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练习】第31讲 实验题题型练(一)
展开高考二轮物理复习策略
高考备考一轮复习已接近尾声,即将迎来二轮复习。一轮复习注重知识的理解与基础的夯实,二轮复习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能力的提高,是高考复习中的重要阶段。二轮复习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核心和主干知识为重点,构建知识结构体系,确定每一个专题的内容,在教学中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综合。
按高中物理主干知识确定力与运动、能量、动量、电磁学四大专题,其余内容为小专题,重点加强四大专题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
二、注重情景与过程的理解与分析,善于构建物理模型,明确题目考查的目的,恰当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情景是考查物理知识的载体。
三、加强能力的提升与解题技巧的归纳总结:学生能力的提升要通过对知识的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训练来实现。
四、精选训练题目,使训练具有实效性、针对性。
五、把握高考热点、重点和难点。
充分研究近5年全国和各省市考题的结构特点,把握命题的趋势和方向,确定本轮复习的热点与重点,使本轮复习更具有针对性、方向性。对重点题型要强化训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注重解题技巧的提炼,充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实验题题型练(一)
- 如图所示为某实验小组测量盒状物体A(物体中空,其中可盛放砝码)质量mA的装置图,通过质量不计的细线与滑块相连接,滑块上固定宽度为l的挡光条,已知滑块和挡光条总质量为M,气垫导轨上放置两个光电门,调节气垫导轨水平。请在以下实验步骤中按要求作答:
(1)测得光电门1和光电门2之间的距离为s;
(2)在总质量为m0的砝码中取出质量为m的砝码放入盒状物体中,剩余砝码放在滑块上,释放滑块,使其从静止开始运动:
(3)记录下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和光电门2的时间t1、t2
(4)下落过程中物体A的加速度大小a= (用实验所测数据s、l、t1、t2表示);
(5)改变m重复以上步骤,得到多组a及m的数据,作出a﹣m图象。并求得图象斜率为k;
(6)斜率与所测数据间关系式k= (用字母M、m0、mA表示,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7)由k可得物体A的质量;
(8)如果滑块所受阻力不能忽略,且阻力恒定。则物体A质量的测量值 = 真实值(选填“>”,“=”或“<”)。
【解答】解:(4)根据极短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可知,滑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分别为,
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可知,
解得:a
(6)研究系统的受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mA+m)g=(mA+m0+M)a
解得:a
则:k
(8)如果滑块所受阻力不能忽略,且阻力恒定,设为f,则表达式变为
(mA+m)g﹣f=(mA+m0+M)a
即a
可知a﹣m图象的斜率不变,求得的mA不变,即物体A质量的测量值等于真实值。
故答案为:(4);(6);(8)=。
- (1)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时,实验室提供了多种形状的玻璃砖供同学们使用,某实验小组使用两种不同形状的玻璃砖进行实验,他们在纸上画出的界面aa'、bb'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图1所示,他们的其他操作均正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
A.学习小组没有量角器和圆规,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也可以测出玻璃砖的折射率
B.光线从矩形玻砖上表面入射后,再从下表面射出,可能在下表面发生全反射
C.图①测得的折射率比真实值小
D.图②测得的折射率比真实值大
(2)另一个实验小组使用半圆柱玻璃砖测定玻璃的折射率,他们的操作步骤如下:
A.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半圆柱玻璃砖的直径d,然后确定圆心的位置,记在玻璃砖上;
B.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作为入射光线,并在入射光线上插两枚大头针P1和P2;
C.让入射光线与玻璃砖的直径垂直,入射光线经过圆心O;
D.以垂直于纸面过圆心O的直线为轴,缓慢逆时针转动玻璃砖,同时调整视线方向,直到从玻璃砖下方恰好看不到P2和P1的像,然后沿半圆柱玻璃砖的直径画一条直线AB,过O画AB的垂线与半圆交于C点,过圆上的C点作垂直于OP1的直线交OP1于D,如图2所示:
①看不到P2和P1的像是因为发生了 全反射 ;
②只使用毫米刻度尺,且计算简洁,还需要测量 CD (选择“OD”或“CD”)的长度,记作l;
③玻璃砖的折射率的表达式n= 。
【解答】解:(1)A、在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上取两个离入射点较远的点,分别向法线作垂线,用刻度尺量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对角和斜边的长度,求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根据折射定律计算出折射率,故A正确;
B、由于上下表面平行,光线从上表面射入下表面射出,入射角等于出射角且小于90°,则不可能在下表面发生全发射,故B错误;
C、在图①中,通过作图的方法,根据几何关系可知,所得到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角偏大,则所测得的折射率偏小,故C正确;
D、在图②中,只要操作正确,测量结果与玻璃砖的形状无关,测得的折射率等于真实值,故D错误。
故选:AC。
(2)从玻璃砖下方恰好看不到P2和P1的像,则P2和P1的像是发生了全反射。
(3)根据可知,折射率为
可知,只需要知道临界角的正弦值就可得到折射率,即只需要测量出“CD”的长度l,就可得
则折射率为n
故答案为:(1)AC;(2)①全反射;②CD;③
- 某中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利用铜片、锌片和家乡盛产的橙子制作了橙汁电池,如甲图所示玻璃器皿中盛有橙汁,在橙汁中相隔一定距离插入铜片和锌片作为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小组估计该电池的电动势约为1V,内阻约为1KΩ,为了精确测量这种橙汁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
(1)现有如下器材可供选择:
A.电流表A1(0~300μA内阻约为0.5Ω)
B.电流表A2(0~3A内阻约为1Ω)
