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关于C4途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宁波“十校”2023届高三3月联考
生物试题卷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郑重承诺:中国将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因为物质可循环利用,所以每个自然生态系统都可依靠自身实现“碳中和”
B. 海洋对于大气圈的碳含量的调节作用非常微弱
C. 植树造林和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利于“碳中和”提前实现
D. 生产者固定的CO2和自身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相等时,可维持大气中的CO2的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碳循环过程为:无机环境中的碳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燃烧进入无机环境。
【详解】A、碳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具有全球性,“碳中和”是全球性的,不是单独的生态系统,A错误;
B、海洋中具有大量的浮游植物,对调节大气圈中的含碳量起着重要的作用,B错误;
C、植树造林和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利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有利于“碳中和”提前实现,C正确;
D、生产者固定的二氧化碳大于自身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时,可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稳定,因为消费者和分解者都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C。
2. 我国古诗词中富含生物学知识,下列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阐述正确的是( )
A.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可体现生物之间存在种间互助的关系
B. “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渡”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
C.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体现了物种间的竞争关系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化学信息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群落的时间结构指群落结构在时间上的分化或在时间上的配置。①群落季相:主要标志是群落主要层片的物候变化,季相是一种时间结构。②植物群落的年变化:除了周期性的季节变更之外,在不同年度之间,生物群落常有明显的变动。这种变动也限于群落内的变化,不产生群落的更替现象,一般成为波动。
【详解】A、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赢是一种寄生蜂,蜾赢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因此“螟蛉有子,蜾赢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关系,A错误;
B、越鸟从南方来,胡鹰也向北飞去,体现出群落的时间结构,B正确;
C、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燕子忙着筑巢衔泥,体现了各个物种的繁殖,C错误;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物理信息:温度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3. 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PCR技术中引物需要和各自互补的DNA单链的5'端结合
B. 真核细胞内DNA合成都在细胞核内完成
C.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出蛋白质都需要DNA和RNA的参与
D.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均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需要通过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需要DNA和RNA的参与。
【详解】A、PCR技术中引物需要和各自互补的DNA单链的3'端结合,A错误;
B、真核细胞内DNA合成主要在细胞核内完成,也可以发生在细胞质中,B错误;
C、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基因的表达过程都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都需要 DNA 和RNA的参与,C正确;
D、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C。
4. 果蝇的体细胞染色体数2n=8,某三体(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核中的1对同源染色体多了一条染色体)雄果蝇的细胞中,最多含有的Y染色体数为( )
A. 1 B. 2 C. 4 D. 6
【答案】C
【解析】
【分析】三体指的是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核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多了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其染色体组成表示为2n+1。
【详解】若三体雄果蝇的细胞中多了一条Y染色体,即性染色体组成为XYY,则有丝分裂后期含有的Y染色体数最多,最多为4条,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 外泌体在细胞通讯方面的作用引起广泛关注。外泌体是由细胞释放的,直径为50~150nm的囊泡结构,内部包含多种物质,以囊泡形式释放到细胞外。下列正确的是( )
A. 囊泡包裹的物质可以直接穿过生物膜,并被运至特定部位
B. 外泌体通过细胞膜的过程需要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协助
C. 外泌体膜蛋白和靶细胞膜蛋白结合,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 囊泡的移动为多种细胞器的膜质成分提供物质来源,从而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所以各组分间可以通过囊泡相互转化。内质网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高尔基体并与其融合。高尔基体同样以囊泡的形式与细胞膜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细胞膜也可以内陷形成囊泡回到细胞质中。囊泡的移动为多种细胞器的膜质成分提供物质来源,从而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详解】A、囊泡包裹的物质不能直接穿过生物膜,而是被包裹在囊泡里,以囊泡形式释放到细胞外,并被运至特定部位,A错误;
