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洮南一中高二下学期3月学习质量检测试题语文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吉林省洮南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
    • 练习
      吉林省洮南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
    吉林省洮南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第1页
    吉林省洮南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第2页
    吉林省洮南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第3页
    吉林省洮南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第1页
    吉林省洮南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第2页
    吉林省洮南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洮南一中高二下学期3月学习质量检测试题语文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洮南一中高二下学期3月学习质量检测试题语文含解析,文件包含吉林省洮南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吉林省洮南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洮南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西方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团体,团体是有界限的,不能模糊,这种格局不妨称之为团体格局。如果有朋友写信说他将要“带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你就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子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常用“阖第光临”,但是很少人能说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提到了我们的用字,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指自己太太一个人,“家门”可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西洋的格局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我们的格局(实际上就是差序格局)则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
    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
    (节选自《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改》)
    材料二:
    不但在我们传统道德系统中没有一个像基督教里那样不分差序的爱的观念,而且我们也很不容易找到个人对于团体的道德要素。在西方团体格局的社会中,公务,履行义务,是一个清楚明白的行为规范。而这在中国传统中是没有的。现在我们有时把“忠”字抬出来放在这位置上,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忠君并不是个人与团体的道德要素,而依旧是对君王私人间的关系。
    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我见过不少痛骂贪污的朋友,遇到他的父亲贪污时,不但不骂,而且代他讳隐。更甚的,他还可以向父亲要贪污得来的钱,同时写别人贪污。等到自己贪污时,还可以“能干”两字来自解。这在差序社会里可以不觉得是矛盾;因为在这种社会中,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了,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之后,才能决定拿出什么标准来。
    (节选自《乡土中国·系维着私人的道德》,有删改)
    材料三: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礼是合式的意思。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礼却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
    (节选自《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西方社会相比,乡土中国“家”的界限模糊,作者认为这正是中西方社会结构不同的表现。
    B. 在中国传统中,没有个人对团体履行义务的行为规范,也就不容易找到个人对团体的道德要素。
    C. 礼和法都是行为规范,“礼”靠教化养成,“法”靠国家权力推行,二者皆可用来维持社会秩序。
    D. 维持礼的是传统,而乡土社会可靠礼来维持,正是因为它满足了传统可以有效应付生活的前提。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乡土社会,亲属关系呈现水波似的同心圆,自己是圆心,根据血缘关系,逐步向外推展开。
    B. 传统道德的“忠”,有对朋友的“忠”,有对君王的“忠”,包含私人关系,最接近公共道德观念。
    C. 从行为规范看,礼和法律并无本质差异,它们都是约束人行为规范,合乎礼的行为就是对的。
    D. 因为缺乏变化,礼只能在传统乡土社会发挥作用,而在变迁很快现代社会,它的效力无从发挥。
    3. 下列《红楼梦》中的情节,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三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A. 袭人是贾母拨过来侍奉宝玉的,因此宝玉不能直呼她的名字而称“姐姐”。
    B. 凤姐弄权铁槛寺,干预张姓财主女儿金哥的婚事,导致金哥殉情而亡。
    C. 柳湘莲因贞操名节的禁锢,拒绝了和尤三姐的婚约,尤三姐以死明志。
    D. 有一回晴雯不在,三等丫鬟小红给宝玉倒了一杯茶,招来一顿责骂。
    4. 材料一与材料三都在谈乡土中国的特点,论证方法上有何异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 下面的文字是小说《白鹿原》的结尾,请结合材料一、二的相关内容分析白嘉轩对鹿子霖忏悔的原因。
    他一路思索,既然神灵把白鹿的吉兆显示给我白嘉轩,而不是显示给那块土地的主家鹿子霖,那么就可以按照神灵救助白家的旨意办事了。如何把鹿子霖的那块慢坡地买到手,倒是得花一点心计。要做到万无一失而且不露蛛丝马迹,就得把前后左右的一切都谋算得十分精当……一旦把万全之策谋划出来,白嘉轩实施起来是迅猛而又果敢的。
    这个村庄后来出了一位很有思想的族长,商定族长老大那一条蔓的人统归白姓,老二这一系列的子子孙孙统归鹿姓;白鹿两姓合祭一个祠堂的规矩,一直把同根同种的血缘维系到现在……白嘉轩看着鹿子霖(注:此时鹿子霖已经发疯,家业败落),忽然想起以卖地形式作掩饰巧取鹿子霖慢坡地做坟园的事来,儿子孝文的县长,也许正是这块风水宝地荫育的结果。他俯下身去,顶着鹿子霖的眼睛说:“子霖,我对不住你。我一辈子就做下这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我来生再世给你还债补心。”
    ——摘编自陈忠实《白鹿原》
    【答案】1. B 2. C 3. B
    4. 相同点:都采用对比论证。材料一将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进行比较,突出乡土中国差序格局的特点。材料三将“礼”与法律“道德”进行比较,指出礼从教化中养成,并使人主动服膺于传统,突出乡土中国礼治秩序的特点。
