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高考押新课标全国卷第3题-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新课标卷)(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押新课标全国卷第3题-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新课标卷)(原卷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押新课标全国卷第3题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年份分值考查知识命题预测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I·选择题6与甲状腺相关的实验分析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真题,第3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内容较多,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意义以及维持机制和内环境的组成、理化性质以及相互转化关系,主要涉及内环境的概念、物质组成、理化性质、特点及应用。预测2021年的高考命题很可能以与人体健康、生产生活实际关系密切的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考生在新情景下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II·选择题6生物学实验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III·选择题6基因表达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I·选择题6光合作用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II·选择题6物质运输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III·选择题6体温调节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I·选择题6物质运输、吸水与失水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II·选择题6人体内激素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III·选择题6静息电位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I·选择题6细胞分裂素与脱落酸功能及相互关系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II·选择题6酶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III·选择题6光合作用1. (2020·新课标全国卷I)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材料进行了与甲状腺相关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切除小鼠垂体,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产热减少B. 给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其耗氧量会增加C. 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D. 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代谢可恢复正常【答案】D【解析】【分析】甲状腺可以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还可以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详解】A、若切除垂体,则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产热减少,A正确;
B、给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该提取液中含有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故小鼠的耗氧量会增加,B正确;
C、甲状腺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故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加,C正确;
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垂体,故切除垂体后,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能让代谢恢复正常,D错误。
故选D。2. (2020·新课标全国卷III·)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A. 艾滋病B. 类风湿性关节炎C. 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D. 抗维生素D佝偻病【答案】B【解析】【分析】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一类疾病。过敏反应: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接触某些花粉而引起皮肤荨麻疹,或吃了海鲜而呕吐、接触了动物的毛屑而出现过敏性鼻炎等,都是由于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过敏原)过度敏感引起的过敏反应。【详解】A、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免疫功能缺失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错误;B、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属于自身免疫病,B正确;C、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是由于免疫系统对过敏原(毛屑)过度敏感引起的过敏反应,C错误;D、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显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D错误。故选B。3. (2020·新课标全国卷III·)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 )A. 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 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C. 病原体表面若不存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D. 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答案】D【解析】【分析】体液免疫的过程: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病原体特有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能与抗原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详解】A、病原体是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寄生虫或其他媒介,如细菌、病毒,病毒不具细胞结构,但也能使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A错误;B、病原体裂解后仍含有能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抗原物质,因此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错误;C、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病原体含有的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特异性化学物质,也能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C错误;D、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病原体特有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分泌相应抗体,D正确。