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 专题08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展开一轮复习时要在熟读课本、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后,要找出重点和疑点;通过结合复习资料,筛选出难点和考点,有针对地重点复习。这就需要在掌握重点知识的同时,要善于进行知识迁移和运用,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高三生物的考试并不仅仅是考概念,学会知识的迁移非常重要,并要灵活运用课本上的知识。
不过特别强调了从图表、图形提取信息的能力。历年高考试题,图表题都占有比较大的比例。那些图表题虽不是教材中的原图,但它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是对教材内容和图表的变换、深化、拓展,使之成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图文转换能力的有效途径。
3、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重点“攻坚”,突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部分知识通常都是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做题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一点对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很重要。尤其是对于错题。错题整理不是把错题抄一遍。也不是所有的错题都需要整理。
专题08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连线)
2.影响物质跨膜运输因素的分析
(1)浓度差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
浓度差主要影响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中,浓度差越大,运输速率越大;协助扩散中,浓度差达到一定程度后运输速率不再继续增加,原因是受载体数量的限制。
(2)载体数量对跨膜运输的影响
载体蛋白主要影响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载体蛋白数量越多,运输速率越大。自由扩散不受载体蛋白数量的影响。
(3)氧气含量对跨膜运输的影响
通过影响细胞的呼吸进而影响主动运输的速率。
①P点时,无氧呼吸为离子的吸收提供能量。
②PQ段:随着氧气含量的增加,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越多,主动运输的速率也越大。
③Q点以后:当氧气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受载体蛋白数量以及其他的限制因素运输速率不再增加。
(4)温度
解题技巧
“三看法”快速判定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一、单选题
1.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降低Na﹢对细胞质基质中酶的伤害。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a﹢进入液泡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提高了细胞的吸水能力
D.该载体蛋白发挥作用时不会改变其结构
2.变形虫摄取食物的方式是( )
A.被动转运B.主动转运
C.胞吞D.胞吐
4.如图为小肠上皮细胞的结构和部分功能示意图,细胞膜的皱褶在细胞表面形成许多面向肠腔的微绒毛,微绒毛上具有Na+—葡萄糖同向共运载体(SGLT1),Na+经SGLT1由胞外顺浓度梯度转运至胞内的同时葡萄糖由胞外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胞内。基底膜上有葡萄糖转运体(GLUT2)和Na+—K+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微绒毛增大了小肠上皮细胞对H2O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面积
B.小肠上皮细胞对H2O的吸收是自由扩散,对K+的吸收是主动运输
C.小肠上皮细胞从肠腔吸收Na+是协助扩散,Na+外排需要消耗ATP
D.葡萄糖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由ATP直接供能,经协助扩散进入组织液
5.协助物质进出细胞的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载体蛋白协助物质进出细胞时可能消耗能量,也可能不消耗能量;通道蛋白协助物质进出细胞时不消耗能量。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无转运蛋白参与的物质进出细胞方式都是自由扩散
B.Na+不能通过通道蛋白的协助逆浓度梯度运出细胞
C.Ca2+进出细胞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
D.肾小管上皮细胞依靠水通道蛋白重吸收水分的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6.下列关于主动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只发生在活细胞B.一定消耗能量
C.一定需要载体蛋白协助D.只能吸收物质
7.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与物质的特点和细胞膜的结构有关。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膜和液泡膜都能相当于半透膜
B.水分子进出细胞,都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行
C.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转运分子和离子时,其作用机制是不一样的
D.甘油等脂溶性小分子容易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与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有关
8.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 )
A.若图示为肝细胞膜,则水分子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向是Ⅰ→Ⅱ
B.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C.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流动速度
D.图中b过程属于被动运输,a过程经过的结构是载体蛋白
9.某种植物细胞在浓度分别为200mml/L和400mml/L的M物质溶液中,细胞吸收M的速率都是10mml/min。对此结果解释最不合理的是( )
A.细胞吸收M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B.细胞吸收M的方式可能为主动运输
C.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D.所需能量可能供应不足
10.下图表示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膜可能是红细胞膜
B.此过程与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不相同
