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展开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 N 14 O 16 Ce 140
第Ⅰ卷(选择题,共39分)
单项选择题:共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碳达峰、碳中和”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列措施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具有直接贡献的是
A.植树造林 B. 燃煤脱硫 C. 开发核能 D. 节约用电
2.硫代碳酸钠(Na2CS3)可用于处理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备:
2NaHS+CS2===Na2CS3+H2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aHS中仅存在离子键 B. CS2的空间构型为V形
C. CS eq \\al(2-,3) 中C原子为sp2杂化 D. H2S的电子式为H eq \\al(·,·) S eq \\al(·,·) H
3.实验室可由Ca(OH)2与NH4Cl反应制备N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半径大小:r(Ca2+)>r(Cl-) B. 电负性大小:χ(H) >χ(O)
C. 电离能大小:I1(O) >I1(N) D. 键角大小:NH eq \\al(+,4) >NH3
4.实验室制取少量的氯水并探究其性质,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 用装置乙制取氯水
C. 用装置丙处理尾气 D. 用pH试纸测氯水的pH
阅读下列资料,完成5~7题。
周期表中ⅢA族单质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BF3极易水解生成HBF4(HBF4在水中完全电离为H+和BF eq \\al(-,4) )和硼酸(H3BO3),硼酸是一元弱酸,能溶于水。硼酸和甲醇在浓硫酸存在下生成挥发性的硼酸甲酯[B(OCH3)3],硼酸甲酯主要用作热稳定剂、木材防腐剂等。高温下Al2O3和焦炭在氯气的氛围中获得AlCl3。GaN的结构与晶体硅类似,是第三代半导体研究的热点。铊(Tl)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6周期,于1861年发现。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F eq \\al(-,4) 中存在配位键 B. GaN属于离子晶体
C. Tl原子基态外围电子排布式为6s26p3 D. B(OCH3)3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6.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A. 高温下Al2O3、焦炭在氯气中反应:Al2O3+3C+3Cl2 eq \(=====,\s\up7(高温)) 2AlCl3+3CO
B. BF3和水反应:4BF3 +3H2O===6H++3BF eq \\al(-,4) +BO eq \\al(3-,3)
C. 制备B(OCH3)3:H3BO3+3CH3OH eq \(=====,\s\up7(浓硫酸)) B(OCH3)3
D.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Al2O3制备Al的阴极方程式:Al3+-3e-===Al
7.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BF3极易水解,可用作催化剂
B. 硼酸甲酯具有挥发性,可用作木材防腐剂
C. 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火材料
D. GaN硬度大,可用作半导体材料
8.纳米ZnS具有独特的光电效应。以工业废渣锌灰(主要成分为Zn、ZnO,还含有Fe2O3、FeO、CuO等杂质)为原料制备纳米ZnS的工业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酸浸”时Fe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O+2H+===Fe2++H2O
B. “还原”的目的是将Fe3+转化为Fe2+
C. “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Zn2++S2-===ZnS↓
D. ZnS晶胞(右图所示)中每个S2-周围距离最近的Zn2+有4个
9.用电化学方法可以去除循环冷却水[含有Ca2+、Mg2+、HCO eq \\al(-,3) 、苯酚(C6H6O)等]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经处理过的冷却水还能减少结垢,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为电源的正极