    不同点:材料一综合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材料充实,生动幽默,在轻松活泼中呈现乡土中国的特点。材料三主要运用假设论证的方法,有力精准,在理性中阐释礼治在乡土中国的独特性。
    5. ①白嘉轩与鹿子霖两人是有亲密的血缘、地缘关系;②白嘉轩为了一己之私而置兄弟之情不顾,巧取慢坡地,体现了差序格局人际关系的伸缩性和以“己”为中心的特点;③白嘉轩认为鹿子霖发疯及鹿家败落是自己不义的结果,同时两人关系的密切,因而忏悔。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没有个人对团体履行义务的行为规范”错。根据原文“在西方团体格局的社会中,公务,履行义务,是一个清楚明白的行为规范。而这在中国传统中是没有的”可知,在中国传统里没有一个清楚明白的行为规范。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根据血缘关系,逐步向外推展开”错。根据原文“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可知,亲属关系不单包括血缘关系,如夫妻关系即根据婚姻事实发生的社会关系,而非血缘关系。
    B.“最接近公共道德观念”错。根据“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忠君并不是个人与团体的道德要素,而依旧是对君王私人间的关系”可知,这依然是对君王私人间的关系。
    D.“在变迁很快的现代社会,它的效力无从发挥”表述绝对。原文的表述是“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并不等于礼不能在变迁很快的现代社会发挥效力。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
    B.结合文中“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凤姐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强行让张家退婚,致使金哥殉情,体现了王熙凤因自己的私利而谋财害命,并不能体现“礼”。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
    相同点:都采用对比论证。
    依据材料一“西方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团体,团体是有界限的,不能模糊,这种格局不妨称之为团体格局”“我们的格局(实际上就是差序格局)则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可知,材料一将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进行比较,突出乡土中国差序格局的特点。
    依据材料三“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可知,材料三将“礼”与法律“道德”进行比较,指出礼从教化中养成,并使人主动服膺于传统,突出乡土中国礼治秩序的特点。
    不同点:
    依据材料一“西洋的格局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我们的格局(实际上就是差序格局)则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可知,材料一综合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材料充实,生动幽默,在轻松活泼中呈现乡土中国的特点。
    依据材料三“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可知,材料三主要运用假设论证的方法,有力精准,在理性中阐释礼治在乡土中国的独特性。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
    结合材料一“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及《白鹿原》中“这个村庄后来出了一位很有思想的族长,商定族长老大那一条蔓的人统归白姓,老二这一系列的子子孙孙统归鹿姓;白鹿两姓合祭一个祠堂的规矩,一直把同根同种的血缘维系到现在”可知,白嘉轩与鹿子霖两人是有亲密的血缘、地缘关系;
    结合材料一“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可知,白嘉轩为了一己之私而置兄弟之情不顾,巧取慢坡地,体现了差序格局人际关系的伸缩性和以“己”为中心的特点:
    结合材料二“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可知,白嘉轩认为鹿子霖发疯及鹿家败落是自己不义的结果,同时两人关系的密切,因而忏悔。
    (二)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昏的约定
    连亭
    ①沿着黄昏中的街道,我经过无数盏灯,它们透着黄昏一样的昏黄。
    ②她站在街的尽头,迈出几步,又后退几步,抬起头,眯着眼睛看羽毛落在一个木窗旁。然后,她站在街中央,双手放在嘴上作喇叭状,对着这一街区最古老的窗户喊:“五婆!”她这一喊,我的影子受到风的惊吓,蜷缩在两脚之间。她朝我挨近,我也跟着喊一声:“五婆!”她扭头对我说:“你不大点声,她听不到的。我们一起喊吧。数一二三,数到三我们一起喊。”于是她数:“一,二,三。”然后我们一齐吼:“五婆!”发“五”圆唇,嘴巴鼓起,音低而浑,“婆”也是圆唇,嘴巴鼓起,音高而清。其他小伙伴也从家里跑出来加入我们。他们说:“来,我们一起喊。”于是数到三,大家一齐喊:“五——婆——”
    ③那个古老的雕花窗子终于打开,伸出一个满是白发的头。五婆摆手说:“五婆不在家。你们别喊了。”我们听了哈哈大笑:“五婆不在家,那你是谁?”白发五婆也哈哈大笑:“我是糖婆婆。”说完丢下一包糖来。
    ④每天黄昏在窗下喊“五婆”,我们就会得到一包糖。五婆为什么要跟我们建立黄昏的约定,我们不想深究,反正有糖吃,我们乐此不疲。自从五婆的丈夫死后,只有她一个人进出老屋。在小镇,像她这样寡居的老人还有很多。小镇的老人会有很多时间和孤独相处,有的人是三五年,有的人是二三十年。
    ⑤在小镇,忍受孤独似乎要比其他地方容易得多:因为小镇本身就是孤独的。小镇的人沉浸在小镇的节奏里。他们不用钟表,太阳就是最好的钟表。他们不上剧院,家长里短就是最好的故事会。他们不用听电视和广播播报天气预报就能知道天气变化,他们自己就是天气监测器,代代相传的经验从不失灵。如果要变天,老人的关节就会疼。如果要下雨,家门前就会经过许多蚂蚁。他们虔诚地遵循太阳的节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⑥偶尔他们会开玩笑似的讲述自己的心事,却并不强求能被理解,实际上他们自己也不理解自己。他们从没想过离开故土去别处生活,他们不是飞鸟,而是被地心引力紧紧吸住的落叶,盘根错节的地面才是归宿。
    ⑦当我穿越黄昏回家,看见所经的路都被各家门窗透出的光照亮,就觉得所有的孤独都是可以忍受的。
    ⑧在小镇,一切的行动都归太阳掌管。日落是孩子游戏时间的节点。我奔跑着,经过树和房子、池塘和木桥、商店和肉铺,以及老人沉默的身影,直到跑进奶奶的影子里。奶奶觉得自己活得太久了,这不是她想要的,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儿孙一天。她惟一的安慰是,身子骨还硬朗,还能做家务,不是白费粮食。父亲换了工地,我们一家从大街搬到十里外的地方。十里对脚力尚好的孩子不算太远,我仍可以奔跑着找到伙伴们,找到五婆的糖。1999年,一个孩子在奔跑中感知到小镇的秘密。
    ⑨我们仍旧在黄昏呼喊五婆,有时五婆的窗户还未打开,一些临近的木门和窗户已次第打开,老人们带着温和的笑容看我们与五婆之间的游戏。有一次,我们还没开始呼喊,就看见一个陌生女人向我们走来。她穿着酒红色的连衣裙,裙摆在风中轻盈地飞扬。我们惊讶万分的时候,她转身走进了五婆的老屋。霞光是那么鲜艳,映照着我们年轻的女郎,映照着满头银丝的五婆,无意中构成我们对生命最初的理解。
