磁现象等内容。力学部分实验探究主要有物质密度测量、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影响浮力大小因素实验、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影响动能大小因素实验、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测定机械效率实验等。考查热点有:物质密度测量、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影响浮力大小因素实验、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影响动能大小因素实验、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等。

    一、物质密度测量
    1.实验内容
    (1)测量工具:密度测量的常用工具是量筒(量杯)、天平。用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体积;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2)天平的使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天平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测量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先将游码拨回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归零),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刻度(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表示横梁平衡;将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用镊子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指示值。
    2.液体密度的测量:液体密度的测量步骤如下:
    (1)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1;
    (2)将适量的液体倒入烧杯中,用天平称出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m2;
    (3)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4)计算液体的密度:。
    3.固体密度的测量:固体密度的测量步骤如下:
    (1)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3)用细线拴住固体,轻放浸没在水中,读出固体与水的总体积V2;
    (4)计算固体的密度: 。
    2.考查方向
    考查方向
    解答思路
    天平调平衡
    移动平衡螺母(指针左偏,平衡螺母右移;指针右偏,平衡螺母左移)
    天平使用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零”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左盘放被测物体,右盘放砝码,不得用手夹取砝码
    求被测量物体质量
    物体总质量等于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读数
    液体体积测量
    视线要与液面相平,1mL=1cm3
    被测物体密度
    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被测物质密度误差
    烧杯或被测固体均粘有部分液体,由实验步骤可知被测质量偏小时,密度偏小;被测质量偏大时,密度偏大
    靠增减砝码无法使天平平衡时
    取下最小砝码,调节往右调节游码
    实验评价
    根据测量过程确定测量值偏大还是偏小并分析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
    【典例】(2020•淄博)在劳动实践活动中,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大豆、核桃、花生等食材制作营养豆浆,并测量营养豆浆的密度。
    (1)小明的实验过程:
    ①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豆浆的总质量,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总质量为   g;
    ②把烧杯中的豆浆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如图乙所示,记下量筒中豆浆的体积为   cm3;
    ③测出烧杯和剩余豆浆的质量为30g。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豆浆的密度为   kg/m3。

    (2)小亮的方法:
    ①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1;
    ②向空烧杯中倒入适量豆浆,测量烧杯和豆浆的总质量m2;
    ③将烧杯中的豆浆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豆浆的体积V。
    你认为   (填“小明”或“小亮”)的实验方法所测密度误差较大,理由是   。
    (3)测量结束后,小明把核桃放入水中,发现核桃漂浮在水面上,他想测量核桃的密度,于是挑选了一个不透水的核桃(如图丙),却发现无法放入量筒中。聪明的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小桶、细线、细铁丝、装满水的溢水杯,也测出了核桃的密度。
    实验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所受的重力G;
    ②   ;
    ③  。
    请补全主要步骤,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写出核桃密度的表达式ρ=   (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跟踪练习】
    1.(2020•阜新)小明把一小块玛瑙石和一个小木块带到实验室,测量它们的密度:

    (1)如图甲所示,小明忘记把游码归零就调节天平平衡了,及时改正后,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侧移动(选填“左”或“右”),天平才能重新平衡。
    (2)在实验过程中,小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图乙、丙所示,玛瑙石的质量是   g,玛瑙石的体积是  cm3,玛瑙石的密度是   kg/m3。
    (3)小明把玛瑙石做成一件小工艺品后,其质量减少,玛瑙石的密度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小明尝试只用量筒和水测量小木块的密度,如图丁所示操作如下:
    ①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体积记为V1;
    ②将小木块轻轻放入量筒内,静止后,水面对应的体积记为V2;
    ③再用细钢针将小木块浸没在水中,水面所对应的体积记为V3,
    由此得到木块密度的表达式ρ=   。(用ρ水和所测物理量符号表示)
    2.(2020•鞍山)如图所示为小聪同学利用未知液体来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操作:

    (1)如图甲所示,小聪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错误操作是   。
    (2)小聪纠正错误后,正确测量出了小石块的质量m石(如图乙所示),并由图丙测出了小石块的体积V石=   cm3,则小石块的密度ρ石=   g/cm3。
    (3)小聪还想测出量筒中未知液体的密度,他利用弹簧测力计只增加一个操作步骤,便完成了该实验。新增操作步骤: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未知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液=   (用字母表示,不必代入数值)。
    3.(2020•葫芦岛)小琪非常喜欢吃大樱桃,很想知道它的密度,于是进行了如下测量: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端调节,使横梁平衡。
    (2)他取来一颗大樱桃,用天平测出了大樱桃的质量如图乙所示为   g。
    (3)将一颗大樱桃,放入装有30mL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图丙所示的位置,大樱桃的体积为 cm3,密度为   g/cm3。
    (4)小琪将大樱桃放入量筒中时,筒壁上溅了几滴水,所测的大樱桃密度会   (填“偏大”或“偏小”)。
    (5)小琪还想利用大樱桃(已知密度为ρ0)、平底试管、刻度尺测量家里消毒液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平底试管中倒入适量的消毒液,用刻度尺测量试管中液面的高度h1。
    ②将大樱桃放入试管内的消毒液中,大樱桃处于漂浮状态,用刻度尺测量试管中液面的高度h2。
    ③取出大樱桃,在其内部插入一根细铁丝(忽略大樱桃体积的变化),重新放入试管内的消毒液中,由于浸没在消毒液中时重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浮力,大樱桃沉入试管底部,用刻度尺测量试管中液面的高度h3。
    ④消毒液密度的表达式为ρ消毒液=   。
    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
    1.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钩码。
    【实验原理】(1)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是平衡力;(2)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等于摩擦力大小,这样就测出了摩擦力大小。
    【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如图。

    一、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让木块在长木板上做匀速滑动,读出弹簧测力计读数,即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数据计入表格;
    二、改变放在木块上的钩码,从而改变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重复步骤一进行试验;
    三、把棉布、毛巾铺在长木板上,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重复上述试验。
    四、实验表格
    试验次数
    接触面
    压力大小
    弹簧测力计读数/N
    1
    木块与长木板
    无钩码

    2
    木块与长木板
    有钩码

    3
    木块与棉布
    无钩码

    4
    木块与毛巾
    无钩码

    五、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1)摩擦力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2)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3)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大小无关;(4)摩擦力大小跟运动速度无关。
    2.考查内容
    考查方向
    解答思路
    要测出摩擦力大小物体应做什么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如何确定摩擦力大小
    匀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读数与摩擦力大小相等
    可说明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有关的实验步骤
    1和2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的实验步骤
    1和3或1和4之间
    测量误差产生原因
    很难做到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在运动中读数会有误差
    根据实验结论找出生活中利用摩擦力的例子
    汽车轮胎、自行车把、胶鞋等
    添加钩码的目的
    为了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探究实验的物理方法
    控制变量法
    【典例】(2020·临夏分)小宇要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他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A.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B.接触面的粗糙程度;C.物体运动的速度。接下来小宇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开展探究。

    (1)进行甲、乙、丙图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必须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   运动;
    (2)要验证猜想B,需按照   两个图(选填“甲”、“乙”、“丙”)进行对比实验;
    (3)比较甲、乙图的实验,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4)在本次实验中运用的研究方法是转换法和   ;
    (5)小颍发现小宇上述实验操作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不稳定,于是改进了实验装置,如图丁所示。改进后长木板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做匀速直线运动。
    【跟踪训练】
    1.(2020·湘西)如图,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1)实验中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   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运动(选填“匀速”或“加速”)。
    (2)由甲和乙实验可知,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   。
    (3)由   和丙实验可知,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2020·本溪)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小平完成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次实验。测量滑动摩擦力时,小平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1)甲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如果水平拉动木块向右做加速运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数据,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的关系;
    (3)比较甲、丙两次实验数据,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结论,判断依据是______;
    (4)小平得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后,还想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受到压强的关系,他选择了一个长、宽、高不等且各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木块,设计了两种方案,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填“A”或“B”)。
    A.木块平放在木板上,在木块上加不同质量的砝码,拉动木块,比较两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B.把木块分别平放、侧放在木板上,拉动木块,比较两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2020·潍坊)某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粗糖程度不同的长木板甲和乙、滑块(质量已知)、破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①将滑块放在水平长木板甲上进行实验,通过改变滑块上砝码的个数改变滑块的压力;记录多组滑动摩擦力F及压力FN的大小;作出摩擦力F随压力FN变化的图象,如图象中甲所示;
    ②换用木板乙重复上述实验,作出摩擦力F随压力FN变化的图象,如图象中乙所示。