B. 碳钢电极底部有Mg(OH)2、CaCO3生成
C. 钛基电极上的反应为H2O+e-===H++·OH
D. 每生成标准状况下2.24 L CO2,需要消耗
0.5 ml·OH
10.化合物W是重要的药物中间体,可由下列反应制得: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X分子中采取sp2杂化的碳原子有8个 B. Y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C. Z分子存在手性异构体 D. W分子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11.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12.草酸亚铁是生产磷酸铁锂电池的原料,实验室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取FeC2O4:
已知室温时:Ka1(H2C2O4)=5.6×10-2、Ka2(H2C2O4)=1.5×10-4、
Ksp(FeC2O4)=2.1×10-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窒温下,0.10 ml·L-1 NaHC2O4溶液中存在:c(C2O eq \\al(2-,4) )
C. 室温时,反应Fe2++H2C2O4===FeC2O4↓+2H+的平衡常数K=40
D. 过滤后的上层清液中:c(Fe2+)·c(C2O eq \\al(2-,4) )≥2.1×10-7
13.用CO2和H2可以合成甲醇。其主要反应如下:
反应Ⅰ CO2(g)+3H2(g)===CH3OH(g)+H2O(g) ΔH1=-58 kJ·ml-1
反应Ⅱ CO2(g)+H2(g)===CO(g)+H2O(g) ΔH2=+41 kJ·ml-1
在恒容密闭容器内,充入1 ml CO2和3 ml H2,测得平衡时CO2转化率、CO和CH3OH选择性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选择性= eq \f(n(CO)或n(CH3OH),n(CH3OH)+n(CO)) ×1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70 ℃时主要发生反应Ⅱ
B. 250 ℃下达平衡时,n(H2O) =0.12 ml
C. 230 ℃下缩小容器的体积,n(CO)不变
D. 其他条件不变,210 ℃比230 ℃平衡时生成的CH3OH更多
第 = 2 \* ROMAN II卷(非选择题,共61分)
14.(14分)从废脱硝催化剂(主要成分为TiO2、V2O5)中回收TiO2和V2O5具有重要意义。
(1) 碳氯化—氧化法提取TiO2。将粉碎后的催化剂渣料与过量焦炭混合投入高温氯化炉充分反应,将生成的TiCl4与其他气体分离,并将其氧化得TiO2。该过程主要涉及以下反应:
反应Ⅰ TiO2(s)+2Cl2(g)+2C(s)===TiCl4(g)+2CO(g) ΔH1
反应Ⅱ TiCl4(g)+O2(g)===TiO2(s)+2Cl2(g) ΔH2=-172 kJ·ml-1
已知常压下TiCl4的沸点为136.4 ℃,C的燃烧热为ΔH=-393.5 kJ·ml-1,CO的燃烧热为ΔH=-283 kJ·ml-1。
① 反应Ⅰ的ΔH1= ▲ kJ·ml-1。
② 从反应Ⅰ的混合体系中分离出TiCl4的措施是 ▲ 。
③ 氯化炉中生成CO比生成CO2更有利于TiO2转化为TiCl4,其原因是
▲ 。
(2) 碱溶法回收TiO2和V2O5。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酸洗”时Na2Ti3O7转化为TiOCl2或TiOSO4; “水解”后得到H2TiO3。
① 写出“热碱浸取”时Ti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② 锐钛型和金红石型是TiO2最常见的两种晶体类型。煅烧H2TiO3过程中,TiO2会发生“锐钛型→金红石型”转化,固体质量残留率和晶型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图1所示,晶型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2所示。设计用“过滤”所得Na2Ti3O7制备金红石型TiO2的操作方案:
▲ 。
③金红石型TiO2的晶胞结构如图3所示,在图3中用“”圈出所有位于晶胞体内的原子。
15.(16分)硝酸铈铵[(NH4)2Ce(NO3)6]、二氧化铈(CeO2)均是常见的强氧化剂,可以以Ce2(CO3)3为原料进行制取。
“沉淀1”时,溶液中Ce(NO3)3转化为Ce(OH)3(HO2)沉淀。写出沉淀1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 。
(2) “酸溶2”时,控制反应温度为80 ℃,硝酸与Ce(OH)3(HO2)分解产生的Ce(OH)4反应生成H2Ce(NO3)6,反应过程中有少量红棕色气体逸出。“酸溶2”时需控制硝酸的温度为80 ℃,同时将Ce(OH)4分批加入硝酸中,原因是 ▲
。
(3) “沉淀2”时,控制其他条件一定,改变加入NH4NO3固体的量,测得(NH4)2Ce(NO3)6沉淀的收率如图1所示。“沉淀2”时,不是采用反应计量数之比,而是控制加入n(NH4NO3)∶n(Ce)=4∶1的目的是 ▲ 。
