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宁波“十校”2023届高三3月联考
地理试题卷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市场需求是调控商业行为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在实际生活中,航空公司会调研预判客运需求,从而对预售机票进行定价。下图为2023年1月重庆至宁波机票预售价格表和两市2022年总人口流动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日
18日
19日
¥99
¥99
¥99
20日
21日除夕
22日
¥320
¥600
¥700
23日
24日
25日
¥1000
¥1330
¥1530
1. 表中时段受机票价格调整影响最明显的目标人群是( )
A. 探亲 B. 务工 C. 求学 D. 旅游
2. 关于图示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 政策是影响重庆人口流动的主导因素
B. 人口流动导致两地人口分布更加均衡
C. 重庆流出人口年龄结构以青壮年为主
D. 人口流动有利于改善宁波的生态环境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表中信息可知,除夕之后从重庆至宁波机票预售价格增加幅度大,价格高,可知有大量人口从重庆去宁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宁波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重庆位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一般在除夕之后,大量青壮年离开重庆区宁波务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图中信息可反映宁波以人口流入为主,重庆以人口流出为主,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因此,重庆流出人口多是青壮年劳动力,A错误,C正确;人口流动使两地人口分布更加不平衡,B错误;宁波人口流入,会加剧资源、环境压力,D错误;故选C。
【点睛】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影响:(1) 迁出地:缓解当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外汇收入、促进与外界经济文化交流,但是造成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2) 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但增加就业压力、社会不安定因素及生态环境压力。
四川省甘孜州的墨石公园海拔约3500米,因其岩层裸露且四季呈现不同的“墨黑色”而得名,是我国唯一的高原“动力变质岩”石林景区,有着极高的地质科普价值。某同学在对该地进行地理研学过程中,拍摄了该地的景观照片(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3. 对该石林地貌形成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 板块挤压一高压变质一冰川侵蚀 B. 板块挤压一高压变质一流水侵蚀
C. 高压变质一地壳抬升一风力侵蚀 D. 地壳抬升一流水侵蚀一高压变质
4. 该地岩层裸露缺乏植被覆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岩性状况 B. 降水不足 C. 人为破坏 D. 积温不足
【答案】3. B 4. A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区位于四川省甘孜州,本地岩石性质为变质岩,因此,该石林地貌形成过程是沉积岩经过板块挤压碰撞,地壳抬升,在高温高压下岩石变质形成变质岩,然后经过外力(流水侵蚀)形成千姿百态的石林景观,因此B正确,排除ACD。故选B。
【4题详解】
影响植被生长因素包括热量,水分,土壤等因素。四川省甘孜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足,热量充分,有利于植被生长,排除BD;根据材料信息,本地区石林景观典型,呈现不同颜色,岩石较为坚硬,肥力较差,不利于植被生长,A正确;本地区地表崎岖,海拔较高,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排除C。故选A。
【点睛】区域地貌的形成过程作用力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者共同作用而成。内力作用使地表起伏不平,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缓,两者共同作用于地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旅游碳足迹是指某类旅游活动能耗规模和相应能源碳排放系数的乘积,可用于旅游活动碳排放程度的描述和估算、不同的旅游活动碳足迹存在较大差异。下图为中国旅游业各类碳排放占比图。完成下面小题。
5. 推测旅游交通碳排放占比中d交通方式为( )
A. 航空 B. 公路 C. 水运 D. 铁路
6. 不同类别的旅游活动碳足迹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景点吸引力差异大 B. 游客个体间差异大
C. 活动季节的变率大 D. 活动内容的差异大
【答案】5. C 6. D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出旅游交通碳排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公路、航空、铁路与水运。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在旅游交通碳排放占比中d交通方式所占的比例最低,只有4%,所以d交通方式为水运,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由于不同类别的旅游活动,其活动内容差异较大,有的旅游活动对于能源消耗比较多,有的活动对于能源消耗比较少,因此会导致碳足迹差异较大,因此不同类别的旅游活动碳足迹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活动内容的差异大,D正确。旅游景点吸引力的差异以及活动季节的变率,对于旅游活动的碳足迹影响相对较小,AC错误。如果是由于游客个体之间的差异导致的旅游活动碳足迹差异较大,那么会导致同类别的旅游活动碳足迹差异较大,B错误,故选D。