    (1)如下图所示,______(选填“A”或“B”)操作更便于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由图象可知:①在接触面一定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______比;②长木板______(选填“甲”或“乙”)的接触面更粗糙。
    三、运动与力的关系实验
    1.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长木板、直尺、毛巾、棉布、木块。
    【实验原理】(1)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2)当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时,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步骤】一、实验装置如图。

    二、在长木板上铺上毛巾,让小车从A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静止后测出斜面底端到小车停下位置路程,数据计入表格。
    三、在长木板上铺上棉布,让小车从A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静止后测出斜面底端到小车停下位置路程,数据计入表格。
    四、让小车在长木板上从A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静止后测出斜面底端到小车停下位置路程,数据计入表格。
    五、让小车在长木板上从B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静止后测出斜面底端到小车停下位置路程,数据计入表格。
    六、实验表格(参考数据)
    实验步骤
    运动表面
    开始位置
    斜面底端到停止位置距离/cm
    1
    毛巾
    A

    2
    棉布
    A

    3
    木板
    A
    20
    4
    木板
    B

    七、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力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所受阻力(摩擦力)越大,小车越容易停下来。
    2.考查内容
    考查方向
    解答思路
    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
    当小车到达水平面时,使小车的速度相同
    小车在三个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
    越远
    由此推断,当小车不受摩擦力作用时
    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此实验正确地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表面越光滑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
    这个实验能不能直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不能
    小车运动的长短与它受到的阻力有什么关系
    阻力越大,运动越短
    让小车从不同高度滑下还可以探究
    重力势能与高度、动能与速度关系
    【典例】(2020•百色)某次探究实验中,小明依次将毛巾、棉布分别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分别从斜面上滑下,再观察和比较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实验情景如图所示。
    (1)实验中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的速度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分析小车运动情况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选填“快”或“慢”);由此推理: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作用,它将在水平面上   ;说明物体的运动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3)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   (选填“能”或“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跟踪训练】
    1.(2020•呼伦贝尔)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让同一小车滑到接触面分别为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子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为了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实验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   滑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选填“转换法”、“模型法”或“控制变量法”)。
    (2)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在运动时不受阻力,则小车将在水平面上   。说明物体的运动   (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3)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   。
    A.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B.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所以不能确定这个定律是否正确
    C.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得出的

    2.(2020•泸州)小聪将一根橡皮筋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其右端来“探究两个分力与合力的关系”。

    (1)实验中使用的弹簧测力计如图甲所示,其分度值为   N;
    (2)小聪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一起沿相同方向作用于橡皮筋上拉到A点,此时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3.0N、F2=4.0N;小聪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筋也拉到A点,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7.0N,如图乙所示。F的作用效果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即F为F1和F2的合力,这种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小聪在实验中突发奇想,将两弹簧测力计相互垂直作用在橡皮筋上拉到B点,记下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3.0N、F2=4.0N;然后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筋也拉到B点,如图丙所示,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N。根据你对合力与分力的理解,判断F′   (选填“是”或“不是”)F3、F4的合力。
    3.(2020•泰州)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
    (1)小明调试实验装置时,将小车从斜面上A处滑下,如图甲所示,小车滑出水平木板右端而掉落下去。为让小车不滑出木板,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
    A.小车仍从斜面A处滑下,换一个更长的木板
    B.增大斜面的倾角,小车仍从斜面上A处滑下
    C.斜面倾角不变,小车从斜面上A处以下位置滑下
    D.减小斜面的倾角,小车仍从斜面上A处滑下
    (2)调试成功后,小明每次均将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处滑下,让小车分别在毛巾、棉布和木板表面运动,最终小车静止时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路程越   。进一步推理可知:若小车运动时所受阻力为零,小车将保持   (填运动状态);
    (3)在上述实验中,小车在毛巾表面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木板表面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量;
    (4)上述实验结论是小明在分析实验现象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得出的。下列得出实验结论的过程与该实验相同的是   。
    A.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B.用小磁针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
    C.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D.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四、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探究课题: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实验装置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实验原理
    根据U形管内两管液面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大小
    探究过程
    1.根据如图甲所示,按照组装U形管压强计
    2.将水倒入烧杯,如图乙,控制探头在水下深度不变,调节旋钮改变探头的朝向,观察并测出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将数据填入下表;
    3.如图乙、丙,控制橡皮膜的朝向不变,改变探头浸入水中的深度,观察并测出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将数据填入下表;
    4.如图丙、丁,控制探头在水和盐水下的深度相同,观察并测出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将数据填入下表;
    记录表格
    实验内容
    液体物质
    探头浸入水下深度
    橡皮膜朝向
    U形管两端液面高度差(cm)