B、外泌体通过细胞膜的过程需要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协助,并不需要通过转运蛋白,B错误;
C、外泌体膜蛋白与靶细胞膜蛋白结合,可以调节靶细胞的代谢活动,外泌体膜蛋白与靶细胞膜蛋白结合不能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因为外泌体不具有细胞结构,C错误;
D、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各组分间可以通过囊泡相互转化,囊泡的移动为多种细胞器(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的膜质成分提供物质来源,从而实现膜成分的更新,D正确。
故选D。
6. 植物体细胞杂交实验时,期望获得优良的作物新品种,一般不需要考虑的是 ( )
A. 亲本的生殖隔离问题 B. 选择具有期望的优良性状的亲本
C. 亲本细胞的融合技术 D. 杂种细胞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分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采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作物新品种时,需要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该技术包括亲本细胞的融合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中植物组织培养又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重要的步骤。植物体细胞杂交的优点是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详解】A、植物体细胞杂交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所以不需要考虑高等植物间的生殖隔离,A错误;
B、培育优良品种,需要选择具有某些优良性状的亲本,B正确;
C、植物体细胞杂交涉及亲本细胞的融合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C正确;
D、植物体细胞杂交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而植物组织培养的两个重要步骤是脱分化和再分化,D正确。
故选:A。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高粱等植物在演化过程中形成如图所示的生理机制,这类植物被称为C4植物。水稻等植物不存在C4途径,仅通过叶肉细胞中的C3途径固定CO2,这类称为C3植物。C4植物能利用叶肉细胞间隙中浓度极低的CO2,维管束鞘细胞中CO2浓度比叶肉细胞高10倍。R酶既可催化碳反应中CO2与C5糖结合,也可催化C5糖与O2结合。C5糖与O2结合后形成一个C3酸和一个C2,这个C2随后进入线粒体被氧化为CO2,这个过程称为光呼吸。
7. 下列关于C4途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同植物(如C3植物和C4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产物是不同的
B. C4植物细胞可以在夜间吸收CO2用于卡尔文循环
C. 由这种CO2浓缩机制可以推测,P酶与无机碳的亲和力高于R酶
D. 叶绿体中的C3糖大多数离开叶绿体后转化为蔗糖
8. 下列关于光呼吸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呼吸过程中消耗O2的场所和细胞呼吸相同
B. 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的水稻,突然停止光照,叶片CO2释放量先增加后降低
C. R酶既可催化CO2与C5糖结合,也可催化C5糖与O2结合,说明R酶不具有专一性
D. 光呼吸会消耗有机物导致减产,我们可以敲除控制R酶合成的基因从而提高产量
【答案】7. C 8. B
【解析】
【分析】C5糖与O2结合后形成一个C3酸和一个C2,这个C2随后进入线粒体被氧化为CO2,这个过程称为光呼吸。呼吸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在光照和高氧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发生的一个生化过程。
由图可知,C4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中完成的。
【7题详解】
A、不同植物(如C3植物和C4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产物是相同的,均有O2、ATP和NADPH,A错误;
B、由图可知,C4植物细胞可以在夜间吸收CO2在P酶的作用下与PEP结合形成C4酸,B错误;
C、由“C4植物能利用叶肉细胞间隙中浓度极低的CO2,维管束鞘细胞中CO2浓度比叶肉细胞高10倍”可知,由图可知,P酶位于叶肉细胞中,R酶位于高浓度CO2的维管束鞘细胞中,所以由这种CO2浓缩机制可以推测,P酶与无机碳的亲和力高于R酶,C正确;
D、由图和题干信息并不能推测叶绿体中的C3糖大多数离开叶绿体后转化为蔗糖,D错误。
故选C。
【8题详解】
A、光呼吸过程中消耗O2的场所在叶绿体,细胞呼吸消耗O2的产所是线粒体,A错误;
B、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的水稻,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的量减少,暗反应消耗的C5减少,C5与O2的结合增加,通过光呼吸产生的CO2增多,随着时间的延长,光呼吸停止,最终叶片中释放的CO2均来自细胞呼吸释放的CO2,B正确;
C、R酶既可催化CO2与C5糖结合,也可催化C5糖与O2结合,这是在不同条件下R酶催化不同的反应,R酶具有专一性,C错误;
D、R酶既可催化CO2与C5糖结合,也可催化C5糖与O2结合,若敲除控制R酶合成的基因,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不能进行,无法合成有机物,D错误。
故选B。
9. 边缘效应是沿着生态系统边缘产生的有差异的环境条件,将大面积的生态系统切割成小块,增加了边缘栖息地的数量,从而导致边缘效应,如捕食者和寄生虫在生态系统的边缘更加活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接近公路的森林边缘具有与森林内部不同的非生物因素,如温度、湿度
B. 热带森林的边缘温度更高,风更大,森林内部中繁盛的物种可能在森林边缘难以生存
C. 捕食者和寄生虫在生态系统的边缘更加活跃,导致边缘某些物种可能更容易受到攻击
D. 森林的边缘效应会改变生物的种间关系和食物链中能量的流动方向
【答案】D
【解析】
【分析】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物种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两个种群的相互关系可以是间接的,也可以是直接的相互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害的,也可能是有利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竞争: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
【详解】A、边缘效应是沿着生态系统边缘产生的有差异的环境条件,因此接近公路的森林边缘具有与森林内部不同的非生物因素,如温度、湿度,A正确;