故选D。4. (2019·新课标全国卷I)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B. 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C. 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D.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答案】D【解析】【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动物的生命活动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神经调节比激素调节更加迅速准确,激素调节在神经调节的影响下进行。肾上腺素具有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作用。【详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部位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A正确;惊吓刺激可以通过图像、声音、接触等刺激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B正确;由题中信息: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从而加快心跳,说明神经系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由题中信息: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效应器即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心脏),说明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心脏活动,C正确;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加快、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D错误。故选D。5. (2019·新课标全国卷II·)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A. 血浆渗透压升高B. 产生渴感C. 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D. 肾小管对水重吸收降低【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值和温度,其中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水分的流失相当于无机盐与蛋白质含量增加。【详解】当人体失水过多时,血浆浓度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A正确;人体失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产生的兴奋通过有关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同时,还会导致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增加,使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B、C正确;抗利尿激素含量的升高,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D错误。6.(2019·新课标全国卷III·)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是A.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 皮肤血管舒张C. 汗腺分泌汗液增加D. 用酒精擦拭皮肤【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点,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人体主要依靠调节产热量或者散热量来维持体温相对温度。在炎热环境中,通过增加散热途径调节体温;寒冷环境中,骨骼肌不自主的战栗是一个快速产热途径,增加产热量;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详解】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会增加产热量,不利于人体散热,A符合题意;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以增加散热量,B不符合题意;汗腺分泌汗液增加,则散热量增加,C不符合题意;用酒精擦拭皮肤时酒精挥发会带走部分热量,可以增加散热量,D不符合题意。故选A。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寒冷环境中,细胞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速度加快
B.剧烈运动时,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利于机体散热
C.剧烈运动后,血液中HCO3-的含量较运动前有所增加D.紧张焦虑时,人体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答案】C【解析】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细胞分解有机物增强以增加产热量,因此细胞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速度加快,A正确;剧烈运动时,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加,利于机体散热,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B正确;剧烈运动后,机体产生的乳酸增多,与HCO3-反应,因此血液中HCO3-的含量较运动前有所减少,C错误;紧张焦虑时,人体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D正确。1.“三看法”判断内环境的成分一看二看三看2.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包括2大层面和5项原因,如图所示:3.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三者关系如图:4.体温调节过程中关于产热和散热的3个误区(1)体温调节过程中,改变的是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而不是产热和散热相对平衡的状态。(2)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增加,散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3)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环境温度的改变超出了机体的调节能力时,则体温会发生明显的改变。5.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1)在神经纤维上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2)在神经元之间(ab=bd)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1.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两类(胰岛素缺乏和胰岛素受体受损),某科研小组为初步研究某糖尿病小鼠的发病原因,向甲组(患糖尿病)小鼠和乙组小鼠的血浆中依次加入一定量的被35S标记的胰岛素和过量的胰岛素抗体(能与胰岛素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结合已学知识,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甲组乙组35S标记的胰岛素++胰岛素抗体++含放射性沉淀的比例XYA.乙组为对照组,应该选用健康的小鼠做实验材料B.胰岛素中的S元素位于某些氨基酸的R基上C.若X明显小于Y,则说明甲组糖尿病小鼠缺乏胰岛素D.胰岛素受体的加工过程需要内质网等有膜细胞器的参与2.给奶羊挤奶时,其乳头上的感受器会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进而引起乳腺排乳。另有研究发现,排乳活动还与下丘脑分泌的催产素有关。以下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奶羊排乳的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B.