    a


    相同(5cm)
    向下

    相同(5cm)
    向前

    相同(5cm)
    向上


    b


    不同(3cm)
    向下

    不同(5cm)
    不同(7cm)
    向下
    向下


    c

    相同(5cm)
    向下

    盐水
    相同(5cm)
    向下


    实验结论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同种液体在同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考查方向
    器材作用
    1. U形管压强计的作用?通过U形管内两管液面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大小
    注意事项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有流动性
    2.实验前的两个操作:(1)先检查U型管左右两边的液面是否相平。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观察U型管中液面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明显,则气密性良好)
    3.实验时发现U型管内高度差没变化原因是什么?怎么解决?
    答:气密性不好,拆下来重新安装
    4.使用的U型管是不是连通器?答:不是
    5.此实验U型管内液体为什么要染成红色?答:使实验效果明显,便于观察5.实验需要多次进行,目的是:总结普通规律6.比较乙、丙实验结论是:液体密度一定时,深度越深,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7.比较丙、丁实验结论是:当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
    【典例】(2020•烟台)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实验前,小明利用U形管、软管、扎紧橡皮膜的探头等组装成压强计后,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不相平,如图甲所示,他应做的调节是   (选填“A”或“B”)。
    A.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B.将右侧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2)调整好压强计后,小明按图乙所示开始实验,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
    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


    5
    朝上
    4.9


    5
    朝下
    4.9


    5
    朝侧面
    4.9


    10
    朝侧面
    9.7


    15
    朝侧面
    14.6

    盐水
    15
    朝侧面
    16.7
    ①比较序号1、2、3三组数据,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②比较序号   三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同种液体中,深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③比较序号5、6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3)1648年,物理学家帕斯卡做了著名的“帕斯卡裂桶实验”,如图丙所示。实验中帕斯卡只用了几杯水就让装满水的木桶向四周裂开,这个实验现象能够验证液体压强的哪些特点?
    【跟踪训练】
    1.(2020•咸宁)同学们利用压强计等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1)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中两侧液面已有高度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选填字母)。
    A.直接从U形管右侧中倒出适量液体 B.拆除胶管重新安装
    (2)正确操作后,分析乙、丙两图的实验现象,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   ,因此拦河大坝要做成   的形状(选填“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
    (3)玲玲保持丙图中探头的位置不变,并向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浓盐水,她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又变大了,于是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她的操作不可靠,原因是加入盐水后液面位置改变了,正确操作是应将探头适当   (选填“上移”或“下移”);
    (4)红红用丁装置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在左侧加入适量的水,在右侧缓慢倒入待测液体,直到观察到橡皮膜相平,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多选);
    A.右侧待测液体到容器底的深度h1;
    B.右侧待测液体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2;
    C.左侧水到容器底的深度h3;
    D.左侧水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4;
    根据你选用的物理量推导出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ρ=   (用题中字母和ρ水表示)。
    2.(2020•金华)在游泳时,小金发现越往深水区走,越感到胸闷,由此猜想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液体的深度有关。于是用液体压强计对此进行了探究。

    步骤一:将金属盒放入水中深度5厘米处,观察现象;
    步骤二:将金属盒放入水中深度15厘米处时,发现金属盒的位置不动,但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逐渐减小;
    步骤三:调整好器材后,重新实验。在深度5厘米处观察到现象如图(甲)A所示,在深度15厘米处观察到现象如图(甲)B所示。
    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该实验过程用到的科学方法有   (填字母);
    A.转换法
    B.控制变量法
    C.类比法
    (2)步骤二中金属盒在水里的位置不动,但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逐渐减小的原因是   ;
    (3)小金反思:只进行两次实验就得出结论,结论是不可靠的。还需改变深度更换液体进行多次实验,其目的是   ;
    (4)对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深度关系的进一步思考。图(乙)为一圆柱形容器,容器内装有密度为ρ的液体,a点在深度为h处的水平横截面上,横截面上方的液柱对横截面产生的压力大小等于该液柱的重力。根据压强公式p=,推导出a点所在横截面受到的液体压强pa与深度h之间的关系式是pa=  。
    3.(2020·天水)在“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中,小明进行了如下的猜想:

    猜想一: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可能与液体深度有关。
    猜想二: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
    猜想三: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可能与方向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实验过程中探头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是通过   反映的。
    (2)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择   两组实验对比,可初步验证出猜想一是正确的。
    (3)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对比乙、丙两组实验,小明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就越   。
    五、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实验
    1.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烧杯2个、水、圆柱体(A)、盐水。
    【实验原理】(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向上的浮力;(2)浮力大小遵循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步骤】一、实验装置如图。

    甲 乙 丙 丁 戊
    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圆柱体受到的重力,如图甲所示,数据计入实验表格。
    三、用弹簧测力计挂着物体A慢慢部分(一半)浸入水中,如图乙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读数计入表格。
    四、用弹簧测力计挂着物体A,使其全部浸入水中(A在水中上半部),如图丙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读数计入表格。
    五、用弹簧测力计挂着物体A,使其全部浸入水中(A在水中下半部),如图丁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读数计入表格。
    六、用弹簧测力计挂着物体A,使其全部浸入盐水中,如图戊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读数计入表格。
    七、实验表格(参考数据,图中所示)
    实验步骤
    浸入液体内体积
    弹簧测力计读数/N
    1
    0
    8
    2
    V
    7
    3
    V
    6
    4
    V
    6
    5
    V
    5.6
    八、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力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所受阻力(摩擦力)越大,小车越容易停下来。
    2.考查内容
    考查方向
    解答思路
    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内部体积关系
    物体浸入液体内部体积不变,浮力不变(步骤3、4);浸入液体的体积增大,浮力增大(步骤2、3)
    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内部深度关系
    物体全部浸入液体内部,浮力与深度无关(步骤3、4)
    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体积不变时,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步骤4、5)
    浮力大小和物体形状的关系
    浸入液体内体积不变,浮力不变,和物体形状无关
    浮力的计算
    F浮=G-F弹(G是重力,F弹是弹簧测力计读数)
    探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
    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规律
    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典例】(2020•青海)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挂着同一金属块的示数。

    (1)金属块浸没在盐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
    (2)分析图乙、丙可知,浮力的大小跟   有关。
    (3)分析   两图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4)由实验可知,该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
    【跟踪训练】
    1.(2020•吉林)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其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关系是:F1>F2>F3,F3<F4,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1)比较   两图可知,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比较丙、丁两图可知,浮力的大小跟   有关。
    (3)分析甲、丙两图可得,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   ,物体的密度ρ物=  。
    (4)深入分析丙、丁两图,比较水对烧杯底的压强p水和某液体对烧杯底的压强p液的大小关系,则p水   p液。
    2.(2020•乐山)物理兴趣小组在进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以图a、b、c、d、e分别为实验情景。(g取10N/kg)

    (1)通过a、c两次实验,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是   N;
    (2)通过   两次实验,可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浸没深度的关系;
    (3)通过c、e两次实验,可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   的关系;
    (4)在某种液体中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记录实验数据,得到如图f所示弹簧测力计读数与圆柱体下表面浸入深度的关系图象,则该液体的密度为   kg/m3。
    3.(2020•达州)同学们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发现手中的弹簧测力计损坏了,聪明的小强同学利用刻度均匀的杠杆和钩码(每只重0.5N)替代弹簧测力计顺利地完成了该实验。以下是小强同学的实验操作,请你帮他完善该实验探究。
    (1)将杠杆安装在支架上,静止时如图1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右”或“左”)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2甲所示,将重2N的物体G挂在A点,两只钩码挂在B点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将物体G部分浸入水中(如图2乙所示),两只钩码移到C点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4)将物体G浸没于水中(如图2丙所示),两只钩码移到D点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5)将物体G浸没于盐水中(如图2丁所示),两只钩码移到E点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分析与论证:分析比较(2)、(3)、(4)可得:物体G所受浮力大小与   有关;
    分析比较(2)、(4)、(5)可得:物体G所受浮力大小与   有关;
    由题中信息计算物体G的体积V=   m3,盐水的密度ρ盐水=   kg/m3(ρ水=1.0×103kg/m3,g=10N/kg)
    六、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1.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实验器材】木板,长方形木块,质量不同的小球。
    【实验原理】运动的小球碰到水平桌面上的木块,木块被推的越远,说明小球对木块做的功越多,小球动能越大。
    【实验步骤】一、实验装置如图。