B、热带森林的边缘温度更高,风更大,森林内部繁盛的物种可能因为不适应森林边缘的环境而难以生存,B正确;
C、捕食者和寄生虫在生态系统的边缘更加活跃,导致边缘某些物种更容易被天敌即捕食者或寄生虫攻击,C正确;
D、森林的边缘效应可能会改变生物的种间关系,但食物链中能量的流动方向不会被改变,只能从被捕食者到捕食者,D错误。
故选D。
10. 我国科学家已研发出的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是一种基因工程疫苗,其基本制备步骤是:将新冠病毒的S基因连接到位于载体上的腺病毒基因组DNA中,重组载体经扩增后转入特定动物细胞,进而获得重组腺病毒并制成疫苗。疫苗中的S基因应编码的是( )
A. 病毒与细胞识别的蛋白 B. 与病毒核酸结合的蛋白
C. 催化病毒核酸复制的酶 D. 帮助病毒组装的蛋白
【答案】A
【解析】
【分析】重组腺病毒疫苗必须具备的条件:能够将新冠病毒抗原基因(目的基因)带入到受体细胞;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出抗原蛋白;不会导致疾病发生。
【详解】重组疫苗作为抗原需要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而重组疫苗中的S基因是从新冠病毒中提取的,故重组疫苗中的S基因应编码病毒与细胞都能识别的蛋白,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 科学家用辣椒素发现了辣椒素受体TRPV1而获得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该团队发现产生痛觉的细胞信号机制:人口腔中舌的神经末梢膜上有一种离子通道蛋白TRPV1,辣椒中的辣椒素和43度以上的高温均会激活TRPV1蛋白,使感受器兴奋,人体会产生痛觉和热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湿疹患者洗热水澡会出现疹子、瘙痒加重,因为超过43度辣椒素受体就会被激活
B. 辣椒素和高热刺激可能会引起人的相同感觉
C. 吃辣时,会产生热的感觉并增加散热,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D. 辣椒素等作用于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完成反射
【答案】D
【解析】
【分析】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其中,感受器为接受刺激的器官;传入神经为感觉神经元,是将感受器与中枢联系起来的通路;中间神经即神经中枢,包括脑和脊髓;传出神经为运动神经元,是将中枢与效应器联系起来的通路;效应器是产生效应的器官,如肌肉或腺体。只有在反射弧完整的情况下,反射才能完成。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辣椒中的辣椒素和43度以上的高温均会激活TRPV1蛋白”,因此湿疹患者洗热水澡会出现疹子、瘙痒加重,因为超过43度辣椒素受体就会被激活,A正确;
B、由于辣椒中的辣椒素和43度以上的高温均会激活TRPV1蛋白,使感受器兴奋,人体会产生痛觉和热觉,所以辣椒素和高热刺激可能会引起人的相同感觉 ,B正确;
C、通常吃较辣的食物时,会产生热的感觉并增加散热,此时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使血流量增多,C正确;
D、辣椒素等作用于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的过程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参与,所以不属于反射,D错误。
故选D。
12. 植物开花具有光周期现象。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在一段黑暗时期中不同的闪光对于某种植物开花的影响(白光—W,红光—R,远红光—FR)。他们也研究了在白光期间进行暗处理的影响,下图展示了不同的实验处理之后的结果(除了第4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光周期现象与光敏色素有关,光敏色素吸收光能后具有活性
B. 根据5、6、7、8四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远红光可以消除红光的作用
C. 如果在实验3中黑暗里用一个远红光照射来代替白光照射,植物将会开花
D. 如果实验4开花,可以推测暗期时长对于该植物开花更重要
【答案】A
【解析】
【分析】吸收红光-远红光可逆转换的光受体(色素蛋白质),称之为光敏色素。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各个器官中,黄化幼苗的光敏色素含量比绿色幼苗多20~100倍。
【详解】A、光周期现象即很多植物的开花与昼夜长短有关,光周期与光敏色素有关,光敏色素在活性和非活性之间切换,就像一个由光和温度控制的二元开关,A错误;
B、2、5对比,说明暗期用红光照射一下不开花,根据5、6对比,说明远红光(FR)能促进开花,7组增加红光照射后又不开花,8组增加远红光照射后又开花,因此根据5、6、7、8四组实验实验结果可以判断,远红光可以消除红光的作用,B正确;
C、5、6对比,说明远红光(FR)能促进开花,如果在实验3中黑暗里用一个远红光照射来代替白光照射,植物将会开花,C正确;
D、实验1、3的黑暗时长均小于实验4,1、3均不开花,若实验4开花,可以推测暗期时长对于该植物开花更重要,D正确。
故选A。
13.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腌制泡菜时,发酵温度过低可能会使泡菜“咸而不酸”
B. 啤酒发酵过程中,需始终保持严格的无菌和厌氧环境
C. 在果酒基础上进行醋酸发酵时,产生的气泡量明显增加
D. 制作泡菜时,泡菜坛只能装八成满以利于乳酸菌繁殖
【答案】A
【解析】
【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3、泡菜的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分解为乳。泡菜的制作流程是:选择原料、配制盐水、调味装坛、密封发酵。
【详解】A、泡菜“咸而不酸”可能是食盐浓度过高,发酵温度过低抑制乳酸菌产生乳酸所致,A正确;
B、为了缩短发酵时间,发酵初期应适当提供氧气,有利于酵母菌有氧呼吸快速繁殖,B错误;
C、果酒发酵的时候会产生二氧化碳,醋酸发酵过程中无气体产生,C错误;
D、制作泡菜时,泡菜坛只能装八成满,主要是为了防止发酵液溢出,此外也防止装的过满,盐水无法淹没而导致腐烂,D错误。
故选A。
14. 新冠病毒是+RNA病毒,其+RNA可直接与核糖体结合后合成病毒所需的酶,下图是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RNA可作为翻译的模板合成RNA复制酶
B. -RNA中碱基的改变不会导致子代病毒变异
C. 酶1、酶2和酶3都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D. 合成病毒蛋白质所需的tRNA来自宿主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新型冠状病毒增殖过程示意图,+RNA在酶1的作用下形成-RNA,-RNA再作为模板在酶3的作用下合成+RNA,-RNA也可作为mRNA翻译成蛋白质。
【详解】A、宿主细胞不含RNA复制酶,因此新冠病毒的+RNA可直接与核糖体结合后合成病毒所需的RNA复制酶,A正确;
B、-RNA中碱基的改变会导致以其为模板复制的+RNA发生改变,即会导致子代病毒发生变异,B错误;
C、酶1、酶2和酶3催化的产物都是RNA,因此都是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C正确;
D、合成病毒蛋白质所需的原料和工具均来自宿主细胞,因此所需的tRNA来自宿主细胞,D正确。