C.该膜中的载体蛋白也能运输氨基酸
D.此过程的动力来自膜两侧葡萄糖的浓度差
11.医学上发现的一种“穿肠蛋白质”可被肠道直接吸收,这为许多药物的利用提供了一条途径。“穿肠蛋白质” 被肠道吸收的方式是( )
A.自由扩散B.渗透作用
C.主动运输D.胞吞
12.下列关于细胞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氧气浓度不会影响肌细胞吸收维生素D的速率
B.物质通过载体蛋白进行协助运输时都会消耗ATP
C.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也能进行主动运输
D.大分子有机物会通过胞吐排到细胞外
13.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四种方式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通过②方式进入红细胞
B.以上四种方式中,需要消耗能量的是③和④
C.④为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③为主动运输,K+通过此方式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14.如图所示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与b过程的实现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关
B.a与b是普遍存在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C.a过程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可以被溶酶体降解
D.细胞通过a过程摄取大分子时不需要被膜上的蛋白质识别
15.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可维持细胞内外的Na+浓度梯度,钠-碘同向转运体借助Na+的浓度梯度将碘转运进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碘被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化后,进入滤泡腔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钠-碘同向转运体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将碘转运到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
B.寒冷信号能直接刺激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更多的甲状腺激素
C.增大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外Na+的浓度梯度可增强滤泡细胞的摄碘能力
D.抑制钠-钾泵的活性和抑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对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影响不同
16.细胞中的蛋白质等分子会解离为R-和H +两种离子,H+被细胞膜上的H+泵泵出细胞外,使细胞呈现内负外正的电位差,成为细胞积累正离子的主要动力。由于细胞内不扩散的负离子R-的吸引,溶液中某阳离子向细胞内扩散,最终膜两侧离子浓度不相等,但达到了离子扩散速度相等的平衡,称为杜南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解离出的H+被膜上H+泵泵出细胞外的方式为被动运输
B.杜南平衡积累离子是某阳离子顺电势梯度向细胞内扩散的结果
C.在达到杜南平衡状态时细胞内外不会发生水分子的交换
D.在KCl溶液中扩散平衡时。细胞内的K+浓度小于细胞外的K+浓度
17.图为人体红细胞从血浆中摄取葡萄糖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葡萄糖分子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 )
A.渗透B.胞吞C.易化扩散D.主动运输
18.将某哺乳动物的两种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 Q 溶液中,测定不同情况下吸收 Q 的速率,结果如 下表所示,由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
A.两种细胞吸收 Q 均取决于浓度差
B.两种细胞吸收 Q 均不需载体蛋白的参与
C.胚胎干细胞吸收 Q 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成熟红细胞吸收 Q 的方式为被动运输
19.缬氨霉素是原核生物产生的一种由12 个氨基酸组成的环状多肽,其作用于动物细胞后可提高K+顺浓度梯度运输的速率,还会抑制线粒体中ATP的合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缬氨霉素中含有12个肽键
B.缬氨霉素可抑制K+的主动运输
C.缬氨霉素可促进K+的协助扩散
D.控制缬氨霉素合成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二、多选题
20.如图所示,载体蛋白1和载体蛋白2依赖于细胞膜两侧的Na+浓度差完成相应物质的逆浓度梯度运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所示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特点
B.图中细胞对C6H12O6和K+的吸收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C.图中细胞的胞外pH高于胞内pH
D.图中载体蛋白有的具有催化的功能
21.下图表示几种不同物质进出神经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a~d表示不同物质,①~④表示不同转运方式,甲、乙代表组成细胞膜的两种主要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甲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物质乙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B.在①②③这三种转运方式中,物质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的
C.物质a可能是Na+,若细胞中ATP不足,则可能会引起细胞内Na+增加
D.物质c可能是K+,若细胞外液中K+增多,则可能导致动作电位值增大
三、综合题
22.下图甲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图乙表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与浓度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填字母)
(1)图甲中,A和D组成的物质是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B代表_______________,其具有_____________,使细胞的物质交换能够顺利进行。
(2)图甲的a~e过程中,代表主动运输的是___________;图甲中可用图乙中①表示的过程是_________,可用图乙中②表示的过程是_____。
(3)人体白细胞吞噬细菌时能够变形,这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性有关。