【点睛】碳足迹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它描述了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号召人们从自我做起。已有部分企业开始践行减少碳足迹的环保理念。
读7月某海域水温状况图及该海域N-M剖面海水盐度垂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7. 该时段N、M两点海水性质及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N处表层的海水温度较M处高②N附近海域海雾多发③M处海水密度自表层向下递减④M附近大气湿度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8. 影响该海域N、M两点表层海水盐度偏低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 洋流、降水 B. 洋流、径流
C. 径流、降水 D. 径流、洋流
【答案】7. C 8. C
【解析】
【7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到N处等温线向数值较高处突出,此处水温相对较低,应有寒流经过; N处水温介于26度到27度之间,M处水温位于28度到29度之间,故M处水温高于N处,①错误;此图表示为北半球夏季水温状况,N有寒流经过,海雾多发,②正确;从M处海水盐度垂直分布图可以看到,盐度向下先变大后变小,③错误; M处海水等温线向低值突出,此处有暖流经过,暖流经过,增温增湿,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④正确,故选C。
【8题详解】
从图中来看,N处为寒流,M处为暖流,两者洋流性质并不相同,但两点的表层海水盐度均偏低,故应与洋流作用无关,排除ABD选项。从图中可以看到此处位于中国长三角地区,位于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处,入海口处受河流的影响,盐度相对较低;同时夏季此处降水相对较多,雨水也会将海水盐度降低,故C正确。
【点睛】洋流的性质主要分为两种:寒流和暖流,由低纬度高温海域流向高纬度低温海域的洋流为暖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为寒流。对于部分地区,暖流对沿岸地区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电子价签是一种可替代传统纸质手写价签的电子显示类标签,通过联网实时更新产品信息,主要应用于超市、便利店等。消费者可以通过扫码查询了解产品各环节详细信息。下图为某产品的电子价签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 推动电子价签在生活场景中实际使用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技术水平 B. 市场需求 C. 环保政策 D. 劳动成本
10. 关于电子价签显示的产品信息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RS、BDS直接呈现产地及农产品长势信息
B. GIS、RS技术呈现物流链及实时数据信息
C. BDS、GIS技术监控管理产品生产流通信息
D. GIS、RS技术分析判别产品生产等级信息
【答案】9. D 10. C
【解析】
【9题详解】
线上线下相互融合已成为零售业普遍现象,价格信息的不对称基本已被消除。但在实体门店,想要实时维护价格的线上线下统一,依靠传统的人工更换,显然在效率和准确率上都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比如受限于纸质价签打印机的数量,面对货架需要登高爬低更换,这些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劳力,而且这种繁琐的工作极易产生工作疲劳,导致价格信息错误率攀升。电子价签,依靠后台与前端电子价签信息联网,可以做到实时信息更替,时间快,准确率高,节约了大量的劳动成本,D正确;技术水平是保障条件,A错误;市场需求、环保政策不是主要因素,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RS、GIS直接呈现产地及农产品长势信息,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A错误;GIS、BDS技术呈现物流链及实时数据信息,B错误;BDS、GIS技术监控管理产品生产流通信息,C正确;GIS技术分析判别产品生产等级信息,D错误。故选C。
【点睛】电子价签比纸质价签拥有更多管理功能。①陈列管理。电子价签与单元货架绑定,方便商品与货架的对应管理,减少货架与商品出现错位事故;②门店拣货。电子价签兼具室内导航功能,根据用户下单信息,对于货架拣货优化拣货路径,提高拣货效率;③精准营销。手机扫描电子价签上的二维码,实现扫码购物的同时,会根据商品信息推送给手机用户关联商品优惠信息,提升交易转化;④视觉美观。电子价签因其整体统一,电子感官效果明显,对于商超、精品店、无人店等场景,有着整体视觉冲击力,有助于提升企业实力,提高品牌含金量。
海洋碳汇是地球最大碳储库,对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碳元素主要以无机和有机两种形态存储在海洋中,其中有机碳由生物代谢影响,而无机碳则由降水、径流等无机物质循环影响。下图为海洋碳循环主要过程示意图(数值为单位量)。完成下面小题。
11. 示意图中深层海底的沉积净固定碳值为( )
A. 83 B. 67 C. 53 D. 38
12. 符合当前海洋碳储量垂直变化曲线的是( )
