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1同步测试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09362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5章 1同步测试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09362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5章 1同步测试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09362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一生物同步课件 同步练习(2019人教版 必修第一册)
- 第5章 4同步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五章 章末总结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5章 2同步测试 试卷 0 次下载
- 第5章 3同步测试 试卷 0 次下载
- 第5章 4同步测试 试卷 0 次下载
第5章 1同步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第5章 1同步测试,共8页。
第5章 1 [基础达标]题组一 酶的作用和本质1.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与酶相比,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化学反应范围比较广B.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特殊有机物,其中大多数酶为蛋白质,少数是RNA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受温度、酸碱度的影响【答案】B 【解析】酶具有专一性,而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化学反应范围比较广,A正确;只要有适宜的条件,酶在体外也能发挥催化作用,B错误;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C正确;酶在高温、过酸、过碱的条件下活性都会丧失,D正确。2.下图是某种酶催化底物发生反应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反应过程还有水的产生B.酶只能和特定结构的底物结合C.底物与酶能否结合与酶的结构有关D.酶在催化过程中的形状改变是不可逆的【答案】D 【解析】图示为酶催化的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产物是二肽和水,A正确;图中酶只能和有特定结构的底物结合,发挥作用,B正确;底物与酶能否结合与酶的结构有关,C正确;酶在催化过程中的形状改变是可逆的,D错误。3.(2020·河南洛阳检测)物质A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的能量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Ⅱ表示酶促反应曲线,则加热加压曲线应该在Ⅰ、Ⅱ之间B.bd段表示在有酶催化条件下,为物质A生成物质P化学反应顺利进行所提供的活化能C.若增加酶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发生改变D.曲线Ⅱ可表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该反应只能在细胞内进行【答案】C 【解析】加热加压使底物分子获得能量,从而使底物分子从常态变为活跃状态,即加热加压是给化学反应提供能量,并没有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错误;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是提供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错误;若增加酶的量,不改变原有酶降低的活化能,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发生改变,C正确;在适宜条件下,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能催化化学反应,D错误。题组二 酶的特性4.如图表示温度或pH对酶活性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据a可知,以植物蛋白酶制剂为主要成分的松肉粉不宜与醋同用B.制作黄桃罐头时需进行蒸煮处理,其依据的原理如c所示C.如a、c所示,低温、高温导致酶活性下降的原理是相同的D.唾液淀粉酶随食糜入胃后,其活性会随着pH的改变而出现b→a的变化【答案】C 【解析】植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4.5~6.5,因此松肉粉不宜与醋同用;制作罐头时加热可使酶失活,利于糖类等物质的保存;胃内的pH为1.0~2.2,会导致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高温会破坏酶分子的结构,但低温仅抑制酶的活性,而酶结构保持稳定。5.要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应选择表中进行实验的一组试管是( )试管内容物条件11 mL 10%鸡蛋清溶液+1 mL清水35~38 ℃水浴21 mL 10%鸡蛋清溶液+1 mL胰蛋白酶35~38 ℃水浴,pH=531 mL 10%鸡蛋清溶液+1 mL胰蛋白酶35~38 ℃水浴,pH=941 mL 10%鸡蛋清溶液+1 mL胰蛋白酶4 ℃水浴,pH=9A.1和4 B.2和3 C.1和3 D.2和4【答案】B 【解析】1和4有两个变量,即温度和pH,且1中没有酶,不遵循实验设计的原则,A错误;2和3只有一个变量,即pH,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符合实验设计的原则,B正确;1和3有两个变量,即pH和酶的有无,不遵循实验设计的原则,C错误;2和4也有两个变量,即温度和pH,不遵循实验设计的原则,D错误。6.(2020·福建福州考试)通过实验研究温度对a、b、c三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酶种类温度40 ℃30 ℃20 ℃10 ℃a酶的相对活性/%75956540b酶的相对活性/%25976015c酶的相对活性/%90502510A.a酶和b酶的最适温度为30 ℃左右B.不论温度多少,酶的用量一定会影响实验结果C.该实验中,自变量有两个,分别为温度和酶的种类D.三种酶中较适宜高温环境的是c酶【答案】B 【解析】从表中信息可知,a酶和b酶在20 ℃和40 ℃时对应的酶活性均比30 ℃时对应的酶活性低,可见这两种酶的最适温度为30 ℃左右,c酶在40 ℃时有较高的酶活性,在三种酶中较适宜高温环境,A、D正确;在一个能使酶失活的高温条件下,酶的用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该实验中温度和酶的种类均为自变量,C正确。