    二、让小球A从斜面顶端自由滚下,小球碰到木块B后,将B推动一段路程,记录路程大小s1,并计入表格。
    三、让小球A从斜面中间位置自由滚下,小球碰到木块B后,将B推动一段路程,记录路程大小s2,并计入表格。
    四、换另一个质量不同的小球,重复上述两步实验,并记录路程s3、s4;数据并计入表格。
    五、实验表格
    实验步骤
    小球A
    实验步骤
    小球B
    次数
    路程s/cm

    次数
    路程s/cm
    斜面顶端s1
    1

    斜面顶端s3
    1

    2

    2

    3

    3

    斜面中间s2
    1

    斜面中间s4
    1

    2

    2

    3

    3

    六、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物体动能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的物体,动能越大。
    2.考查内容
    考查方向
    解答思路
    研究方法
    转换法(动能大小转换成木块移动距离)
    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能否达到实验目的
    不能,在光滑平面上,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比较哪两步可以看出动能与速度有关
    步骤二、三
    比较哪两步可以看出动能与物体质量有关
    步骤二、四
    判断动能和质量有关必须
    控制小球到水平面时速度相同
    判断动能和速度有关必须
    使用相同小球
    起点位置越高
    小球达到斜面底端速度越大
    木块运动距离越大
    动能越大
    【典例】(2020•鄂尔多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准备的器材有:质量分别为m、2m两个钢球,木块和斜面等。实验过程如图:

    (1)本实验是通过   来反映钢球动能大小的。
    (2)为了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应选择   两图进行实验分析。
    (3)实验中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应让质量相同的钢球,从同一斜面   (填“相同高度”或“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实验现象表明:当质量一定时,钢球速度越大,动能越   。这个结论可用解释汽车   (填“超速”或“超载”)带来的危害。
    (4)实验装置中,如果水平面光滑,能否完成本实验的探究内容?并说明理由。   。
    【跟踪训练】
    1.(2020•营口)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欣同学设计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次实验,让铁球从同一斜面上某处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铁球与纸盒在水平面上共同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要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应保证铁球达到水平面的   相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采取的具体操作方法是使小球   ;
    (2)选用甲、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质量相同时,   。
    (3)三次实验中,碰撞前动能最小的是图   (填“甲”、“乙”或“丙”)中的小球,原因是   ;
    (4)小欣同学联想到“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也用到了斜面,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比较在不同表面滑行的距离(如表),小车在三个表面克服摩擦力做功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将做   运动。
    表面
    毛巾
    棉布
    木板
    摩擦力
    最大
    较大
    最小
    小车运动距离
    最近
    较远
    最远
    2.(2020•镇江)“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高h处由静止释放,运动至木板上后与木块碰撞。通过改变小车释放时高度h、在小车中增加钩码和在木板上铺垫棉布的方法,得到了图2虚线框内的四个实验场景。

    (1)为探究小车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应选用场景①和   (选填“②”、“③”或“④”)进行实验;选用场景③和④进行实验时,可探究小车动能与   的关系。
    (2)在实验中,小车动能越大,发生碰撞时对木块所做的功就越   ,木块被碰撞后在木板上   。
    (3)若将场景①和②中的木块均移走,利用这两个场景可探究   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为提高实验结论的准确性,还需再增加一次实验,为此,在场景①的基础上,你所作的调整是:   。
    3.(2020•雅安)小明在“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他用质量不同的两个钢球m和M(M的质量大于m),分别从不同的高度h和H(H>h)静止开始滚下,观察木块B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

    (1)小明通过观察木块B移动的距离长短,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这种研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   (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2)由图1甲、乙两图可得实验结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   有关。
    (3)小丽根据图1甲、丙两图得出结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有关,她的看法是否正确? (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
    (4)某同学用图2所示的方法探究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他将相同质量的小球从不同高度(h2>h1)由静止开始释放,通过观察木块在铁板和毛巾上滑行的距离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这种方法是   (选填“正确的”或“错误的”)。