A. B. C. D.
【答案】11. B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到深层海底其有机碳的来源,包括有机沉积碳(78)和无机沉积碳(20);部分有机碳和沉积释放碳从深层流失形成深层碳流(31),故深层海底沉积净固定碳值为78+20-31=67,B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B。
【12题详解】
从图中沉积碳流动可以看到位于深层海底的部分地区由于受上升碳流和深层碳流的影响,其表层会有部分碳被释放出来;而大量的无机盐碳和有机盐碳进入深层海底后被不断沉积,越向下其上升碳流和深层碳流的影响越小,故越向下其海洋碳储量值应越高,C正确,排除其它选项。故选C。
【点睛】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约70%,储碳量则达到陆地的近20倍、大气的50倍,也是气候重要的调节器。从全球来看,以海岸带植物生物量为例,尽管它只有陆地植物生物量的0.05%,每年的固碳量却与陆地植物相当。从时间尺度来看,与碳在陆地生态系统可储存数十年相比,埋藏在滨海湿地土壤中的有机碳和溶解在海水里的惰性无机碳,能够储存千年之久。
晚更新世以来,金沙江龙街段河谷发育了明显的多级阶地(图中T表示阶地,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该河谷的上、下游段河谷非常狭窄,谷坡陡峭,滑坡、崩塌频繁。下图示意金沙江龙街段的河谷横断面。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区域的气候演变特征是( )
A. 干旱—干旱—湿润 B. 湿润—湿润—干旱
C. 湿润—干旱—湿润 D. 干旱—湿润—干旱
14. 推测该段河谷阶地发育的主要过程是( )
A. 下切—滑坡—堰塞—堆积—下切 B. 下切—堆积—堰塞—滑坡—下切
C. 滑坡—下切—堰塞—下切—堆积 D. 堆积—下切—堰塞—下切—滑坡
【答案】13. B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据所学可知,气候变化对河流阶地有重要影响,气候变化通过流域降水、植被覆盖度等变化影响河流的径流和泥沙量,控制河流的侵蚀与堆积过程,从而影响阶地的形成。观察阶地上的沉积物可知,在基岩与湖相沉积物之上为砾石层与黄土状沉积物,黄土沉积物受风力沉积作用影响,覆盖在河流阶地上,说明该区域的气候最后呈现出干旱,流水沉积形成砾石层,反映出气候湿润,所以该区域的气候演变特征是湿润—湿润—干旱,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河道的形成过程主要是受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由于内力作用下,地壳抬升,河流不断下切,形成T5(T5基座为基岩);而后受到山体滑坡的影响,河道被堵塞,河床淤积了大量泥沙(T1-T4基座为堰塞体沉积,为湖相沉积物,说明滑坡引发堰塞体堵江);之后地壳间歇性抬升,形成了多级阶地,而演变成现今的金沙江的状态,所以推测该段河谷阶地发育的主要过程是下切—滑坡—堰塞—堆积—下切,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流水作用:流水侵蚀作用(溯源侵蚀、下蚀、侧蚀)、流水搬运作用(跃移、悬移、推移)、流水堆积作用。
城市功能的调整能反映城市发展趋势,城市发展对土地功能及占比的影响尤为明显。下表为我国某城市用地结构占比变迁(单位:%)。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居住
工业
公共设施
道路广场
绿地
1980
34.5
7.7
11.3
15.6
9.3
1990
30.4
28.3
11.4
6.1
5.1
2000
29.3
28.4
9.5
10.9
4.4
15. 关于该城市发展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80年代城市发展由营造投资环境向工业生产转变
B. 80年代城市因无法满足居住需求而人口流失严重
C. 90年代城市工业发展对居住需求的拉动作用较弱
D. 90年代城市服务水平和工业发展水平均有所提升
16. 该城市发展可能面临的变化( )
①人居环境问题突出②人口老龄化加重③环境承载力下降④闲置土地面积减少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15. B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读表可知,1980年,居住用地占比34.5%,是最高的,可以满足居住需求,B错误;1980年~1990年,工业用地比重显著增加,城市发展由营造投资环境向工业生产转变,A正确;1990年工业用地比重增加,而居住用地比重下降,说明城市工业发展对居住需求的拉动作用较弱,C正确;1990年工业用地比重增加,工业发展水平提高,带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相应的服务业水平也有所提升,D正确。故选B。
【16题详解】
读表可知,随着城市发展,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占比增多,由1980年的78.4发展到2000年的82.1%,闲置土地面积减少,④正确;但绿地占比减少,人居环境问题突出,①正确;人口老龄化加重没有信息,②错误;城市功能的调整和城市用地结构变化与环境承载力关系不大,③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城市(镇)内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工业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以及绿地与广场用地等单项用地面积除以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得出的比重。单位为%。