    ⑩离开五婆的老屋,我掐着黄昏的尾巴跑回家,一路是已经停工的工地。这些地方曾经白鸟翱翔、湖水清澈,动物们悠然地诞生、从容地死亡,而现在它们都消失了。
    ⑪施工声隆隆,我们站在街中央,双手放在嘴上作喇叭状,大声喊“五婆”。除了糖,我们还期盼窗框中出现一张年轻美丽的面庞。女郎没有出现,出现的是一只菜粉蝶。它轻轻地扇动翅膀,在黄昏的光芒中飞行,其缓慢蹁跹的姿态像极了我们的心事。有那么一瞬间,它飞到了雕花的窗棱下,几乎就要停在那里,但它只是用翅膀轻触一下窗纸就飞走了。那些黄昏,我一直在想一只蝴蝶的命运。她来自何方,现在又在何处,过得好不好?没有人知道黄昏里的孩子在牵挂一只蝴蝶。
    ⑫五婆伸出脑袋,像老朋友一样,隔着两层楼用一包糖回应我们的呼喊。在糖的甜蜜中我们理解了彼此的孤独。这种孤独是有力量的,虽然浸透着黄昏的伤感。我们和五婆是黄昏的朋友,每次和她在暮霭中相会,我总是那么激动,充满奔跑的欲望。在奔跑中看见她亮起的灯光,有时我的眼泪竟会夺眶而出。
    ⑬五婆的家隔在新区和老街之间,其命运可想而知。尽管五婆细心地打扫,也应付不了工地飞尘的入侵。五婆的咳嗽越来越严重。
    ⑭一个秋风萧瑟的黄昏,我们站在大街上呼喊,雕花的窗户再也没有打开,五婆再也没有出现,我们期待的糖也不知去向。
    ——节选自《文艺报》
    6.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讲述了五婆与孩子之间的故事:黄昏到来时,五婆会给孩子们一包糖果;孩子们得到了甜蜜的快乐,五婆也得到了孩子们陪伴的快乐。
    B. 小镇是孤独的,但小镇里的人不是孤独的。人们有自己的生活节奏,顺其自然,沉浸在小镇无忧无虑的节奏里,很少与外界接触。
    C. 大规模的工地,对环境造成污染,五婆也因为飞尘入侵,咳嗽越来越严重,最后因病重而再也没有出现:文章警醒人们爱护环境。
    D. 黄昏中一包糖的约定,是把五婆和孩子们连结在一起的情感纽带;从甜甜的糖中,我们理解了彼此的情感需要,有力而伤感。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标题中的“黄昏”二字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同时秋风萧瑟的黄昏也为全文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氛围。
    B. 文章第六自然段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落叶来比喻小镇上的人们,表现了他们不愿离开故土的传统文化心理。
    C. 文章后半部分运用了对比,把小镇曾经的生活环境和如今施工之后的环境进行对比,表达了“我”对小镇过往生活的眷恋。
    D. 本文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观察世人,感受生活,所以文章读来俏皮活泼,富有童趣,却也难免显得稚嫩浅显。
    8. 有人说连亭的散文是一种诗化散文,请以文中画线句为例分析其散文语言的诗化特点。
    9. 文章萦绕着一种温暖而感伤的基调,其中“温暖”和“感伤”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分析。
    【答案】6. C 7. D
    8. ①多个意象并列,生动再现了小镇的生活场景。
    ②浓厚的抒情意味,语调快乐中带有伤感,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③使用拟人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小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节律生活。
    ④句式上长短结合,使语言生动活泼,符合孩子的行为特点。
    9. “温暖”体现:
    ①孩子们和五婆的“黄昏约定”的快乐。
    ②小镇人们顺应自然的惬意的生活方式。
    ③老人们不愿意拖累儿孙(渴望自食其力)的心理。
    “感伤”体现:
    ①五婆的去世。
    ②小镇身处现代文明喧闹中的孤独。
    ③快乐童年远去(小镇渐渐改变)的感伤。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C.“文章警醒人们爱护环境”说法错误,本文的主旨是表达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并没有警醒人们保护环境的意思。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D.“却也难免显得稚嫩浅显”说法错误,本文虽以孩子的视角来感受生活,但对生活的感受是很深刻的。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语言特点的能力。
    “我奔跑着,经过树和房子、池塘和木桥、商店和肉铺,以及老人沉默的身影,直到跑进奶奶的影子里”中连用“树和房子”“池塘和木桥”“商店和肉铺”“老人沉默的身影”等多个意象,罗列出了小镇上典型的景象,生动再现了小镇的生活场景。
    本文的语言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如“日落是孩子游戏时间的节点”“我奔跑着”等句子,可以让读者从中感受到作者童年的欢乐;“以及老人沉默的身影”等句子又能传达出作者略略的伤感。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不舍与眷恋。
    “在小镇,一切的行动都归太阳掌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太阳人格化,交代出了小镇上人们的日常活动都是随着日升日落而进行的这一特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小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节律生活。
    “一切的行动都归太阳掌管”“日落是孩子游戏时间的节点”等句子是长句,“我奔跑着,经过树和房子、池塘和木桥、商店和肉铺”等句子是短句,句式长短结合,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使语言更加生动活泼,更符合孩子的行为特点。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温暖”体现:
    由文中“五婆摆手说:‘五婆不在家。你们别喊了。’我们听了哈哈大笑:‘五婆不在家,那你是谁?’白发五婆也哈哈大笑:‘我是糖婆婆。’说完丢下一包糖来”等内容可以看出,每到黄昏时,五婆会给孩子们一包糖果,黄昏中一包糖的约定让孩子们得到了甜蜜的快乐,也让五婆得到了有孩子们陪伴的快乐。
    由文中“小镇的人沉浸在小镇的节奏里。他们不用钟表,太阳就是最好的钟表。他们不上剧院,家长里短就是最好的故事会。……他们虔诚地遵循太阳的节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等内容可以看出,小镇人们过着简单而又无忧的生活,这种顺应自然的惬意生活方式给人以“温暖”。
    由文中“奶奶觉得自己活得太久了,这不是她想要的,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儿孙一天。她惟一的安慰是,身子骨还硬朗,还能做家务,不是白费粮食”可以看出,老人们即便年岁很高了,也不愿意拖累儿孙,她们这种渴望自食其力的心理,让人感受到“温暖”。
    “感伤”体现:
    由文中“五婆的家隔在新区和老街之间,其命运可想而知。尽管五婆细心地打扫,也应付不了工地飞尘的入侵。五婆的咳嗽越来越严重”“一个秋风萧瑟的黄昏,我们站在大街上呼喊,雕花的窗户再也没有打开,五婆再也没有出现,我们期待的糖也不知去向”可知,带给孩子们快乐的五婆去世了,让人感伤。
    由文中“小镇的老人会有很多时间和孤独相处,有的人是三五年,有的人是二三十年”“在小镇,忍受孤独似乎要比其他地方容易得多”可知,小镇身处现代文明喧闹之外,这种孤独让人感伤。
    由文中“离开五婆的老屋,我掐着黄昏的尾巴跑回家,一路是已经停工的工地。这些地方曾经白鸟翱翔、湖水清澈,动物们悠然地诞生、从容地死亡,而现在它们都消失了”“施工声隆隆”可知,小镇在渐渐改变,作者快乐的童年也已远去,体现了感伤的情绪。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义,而以妄死非名,岂不痛哉!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