故选B。
15. 下图表示生物体的同化量在三个主要生命活动间分配的四种情况:①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的能量:②用于避免捕食者捕食所需的能量:③用于产生下一代所消耗的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最可能出现在群落演替早期的是情况甲,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
B. 与其他生物的竞争、捕食越激烈,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就越小
C. 为防治农田鼠害,可引入天敌,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
D. 种群的同化量有四个去向:以热能形式散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
【答案】D
【解析】
【分析】每一营养级同化量的去路:①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②自身呼吸消耗,③流向分解者,④未被利用。
【详解】A、最可能出现在群落演替早期的是情况甲,低竞争低捕食,所以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A正确;
B、与其他生物的竞争、捕食越激烈,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导致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就越小,B正确;
C、为防治农田鼠害,可引入天敌,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使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较少,从而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C正确;
D、种群的同化量一般有四个去向:以热能形式散失、未被利用、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D错误。
故选D。
16. 棕色脂肪细胞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氧化脂肪来产热、供能,维持体温平衡。已知棕色脂肪细胞的线粒体中可合成血红素(非蛋白质),通过黄体酮受体膜组分2(PGRMC2)运输至细胞核。研究人员发现,脂肪组织特异性PGRMC2敲除小鼠(PATKO)与对照组相比低温耐受性降低,适应性产热能力出现明显缺陷。检测PATKO棕色脂肪细胞中转录因子的稳定性,发现转录因子Rev-Erba的表达水平上调,进而影响了线粒体的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血红素的合成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B. 棕色脂肪细胞氧化脂肪产热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C. PATKO的变化说明血红素可能抑制Rev-Erba的合成或活性
D. 敲除PGRMC2基因后小鼠脂肪消耗增加,可用于研究肥胖的形成机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控制性状的两条途径: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2.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控制蛋白质结构进而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详解】A、血红素非蛋白质,基因通过影响血红素的合成影响线粒体的功能,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A正确;
B、细胞溶胶和线粒体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故是棕色脂肪细胞氧化脂肪产热的主要结构,B正确;
C、PATKO中血红素进入细胞核的量减少,而Rev-Erba的表达水平上调,说明血红素可能抑制转录因子Rev-Erba的合成或活性,C正确;
D、敲除PGRMC2基因后小鼠适应性产热能力下降,说明脂肪消耗减少,D错误。
故选D。
17. 下列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对实验结果要求精确定量的是( )
A. 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B.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C. 还原糖的鉴定 D. 探究乙烯利对水果的催熟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定量实验的目的是要测出某研究对象的具体数值,或求出对象与数量之间的经验公式。定性试验是为了判断因素是否存在,某些因素间是否存在联系等。
【详解】A、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光照强度,需要测定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要求精确定量,A正确;
B、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属于物质提取与鉴定类实验,只需要观察是否有相关现象即可,不需要定量,B错误;
C、还原糖的鉴定实验,只需要观察是否有相关现象即可,不需要精确定量,C错误;
D、探究乙烯利对水果的催熟作用,只需要观察是否有相关现象即可,不需要精确定量,D错误。
故选A。
18. 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存在DNA和组蛋白去甲基化现象。研究者利用桃叶片诱导愈伤组织,在培养基中添加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 Aza或组蛋白去甲基化酶抑制剂GSK,检测形成愈伤组织的面积,结果如图。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实验器材、培养基和桃叶片等需经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后使用
B. 具有特定形态、排列疏松、有大液泡的结构即为桃愈伤组织
C. DNA去甲基化和组蛋白甲基化分别抑制、促进愈伤组织形成
D. 推测表观遗传影响激素的信号转导过程进而影响脱分化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
【详解】A、桃叶片属于外植体,不能用高压蒸汽灭菌处理,A错误;
B、愈伤组织细胞是由一小团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组成的,即没有特定形态,B错误;
C、与对照组相比,在培养基中添加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Aza会使愈伤组织面积增加,说明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Aza会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而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Aza可抑制甲基化的形成,因此DNA去甲基化可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同理,与对照组相比,在培养基中添加组蛋白去甲基化酶抑制剂GSK会使愈伤组织面积减小,说明组蛋白甲基化可抑制愈伤组织形成,C错误;