植被生物量包括了地上植被生物量、地下根系生物量和枯落物生物量。子午岭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丘陵沟壑区,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林保护生态工程实施区。距今150多年间该地植被历经完整自然演替序列,字母A一F依次对应坡耕地、撂荒草地、灌木、乔灌混交、早期乔木、顶级乔木六个主要演替阶段的植被类型。下图为各阶段生物总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下列关于区域植被演替生物量特征,正确的是( )
A. 地上植被生物量始终高于地下根系生物量 B. 枯落物生物量为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的差值
C. 各阶段之间生物总量变化与植被类型有关 D. 各阶段间生物总量最高阶段土壤肥力最高
18. 该区域植被演替过程中F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水源 B. 土壤 C. 地形 D. 光照
【答案】17 C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在B阶段即撂荒草地阶段,地上植被生物量低于地下根系生物量,A错误;枯落物生物量与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的差值不相等,B错误;不同阶段植被类型不同,生物量不同,各阶段之间生物总量变化与植被类型有关,C正确;土壤肥力最高的应该是在顶级群落,结构更复杂,物种更丰富,凋落物更容易分解,将养分归还与土壤,肥力更高,D错误;故选C。
【18题详解】
该区域植被演替过程中F生物量较E有所减少,应该是植被发展到顶级群落,树冠占领了整个空间,使林下植被光合作用少,生物量少,而演替过程中其他阶段的植被垂直方向上不同层都可以获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生物量大,故主要影响因素为光照,D正确;同一个区域短时间内,水源、土壤和地形变化不会太大,ABC错误;故选D。
【点睛】群落演替通常被定义为“植物群落在干扰后恢复过程或在裸地上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圭表通过在南北方向平置的圭上观察记录垂直于地面的表的影长变化来确定季节变化以及一年内的二十四节气。下图为宁波市某中学校园内立冬某时刻的圭表示意图及实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刻后表影向东边一侧偏移
B. 此时刻后表影的长度逐渐变短
C. 此后几天宁波日出方位更偏北
D. 此日赤道上的日出方位为正东
20. 假设黄赤交角增大到30°,则该圭表的春秋分刻度应该( )
A. 保持不变 B. 向北偏移 C. 向南偏移 D. 无法判断
【答案】19. A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圭在南北方向上平置,此时表影也是南—北方向,且指向正北,则可推知此时为立冬当天的正午表影示意,此时刻后随着太阳移向西南,表影偏向东北一侧,A正确;当天正午时表影最短,此时刻后表影逐渐变长,B错误;立冬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回归线移动,此后几天宁波日出方位更偏南,C错误;立冬当天,太阳直射南半球,除极昼极夜区外,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D错误。故选A。
【20题详解】
当黄赤交角为30°的时候,南、北回归线是30°,则太阳直射的南、北界扩大,冬、夏至日太阳距赤道的距离也变远,即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刻度与冬夏至日(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刻度的间距变大,该圭表的春秋分刻度应该向南偏移,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上的日出日落方位
1.太阳直射赤道上,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2.太阳直射北半球,除极昼极夜区外,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3.太阳直射南半球,除极昼极夜区外,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1. 清明节前后一个月内,采收自核心产区的西湖龙井茶售价极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量人工成本投入。西湖龙井茶人工成本投入高的原因主要是( )
①市场需求高②采收时间短③机械采收难④种植难度大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西湖龙井茶人工成本投入高的原因主要是西湖龙井茶采收时间紧迫,且较难使用机械采收,只能通过增加人工的方式完成采收任务,②③正确;市场需求高影响茶叶产品的价格,对人工成本投入影响较小,①错误;种植难度大对采摘是人工投入影响较小,人工成本高是由于采摘难度大,④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盐碱地综合利用是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组成。浙江省某高校积极探索“渔农相间、蓄水集盐、混养增产”的盐碱青蟹养殖技术,将原产于我国东南沿海的青蟹引入到非沿海盐碱洼地进行养殖。完成下面小题。