奶羊的排乳过程至少存在两种信息分子C.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传入神经上传导的D.奶羊的乳头只要受到刺激,就会有排乳反射发生3.为了研究河豚毒素对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过程的影响,选用某动物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实验组号处理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Ⅰ未加河豚毒素(对照)7575Ⅱ浸润在河豚毒素中5min后6565Ⅲ10min后5025Ⅳ15min后40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第Ⅰ组神经元兴奋产生的动作电位主要由Na+内流引起,且膜外比膜内电位高75mVB.实验中刺激突触前神经元0.5ms后才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原因之一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信号转换需要时间C.从Ⅱ、Ⅲ、Ⅳ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可能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引起D.由实验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可用于开发麻醉药、镇痛剂等药物4.白血病是人体的造血功能出现异常引起的一种疾病,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白血病患者因免疫功能降低而易患感染性疾病B.在骨髓移植后注射兔疫抑制剂会提高存活率C.骨髓移植是利用供者造血干细胞在受者体内发挥作用D.配型成功后移植的骨髓在受者体内不会发生排斥反应5.某新冠患者肺部水肿,出现呼吸困难、发热、尿量减少等症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高于正常水平B.该患者呼吸困难会引起体内乳酸和CO2增多C.该患者持续高烧39℃时,机体散热量和产热量相等D.该患者肺部毛细血管内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多6.生物体内、外具有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被称为信息分子。其中由细胞分泌的调节靶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称为细胞间信息分子;而在细胞内传递调控信号的化学物质称为细胞内信息分子。下列关于信息分子说法正确的是( )A.抗原、激素、神经递质、细胞膜上受体都属于信息分子B.信息分子都要通过体液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而发挥作用C.CO2是一种细胞内信息分子不能在细胞间传递调控信号D.血糖是一种细胞间信息分子,胰岛A细胞和肤岛B细胞膜上有相应的受体7.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抗体检测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检测出抗体的个体可能检测不到“新冠”核酸片段B.检测出“新冠”核酸片段的个体可能检测不到抗体C.检测出“新冠”核酸片段的无症状者不具有感染性D.核酸检测方法利用了核酸分子杂交和PCR技术8.内环境理化性质和成分保持相对稳定是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血糖、体温、水盐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B.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中都存在反馈调节C.渴觉中枢兴奋的同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D.在寒冷环境中,人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以防止在寒冷环境中体温降低9.脑白金的有效成分是褪黑素,褪黑素是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具有调整睡眠作用的内源激素,它的分泌是由神经反射活动导致的。褪黑素能使人入睡时间明显缩短、睡眠时间持续延长。在淋巴细胞中含有褪黑素的特异性受体。下图为光周期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人生物钟(也叫生物节律)进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据题意推测,白天褪黑素分泌量较少,晚上褪黑素分泌量较多B.褪黑素在体内的含量较少,在细胞代谢中起催化作用C.褪黑素抑制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活动,有利于维持该激素含量的稳定D.褪黑素分泌量减少,对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影响10.研究发现,脑组织中有星管状分布的免疫细胞,也存在着免疫系统的淋巴管道,这项发现丰富了人们对神经-免疫相互作用的认识,为由免疫异常导致的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疾病的治疗带来希望。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脑组织中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B.由脑组织的特殊性推知,脑中免疫细胞是由神经细胞分化而来的C.脑组织中的淋巴管道既与免疫有关,也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有关D.脑组织中的淋巴管道在涉及免疫异常的神经疾病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11.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Ca2+内流进入突触小体,促进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研究发现,用河豚毒素(钠离子通道阻断剂)处理神经纤维末梢,突触前膜无神经递质释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只取决于钙离子跨膜运输B.河豚毒素处理神经纤维末梢后,该处无法产生动作电位C.正常人河豚毒素中毒会导致神经系统麻痹D.临床上可用河豚毒素来缓解某些疾病引起的剧烈疼痛1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甲状腺对幼小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实验处理观察指标实验组①切除甲状腺 幼小动物生长发育情况②切除甲状腺, 补充甲状腺激素对照组③不做任何处理④只进行相关手术不切除甲状腺A.实验组②中补充甲状腺激素必须通过注射的方法B.该实验的材料用蝌蚪和小鼠都效果明显C.该实验最可能的结果是①组停止发育,②③④组正常发育D.该实验能说明甲状腺是内分泌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13.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在脑内能传递兴奋及愉悦的信息。另外,多巴胺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毒品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图为可卡因对人脑部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多巴胺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发生的电位变化是外负内正→外正内负B.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碍了多巴胺的回收,延长了其对大脑的刺激,产生快感C.吸食可卡因容易上瘾的原因是可卡因不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D.缓解可卡因毒瘾,可考虑使用水解可卡因的酶、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激动剂14.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具有不同的抗原,给大鼠同时注射两种沙门氏菌,一定时间后从大鼠体内分离出浆细胞,把每一个浆细胞单独培养在培养液中。提取并分别保存该大鼠的血清、每一个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对下列实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不会出现特异性免疫反应B.