D、图示加入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Aza或组蛋白去甲基化酶抑制剂GSK会影响愈伤组织的形成,而愈伤组织的形成是脱分化的结果,因此可推测表观遗传影响激素的信号转导过程进而影响脱分化过程,D正确。
故选D。
19. 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受体胞内部分的相关位点发生磷酸化水平改变,进而激活胞内信号通路,实现降血糖;据图分析,不会引起胰岛素抵抗(主要指胰岛素不能起到正常的生理功能)的是( )
A. GLUT4蛋白功能失活 B. 控制胰岛素受体合成的基因突变
C. 胰岛素分泌不足 D. 含GLUT4的囊泡与膜融合受阻
【答案】C
【解析】
【分析】血糖含量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
【详解】A、GLUT4蛋白功能失活则相当于胰岛素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因而也会引起胰岛素抵抗,A正确;
B、控制胰岛素受体合成的基因突变会导致胰岛素无法起作用,进而使血糖无法下降,而表现为糖尿病,这是因为胰岛素抵抗引起的,B正确;
C、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相关代谢障碍,进而表现为血糖无法下降,不会引起胰岛素抵抗,C错误;
D、含GLUT4的囊泡与膜融合受阻也会阻止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障碍,相当于胰岛素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因而也表现为胰岛素抵抗,D正确。
故选C。
20. 雄蚕食桑少、产丝率比雌蚕高20%左右,但普通蚕(图1)难以通过外形判断其性别,故研究者制作了一套雌蚕和雄蚕的平衡致死系统(图2),利用二者互相交配或者与其他野生型蚕交配,最终实现只养雄蚕。图3表示某特殊蚕的染色体和基因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l1和l2基因相对于野生型基因而言,是隐性基因
B. 图2中雄蚕与野生雌蚕交配,后代雌蚕全部死亡
C. 图2中雌雄蚕互相交配,其子代雄蚕的染色体组成和基因型与图2中的雄蚕相同
D. 如用图3中雌蚕替代图2中雌蚕,不能实现与图2中雌蚕相同的功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和图示分析,平衡致死系统中利用染色体变异选育雄蚕进行生产,当染色体等位基因上都为致死基因或者有致死基因和未改造的W染色体结合均会死亡。
【详解】A、l1和l2基因是致死基因,根据题目分析图二雄蚕基因型个体存在,所以对于野生型基因+而言是隐性基因,A正确;
B、图2中雄蚕与野生雌蚕交配,后代雌蚕基因型为Zl1+W、Z+l2W,致死基因和未改造的W染色体结合死亡,B正确;
C、图2中雌雄蚕互相交配,其子代雄蚕Zl1+Zl1+,染色体上相同位点均为致死基因,个体死亡;Zl1+Z+l2个体的染色体组成和基因型与图2中的雄蚕相同,C正确;
D、图3中雌蚕与图2中雌蚕只是致死基因改变l1变成l2,其染色体其他结构与组成相同,所以能实现与图2中雌蚕相同的功能,D错误。
故选D。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21. 图1所示为线粒体内膜上发生的质子转运和ATP合成过程,线粒体基质中的NADH脱去氢并释放电子,电子经线粒体内膜最终传递给O2,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驱动H+从线粒体基质移至内外膜间隙中,随后H+经ATP合酶返回线粒体基质并促使ATP合成,然后与接受了电子的O2结合生成水;图2所示为光合作用光合磷酸化过程。①~⑤表示过程,⑥~⑧表示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过程可能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阶段,为研究短时低温对该阶段的影响,将长势相同的黄瓜幼苗在不同条件下处理,分组情况及结果如图3所示。已知DNP可使H+进入线粒体基质时不经过ATP合酶。下列哪项说法错误_______
A.与25℃时相比,4℃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多
B.DNP导致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H+浓度降低,生成的ATP减少
C.与25℃时相比,4℃时有氧呼吸产热多
D.4℃时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受阻
(2)参与②⑤过程的蛋白质是同一种,由CF0、CF1两部分构成,其中亲水部分应为______。该蛋白质的作用是______。
(3)据图2判断,水的光解发生在______(填“⑥”或“⑦”或“⑧”),其上发生的反应产物有______。叶绿素a(P680和P700)接受光的照射后被激发,释放势能高的电子,电子的最终供体是______,水的光解造成膜内外质子势能差,而高能的电子沿电子传递链传递时又促进③过程,进一步加大了质子势能差,导致质子势能差加大的另一个原因是______,NADPH在暗反应(碳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
【答案】(1) ①. 三 ②. D
(2) ①. CF1 ②. 转运质子(或H+)并催化ATP合成
(3) ①. ⑧ ②. O2、H+和e- ③. 水 ④. 氧化型辅酶Ⅱ与H+、e-结合形成还原型酶Ⅱ时消耗叶绿体基质中的H+ ⑤. 既能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又能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
【解析】
【分析】1、图1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共24个[H]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6个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大量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
2、图2过程发生水的光解,是光反应过程。
3、图3中,与25℃相比,短时间低温4℃处理,ATP合成量较少,耗氧量较多,4℃处理和25℃+DNP处理组ATP的生成量和耗氧量相同。
【小问1详解】
图1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可能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AC、与25℃相比,短时间低温4℃处理,ATP合成量较少,耗氧量较多,说明4℃时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较多的用于产热,消耗的葡萄糖量多,AC正确;
B、DNP使H+不经ATP合酶返回基质中,会使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H+浓度降低,导致ATP合成减少,C正确;
D、与25℃相比,4℃耗氧量增加,根据题意,电子经线粒体内膜最终传递给氧气,说明电子传递未受阻,D错误。
故选D。
【小问2详解】
膜的基本结构是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分为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亲水头部位于膜的外侧,参与②⑤过程的蛋白质由CF0、CF1两部分构成,其中CF1分布在膜的外侧,CF0分布在膜的内侧,因此亲水部分应为CF1;据图可知,在该蛋白质的作用下,可将H+进行跨膜运输,且可促进ATP的生成,故该蛋白质的作用是转运质子并合成ATP。