7.下表是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的实验设计及结果。试管编号①②③④⑤⑥2 mL 3%的淀粉溶液+++---2 mL 3%的蔗糖溶液---+++1 mL 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反应温度/℃4060804060802 mL斐林试剂++++++砖红色深浅++++++---注:“+”表示有,“-”表示无;最后一行“+”的多少代表颜色的深浅。根据实验结果,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淀粉酶能催化蔗糖的水解B.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C.淀粉酶活性60 ℃时比40 ℃时高D.淀粉酶对蔗糖的水解具有专一性【答案】C 【解析】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而不能催化蔗糖水解,故A项错误,D项错误;有淀粉溶液的三支试管都出现了砖红色沉淀,这说明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了还原糖,但是不能证明这种还原糖是麦芽糖还是葡萄糖,故B项错误;可以看出在60 ℃的条件下砖红色沉淀量比40 ℃的条件下多,说明60 ℃条件下的试管中还原糖含量比40 ℃的多,这证明淀粉酶的活性在60 ℃时比40 ℃时高,故C项正确。8.下面的三个图表示某研究小组利用过氧化氢酶探究影响H2O2分解的因素而获得的实验结果。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在图1、2、3所代表的实验中,自变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图1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酶的催化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3)图2中曲线bc段产生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在图2所代表的实验过程中增加过氧化氢酶的含量,请在图2中,用虚线绘出可能的曲线变化情况。(5)能否以H2O2为材料来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有同学认为在以淀粉为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不宜选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催化剂种类 H2O2浓度 pH (2)高效性(3)过氧化氢酶的数量(浓度)有限(4)见右图 (5)不能 H2O2在加热条件下分解速率会加快,影响实验结果(6)在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对实验的自变量会造成干扰【解析】图1表示过氧化氢酶和Fe3+对H2O2分解的影响,故实验的自变量为催化剂的种类。在坐标图中,横坐标表示的是自变量,纵坐标表示的是因变量,故图2、图3表示的实验中自变量分别是H2O2浓度和pH。图1中通过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率,说明酶具有高效性。图2中限制曲线bc段的因素是过氧化氢酶的数量。当增加过氧化氢酶的含量时,反应速率加快,所获得的曲线如答案所示。解题时,需要注意的是纵坐标表示的是O2产生速率,而不是O2的释放量。由于H2O2在加热条件下分解速率加快,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因此不宜以H2O2为材料来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使用斐林试剂时需水浴加热,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能力提升]9.(2020·湖北黄冈期末)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对实验的处理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试管编号实验处理加入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温度加入试剂试管12 mL常温—试管22 mL90 ℃—试管32 mL常温2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试管42 mL常温2滴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A.上表实验涉及温度和催化剂种类两个自变量B.试管2中没有加入任何试剂,应为空白对照组C.试管4和试管1形成对照,可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D.若要研究酶的高效性,可选用实验组合试管3和试管4【答案】B 【解析】分析表格信息可知,试管1和试管2的区别为温度,试管3和试管4的区别为催化剂种类,即温度和催化剂种类均是自变量,A正确;试管2虽没有添加任何试剂,但是温度与试管1不同,因此试管2也是实验组,B错误;试管1和试管4的区别为是否添加了酶,两者对照可以证明酶具有催化作用,C正确;试管3和试管4的区别为催化剂的种类(酶或无机催化剂),可以证明酶具有高效性,D正确。10.下表是某同学为验证酶的专一性而设计的实验方案,a~d代表试管,①~⑦代表实验步骤。对该实验方案的有关评价,错误的是( )步骤abcd①淀粉溶液2 mL蔗糖溶液2 mL唾液淀粉酶溶液 2 mL唾液淀粉酶溶液 2 mL②50~65 ℃温水中水浴加热 10 min③将c倒入a,将d倒入b④50~65 ℃温水中水浴加热 10 min⑤加入现配的斐林试剂溶液 2 mL⑥37 ℃恒温水浴⑦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A.淀粉酶的用量属于自变量B.②和④会影响酶的活性C.②④和⑥的温度设置错误D.④和⑤的顺序有误【答案】A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验证酶专一性的方式是用同一种酶催化不同物质的反应,因此淀粉酶的用量在不同实验组应完全相同,不属于自变量,故A错误;酶的催化活性受温度影响,故B正确;由于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7 ℃左右,而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发生反应的最适温度50~65 ℃,因此②④和⑥的温度设置错误,故C正确;加入现配的斐林试剂溶液2 mL后,需要在50~65 ℃温水中水浴加热10 min,故D正确。11.如图是研究物质A和物质B对某种酶活性影响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A能降低该种酶的催化活性B.物质B能提高该种酶的催化活性C.