    七、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1.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杠杆平衡条件实验验证。
    【实验器材】铁架台、带刻度的杠杆、钩码。
    【实验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
    【实验步骤】一、组装、调节杠杆,使横梁平衡(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

    二、用细线在左右两端悬挂数量不同的钩码,左为动力,右为阻力。固定动力臂和动力不变,选取适当的阻力(钩码个数),移动阻力位置,直至杠杆平衡。分别记录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并计入表格。
    三、重复上述步骤两次(要求每次必须改变动力和动力臂),并计入表格。
    四、分别计算每次试验的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填入表格。
    五、实验表格
    次数
    动力
    动力臂
    动力×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阻力×阻力臂
    1






    2






    3






    六、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考查内容
    考查方向
    解答思路
    试验前杠杆不平衡应如何调节
    调节两端平衡螺母
    横梁不在水平位置,左端翘起
    平衡螺母左移
    杠杆的支点在中间位置目的
    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影响
    两侧挂上钩码后判断是否平衡
    根据平衡条件判断
    力或力臂的计算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进行计算
    【典例】(2020•十堰)如图是小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在水平静止的杠杆上A、B处,挂5个质量均为50g的钩码,如图甲所示,杠杆平衡。他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改变钩码数量与位置,数据记录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杠杆平衡条件应为   。
    实验次数
    左侧钩码数(个)
    左侧钩码距离支点O(格)
    右侧钩码数(个)
    右侧钩码距离支点O(格)
    1
    2
    3
    3
    2
    2
    1
    6
    3
    2
    3
    2
    6
    3
    4
    (3)某次实验如图乙,使杠杆恢复水平平衡的最简单操作是   。
    (4)图丙是小明验证结论的实验,E点弹簧测力计示数是   N(g取10N/kg)。
    【跟踪训练】
    1.(2020•广安)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每格长度等距的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每个重力都为0.5N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的目的是:   和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如甲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从杠杆的两侧同时减掉一个钩码,那么杠杆的   ,(选填“右”或“左“)端下沉。
    (3)在乙图中,将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旋转至沿虚线方向,如果要继续保持杠杆在水平方向静止,测力计的示数要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4)如果忽略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则在丙图中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弹簧测力计对杠杆的最小拉力为   。
    2.(2020•随州)小红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找来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和若干个重均为0.5N的钩码,实验前测得杠杆上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都等于2cm。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小红先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
    (2)小红在实验中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于是他立即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F1/N
    L1/cm
    F2/N
    L2/cm
    2
    6
    3
    4
    (3)某次实验如图所示,杠杆平衡,则以下生活中,相关杠杆的应用与此图中杠杆类型相同的是  (选填“托盘天平”、“核桃夹”或“筷子”)。
    (4)在图中,保持弹簧测力计的位置及拉力的方向和钩码的个数不变,钩码向左移动,若要保持杠杆平衡,则钩码到支点的距离不应超过   cm。

    3.(2020•自贡)小明利用刻度均匀的轻质杠杆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已知每个钩码重0.5N。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你认为实验中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好处是   。
    (2)图甲中的A点悬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仍保持水平位置平衡,需在B点悬挂   个钩码。
    (3)如图乙所示,取走悬挂在B点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仍使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测力计的拉力为  N;若在C点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之斜向右上方,杠杆仍然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读数将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若此时斜向右上方的测力计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为60°,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力计的读数为   N。

    4.(2020•桂林)如图1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   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   。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   ;为什么?   。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2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
    八、其他实验探究题
    1.(2020•湘潭)测量如图所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钩码重力G/N
    钩码上升高度h/cm
    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cm
    机械效率η
    1
    1.0
    5

    15
    55.6%
    2
    1.5
    5
    0.8
    15

    3
    2.0
    5
    1.0
    15
    66.7%
    4
    2.0
    10
    1.0
    30
    66.7%
    (1)实验过程中,应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竖直向上做   运动。第1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为   N。
    (2)第2次实验时所做的有用功为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3)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物重力越   (选填“大”或“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分析3、4次实验的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钩码上升的高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4)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下列选项中也可提高机械效率的是   。
    A.增大绳重
    B.减轻动滑轮重
    C.加快物体提升的速度