【小问3详解】
水的光解主要是在光的作用下将水分解为O2、H+和e-,据图可知,该过程发生在⑧类囊体腔上;叶绿素a(P680和P700)接受光的照射后被激发,释放势能高的电子,电子的最终供体是水;据图可知,氧化型辅酶Ⅱ与H+、e-结合形成还原型酶Ⅱ时消耗叶绿体基质中的H+,是导致质子势能差加大的另一个原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的产物有三种:O2、NADPH、ATP。O2释放到大气中,用以满足各种需氧生物的呼吸作用。NADPH和ATP被暗反应利用。其中ATP只能为暗反应提供能量;而NADPH既能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又能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
22. 野生稻(Y)是栽培水稻(T)的近缘祖先种,具备较多的优良性状,但其结实率(结实数/授粉的小花数)较低,为了研究野生稻的结实率,我国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工作。将Y与T进行杂交得到F1,发现F1结实率降低,再将F1作为母本与T杂交,得到的子代中筛选出结实率为0.5的个体作为母本再与T杂交,连续多次后得到结实率为0.5的个体记为N,用T、N进行如下实验:
(1)甲组和乙组相比,雌配子来源相同,而雄配子来源不同,可见N和T相比,N的雄配子的育性______(填“正常”或“减半”)。
(2)甲组和丙组相比,雌配子来源不同,而雄配子来源相同,可见N和T相比,N的雌配子的育性______(填“正常”或“减半”)。
(3)经大量实验发现,N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但其自交结实率均0.5。由此,推测子代结实率低的性状是由______(填“亲本体细胞基因型决定的”或“亲本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决定的”)。
(4)科研人员发现野生稻D基因与其育性相关,为进一步研究D基因的功能,研究者将一段T-DNA插入到D基因中,致使该基因失活,失活后的基因记为d,现以野生植株和突变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统计母本植株的结实率,结果如表所示:
杂交编号
亲本组合
结实率
①
♀DD×♂dd
0.1
②
♀dd×DD♂
0.5
③
♀DD×DD♂
0.5
①表中数据表明D基因失活后使______(填“雄配子”或“雌配子”)育性降低,
②进一步研究表明,配子育性降低是因为D基因失活直接导致配子本身受精能力下降。若让杂交①的F1给杂交②的F1授粉,预期结实率为______,所获得的F2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
③为验证F2植株的基因型,研究者根据D基因、T-DNA的序列设计了3种引物,如图,
随机选取F2植株若干,提取各植株的总DNA,可分别用引物______组合及“Ⅱ+Ⅲ”组合进行PCR,检测是否能扩增(完整的T-DNA过大,不能完成PCR扩增)。如果两组进行PCR均可完成扩增,则相应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如果______,则相应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如果______,则相应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
【答案】(1)正常 (2)减半
(3)亲本体细胞基因型决定的
(4) ①. 雄配子 ②. 0.3 ③. DD:Dd:dd=5:6:1.
④. 引物I+III ⑤. Dd ⑥. 如果使用引物I+III组合进行PCR能完成,而使用引物II+III组合进行PCR时不能完成时 ⑦. dd ⑧. 如果使用引物I+III组合进行PCR不能完成,而使用引物II+III组合进行PCR时能完成时 ⑨. DD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
PCR是一项体外合成DNA的技术,利用的原理是DNA的复制。
【小问1详解】
甲组和乙组相比,雌配子来源相同,而雄配子来源不同,实验结甲组和乙组的结实率都是1,说明N和T相比,N的雄配子育性正常。
【小问2详解】
甲组和丙组相比,雌配子来源不同,而雄配子来源相同,实验中丙组的结实率减半,原因是雌配子不同,故N的雌配子的育性减半。
【小问3详解】
N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但其自交结实率均0.5,说明即使配子不带有结实率减半的基因,后代仍会结实率减半,因此子代结实率低的性状是由亲本体细胞基因型决定的。
【小问4详解】
①表中数据表明dd做父本,结实率只有0.1,DD做父本结实率为0.5,表明D基因失活后使雄配子育性降低;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父本基因型为Dd时,产生的基因型为D的雄配子对后代的结实率无影响,基因型为d的雄配子使子代的结实率降低,因此以杂交①的F1(基因型为Dd)为父本,与基因型为Dd的杂交②的F1杂交,可推测结实率=0.5×1/4(DD)+0.5×1/4(Dd)+0.1×1/4(Dd)+0.1×1/4(dd)=0.3,所获得的F2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0.5×1/4):(0.5×1/4+0.1×1/4):0.1×1/4=5:6:1。
③子链延伸的方向是从5'到3',当使用引物I+III组合进行PCR时,可扩增出从D基因的左端到T-DNA之间的部分序列,表明该植株有d基因,当使用引物II+III组合进行PCR时,可扩增出未插入T-DNA的D基因的从左端CCGTGT到右端ATGCCT之间的序列,又由题意可知,完整的T-DNA过大,不能完成PCR扩增,所以D基因中若插入T-DNA,即基因为d时,通过PCR不能扩增,总之,当使用引物II+III组合进行PCR时,能扩增的是D基因,不能扩增的是d基因,所以当使用引物I+III组合和使用引物II+III组合进行PCR时,如果两组进行PCR均可完成扩增,则相应植株的基因型为Dd,如果使用引物I+III组合进行PCR能完成,而使用引物II+III组合进行PCR时不能完成时,基因型为dd,如果使用引物I+III组合进行PCR不能完成,而使用引物II+III组合进行PCR时能完成时,基因型为DD。
23. 针灸起源于中国,其治疗疾病的核心机理之,一是通过刺激身体特定的部位(穴位)远程调节机体功能。2021年我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证明针灸的现代化模式电针刺小鼠后肢的足三里(ST36)穴位,可在细菌多糖(LPS)引起的炎症反应中发挥抗炎作用。电针刺激“足三里”位置时,会激活一组Prokr2感觉神经元(主要存在于四肢节段),通过迷走神经一肾上腺轴,激活免疫细胞,进而发挥抗炎作用。
(1)针灸治疗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_(填“单向”或“双向”)的。
(2)迷走神经是从脑干发出的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属于______(填“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穴位在被针刺时感到疼痛,但并不会缩回,这属于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反射形成的条件是完整的反射弧和______。低强度电针刺激激活迷走神经一肾上腺抗炎通路起到抗炎作用,是通过Prokr2神经元进行传导的,请写出该调节过程涉及的反射弧:电针刺ST36→______脊髓→______→迷走神经一肾上腺。