(4) 实验小组以Ce2(CO3)3为原料制取CeO2,请补充完整实验方案:将Ce2(CO3)3完全溶解于盐酸中, ▲
得CeO2固体。
[已知:4Ce(OH)3(白色沉淀)+O2+2H2O===4Ce(OH)4(黄色沉淀),Ce(OH)4受热分解时失重百分比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
可选用的仪器和试剂:2 ml·L-1氨水、O2、1 ml·L-1 HNO3、1 ml·L-1 AgNO3溶液、马弗炉(可用于固体的高温加热)]
(5) 实验制得的硝酸铈铵(摩尔质量为548 g·ml-1)含量可用如下方法测定:准确称取16.0 g硝酸铈铵样品,加水充分溶解,并转移至100 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得硝酸铈铵溶液试样。准确量取5 mL的硝酸铈铵溶液试样,移入250 mL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硫酸和磷酸,并加入2滴0.25%邻二氮杂菲指示剂,用0.050 00 ml·L-1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滴定过程中Ce4+被还原为Ce3+),消耗标准溶液24.00 mL。计算该样品中硝酸铈铵的质量分数。(请书写计算过程)
▲
16.(17分)CO2的资源化利用和转化已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热点。
(1) 325 ℃时,水在Mn粉表面产生的H2可将CO2转化成甲酸,同时生成MnO。
① 由H2O、Mn、CO2制备甲酸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② 直接加热H2与CO2难以生成甲酸,该条件下能较快生成甲酸的原因是
▲ 。
(2) CO2加氢生成CH3OH的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反应Ⅰ:CO2(g)+3H2(g)===CH3OH(g)+H2O(g) ΔH=-49.5 kJ·ml-1。
反应Ⅱ: H2(g)+CO2(g)===CO(g)+H2O(g) ΔH=-41.2 kJ·ml-1。
反应Ⅲ: CO(g)+2H2(g)===CH3OH(g) ΔH=-90.7 kJ·ml-1。
将n起始(CO2)∶n起始(H2)=1∶3的混合气体置于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时,体系中温度和压强对CH3OH的选择性影响如图1所示。
图1
① 压强的大小:p1 ▲ (填“<”或“>”)p2。
② CH3OH的选择性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原因是 ▲ 。
(3) CO2和环氧乙烷在MgO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碳酸乙烯酯。
① MgCl2溶液中加入尿素[CO(NH2)2]生成Mg5(CO3)4(OH)2沉淀,同时有CO2气体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② MgCl2与沉淀剂(尿素、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沉淀,过滤后将沉淀焙烧得到MgO。与氢氧化钠作沉淀剂相比,用尿素作沉淀剂焙烧生成的MgO作催化剂效果更好,其原因是 ▲ 。
③ MgO催化CO2合成碳酸乙烯酯()可能的反应机理如图2所示。根据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步骤Ⅰ、Ⅱ的过程可描述为 ▲
。
图2
17. (14分)将CO2还原为HCOOH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
(1) 利用反应CO2(g)+H2(g) HCOOH(g),ΔH =+14.9 kJ·ml-1不能实现CO2直接加氢合成HCOOH,原因是 ▲ 。
(2) CO2通过电解法转化为HCOO-的反应机理如图1。Pt电极上覆盖的Nafin膜是一种阳离子交换膜,对浓度不高的HCOO-有较好的阻拦作用,可让H2O自由通过。
① Sn电极上生成HCOO-的电极反应式为 ▲ 。
② 电路中通过的电量与HCOO-产率的关系如图2所示。相同条件下,Pt电极有Nafin膜HCOO-产率明显提高,但电量>1 000C后又显著下降,可能原因是:
▲ 。
③ 若电解时将Nafin膜置于两个电极中间,保持电流恒定,20 h时向阳极区补充KHCO3,电压与时间关系如图3所示。0~20 h,电压增大的原因是:
▲ 。
(3) CO2电还原可能的反应机理如图4所示。Sn、In、Bi的活性位点对O的连接能力较强,Au、Cu的活性位点对C的连接能力较强,Cu对CO的吸附能力远大于Au,且Cu吸附CO后不易脱离。
图4
若还原产物主要为CH4时,应选择 ▲ (填“Sn”“Au”或“Cu”)作催化剂,简述分析过程: ▲ 。
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考试题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3.3)