(4)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成分中[ ]_________的种类和数量。
23.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的渗透能力较差,抗利尿激素能通过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进而提高肾小管对水的通透性。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低渗条件下,水分子会通过自由扩散(渗透)的方式穿过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从而少量进入肾小管细胞。
(2)下丘脑内分泌细胞中,抗利尿激素通过囊泡被运输到细胞膜,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后,抗利尿激素会被排到细胞外;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能促进细胞内运输水通道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使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增加。
①下丘脑内分泌细胞排出抗利尿激素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该方式与主动运输的共向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分子借助水通道蛋白快速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扩散;该方式中,水分子虽然借助水通道蛋白进行运输,但不会与水通道蛋白结合;该方式与主动运输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图均表示细胞运输蛋白质的囊泡,其中可以表示分泌蛋白、水通道蛋白的分别是蛋白_____________、蛋白_____________。
24.土壤盐化是目前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在盐化土壤中,大量Na+会不需能量迅速流入细胞,形成胁迫,影响植物正常生长。耐盐植物可通过Ca2+介导的离子跨膜运输,减少Na+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提高抗盐胁迫的能力。其主要机制如下图:
盐胁迫下耐盐植物细胞内的离子跨膜运输示意图
(注:H+泵可将胞内H+排到胞外,形成膜内外H+浓度梯度。膜外H+顺浓度梯度经转运蛋白C流入胞内的同时,可驱动转运蛋白C将Na+排到胞外。)
请回答:
(1)在盐胁迫下,Na+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若使用ATP抑制剂处理细胞,Na+的排出量会明显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在高盐胁迫下,根细胞会借助Ca2+调节相关离子转运蛋白的功能,如胞外Ca2+_________(选填“抑制”、“促进”)转运蛋白A,胞内Ca2+_________(选填“抑制”、“促进”)转运蛋白C,从而______细胞内Na+浓度。
25.囊性纤维病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疾病,患者汗液中氯离子的浓度升高,支气管被异常黏液堵塞。导致这一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如图表示CFTR蛋白在氯离子跨膜运输过程中的作用。
(1)图中所示为细胞膜的____________模型,其中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_______,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是由膜上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2)在正常细胞内,氯离子在CFTR蛋白的协助下通过__________方式转运至细胞外,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水分子向膜外扩散的速度______,使覆盖于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释。
(3)人工合成的仅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封闭球状结构称为脂质体,所有带电荷的分子不管它多小,都很难通过脂质体,即使脂质体外离子浓度很高,这是因为磷脂双分子层的内部是疏水的。缬氨霉素是一种十二肽的抗生素,若将它插入到脂质体的脂双层内,可使K+的运输速度提高100000倍,但却不能有效提高Na+的运输速率,由此可以得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如图一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组成离子通道的通道蛋白是横跨生物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相应的离子通过,①②③④代表不同的运输方式。图二表示物质通过膜的运输速率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仔细观察图示并回答问题:
(1)图一生物膜的功能与其化学组成密切相关,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____________的种类与数目越多。
(2)图二与图一中的_________(填序号)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一致。若需跨膜运输的物质足够,图中曲线出现BC段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图一为人体红细胞膜图中____代表葡萄糖进入细胞方式。如果图一为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胰蛋白酶分泌细胞外方式为_________。
(4)盐角草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耐盐植物,它能生长在含盐量高达0.5%—6.5%高浓度潮湿盐沼气中。为探究盐角草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实验步骤:
A.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状况基本相同的盐角草幼苗,分别放入适宜浓度的同时含有Ca2+、Na+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
B.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Ca2+、Na+的吸收速率。
②实验结果及结论:
27.图1表示物质进出细胞膜的几种方式;图2表示用相同的培养液培养水稻和番茄一段时间后,测得的培养液中各种离子Mg2+、Ca2+、SiO44-的浓度,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细胞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是______,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只能依靠胞吞和胞吐,这依赖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
(2)在图1中的a~e五种过程中,代表主动运输的是_____,能表示乙醇运输过程的是____,能表示K+从血浆进入红细胞过程的是____。