(3)研究人员用同等强度的电针刺激小鼠腹部的天枢穴(ST25),并没有引起相同的全身抗炎反应,原因可能是______。这为针负抗炎需要在特定“穴位”刺激提供了合理解释。
(4)已知细胞外Ca2+对Na+存在“膜屏障作用”(即钙离子在膜上形成屏障,使钠离子内流减少),试分析临床上患者血钙含量偏高,针灸抗炎疗效甚微的原因______。
【答案】(1)单向 (2) ①. 外周 ②. 条件 ③. 适宜强度的刺激 ④. Prokr2感觉神经元
⑤. 大脑皮层
(3)能够介导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的Prokr2神经元主要存在于四肢节段
(4)血钙过高使Na+内流减少,降低了神经细胞兴奋性,导致迷走神经支配肾上腺细胞分泌抗炎症因子的功能降低
【解析】
【分析】1、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2、据题意可知,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穴位足三里”(ST36)可以激活迷走神经一肾上腺抗炎通路机理是:在电针刺激“足三里”位置时,会激活一组Prokr2感觉神经元,其延伸出去的突起部分可以将后肢的感觉信息通过脊髓传向大脑的特定区域,通过迷走神经一肾上腺轴,激活免疫细胞,进而发挥抗炎作用。
【小问1详解】
在体内,兴奋从上一个神经传递到下一个神经,所以是单向的;在体外,只有神经纤维的话,局部电流可以向两边传播,是双向的,针灸治疗过程是在体内进行,因此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小问2详解】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迷走神经是从脑干发出的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穴位在被针刺时感到疼痛,但并不会缩回,主要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的调控作用,由于其中枢在大脑皮层,因此属于条件反射;
反射形成的条件是完整的反射弧和适宜强度的刺激;
低强度电针刺激激活迷走神经一肾上腺抗炎通路起到抗炎作用,涉及的反射弧:电针刺ST36(感受器)→Prokr2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脊髓(低级中枢)→大脑皮层(高级中枢)→迷走神经(传出神经)一肾上腺(效应器)。
【小问3详解】
研究人员用同等强度电针刺激小鼠腹部的天枢穴(ST25),并没有引起相同的全身抗炎反应,原因可能是:Prokr2感觉神经元主要存在于四肢节段,电针刺激位于小鼠腹部的天枢穴(ST25),可能激活的是介导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的Prokr2神经元,因此没有引起相同的全身抗炎反应,这为针负抗炎需要在特定“穴位”刺激提供了合理解释。
【小问4详解】
电针刺激“足三里”位置时,会激活一组Prokr2感觉神经元,其延伸出去的突起部分可以将后肢的感觉信息通过脊髓传向大脑的特定区域,通过迷走神经一肾上腺轴,激活免疫细胞,进而发挥抗炎作用。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产生兴奋;血钙过高对Na+存在“膜屏障作用”(即钙离子在膜上形成屏障,使钠离子内流减少),降低了神经细胞兴奋性,导致迷走神经支配肾上腺细胞分泌抗炎症因子的功能降低,导致针灸抗炎疗效甚微。
24. 宁波市某地长期稳定运行稻田养鸭模式,稻田养鸭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运行过程中不投放鸭饲料,鸭取食水稻老黄叶、害虫和杂草等,鸭类可作为有机肥料还田,稻田养鸭不仅可使水稻产量增加,农民同时还可以通过养殖产品增加收入。
(1)引入鸭群后使稻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______(填“增加”或“减小”或“不变”)。若该稻田习普通稻田的其他影响因素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______
A.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需要施加更多的肥料
B.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需要使用更多农药
C.该稻田与普通稻田的群落空间结构完全相同
D.该稻田比普通稻田的能量的利用率低
(2)鸭群在稻田生态系统中至少占______个营养级,鸭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若研究鸭和某水生小动物的生态位,需要分别调查两者的______(答出2条即可)。鸭群的活动可以加速氮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主要途径有______(答出两点)。
(3)稻田养鸭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杂草的数量,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水稻产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
(4)稻鸭种养过程中,需要给予相应的物质投入,也要考虑所放养雏鸭的数量,从而保证水稻和鸭群之间的合适比例,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答案】(1) ①. 增加 ②. A
(2) ①. 2 ②. 消费者 ③. 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④. 鸭群游动使水体中溶氧量增加,促进植物根细胞呼吸作用,有利于水稻对无机盐(如氮元素)的吸收,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快水中好氧型微生物的呼吸速率,有利于其繁殖及对氮元素的吸收。
(3)调整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维持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证两种种养产品的高产。
【解析】
【分析】鸭取食水稻老黄叶、害虫和杂草等,调整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分解者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无机物以促进水稻的生长。鸭的引入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性,从而使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功能提高。
【小问1详解】
由题干可知,由于鸭的捕食作用,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性,该生态系统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同时物种丰富度增加。
A、该稻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其水稻产量还显著高于普通稻田,而运行过程中不投放鸭饲料,因此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需要施加更多的肥料,来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A正确;
B、鸭取食害虫和杂草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B错误;