    王子比干杀身以成其忠,尾生杀身以成其信,伯夷、叔齐杀身以成其廉。因此观之,卑贱贫穷,非士之耻也;夫士之所耻者,天下举忠而士不与焉,举信而士不与焉,举廉而士不与焉。然则非好死而恶生也,非恶富贵而乐贫贱也。由其道,遵其理,尊贵及己,士不辞也。《诗》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言不失己也。能不失己,然后可与济难矣。此士君子之所以越众也。
    楚有士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孝闻于楚国。王欲授之相,申鸣辞不受。其父曰:“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鸣对曰:“舍父之孝子而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汝乐吾无忧矣。吾欲汝之相也。”申鸣曰:“诺。”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父止之,曰:“弃父而死,其可乎?”申鸣曰:“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辞而往,因以兵围之。白公谓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因与之语。”白公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申鸣流涕而应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杀白公,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申鸣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定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遂自杀也。
    故夫士欲立义行道,毋论难易,而后能行之;立身著名,无顾利害,而后能成之。
    (节选自《说苑•立节》)
    注:士君子:读书人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公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
    B. 白公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
    C. 白公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
    D. 白公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
    11. 下列对文中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举忠而士不与焉”与“莫令事不举”(《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举”字含义相同。
    B. “我心匪石”与“匪我愆期”(《诗经·氓》)两句中的“匪”字含义相同。
    C. “居三年”与“居则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居”字含义不同。
    D. “今既去父事君”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事”字含义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读书人不应该用轻生去获取非分的名声,而要以树立个人名节为目的去实行正确的行为准则,这样才不会让人觉得哀痛。
    B. 读书人的耻辱并不在于卑贱贫穷;但是,如果尊贵的地位是经由正道并且遵循事理而轮到了自己的话,那么读书人也是可以接受的。
    C. 楚王想授给申鸣国相的职位,他推辞不受;在他父亲的劝说下,申鸣接受了国相的职位。后来申鸣准备为国赴难,他的父亲又制止他。
    D. 申鸣在国难当头时,临危不惧,忠国在前,孝亲在后,功成不居,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用生命践行的“廉、义”的高尚气节。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能不失己,然后可与济难矣。此士君子之所以越众也。
    ②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
    14. 申鸣认为自己是忠臣还是孝子?为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
    【答案】10. C 11. A 12. D
    13. ①能够不丧失自己的节操,这样以后才能和他共度危难。这就是读书人能够超越众人的原因啊。
    ②我听说这样的道理就是,吃国君的食物的人就要为国君的事而死,接受国君俸禄的人就要为国君竭尽自己的能力。
    14. 是忠臣,吃国君的饭,不逃避国君的灾难;不是孝子,使国家安定,自己的父亲却被杀死。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白公胜说:“好。”就前往劫取申鸣的父亲,用兵器挟持他的父亲,告诉申鸣说:“你帮助我,我同你平分楚国。你不帮助我,你的父亲就会被杀死。”
    “其父”是“取”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D;“告申鸣曰”中“申鸣”是“告”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子父则死矣”中“子”是指你的,不能与“父”中间断开,排除A。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含义不同。“举”,推举/成功。句意:天下推举忠直的人,自己却不在其中。/不要让婚事办得不成功。
    B.含义相同。“匪”,均译为“不是”。句意:我的心不是石头。/不是我要拖延约定的婚期。
    C.含义不同。“居”,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意义较虚,过了。/平时。句意:过了三年。/平时总是说。
    D.含义相同。“事”,均译为“侍奉,为……服务”。句意:如今既然离开父亲去侍奉国君。/怎么能够低三下四地去侍奉那些权贵之人。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用生命践行的‘廉、义’的高尚气节”错。应是充分体现的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用生命践行的“忠、孝”的高尚气节。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失”,丧失;“然后”,这样以后;“所以”,……的原因;“此……也”,判断句。
    ②“死”,为动用法,为……而死;“者”,……的人;“毕其能”,竭尽自己的能力。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概括要点的能力。
    根据原文第三段“‘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援桴鼓之,遂杀白公”“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可知申鸣认为自己是忠臣,吃国君的饭,不逃避国君的灾难;根据原文第三段“‘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杀白公,其父亦死”“定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可知申鸣认为自己不是孝子,使国家安定,自己的父亲却被杀死。
    参考译文:
    有勇气而且在行动上果断的读书人,不以树立名节实行道义,却以轻生去获取非分的名声,难道不可哀痛吗?读书人有杀身成仁、舍身犯难而取义的,为坚守气节和伦理,不惧怕死亡的危险,所以能够在他死后名声传播于后世。没有勇敢果断的精神,谁人能够做到这样?