向大鼠的血清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均出现凝集现象C.将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同时加入一种培养液中,最多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D.大鼠的血清与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混合后,前者含有的抗体与后者含有的抗原将发生免疫反应15.下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示意图(a~e表示信息分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细胞除了图中的B细胞和T细胞,还有吞噬细胞B.图中a、b、c、d、e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C.成年人体内d过少时会表现出精神萎靡等症状D.若d偏高,机体会通过调节作用,使c的含量发生变化16.如图为神经元甲、乙形成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a点受到适宜刺激而兴奋,兴奋处膜电位发生变化,这是K外流引起的+B.神经冲动由甲传向乙不需要消耗能量C.刺激b点和c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均偏转两次D.甲释放的神经递质需要与乙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引起乙膜电位的变化17.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十分容易变异的病毒,对老年人有更多的致病性和风险,下列有关说法 错误的是( )A.新型冠状病毒更可能是一种RNA病毒B.新型冠状病毒不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C.老年人容易感染且症状更为严重,与其免疫力低下有关D.注射新冠疫苗后可对人体进行永久保护18.生长激素是人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能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在人体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侏儒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 的是( )A.细胞内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过程,需要三种RNA协调配合来完成B.葡萄糖直接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为生长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提供能量C.生长激素作为药物使用时可肌肉注射,也可口服D.人体内所有膜结构统称生物膜,生长激素的合成与分泌需多种生物膜参与19.健康人体的空腹血糖浓度范围为3.9~6.1mmol·L-1,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为空腹≥7.0mmol·L-1,餐后2h≥11.1 mmol·L-1。下图1和图2分别表示甲、乙、丙三人在空腹及餐后测定的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进餐后,健康人体内肝糖原的储存量会增多B.甲和乙是糖尿病患者,二者可能常出现渴觉C.甲的胰岛B细胞可能出现了功能异常,胰高血糖素浓度可能较高D.乙的组织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可能异常20.人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会有一段潜伏期,潜伏期过后,机体通常会表现出发烧、乏力和干咳等症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病人持续发烧的过程中,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B.人体内的T细胞和浆细胞都能识别侵入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C.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肺泡细胞后,人体只需要通过细胞免疫即可将该病毒彻底清除D.人体免疫系统消灭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21.去甲肾上腺素(NE)是一种激素,也是一种神经递质。某实验人员给健康的大鼠注射一定量的NE后,NE能作用于大鼠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大鼠的体温下降。若在此之前先给大鼠注射α受体阻断剂,则大鼠不会出现体温下降的现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注射的NE可通过体液运输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B.NE作用于下丘脑后,大鼠皮肤的毛细血管会收缩,汗腺分泌会减少C.NE可能通过与下丘脑细胞膜表面的α受体结合后从而发挥作用D.无论作为激素还是作为神经递质,NE在小鼠体内的含量都保持相对稳定22.中国科研团队从痊愈的新冠肺炎患者体内分离出几十种抗体基因,通过工程菌表达,筛选出的CB6单克隆抗体能抢先与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结合,从而阻断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使其无法感染正常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痊愈的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清可用于新冠肺炎治疗B.该团队获得CB6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应用了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技术C.利用S蛋白研发疫苗可预防新冠肺炎D.CB6抗体特异性的改变了S蛋白在宿主细胞上的结合位点23.突触是神经系统信息流通的重要结构。突触小泡需经历下图所示的“释放一回收”动态过程,以维持突触前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B.神经递质的释放与胞内Ca2+浓度有关C.神经递质都能引起突触后神经元Na+内流D.突触小泡回收异常可导致突触前神经元的细胞膜面积增大24.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小鼠分组A组B组C组D组初次注射抗原抗原甲抗原乙间隔一段合适时间再次注射抗原抗原甲抗原乙抗原甲抗原乙A.在实验中的四组小鼠中均能检测到淋巴因子、溶菌酶、抗生素等免疫活性物质B.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有B组和D组C.再次注射抗原乙时D组小鼠体内的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D.再次注射抗原后取四组小鼠的血清并分别向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均会出现抗原与抗体反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押新课标全国卷第37题-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新课标卷)(原卷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高压蒸汽灭菌 ,7H2O,0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押新课标全国卷第32题-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新课标卷)(原卷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板叶、紫叶、抗病 , 某种甘蓝的叶色有绿色和紫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押新课标全国卷第30题-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新课标卷)(原卷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秋堂掞虚寒,晚竹引深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