C、该稻田增加了鸭子使得群落物种组成不同,因此该稻田与普通稻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完全相同,C错误;
D、该稻田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普通稻田,且养鸭还会产生额外的经济效益,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的能量利用率高,D错误。
故选A。
【小问2详解】
由“鸭取食水稻老黄叶、害虫和杂草等”可知,鸭取食水稻叶片和杂草,属于第二营养级,鸭取食害虫,属于第三营养级,因此,鸭至少占两个营养级。鸭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调查鸭等董伟的生态位要调查其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鸭群游动使水体中溶氧量增加,促进植物根细胞呼吸作用,有利于水稻对无机盐(如氮元素)的吸收,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快水中好氧型微生物的呼吸速率,有利于其繁殖及对氮元素的吸收。
【小问3详解】
稻田养鸭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杂草的数量,即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小问4详解】
稻鸭种养过程中,需要给予相应的物质投入,也要考虑所放养雏鸭的数量,从而保证水稻和鸭群之间的合适比例,这样做可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维持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证两种种养产品的高产。
25. Ⅰ甘蔗既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食品,又是制取蔗糖的重要原材料。甘蔗渣除用作燃料、造纸等之外,近年来研究人员还发现有其他经济价值。回答下列问题:
(1)甘蔗渣中含有一种多酚类物质,该物质具有预防鸡和鸡蛋感染沙门氏菌的作用,因而能够降低鸡的死亡率。该物质可用萃取法提取。萃取前需将原料干燥和粉碎,干燥和粉碎目的是______。
(2)为了解甘蔗渣中微生物数量,称取1g甘蔗渣样品,转入99mL无菌水中,经______后,获得细胞密度不同的菌悬液。用______法将0.1mL稀释液接种于培养基上,其中104倍稀释度的菌悬液培养后平均长出了88个菌落,则每克甘蔗渣微生物数量为______个。
(3)甘蔗渣中富含纤维素,人们发现醋酸菌也能合成纤维素,因此筛选优良菌株可以用于工业化生产细菌纤维素。培养筛选得到的醋酸菌时,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乙醇作为______。经多次传代培养以获得目标菌株。此外,选育优良菌株的方法还有______等。
Ⅱ.通过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可以制备杂交瘤细胞,对健康的实验小鼠进行腹腔内免疫,一周后取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再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
(4)动物细胞融合一般用______进行生物诱导。
(5)正常细胞合成DNA有两条途径,a通路和b通路。骨髓瘤细胞是DNA合成b通路的缺陷型细胞株,让B淋巴细胞与其融合,在加入DNA合成a通路阻断剂(氨基蝶呤)的培养液中培养,这种培养会产生以下哪些效果______
A. 促进细胞融合 B. 淘汰B淋巴细胞
C. 淘汰骨髓瘤细胞 D. 阻断杂交细胞DNA合成
(6)经选择性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要进行______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
(7)杂交瘤细胞体外培养过程是否需要添加血清?______(填“是”或“否”)试分析原因_____,通过杂交瘤细胞获得的单克隆抗体的最大优点是:______。
【答案】(1)有利于萃取剂溶解该多酚类物质,使原料与萃取剂充分接触
(2) ①. 梯度稀释 ②. 稀释涂布平板法 ③. 8.8×108
(3) ①. 碳源 ②. 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 (4)灭活的病毒 (5)BC (6)克隆化培养
(7) ①. 是 ②. 人们对动物细胞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没有完全搞清楚 ③. 可以从特异抗原成分比例极少的抗原混合物中获得单抗
【解析】
【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
(1)制备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
(2)获得杂交瘤细胞:①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中形成的B淋巴细胞融合;②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杂种细胞既能够增殖又能产生抗体。
(3)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4)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
(5)提取单克隆抗体: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的腹水中提取。
【小问1详解】
萃取前将原料干燥、粉碎的目的是有利于萃取剂溶解该多酚类物质,使原料与萃取剂充分接触。
【小问2详解】
称取1g甘蔗渣样品,转入99mL无菌水中,制备成菌悬液(该过程中已经稀释了100倍),经梯度稀释后,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取0.1mL菌悬液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其中104倍稀释的菌悬液培养后平均长出了88个菌落,则该样本中每克甘蔗渣约含微生物=88÷0.1×100×104=8.8×108个。
【小问3详解】
在缺少糖源的液体培养基中醋酸菌以乙醇为碳源,先把乙醇氧化为乙醛,再把乙醛氧化为乙酸。选育优良菌株的方法还有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
【小问4详解】
动物细胞融合一般用灭活的病毒进行生物诱导。
【小问5详解】
A、细胞融合方法有物理法、聚乙二醇的化学法、生物法(灭活的病毒),而该培养对细胞融合没有影响,A错误;
B、B淋巴细胞的复制次数有限,不能在培养基上长期存活,该培养基能淘汰B淋巴细胞,B正确;
C、骨髓瘤细胞是b通路缺陷型,剩下的a通路被阻断也被抑制,不能合成DNA,该培养基能淘汰骨髓瘤细胞,C正确;
D、加入DNA合成a通路阻断剂后,杂交细胞还具有b通路,因此不能阻断杂交细胞DNA合成,D错误。
故选BC。
【小问6详解】
选择出杂交瘤细胞后,还需要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小问7详解】
由于人们对动物细胞所需要营养物质没有完全搞清楚,因此在杂交瘤细胞(动物细胞)的体外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需要添加血清、血浆等一些天然物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从特异抗原成分比例极少的抗原混合物中获得单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江淮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