    王子比干牺牲自己来成就他的忠贞,尾生牺牲自己来成就他的诚信,伯夷、叔齐牺牲自己来成就他们的清廉。由此看来,卑贱贫穷,并非读书人的耻辱;读书人感到耻辱的是:天下推举忠直的人,自己却不在其中;推举诚信的人,自己却不在其中;推举清廉的人,自己却不在其中。然而这并不是爱好死亡而厌恶生存,也不是厌恶富贵而喜欢贫贱。经由正道,遵循事理,尊贵的地位轮到自己,读书人也不会推辞。《诗经》上说:“我的心不是石头,不可随便翻转。我的心不是席子,不可任意收卷。”说的就是不要丧失自己的节操。能够不丧失自己的节操,这样以后才能和他共度危难。这就是读书人能够超越众人的原因啊。
    楚国有个名叫申鸣的读书人,在家奉养他的父亲,孝行闻名于楚国。楚王想要授给他国相的职位,申鸣推辞不接受。他的父亲说:“楚王想要任你为相,你为何不接受呢?”申鸣回答说:“为何不做父亲的孝子,却去做君王的忠臣呢?”他的父亲说:“如果在国家享有俸禄,在朝廷有地位,你乐意我也就没有担忧的了。我希望你能去做国相。”申鸣说:“好吧。”于是就入朝。楚王便授他国相的职位。过了三年,白公胜作乱,杀了司马子期。申鸣准备前去为国赴难,他的父亲制止他,说:“抛弃父亲去死,难道可以吗?”申鸣说:“我听说做官的人身体归于国君,俸禄归于亲人。如今既然离开父亲去事奉国君,难道能不为国难而死吗?”于是辞别父亲前往,进而率军围攻白公胜。白公胜对石乞说:“申鸣这个人,是天下有名的勇士,现在领兵围困我,我该怎么对付他?”石乞说:“申鸣这个人,是天下有名的孝子,用兵器前去劫持他的父亲,申鸣听到此事必定前来,便可趁机与他交涉。”白公胜说:“好。”就前往劫取申鸣的父亲,用兵器挟持他的父亲,告诉申鸣说:“你帮助我,我同你平分楚国。你不帮助我,你的父亲就会被杀死。”申鸣流着眼泪回答他说:“当初我是父亲的孝子,今天我是国君的忠臣。我听说这样的道理就是,吃国君的食物的人就要为国君的事而死,接受国君的俸禄的人就要为国君竭尽自己的能力。如今我已不能做父亲的孝子了,只能是国君的忠臣,我岂能保全自身!”于是拿起鼓槌击鼓进兵,终于杀死了白公胜,他的父亲也因此死去。楚王赏给他百斤黄金。申鸣说:“吃国君的饭,逃避国君的灾难,不是忠臣。使国君的国家安定,自己的父亲却被杀死,不是孝子。忠、孝之名不能两立,忠、孝之行不能两全,像这样而活着,有什么脸面立身于天下呢?”于是自杀而死。
    所以说读书人想要树立原则、推行道义,要不论艰难或容易,然后才能实行它;立身于世显露名声,要不顾及利害,然后才能成功。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小题。
    杂诗
    左思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
    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第一到四句描写白天所见之景,“秋风”两句描写了秋天萧瑟冷寂的景色,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柔条”两句以枝条和绿叶的变化写出了物候变化、时间流逝。
    B. 诗歌第五到八句描写夜晚所见之景,面对前面自然的荣枯之变,诗人顿生感慨。明月初出皎洁明亮,大雁展翅高飞,诗人愁思更郁结,以至于夜不能寐,枯坐整夜。
    C. 诗歌第九到十二句诗人直抒胸臆,表现诗人理想破灭的无奈与悲哀。“高志”句表明诗人曾经抱有比四海还要远大的志向,“块然”句写残酷的现实使他壮志难酬。
    D. 本诗题为《杂诗》,实为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通过对萧瑟冷寂的秋景描写,借秋咏怀,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老之将至的感伤,表达贫士暮年的凄凉与无奈。
    16. 本诗中“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和陆游《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都有“空”字,请分析这两个“空”字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的异同。
    【答案】15. B 16. 相同点:二者都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情感。
    不同点:“高志局四海,块然守望空堂”中的“空”是空旷、空荡的意思,更侧重于表达孤独之感。“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的“空”是白白地、徒然的意思,更侧重于表达盛年不再、年华老去的感叹。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B.“诗歌第五到八句描写夜晚所见之景”错误。第五、六句描写诗人夜晚所见,而第七、八句意为打开窗户面对前庭,清晨看见一只鸣叫的大雁展翅飞过,描写的是诗人清晨看到的景象。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相同点:“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诗人曾经抱有比四海还要远大的志向,然而残酷的现实却使得他壮志难酬,落得终老空室的下场。“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陆游不但是诗人,他还是以战略家自负的。可惜毕生未能一展长材。二者都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情感。
    不同点:“空”是空旷、空荡意思,“局四海”与“守空堂”对比鲜明,愈发表现出理想破灭的无奈与悲哀,青壮之时为了理想奔波不已,却一事无成,到垂垂老矣空有无限感慨,只能孤独的守在空堂,更侧重于表达孤独之感。
    “空”是白白地、徒然的意思,“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写诗人自己当年曾以守城大将檀道济来自我期许,到如今鬓发已渐渐变白,盼恢复都城已成空谈。诗人用刘宋名将檀道济典明志,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满是悲怆,更侧重于表达盛年不再、年华老去的感叹。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卫风·氓》中,女子将婚期定在秋季后,时时盼望恋人的到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登高之举,传递着她对男子炽热的思念和爱恋。