C.电阻箱R1(0~999.9Ω)
D.电阻箱R2(0~9999Ω)
E.开关及导线若干
则电流表应选择 A ;电阻箱应选择 D 。(均填器材前面的选项)
(2)在下面方框中画出该实验的电路图。
(3)若利用图像确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根据测量的数据,该小组在乙图中建立相应坐标并描绘出图像,请根据图像求出橙汁电池的电动势E= 0.94 V;内阻r= 1.3×103 Ω(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由于实验的系统误差,导致电动势E测 = E真;r测 > r真(选填“>”“<”或“=”)。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电路中最大电流
ImaxA=0.001A
为了能精确测量,故电流表选择A,由于电池内阻较大,为了能多次测量,所以电阻箱选择最大阻值较大的D;
(2)电路图如图所示
(3)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E=I (R+r)
整理得
可得图像斜率
k
图像纵轴截距
b
代入数据解得
E=0.94V
r=1.3×103Ω
(4)由k,可知电动势由斜率测出,与电流表内阻无关,所以
E测=E真
由于电流表内阻不能确定,实验中忽略了电流表的内阻,实际应为
b
可得
bE﹣RA=r
可知
r测>r真
故答案为:(1)AD;(2)见解析;(3)0.94,1.3×103;(4)=,>
- 利用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
(1)已备好的器材有:带夹子的铁架台、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另外还有下列器材可供选择:A、毫米刻度尺、B、带夹子的重物、C、220V交流电源、D秒表.则:
①其中不必要的一种器材是 D (写出器材前的字母代号)
②还缺少的一种器材是 纸带 .
(2)做此实验时,有同学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
②固定好打点计时器,将连有重物的纸带穿过限位孔,用手提住纸带末端,让手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
③先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开始打点,并如此重复几次,取得几条打点纸带
④取下纸带,挑选点迹清楚的纸带,记下起始点O,在离O点适当距离处选择几个连续的计数点(或计时点)并计算出各个点的速度值
⑤测出各点距O点的距离,即为对应的下落高度
⑥计算出mghn和,看是否相等
ⅰ、在上述步骤中,有一项多余的步骤是 ① ,(填序号)
ⅱ、在上述步骤中,有一项错误的步骤是 ② (填序号);
(3)在一次实验中,质量为m的重物拖着纸带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2所示,(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纸带的左端与重物相连,测出h1,h2,h3,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①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时,物体的速度VB= .②从初速为零的起点O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 mgh2 ,③此过程中物体的动能的增加量△Ek= .
【解答】解:(1)实验中打点计时器可以记录时间,所以不需要秒表,运用打点计时器还需要纸带,则缺少的器材是纸带.
(2)验证机械能守恒,即验证动能的增加量和重力势能的减小量是否相等,质量可以约去,不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故①是多余的步骤.
固定好打点计时器,将连有重物的纸带穿过限位孔,用手提住纸带上端,让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故②是错误的步骤.
(3)B点的瞬时速度为:
则动能的增加量为:
重力势能的减小量△Ep=mgh2.
故答案为:(1)D,纸带;(2)①,②;(3)①;②mgh2;③.
- (1)如图甲中Rx为待测电阻,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滑动变阻器接入图乙实物电路中的正确位置。
(2)现有两个滑动变阻器供选择,在分压式控制电路中除了考虑安全因素外,为了弄清哪一个滑动变阻器更方便调节,分别将两滑动变阻器按图甲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用L表示滑动变阻器电阻总长度,用x表示滑动变阻器与电压表并联部分的电阻长度,计算出滑片在不同位置x与L的比值及相应电压表测量值U,画出U随变化的图像如图丙m、n所示,根据图像你会选择 m (填“m”或“n”)对应的滑动变阻器进行进一步测量,选择它进行实验的理由是 输出电压U随着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距离接近均匀变化 。
(3)为测量R,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分别测得5组电压U和电流I的值,作
出的U﹣I关系图像如图丁p所示。再将电压表接在图甲a、b两端,作出的U﹣I关系图像如图丁q所示,可求得电阻丝的Rx= 10.0 Ω。
【解答】解:(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如图所示;
(2)由图丙所示图象可知,图线n在x较小时随x的变化分压电路两端电压变化很小,当x达到一定值时随x增加U迅速变化,使用该图线对应的滑动变阻器不方便实验操作;图线m随x的增加U接近均匀变化,使用图线m所对应的滑动变阻器方便实验操作,应选择图线m对应的滑动变阻器。
(3)根据图线p,由欧姆定律得:Rx+RA+R050.0Ω,
根据图线q,由欧姆定律得:RA+R040.0Ω,
电阻丝阻值Rx=10.0Ω。
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2)m、输出电压U随着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距离接近均匀变化;(3)10.0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练习】第35讲 选择题题型练(一):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练习】第35讲 选择题题型练(一),文件包含选择题题型练一教师版docx、选择题题型练一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练习】第34讲 选择题题型练(四):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练习】第34讲 选择题题型练(四),文件包含选择题题型练四教师版docx、选择题题型练四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练习】第33讲 选择题题型练(三):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练习】第33讲 选择题题型练(三),文件包含选择题题型练三教师版docx、选择题题型练三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