单项选择题(共39分)
非选择题(共61分)
14. (14分)
(1) ① -49 (2分)
② 将含有TiCl4、CO、Cl2的气体混合物通过热交换器降温冷凝 (2分)
③ 与生成CO2相比,生成CO使反应Ⅰ的ΔS更大,更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2分)
(2) ① 3TiO2+2Na++2OH- eq \(=====,\s\up7(△)) Na2Ti3O7+H2O (3分)
② 用HCl酸洗Na2Ti3O7,将生成的TiOCl2充分水解后,过滤、洗涤得到H2TiO3,在950 ℃下煅烧H2TiO3至恒重 (3分)
(2分)
15. (16分)
(1) 2Ce(NO3)3+3H2O2+4H2O===2Ce(OH)3(HO2)↓+6HNO3 (3分)
(2) 控制硝酸的温度为80 ℃的目的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同时减少硝酸的挥发和分解;将Ce(OH)4分批加入硝酸中,可以防止反应过于剧烈 (3分)
(3) 增加NH eq \\al(+,4) 的浓度,加快反应的速率;此时(NH4)2Ce(NO3)6沉淀的收率较高 (2分)
(4) 向所得溶液中加入2 ml·L-1氨水,至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氨水不再产生沉淀,向浊液中边搅拌边通入O2至沉淀完全变为黄色,洗涤滤渣,至最后一次洗涤滤液加入1 ml·L-1 HNO3酸化后再加入1 ml·L-1 AgNO3溶液不再产生沉淀,将沉淀放入马弗炉中,控制温度为500 ℃下焙烧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 (4分)
(5) n(Fe2+)=0.05 ml·L-1×24.00×10-3 L=1.2×10-3 ml (1分)
Ce4++Fe2+===Fe3++Ce3+ n(Ce4+)=1.2×10-3 ml (1分)
n[(NH4)2Ce(NO3)6]=1.2×10-3 ml
样品硝酸铈铵的质量分数为 eq \f(1.2×10-3 ml×20×548 g·ml-1,16.0 g) ×100%=82.2% (2分)
16.(17 分)
(1) ① Mn+CO2+H2O eq \(=====,\s\up7(325 ℃)) MnO+HCOOH (3分)
② 反应生成的MnO是H2与CO2反应的催化剂 (2分)
(2) ①< (2分)
② 反应Ⅰ和反应Ⅲ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不利于反应正向进行,CH3OH的选择性下降 (2分)
(3) ① 5Mg2++5CO(NH2)2+11H2O===Mg5(CO3)4(OH)2↓+CO2↑+10NH eq \\al(+,4) (3分)
② Mg5(CO3)4(OH)2焙烧释放更多的气体,制得的MgO更加疏松多孔 (2分)
③ 环氧乙烷中的O原子吸附在Mg2+上,环氧乙烷中的C—O键断裂,CO2中的C原子与O2-结合,一个O原子与环氧乙烷中的一个C原子结合 (3分)
17.(14分)
(1) 该反应的ΔH>0、ΔS<0,不能自发自行 (2分)
(2) ① H++CO2+2e-===HCOO-或HCO eq \\al(-,3) +CO2+2e-===HCOO-+CO eq \\al(2-,3) (2分)
② Nafin膜可以阻止HCOO-在阳极放电(1分,答“防止HCOO-在阳极被氧化”给分);电量>1 000 C后,c(HCOO-)增大(1分),Nafin膜阻拦作用下降(1分)
③ 阳极区pH减小,HCO eq \\al(-,3) 浓度下降(1分),K+部分迁移至阴极区,阳极区离子浓度下降(1分),导电能力减弱
(3) Cu (2分)
回溯CH4生成机理,第1步是C与催化剂活性位点相连,排除Sn;Au对CO的吸附能力较小,易脱离;Cu对CO的吸附能力强,不易从催化剂表面脱离 (3分)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Na2SiO3溶液中,观察现象
非金属性:C>Si
B
向K2CrO4溶液中缓慢滴加少量浓硫酸,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 eq \\al(2-,7) (橙)+H2O2CrO eq \\al(2-,4) (黄)+2H+
C
将NaClO溶液分别滴入品红溶液和滴加醋酸的品红溶液中,观察品红溶液颜色变化
pH对ClO-氧化性的影响
D
用pH计分别测定浓度均为0.1 ml·L-1的NaCN和Na2S的pH
Ka1(H2S)>Ka(HC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C
D
B
A
A
C
D
B
C
D
C
B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共13页。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ml•L-1•s-1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ml•L-1•s-1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