    【答案】 ①. 亦余心之所善兮 ②. 虽九死其犹未悔 ③.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④. 谣诼谓余以善淫 ⑤. 乘彼垝垣 ⑥. 以望复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善”“兮”“犹”“嫉”“蛾”“谣”“诼”“淫”“垝”“垣”。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14年,在乌镇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人们还在讨论4G如何普及;而如今走进乌镇,随时能邂逅5G体验车,看到令人_______①_______的“黑科技”……互联网的发展,可谓____②____,网络时代,世界保持着“加速度”向前。更快的不仅是网速,而是技术的更新速度、信息的传递速度,乃至事件发生,发展的速度。一个电脑病毒,可以迅速感染全世界范围内的电脑;而虚拟货币等,也影响着现实社会的经济运行。在这个数字世界,人类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对于中国来说,互联网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超越想象的过程。网民数量全球第一,电子商务总量全球第一,电子支付总额全球第一……中国的“网事”,让世界_____③_____。反过来看,中国也应该在世界互联网治理中____④____,让互联网这个人类的共同家园更安全、更美丽。
    世界各国虽然国情不同,但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的需求相同。让数字世界真正造福人类,互信、共治可以说是一个根本原则。只有互信,才能让虚拟的网络空间聚合成奔向美好生活的长河;只有共治,才能让互联网有原则,有规则,网络空间才能更清朗。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应接不暇 一泻千里 另眼相看 首当其冲
    B. 眼花缭乱 一日千里 另眼相看 当仁不让
    C. 应接不暇 一日千里 侧目而视 当仁不让
    D. 眼花缭乱 一泻千里 侧目而视 首当其冲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更快的不仅是网速,反而是信息的传递速度,技术的更新速度,乃至事件发生、发展的速度。
    B. 更快的不仅是网速,而且是事件发生、发展的速度,乃至信息的传递速度,技术的更新速度。
    C. 更快的不仅是网速,反而是事件发生、发展的速度,乃至信息的传递速度,技术的更新速度。
    D. 更快的不仅是网速,而且是信息的传递速度,技术的更新速度,乃至事件发生、发展的速度。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18. B 19. D
    20. 比喻。
    ①将聚合起来的虚拟网络空间比作是奔向美好生活的长河;
    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坚守互信这一原则给网络空间带来的好处,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应接不暇”,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前面有“令人”,此处讲“黑科技”给人的感觉,选用“眼花缭乱”。
    第二空,“一日千里”,比喻进展极快。“一泻千里”,形容文笔奔放、流畅。语境讲互联网的发展的速度之快,选用“一日千里”。
    第三空,“侧目而视”,指斜着眼睛看人。形容畏惧、憎恨或鄙视的样子。“另眼相看”,意思是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语境讲中国的“网事”给世界的感觉,选用“另眼相看”。
    第四空,“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语境讲中国在“在世界互联网治理中”担起责任,积极参与,选用“当仁不让”。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语病有:
    一是搭配不当,应该考虑关联词的搭配,“不仅……而是……”搭配不当,可以改为“不仅……而且是……”;
    二是语序不当,考虑三个分句之间的递进关系,应该先信息传递,后技术更新。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句子“只有互信,才能让虚拟的网络空间聚合成奔向美好生活的长河”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为“聚合起来的虚拟网络空间”,喻体为“奔向美好生活的长河”,比喻词为“成”。
    后面这个比喻句为“互信”带来的结果,用“美好生活的长河”来形象生动说明“互信”给虚拟的网络空间带来的好处,彼此互相信任,虚拟的网络空间可以聚合,引领世界走向美好。用这个比喻句,使语句富有感染力,强调“互信”可以“让数字世界真正造福人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 。《论语》包含丰富的、密集的、精练的、非常纯粹的文化知识,文化含量非常高。举例说,一本《论语》五百多则,一万五千余字,有一百多个成语,成语是最原始的出处,最原始的本意,不是成语字典里的教条。《论语》里几百则终生可以引用的格言, ② 。这种知识体系,跟今天的教材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读《论语》一年,与其他孩子差距有多大,不用考试证明。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山上走,走得有点吃力,才有提升。每一步走得很轻松,一定是在往山下走。教育也是一样的道理,往上走还是往下走,结果不一样;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
    现在的孩子,甚至读到博士、博士后了,工作了,还是心智不成熟。 ③ :一是正确认识自己,二是正确认识他人和环境,三是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真正的成熟很正派很规矩,同时温良恭俭让。
    21. 下列句子中的“规矩”和文中加点处的“规矩”,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第七回:“亲友知道,岂不笑话咱们这样的人家,连个规矩都没有?”
