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优秀课件ppt
展开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选官制度的创新、中枢机构的创新)。
认真阅读课本第一目,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4分钟1、梳理本目知识框架:(1)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是什么? 其产生的背景、选拔人才的方式、标准和作用是什么? (2)梳理科举制的形成、发展过程?其选拔人才的标准、方式各是什么?(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产生的影响? (4)结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史,归纳其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1)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是什么?其产生的背景、选拔人才的方式、标准和作用是什么?
背景:方式:标准:作用:
①汉末社会动荡,察举制下乡里清议失去社会基础;②地方大族名士操纵选官,干扰人才选拔;③ 曹操,曹丕的推动
家世、道德和才能-------家世
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将评议权收归中央,一定时期内加强中央集权。
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
(后期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3)梳理科举制的形成、发展过程?其选拔人才的标准、方式各是什么?
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材料一: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
积极:(1)有利于打破士族垄断,扩大统治基础,促进社会阶层流动。(2)有利于公平、公正,有一定的合理性。(3)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官员文化素质。(4)促进文化教育发展,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气。(5)把选官权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科举考试偏重文学、历史和学术问题,使得统治阶层产生一种讲求考证、沉溺文学或一味好古的倾向,这对培养求是致用的思想是很不利的。这种制度虽然使中国保持了上千年的稳定,但是它同样也阻碍了中华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消极:(1)科举选拔标准单一,压抑个性。(2)考试以儒学为主,忽视实用性,不利于科技的发展。(3)片面应试,禁锢人们的思想,不能与时俱进。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王定保《唐摭(zhí)言》
①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逐渐制度化;②选拔标准渐趋加公平、公正;③选官权逐渐收归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4)结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史,归纳其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认真阅读课本第二目,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5分钟1、梳理本目知识框架:(1)三省六部制是如何确立的? (2)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主要内容,特点分别有哪些? (3)三省六部制有何重要影响?
(1)三省六部制是如何确立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西汉,设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东汉,增强尚书台的作用
(2)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主要内容(各省的职责),特点分别有哪些?
(3)三省六部制有何重要影响?
①职权明确,彼此制约,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②分散相权,削弱相权,加强了皇权;③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历朝产生深远影响。
思考:中央官制的演变体现什么发展趋势?
【虽置三公, 事归台阁】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二)
二、出示目标 明确任务
1、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赋税制度的创新)
三、阅读教材,找出三点(3分钟)(一读、二画、三找、四梳理、五结论)认真阅读课本P35--37页找出知识点、重难点、困惑疑难点。
认真阅读课本第三目,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4分钟1、梳理本目知识框架:(1)汉唐时期,赋税制度是如何演变的? (2)租庸调质的形成过程及作用?(3)什么叫两税法?其征税标准是什么? 唐后期实行两税法的原因,作用有哪些?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古代民众的义务:“税”+“役”
田税:以田亩为基础的土地税人口税: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户税:以户为单位的财产税
古代王朝依据自己所颁布的法律向臣民征收的实物或货币
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
力役 、军役、杂役等等
魏晋:租调制;北魏:均田制,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唐初:租庸调制;安史之乱后:两税法。
(1)汉唐时期,赋税制度是如何演变的?
1、形成过程(1)魏晋:租调制 ①魏晋: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 ②北魏孝文帝:均田制 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 (租:纳粮;调:纳布) 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
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40亩,妇女20亩。丁男受麻田20亩……妇女5亩。奴婢与平民一样受露田和桑田,数量相同……受田者年满70岁或死亡之后,其所受露田交还国家,并且不准买卖。桑田则不在还受之限,可以世代相传,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买卖。 ——摘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均田制: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农民耕种,受田农民向国家缴纳赋税和服役。
1、形成过程(1)魏晋:租调制(2)唐初:租庸调制2、创新之处: 庸:纳绢或布代役(代役税)3、作用:(1)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提高积极性(2)政府的赋税收入有所保障
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 ——(唐)陆贽
1、背景:(1)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2)人口逃亡,户籍减少(3)税收减少,财政困难2、确立:780年,唐德宗实施两税法
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白寿彝《中国通史》
1、背景:2、确立:780年,唐德宗实施两税法3、内容:(1)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2)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3)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资治通鉴》
阅读教材第40页,概述两税法的内容。
不分主客农商,一律纳税
积极:(1)以财产为主要征税标准,有利于改变贫富不均的现象,体现社会公平; 同时减轻政府对人民的人身控制。(2)简化税收名目,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缓和社会矛盾。(3)扩大收税对象,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4)两税法以货币为主要征税方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消极:(1)田亩资产长期不核查审定,征税严重不合理(2)以货币征税,商人易随意指定物价(3)税外加征杂税,人民负担逐渐加重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授课课件ppt,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科素养,知识点一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科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知识点三赋税制度,魏晋时期赋税制度,唐朝赋税制度,研习1三省六部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课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选官制度发展历程,血缘关系,品行才学,察举制的问题,九品中正制的没落,影响消极,三省六部制的渊源,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备课ppt课件,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