(3)从图2中可以看出水稻需求量最大的离子是____,说明不同植物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__________,这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4)水稻培养液里的Mg2+和Ca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原因是________。
28.为探究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将兔的红细胞和肌肉细胞分别置于含有5%葡萄糖的培养液中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含量,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实验组为________,对照组为________。
(2)A组与C组比较,可知肌肉细胞和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均需要________;B组与C组比较,可知肌肉细胞吸收葡萄糖需要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肌肉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________,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________。
29.如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膜的几种方式,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 B表示两层_____________分子,它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2)在上图中的a~e的五种过程中,能表示乙醇运输过程的是_____________,能表示葡萄糖分子从血浆进入红细胞过程的是_____________。
(3)与细胞相互识别的是图中[ ] _____________。
(4)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_____________过程将会受到较大影响(从a~e过程中选填)。
30.图1为某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该细胞的细胞膜进行的一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同时与Na+和葡萄糖结合后,在膜两侧Na+浓度梯度驱动吸收葡萄糖,跨膜的Na+再由另一种载体蛋白运回膜外,这种方式被称为协同运输。
(1)图1所示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是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能合成载体蛋白的结构是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2)图1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填数学序号),含有DNA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3)若该图为鸟的飞行肌细胞,则具有较多的结构①,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只能运输特定的物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中Na+进出细胞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细胞内外Na+浓度相等时,葡萄糖进入细胞的协同运输____________(填“能”、“不能”)进行。
(6)坐标图中的四种离子,以③的方式实现图示细胞内外浓度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图甲是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a、b、c代表物质,图乙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中,A、B、D表示组成细胞膜的物质,其中B表示______________,它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A所代表的________的种类和数量。
(2)图乙中,4种物质的运输方式有_____种,4种物质中进出细胞不需要耗能的是________。
(3)图甲中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和图乙中的物质相对应的分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普遍接受的细胞膜模型是______________,图甲中物质跨膜运输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正常细胞内K+浓度约为细胞外的30倍,细胞外Na+浓度约为细胞内的12倍。当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K+浓度差减小时,细胞膜上的Na+/K+-ATP酶发挥作用,这种酶可以通过水解ATP,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1)膜内外Na+具有浓度差,与膜的____________性有关。Na+/K+-ATP酶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
(2)在运输Na+和K+的过程中,Na+/K+-ATP酶的____________发生改变,有利于与离子的结合与分离。
(3)比较图2和图3,当Na+和K+________浓度差流过Na+/K+-ATP酶时,将ADP合成ATP;进行ATP合成或分解的反应条件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膜系统的________作用是维系细胞有序性的基础,线粒体内膜上主要完成类似图________(填编号)的过程。
细胞类型
未通入空气组的吸收速率
通入空气组的吸收速率
胚胎干细胞
3 mml·min-1
5 mml·min-1
成熟红细胞
3 mml·min-1
3 mml·min-1
结果
结论
两组植株对Ca2+、Na+的吸收速率相同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别
培养条件
肌肉细胞
红细胞
A组
加入葡萄糖载体抑制剂
5%
5%
B组
加入呼吸抑制剂
4.7%
3.5%
C组
不做任何处理
2.5%
3.5%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 专题57 酶的应用: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 专题57 酶的应用,文件包含专题57酶的应用教师版docx、专题57酶的应用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 专题47 群落: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 专题47 群落,文件包含专题47群落教师版docx、专题47群落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 专题37 血糖调节: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 专题37 血糖调节,文件包含专题37血糖调节教师版docx、专题37血糖调节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