22. 下列最适宜推广“盐碱地青蟹技术”的地区是( )
A. 西北盐碱区 B. 黄淮海盐碱区
C. 黄河中游盐碱区 D. 东北盐碱区
23. 随着盐碱地养蟹技术的推广,可能对周边地区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
A. 缓解旱地盐碱化 B. 提高生物多样性
C. 增加水资源储备 D. 解决土地荒漠化
【答案】22. B 23. A
【解析】
【22题详解】
由于“渔农相间、蓄水集盐、混养增产”的盐碱青蟹养殖技术,将原产于我国东南沿海的青蟹引入到非沿海盐碱洼地进行养殖,渔农相间与蓄水及盐说明青蟹养殖技术适合分布在一个农业发展较好并且水源较多的一个地区,西北与黄河中游农业较弱,所以不适合发展青蟹养殖,AC错误。由于青蟹原产与东南沿海地区,说明青蟹适合较为温暖的气候,东北盐碱区气候较为寒冷,不适合发展青蟹养殖技术,D错误。黄淮海盐碱区水源充足,农业较为发达,并且气候相对较为温暖,所以最适宜推广盐碱地青蟹技术的是黄淮海盐碱区,B正确,故选B。
【23题详解】
青蟹养殖技术是利用当地的盐碱洼地,通过蓄水积盐的方式来养殖,在蓄水积盐的过程当中,能够减少地表盐分,可以缓解旱地的盐碱化,A正确。盐碱地养蟹不会增加水资源储备,C错误。养殖螃蟹对于解决土地荒漠化关系较小,D错误。养殖螃蟹可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生态破坏,不会提高生物多样性,B错误,故选A。
【点睛】黄淮海地区北起长城,南至桐柏山、大别山北麓,西倚太行山和豫西伏牛山,东濒渤海和黄海,其主体为由黄河、淮河与海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黄淮海平原(即华北平原),以及与其相毗连的鲁中南丘陵和山东半岛。行政区划范围大致包括北京、天津和山东三省市的全部,河北及河南两省的大部,以及江苏、安徽两省的淮北地区,共辖53个地市,376个县(市、区)。
我国东北局部地区冬季会出现锋面北部气温高于南部的反常天气过程,即倒暖锋。该过程是因暖水面形成的暖气团替代常规冷气团,并被更强冷气团推行导致。有无寒潮侵袭是预报倒暖锋的关键。下图为某测站14-24时气温与风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下列关于倒暖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18-20时过境,向西南推进并伴随降雪过程
B. 18-20时过境,向东北推进并伴随大风过程
C. 20-22时过境,向东北推进并伴随降水过程
D. 20-22时过境,向西南推进并伴随增温过程
25. 在倒暖锋影响下该测站周边近地面等压线分布最接近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4. D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由题目可知,倒暖锋北部气温高于南部,由暖水面形成的暖气团替代常规冷气团。因此18-20时风向为偏北风时,测站的气温应该升高。由图可知,18-20时气温下降,故A、B错误。20-22时风向为东北风,气温升高,此时符合倒暖锋过境时的特征,吹东北风时锋面应该向西南推进并伴随增温过程,C错误,D正确。
【25题详解】
由题可知倒暖锋,是一种特殊锋面,因此测站受倒暖锋影响时应位于低压槽,并且位于我国东北部,因而是类似于北半球的锋面气旋。①测站位于低压中心,A错误;②测站位于低压槽,且由锋面气旋的等压线分布情况可知该测站风向为东北风,B正确;③测站位于低压槽,但是由锋面气旋的等压线分布可知其风向为偏南风,C错误;④测站位于高压脊,不会出现锋面活动,D错误。
【点睛】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北半球气旋东部偏南风来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北移动时,遇到较高纬度的冷空气就形成了暖锋。同样,北半球气旋西部气流是来源于北方高纬度地区的偏北风,南下会遇到较低纬度的暖空气而形成冷锋。北半球的气旋是一个按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旋涡,它同样也带着已生成的锋面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某汽车企业响应“一带一路”政策,深入研究沿线国家的地理环境差异,进行相应的产品性能测试并进行生产,使本企业产品推广覆盖沿线40多个国家。目前该企业在伊朗拥有6万辆整车的合资工厂、150多家销售和服务网点、2500多名当地员工,是伊朗第一大外资汽车企业。
材料二:图左为伊朗地理环境略图,图右为德黑兰气候统计图。
(1)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德黑兰的降水特点。
(2)为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分析汽车性能需要优化的主要项目。
(3)简述该汽车企业在当地建厂生产和销售对伊朗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
【答案】(1)降水总量少,冬季稍多。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稍多。
(2) 多高原山地,需要优化车辆的爬坡性能;海拔较高,气压相对低,需要提高轮胎胎压的监测功能;气候干旱,多风沙,需要测试车辆抗风沙能力;夏季炎热,需要提高车辆制冷和零部件耐高温性能。