减小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A对该种酶的影响D.增大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B对该种酶的影响【答案】D 【解析】加酶和物质A的一组反应速率比只加酶的一组更高,则物质A能提高该种酶的催化活性,A错误;加酶和物质B的一组反应速率比只加酶的一组更低,则物质B抑制了该种酶的催化活性,B错误;底物浓度较低时,三条曲线彼此不重叠,说明减小底物浓度不能消除物质A对该种酶的影响,C错误;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值以后,只加酶与加酶和物质B的曲线重合,所以增大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B对该种酶的影响,D正确。12.(2021·浙江杭州模拟)如图是某种有机物加入相关水解酶后,在0~80 ℃、pH适宜的环境下,有机物的剩余量与温度(t)的关系图。依图判断,酶的活性变化曲线正确的是( ),A) ,B),C) ,D) 【答案】D 【解析】单位时间内有机物(底物)的减少量可以代表酶活性大小,减少量越大,酶活性越大。在0~80 ℃、pH适宜的环境下,有机物的剩余量与温度(t)的关系图中,纵坐标为有机物的剩余量,横坐标为温度,观察酶活性大小,则看单位温度变化、有机物的改变量。有机物的改变量最大出现在40 ℃之前,即最适温度在40 ℃之前;在0 ℃和80 ℃,有机物的改变量几乎为0,说明此时酶活性最低,将近为0。 13.某课外活动小组用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1)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能力称为________,该实验以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检测因变量的指标。(2)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于是活动小组又进行重复实验,得到与上图无显著差异的结果。查阅资料后发现,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因此推测,该实验中淀粉可能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共同作用下分解的。由此推测pH为3条件下的酶活性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pH为9条件下的酶活性。(3)检验蛋白质是否被蛋白酶完全水解,不能用双缩脲试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常温、常压下,与盐酸相比,淀粉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酶活性 1 h后淀粉剩余量 (2)盐酸 淀粉酶 小于(3)蛋白酶本质是蛋白质,也会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4)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解析】(1)酶活性就是指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能力。由题意“用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和柱形图呈现的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以1 h后淀粉剩余量作为检测因变量(淀粉酶活性)的指标。(2)淀粉的水解可以在淀粉酶的催化下进行。据题所述,盐酸也能催化淀粉水解,因此该实验中淀粉可能是在淀粉酶和盐酸的作用下分解的。柱形图显示:pH为3和pH为9的条件下淀粉剩余量相等,但是pH为3的条件下是盐酸和淀粉酶的共同作用,pH为9(碱性)应该为淀粉酶的催化,因此pH为9时淀粉酶的作用更强,pH为3条件下的酶活性小于pH为9条件下的酶活性。(3)蛋白酶也是一种蛋白质,因此其催化蛋白质水解的反应无法用双缩脲试剂检验。(4)盐酸是无机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相较而言,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这也是酶具有高效性的原理。 14.荔枝果皮的多酚氧化酶能氧化果皮中的一些无色物质为褐色物质,使荔枝果皮褐变。褐变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荔枝的保鲜效果,因此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常作为荔枝保鲜效果的指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褐变的前提下,以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为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指标,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探究温度对荔枝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1)请补充下列实验设计中空缺的内容:①设计温度梯度:5 ℃、10 ℃、15 ℃、20 ℃、25 ℃、30 ℃;②确定测量指标: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③选择同一品种、__________________和成熟度一致且无机械损伤的新鲜荔枝果实,将其分成__________组,每组数量__________________,装入保鲜袋并作好标签后,分别放入相应温度的恒温箱中;④经过5天后,取出荔枝果实,测定并记录褐变面积。(2)请据下图分析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削皮后的苹果和马铃薯容易发生褐变,请据此分析要选择无机械损伤的荔枝果实为实验材料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完全无氧条件下,多酚氧化酶将无法催化上述的褐变反应过程。如果在此条件下,荔枝果皮不会发生褐变,可否在此条件下贮藏荔枝?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大小 6 相等(2)在5~30 ℃范围内,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表明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3)机械损伤的荔枝易发生褐变,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4)不可以,因为在完全无氧条件下,果实的有氧呼吸停止,但无氧呼吸明显加强,造成酒精的大量积累,从而对细胞造成毒害,引起果实腐烂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