    B. 《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如今我拿待上司的规矩待他,他还心上不高兴。”
    C. 《荀子·儒效》:“设规矩,陈绳墨,便备用,君子不如工人。”
    D. 《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靠右的一间正屋住着屋主罗斯托玛乞维列,一个规规矩矩的市民。”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21. D 22. ①《论语》是知识体系 ②包含了大量的人生智慧 ③心智成熟需要做到三个方面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选文中的“规矩”,意为老老实实,恪守本分。
    A.“规矩”:礼法、法度。
    B.“规矩”:一定的标准。
    C.“规矩”:圆规和方矩。
    D.“规规矩矩”:恪守本分
    故选D。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所要补写的文句是段首句,在语意上应是中心句,阅读后文可知,此文段主要内容是讲《论语》里所包含的知识,从“这种知识体系”一句可知,上述内容就是讲《论语》的知识体系,故可填“《论语》是知识体系”之类的内容。
    第二处,结合上下文“《论语》里几百则终生可以引用的格言”“读《论语》一年,与其他孩子差距有多大……”,此处是说《论语》蕴含了丰富的智慧,故可填“包含了大量的人生智慧”之类的内容。
    第三处,结合上文“还是心智不成熟”和下文“一是……,二是……,三是……”,此处应该填写承接上下文的语句,即承上要写“心智”,承下要写“心智成熟有几个方面”,故可填“心智成熟需要做到三个方面”之类的内容。
    三、写作
    23.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最近,“小镇做题家”再度成为网络热词。“小镇做题家”是指因为出身于农村或小城镇,所以只能不断地学习、刷题、考试,通过高考进入一流高校,以此实现某种程度上的“鲤鱼跃龙门”,但缺乏一定视野和社会资源的青年学子。
    “小镇做题家”本是年轻人的自我调侃:出身小镇,做题改命,却成为一些人嘲讽与挖苦的新名头,被异化成“没有能力,空会做题,书呆子式,无法适应社会”的年轻人,从而引发了大众的愤怒与批判。
    对“小镇做题家”的嘲讽引发了大众的质疑,那么同学们对于“小镇做题家”这一现象有着怎样的解读?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和对社会、时代的理解,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纵使小镇,也有大家魂
    “我出生于一个偏远的农村,但这并不能剥夺我追逐梦想的权利。”这是黄国平院士在博士论文的后记中所说的话。我想,这吻合了“小镇做题家”的现状:受限于社会资源与视野,在金字塔权力结构中,只有靠学习、刷题的方法冲击高校,以此来改变自身命运。“小镇做题家”作为特色鲜明的生命群体,其超越自我、逆天命运的精神值得肯定与赞赏,其时代局限需要理解与宽容,他们不应被诟病和嘲讽。
    “小镇做题家”追求梦想、努力改变自身命运的行为值得肯定。“出身小镇,做题改命”是“小镇做题家”对自身生命意义的一种诠释。宋濂出身贫苦却仍坚持求学深造,最终成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古往今来,还有无数“小镇做题家”们在寒夜中孤灯自照、奋力追赶。宋濂的求学经历让人“肃然生敬”,为何“小镇做题家”的努力却要异化抹黑呢?
    对“小镇做题家”的异化会助长生活的无意义感与生命的虚无感。一些人挖苦和嘲讽“小镇做题家”没有能力空会做题、书呆子气、无法适应社会,这恰恰揭示了社会某些人群对他人成功超越自己的眼红,和弥补自身怠惰心理落差的不良思想。倘若“小镇做题家”真如他们所言,那么还会有吴天一在高原医药上的上下求索,江梦南两耳失聪却考上顶尖高校的感人故事吗?对“小镇做题家”的异化,是使生命飘飘然的催化剂,会使人逐渐丧失生活的责任感,落入米兰·昆德拉笔下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去。
    步入社会后,“小镇做题家”也有资格和能力扩大自身视野和社会资源,来弥补自身的局限性。魏玄成(魏征),年少孤贫,却凭借勤学苦读登上金鸾大殿,成就一段君臣佳话;康斯坦丁一生清贫苦读,于一张破沙发上溘然长逝,却获取大量政治情报著成《政治哲学论》;黄国平步覆恒定,从二本院校一路读到中科院院士。在复杂的社会迷局里,“小镇做题家”也可以一步一步弥补缺陷,走上更高的阶梯,不必害怕沉没成本,出路皆为己开。
    不是只有刀山火海、刀光剑影才可以叫作史,不是只有风花雪月、风起云涌才可以成诗。那些最平凡的努力与最芜杂的试题也可以是史,那些最孤寂的岁月和最艰苦的奋斗也可以是诗。这个时代有太多的“小镇做题家”,我们也许会害怕彷徨,但你的史诗由自己书写,光明的前途在于自我坚持。
    纵使是小镇,也有大家魂。坚守平常与努力,不忘沉淀与感恩,小镇做题家们也可成为“耀眼的星星”,收获人生的辽阔与美丽。
    身在井隅,仍仰望星光
    “小镇做题家”再次成为网络热词,一些人的嘲讽更是引起了民愤。年轻人自我调侃“小镇做题家”体现了对自我处境的清醒认识,并不代表他人可以肆意嘲弄。在我看来,“小镇做题家”是出身普通却有超凡志向的勇于奋斗的年轻人的代名词,他们的努力值得我们尊重。
    莫欺少年穷,少年振翅如鲲鹏。眼下缺少广阔视野和社会资源,不代表未来没有发展潜力。
    对于挖苦寒门学子的行为,我只能说这种嘲讽,不是蠢,就是坏,释放出的信号很危险。出生于“小镇”并没有什么不光彩,中国有无数个“小镇”;在现有社会体制下,通过“做题”来追求梦想、实现自我无可非议,而且“做题”也是学习文化知识、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真诚无害的努力可以被轻视嘲弄。即使来自“小镇”,通过不断奋斗,逆天改命,人生的舞台依然可以很广阔。所以,从本质上看,“小镇做题家”这五个字其实有污名化之嫌,暴露了一些人的傲慢和偏见。所以,“莫欺少年穷”!请尊重“小镇做题家”,这群不屈的青年身上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身在井隅,仍然仰望星光,被一些人瞧不起的“小镇做题家”,恰恰是生活的强者。