(3) 吸引外资,繁荣经济;带动汽车零部件等相关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促进汽车市场规模化发展;有利于产业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引进中国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伊朗汽车制造技术和服务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伊朗地理环境略图和德黑兰气候统计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气候类型的判读、自然环境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一带一路对沿线国家的影响和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德黑兰位于30°N~38°N之间,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受副热带高压带和盛行西风交替控制,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具体来说,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偏少;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稍多。但是由于受高原山地地形的影响,降水总量偏少,气候干燥。
【小问2详解】
根据伊朗的自然环境特征可知,伊朗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气候干旱,多风沙天气等特点。因此在伊朗需要进行适应性的测试项目有爬坡性能、抗风沙能力和散热制冷技术和轮胎耐高温性能。伊朗地形多高原山地,需要优化车辆的爬坡性能;地势海拔较高,气压相对低,需要提高轮胎胎压的监测功能;气候干旱,多风沙,需要测试车辆抗风沙能力;夏季炎热,需要提高车辆制冷和零部件耐高温性能。
【小问3详解】
中国汽车在伊朗生产和销售有利于伊朗吸引外资,繁荣经济;汽车工业的发展可吸引汽车零部性等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实现规模效应,从而促进伊朗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跨国企业可将中国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伊朗,提升其汽车制造业水平和服务水平;产业的增加和发展,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提高国民收入;产业发展必须加强基础设施的完善,将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发展。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澳大利亚是小麦的主要出口国家,中国、越南、日本、印尼等国为主要市场。20世纪初,澳大利亚大力推广地下储粮技术,该储粮方式采用大型机械化装卸,可以存储过剩粮食,调整销售时间,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和损耗。
材料二:我国河南省不仅是粮食生产大省,也是重要的粮储大省。原有的传统地上房仓式结构存在建设成本高、储量少等弊端。因此,近年来河南省利用原有储粮条件基础,借鉴澳大利亚经验建设地下式储粮结构,用于冬粮存储。
材料三:图左为澳大利亚地理概况简图,图右为地下储粮库示意图。
(1)G区域的自然带为____,B-F-E自然带更替的主导影响因素是____。
(2)从市场的角度,分析澳大利亚小麦出口的优势。
(3)简述河南省建设冬季地下储粮库的出发点。
【答案】(1) ①.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②. 水分
(2)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品质高,受市场欢迎;与北半球主要小麦产区错峰销售, 填补主要市场需求;国外(国际)市场需求量大;距离东亚、东南亚等主要市场近,运输便利(运输成本低);小麦产量大,本国市场需求量小,商品率高。
(3) 增加粮食储备,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利用已有设备,改造成本低; 靠近小麦主产区及消费区,储粮需求大;冬季降水少,利于长时间存粮;传统粮食产区,有储粮设施和专业人才基础;减少粮食对外依存度。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澳大利亚和河南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澳大利亚自然地理特征描述,农业生产条件分析,河南省农业生产条件分析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应用能力,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素养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G属于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F-E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主要是水分。