    2.(2020•长沙)某实验小组用下图的实验装置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部分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1)实验中应尽量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一次实验中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3)分析以上数据可知,使用同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时,被提升物体的重力越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实验次数
    物理量
    1
    2
    3
    4
    钩码重G物/N
    0.5
    1.0
    1.5
    2.0
    钩码上升高度h/m
    0.1
    0.1
    0.1
    0.1
    绳端拉力F/N
    0.3
    0.5
    0.7
    0.9
    绳端移动距离s/m
    0.3
    0.3
    0.3
    0.3
    机械效率η

    67%
    71%
    74%

    3.(2020•天津)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时,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滑轮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有关
    猜想二:滑轮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所受的重力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准备的器材如下:两个相同的滑轮、一根细绳、钩码若干、刻度尺和弹簧测力计。
    小明把两个滑轮分别作为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成滑轮组,用该滑轮组提升不同数量的钩码进行了三次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钩码所受的重力G/Ν
    提升高度h/m
    拉力F/Ν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2.0
    0.1
    1.0
    0.3
    66.7%
    2
    4.0
    0.1
    1.8
    0.3
    74.1%
    3
    6.0
    0.1
    2.5
    0.3

    请你解答如下问题:
    (1)表中第3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画出该滑轮组的绕线方式;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物体,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选填“越高”“越低”或“不变”);
    (3)为了验证猜想二,还需增加的实验器材是   。

    4.(2020•上海)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用来测量力的仪器是   ;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中,为便于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的数值,应使杠杆在   位置保持平衡;“测定物质的密度”的实验原理是  ;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所选电源电压应   小灯泡的额定电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2020•枣庄)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

    (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cm,sBC=15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3)如图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 C ;

    (4)小球在AD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tAD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路程sAD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   v2(选填“>”、“<”或“=”)。
    6.(2020•台州)为研究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进行如下实验。
    (1)选用轻薄塑料片作为图甲实验研究对象的原因是   。
    (2)将图甲中静止的研究对象转到虚线位置,松手后发现研究对象发生转动。据此可以得出结论: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物体才处于静止状态。
    (3)如图乙,若启动电动机继续进行研究: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与物体重力大小相等时,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与物体重力大小不相等时,再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继续这项研究的目的是   。

    7.(2020•南京)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明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小明发现左右两侧悬挂砝码质量不等时木块也能平衡,其原因是   。
    (2)经过思考后,小明采用如图乙所示装置继续实验,该方案中由于   ,故小卡片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
    (3)为了验证“使物体平衡的两个力必须在同一直线上”,小明在图乙所示实验的基础上又分别进行了图丙、图丁所示操作,其中操作   (丙/丁/丙和丁都)是正确的。
    (4)小明最后将小卡片用剪刀剪断(分为左右两半),这是为了验证   。

    8.(2020•无锡)用“模拟打桩”来探究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物体的质量m1=m2<m3,实验时,让物体从木桩正上方的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将木桩打入沙中,三次实验木桩进入沙中的深度如图所示,木桩进入沙中的深度越深,则物体对木桩做的功越   ,比较a、b可知: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   有关;比较   可知: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9.(2020•大连)某同学猜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在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高度是否有关”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金属球、尖桌腿的小桌、细沙和塑料盆。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该实验可以通过判断   来判断出金属球重力势能的大小。依据是:金属球对小桌   越多,金属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2)请设计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表中要有必要的信息。
    (3)实验时,该同学发现:由于金属球的撞击点偏离桌面中央较大,使小桌倾斜较大,甚至被撞翻。于是他改进了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的主要操作是:每次实验时,先拉起金属球,将沙面抹平;   ;由静止开始释放金属球,观察实验现象。

    相关试卷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 专题4.3 实验探究题(电学):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 专题4.3 实验探究题(电学),文件包含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专题43实验探究题电学教师版含解析doc、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专题43实验探究题电学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 专题4.1 实验探究题(声光热):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 专题4.1 实验探究题(声光热),文件包含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专题41实验探究题声光热教师版含解析doc、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专题41实验探究题声光热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 专题2.2 填空题(力学):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 专题2.2 填空题(力学),共5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网络式”复习法,提高“回头率”,“空想法”,树形图,梳理错题法,“齐头并进”法,2;b;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