    在资源不均衡条件约束下,小镇和乡村青年拼尽全力攀登突围,展现出来的恰恰是“奋斗”二字的精髓。这种不肯向命运屈服、不愿向寒苦低头的精神,难道不值得鼓励吗?真正令人不齿的,反而是那些用一句轻飘飘的“小镇做题家”,就抹杀别人多年的努力,却以为自己高人一等的贵族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寒门学子要战胜更多的现实困难,这样的成功往往声震人间。陈景润出身贫寒,生活困苦,通过解题与研究登上数学高峰;塞万提斯一生坎坷,穷困潦倒,海盗绑架,受诬入狱,在混乱不堪的贫民窟里,写出了《堂吉诃德》。“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对强者而言,辛酸与苦难都是成就人生的垫脚石。
    冷铁卷刀是对战士的考验,出身贫寒是命运的冷酷考验,小镇青年的不屈抗争值得我们尊敬。“我们都是阴沟里的虫子,但总还是得有人仰望星空”,新时代的青年要有恢宏的想象、深沉的意志,不追求丹唇、桃面,柔膝,不因为出身而自怨自艾,不被名利场的繁华迷乱双眼。“小镇做题家”不只在做题,他们心中有梦想,一定能奔赴远方。
    出身小镇却不怨天尤人,而是自强不息、奋力拼搏、逆天改命,他们即使身在井隅,却仍仰望星光,“小镇做题家”值得我们致以敬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本次作文属于时评类的作文。“小镇做题家”是当下时事热点,考生对它要有全面清醒的认识和公正合理的评价,应当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从材料的导向性和积极立意角度看,不能对“小镇做题家”进行批驳、反对或指责。在正面态度的基础上,再对“小镇做题家”进行辩证看待,指出他们身上客观存在的交际能力普通、眼界缺乏的问题(当然也可以对此进行反驳,比如有同学举黄文秀、黄国平或刘强东的例子反驳交际能力普通、缺乏眼界的说法进一步肯定他们为改变自身命运做出的努力)。“小镇做题家”的每一份努力都不该被嘲讽。“小镇做题家”背后是这样一群中国人:他们坚信“奋斗改变命运”,面对现实困境也不自暴自弃,他们选择扼住命运的咽喉,创造底层逆袭的奇迹并实现人生的梦想,这样的努力不该被嘲讽。“小镇做题家”用自己的奋斗去改变命运。“小镇做题家”有梦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云南大山里,张桂梅校长说,“女孩子读书,可以改变三代人”;中科院黄国平博士说,“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他们感动全网,或唤起“读书改变命运”的价值力量,或展现“诗和远方”的浪漫梦想。“小镇做题家”的突围表现出教育公平。从热血拼搏到对自身发展局限的无奈,“小镇做题家”的焦虑与迷茫体现了横亘于城乡之间的教育差异,也叩问着教育公平的深层次含义。要维持公平的教育机会,首先就要做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承担“主力军”的角色,通过国家法令优化(教育法修正)、教育领域改革(“双减”政策实施)、加快学校建设(加强学校标准化及均等化)、师资力量调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鼓励教师对口交流)等常规手段补齐教育资源短板。其次,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能够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小镇做题家”的身上体现了青年的成长。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时代,坚韧的青春无不是迎着困难和迷茫披荆斩棘,出生于哪里从来都不是影响人生命运的决定性因素。我们相信,穷且益坚、磨砺以须才是出彩青春该有的模样;我们相信,自嘲为“小镇做题家”的年轻人,能将这戏谑的自嘲当作分析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开端,重拾自信,乘着梦、追着光、挟着勇气,继续跋涉。
    写作指导:文章正文部分可运用递进式结构完成,首先肯定“小镇做题家”努力的价值,然后指出异化这一群体的后果,最后为“小镇做题家”正名,说明他们视野的局限和资源的匮乏是受客观条件限制的无奈之失,并非与生俱来的烙印,视野的局限和资源的匮乏是通过长大后的努力可以弥补的。文章可以列举拿命办学,让山区女孩“逆天改命”的南坪女高“燃灯校长”张桂梅、因《感谢贫穷》走红网络的河北707分女孩王心怡、“考古届团宠”耒阳女孩钟芳蓉等事例来充分论证观点。
    立意:
    1.小镇做题家,最美追梦者。
    2.“小镇做题”,逆天改命。
    3.小镇做题家,理应得到尊重。
    4. 十年饮冰,岂笑他人热血。
    5.身在井隅,仍仰望星光。

    相关试卷

    河南省濮阳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濮阳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选择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选择 简答,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衢州高二下学期6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衢州高二下学期6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衢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浙江省衢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滕州一中高二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滕州一中高二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3洮南一中高二下学期3月学习质量检测试题语文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