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澳大利亚是小麦的主要出口国家,面向中国,越南,日本,印尼等主要市场,市场需求量较大;澳大利亚采用大型机械化装卸,小麦产量较大,本国市场需求量小,因此商品率较高、同时,距离东亚,东南亚等主要市场较近,交通运输较为便利;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而市场主要位于北半球,小麦上市时间实现错峰上市,满足市场需求;同时,澳大利亚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高,小麦品质较好,受市场欢迎。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河南省作为粮食生产大省,也是重要的粮储大省,建设冬季地下储粮库,可以增加粮食储量,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减少粮食对外依存度;河南省利用原有的储粮条件基础,改造成本较低;河南省作为粮食大省,储粮需求量较大;冬季时降水较少,有利于长时间储存;河南省生产粮食历史悠久,有专门的储粮设施和专业人才基础。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浒苔是一种浮游藻类,在我国沿海广泛分布,尤其集中于长江入海口以北的近海浅滩。其适应性较强,在温暖肥沃、光照充足的水体中繁殖迅速,生长习性与紫菜相似,因此常常相伴生长。在环境的影响下,浒苔会呈现偶发式的爆发增长,易形成“绿潮”,影响滨海旅游业等产业发展。为此,山东省积极牵头建立灾害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协调跨区域联动工作。
材料二:下图为黄海地区浒苔分布示意图和鲁苏两省相关情况表
省份
类别
滩涂面积
(km²)
岸线资源
(km)
海洋产业产值
(万亿)
工农业产值
全国排名
江苏
6853
1045
0.81
2
山东
3223
3345
1.46
3
省份
类别
近海主要
水质类别
近海主要
产业
浒苔直接经济损失(亿元)
主要治理措施
江苏
二、三类
海水养殖、晒盐
暂缺
清退紫菜养殖、减排污
山东
一、二类
滨海浴场、捕捞
6.41
海上打捞、拦截
注:水质类别按质量高低依次划分为1-5五级
(1)描述浒苔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并指出该变化的主要动力。
(2)从生长条件角度,分析早期浒苔大量生长于长江口以北浅滩的原因。
(3)结合材料,说明黄海地区浒苔治理难度大的原因。
(4)简述清退紫菜养殖后,江苏省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方向。
【答案】(1)自南向北面积(分布范围)扩大,并向北(西北)移动;夏季风(东南季风)
(2)入海口水流南偏,长江口以北水域含沙量低,能见度高,利于浒苔光合作用;北部滩涂紫菜种植面积大,利于浒苔攀附伴生;江苏工农业发达,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3)影响范围广,治理成本高;涉及不同行政区域,配合难度高;偶发式爆发,难以预判应对;浒苔与紫菜相伴生长,分类、分拣难度大。
(4)推广海水稻等耐盐碱作物的种植;调整水产品种,发展可持续养殖业;发展滩涂休闲旅游业;设立保护区,推动生态与环境保护;推动海洋盐化工产业。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海洋污染、滨海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图示迁移范围和日期信息可知,浒苔自南向北分布范围扩大,整体向北和西北方向移动。图示迁移的时间主要在春末夏初,区域盛行东南风,受夏季风的吹拂,向北和西北方向迁移,迁移的动力是夏季风。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浒苔其适应性较强,在温暖肥沃、光照充足的水体中繁殖迅速,生长习性与紫菜相似,因此常常相伴生长。长江口以北浅滩地区,水深较浅,且长江口水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水流向南,长江口以北含沙量小,使得水体能见度高,水域光照条件好,水温适宜,有利于浒苔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同时,结合图示信息可知,长江口以北地区有大面积的紫菜种植区,有利于浒苔攀附伴生生长。长江口以北紧邻江苏省,其经济发达,工业和农业排放的废水多,氮磷等营养元素易富集,水体富营养化相对较为严重。
【小问3详解】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浒苔受夏季风等因素的影响,影响范围广,治理成本高。区域涉及江苏、山东等不同的行政区,治理浒苔需要区域合作治理,配合难度相对较高。根据材料可知,浒苔在环境的影响下,会呈现偶发式爆发增长,难以预测。浒苔多与紫菜伴生生长,紫菜又是区域近海养殖的主要产品,伴生生长其分类分拣难度大,所以治理困难。
【小问4详解】
区域沿海滩涂面积广大,清退紫菜后,可因地制宜建设保护区,加强生态保护,也可以发展海水稻等耐盐碱的农作物。结合表格信息可知,区域近海主要产业除了紫菜养殖,还存在其他的海水养殖、晒盐、滨海浴场以及捕捞业等,所以可以调整水产品种,发展其他的海水养殖,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也可以借助滩涂发展休闲旅游业。还可以以晒盐为基础,发展海洋盐化工等相关产业。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I,选择题Ⅱ,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