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3 公式法第1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3 公式法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3 公式法第1课时 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渗透数学的“互逆”、换元、整体的思想,感受数学知识的完整性.【情感态度】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向别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教学重点】1.了解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2.能熟练运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公式法或已学过的提公因式法进行分解因式,正确判断因式分解的彻底性.【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你能很快知道992-1是100的倍数吗?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请与大家交流.2.你能将a2-b2分解因式吗?你是如何思考的?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类型一】 判定能否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下列多项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A.a2+(-b)2 B.5m2-20mnC.-x2-y2 D.-x2+9解析:A中a2+(-b)2符号相同,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错误;B中5m2-20mn两项都不是平方项,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错误;C中-x2-y2符号相同,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错误;D中-x2+9=-x2+32,两项符号相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正确.故选D.方法总结:能够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必须是二项式,两项都能写成平方的形式,且符号相反.【类型二】 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分解因式:(1)a4-b4;(2)x3y2-xy4.解析:(1)a4-b4可以写成(a2)2-(b2)2的形式,这样可以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分解因式,而其中有一个因式a2-b2仍可以继续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2)x3y2-xy4有公因式xy2,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因式.解:(1)原式=(a2+b2)(a2-b2)=(a2+b2)(a-b)(a+b);(2)原式=xy2(x2-y2)=xy2(x+y)(x-y).方法总结:分解因式前应先分析多项式的特点,一般先提公因式,再套用公式.分解因式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都不能再分解因式为止.【类型三】 利用因式分解整体代换求值 已知x2-y2=-1,x+y=,求x-y的值.解析:已知第一个等式左边利用平方差公式化简,将x+y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x-y的值.解:∵x2-y2=(x+y)(x-y)=-1,x+y=,∴x-y=-2.方法总结:有时给出的条件不是字母的具体值,就需要先进行化简,求出字母的值,但有时很难或者根本就求不出字母的值,根据题目特点,将一个代数式的值整体代入可使运算简便.探究点二: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应用【类型一】 利用因式分解解决整除问题 248-1可以被60和70之间某两个自然数整除,求这两个数.解析:先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再找出范围内的解即可.解:248-1=(224+1)(224-1)=(224+1)(212+1)(212-1)=(224+1)(212+1)(26+1)(26-1).∵26=64,∴26-1=63,26+1=65,∴这两个数是65和63.方法总结:解决整除的基本思路就是将代数式化为整式乘积的形式,然后分析被哪些数或式子整除.【类型二】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便运算 利用因式分解计算:(1)1012-992;(2)5722×-4282×.解析:(1)根据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2)先提取公因式,再根据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解:(1)1012-992=(101+99)(101-99)=400;(2)5722×-4282×=(5722-4282)×=(572+428)(572-428)×=1000×144×=36000.方法总结: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如果通过变形转化为平方差公式的形式,则可以使运算简便.【类型三】 因式分解的实际应用 如图,100个正方形由小到大套在一起,从外向里相间画上阴影,最里面一个小正方形没有画阴影,最外面一层画阴影,最外面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00cm,向里依次为99cm,98cm,…,1cm,那么在这个图形中,所有画阴影部分的面积和是多少?解析:相邻两正方形面积的差表示一块阴影部分的面积,而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的平方,所以能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解:每一块阴影的面积可以表示成相邻正方形的面积的差,而正方形的面积是其边长的平方,这样就可以逆用平方差公式计算了.则S阴影=(1002-992)+(982-972)+…+(32-22)+1=100+99+98+97+…+2+1=5050(cm2).答:所有阴影部分的面积和是5050cm2.方法总结:首先应找出图形中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直接利用规律求解.探寻规律要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善用联想来解决这类问题.三、板书设计1.平方差公式:a2-b2=(a+b)(a-b);2.平方差公式的特点:能够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必须是二项式,两项都能写成平方的形式,且符号相反.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下来能很好地完成了课前设定的目标,学生能利用平方差公式来进行因式分解.学生在课堂上和老师的互动也比较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语言流畅、教态亲切、语速合适、设计合理、设计中小步骤.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在例题的安排上对题目的把握不是很好.把所有类型的利用平方差进行因式分解的题型在同一道例题中出现,对于刚接触这种方法的学生来说要求过高,也违背了小步骤教学的教学特点.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湘教版3.1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第1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归纳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下册3.3 公式法精品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归纳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下册3 公式法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