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堂过关训练
班级 姓名
第四单元 名家讲坛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zūn 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 )徨kǒng 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 )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彷( )徨 埋( )头读书
zūn 照 kǒng 慌
(2)文段中意思为“形容非常顺利,毫无波折或挫折”的词语是 。
(3)文段中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蕴含“实践出真知”这一哲理的一项是(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D.山居者知山,林居者知林,耕者知原,渔者知泽。
3. 下列对课文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作者围绕“格物致知”的含义嬗变和当代价值阐述自己的观点,条分缕析,层次分明,体现出一种客观理性、严谨求实的风格,这正符合作者科学家的身份特点。
B.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于是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C.这篇演讲作为论述类文章,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以自己的亲身经验为证是不得当的。
D.这篇演讲的主体部分首先提出演讲的主题——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之后由中国传统教育引出“格物致知”,并与现代学术关联起来。最后,又从学术研究话题,扩大到如何应对当下的世界环境,提升了演讲的现实意义。
4.(2022四川遂宁中考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班长才思敏捷,他精彩的发言哗众取宠,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B.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增加积累,对各种典故才能信手拈来。
C.教育脱贫的最美践行者张桂梅殚精竭虑,让当地许多贫困家庭的女孩实现了读书梦。
D. 面对全球蔓延的疫情,中国没有袖手旁观,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有需求的国家伸出援助之手,展现出我泱泱大国的博大胸怀。
5.(2022广西贺州中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通过在全市开展“法治进校园,培苗护成长”活动,使我市青少年法治意识得以提升。
B. 自《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发布后,兴起了儿童厨具购买热潮,一些网店里,有的儿童厨具甚至月销量超过4万件左右。
C.5月27日,“强国复兴有我”广西校园课本剧优秀作品展演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举行活动。
D.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6.(2022河南柘城期末 )根据语境,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022年的央视春晚舞台上,以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为灵感创作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火爆出圈。在节目中,绿水青山化为曼妙的舞者, ; , 。这种文艺范不离世俗味,又超越了世俗味。平淡间有无限深情,日常生活中蕴藏人生真趣,令人不禁拍手:这就是宋韵的文艺范。
①行旅、担柴、垂钓与吟诵之中都透露着诗意与仙气
②层峦叠嶂是高高的发髻与轻盈的身姿
③行者、樵夫、渔父并怡然自得
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②①③
7.下面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查,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B.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
C.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错了。
D.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尊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
8.“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格物”一词的含义是( )
A.合格的事物 B.推究事物的道理
C.探讨自己 D.追求最高理想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研究学术不可缺少, 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②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 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③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 。
A.不但 而且 支配 袖手旁观
B.因为 所以 支配 漠不关心
C.由于 因此 控制 袖手旁观
D.不但 而且 控制 漠不关心
10.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②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③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④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⑤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
A.①④⑤②③ B.③②①⑤④ C.④⑤③①② D.④③①⑤②
11.(2022湖北武汉中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
①我和丈夫从前居住在一个小城镇里。一天下午,朋友来访,闲谈间,她把头探出我们厨房的窗户,说道:“从这儿望出去没啥看头,是不是?”
②我们住的地方差不多是一片旷野。但是,她的那番评语着实让我吃惊不已,因为我喜爱这窗口里的景致。我使着法儿让自己用朋友的眼光去观察——一条直通通的地平线、一座水塔、十来棵三角叶杨、若干间屋舍和平展展的一片收割后留着麦茬儿的田地……似乎单调了点,枯燥了点。然而,当这些景致第一次映入我眼帘的时候,它们却给了我无数绮丽的遐想。
③那个下午,阳光灿烂,麦田犹如泛着银色涟漪的海洋;棉花糖般的云朵在蓝湛湛的天空中徐徐游动;三角叶杨镶着一圈栗色的光轮。傍晚时分,眼前又是另一番景色。苍茫暮色中,掌起了灯的人家的窗口溢出暖融融的光来。平日里气派不凡的水塔,也亮起给来往飞机导航的红灯,此时此刻,它更显得壮丽辉煌。
④以往在窗前所见的那些魔力般的画面,在我的脑海中又一一闪现。二月阳春给三角叶杨抹上了浅淡的绿色,七月的早晨从夏季鲜亮的绿叶中透露出曙光。翠生生的田野犹如绿色的海洋,它在等待金灿灿的季节的来临。蓬雀、长尾鸟还有斑鸠在草丛中搭巢做窝。在春天温润的夜空中,柠檬色的月儿从东边徐徐升起,又在西边缓缓隐没。到了收获的季节,橘红色的月儿在地平线尽头若隐若现。盛夏渐进深秋,深秋又缓缓步入严冬那白雪皑皑的寂静世界。每一个清晨和夜晚,我都痴恋着这些景色微妙的变化,我的生活也因此而蓬勃向上。
⑤一片拙朴无华的景致已让我思如泉涌,然而,我的朋友却觉得它索然无味。在她告辞后,我寻思着彼此看法差异的原因。有人说:“到玫瑰丛中去寻找美吧。”对这种说法,我是抱着怀疑态度的。我知道,晓得欣赏这大千世界里美丽的玫瑰花的人远非我一个。但是,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从那些普普通通、习以为常,甚至所谓单调沉闷的景物中发现美呢?
⑥亨利·马蒂斯曾对友人说:“我种了些洋蓟。一天清晨,我走进花园去瞅它们。我在它们的叶片上看见光影交辉,从而发现了一种新的配色方法和一种幻梦般的图案格局。然后,我返回画室作起画来。”伟大的艺术家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他们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美。如果想让你的生命闪耀出艺术才华的光辉,请你用新的眼光去留心身边的一草一木吧。你将会有许多不寻常的发现:一道青藤缠绕的旧篱笆啦,晦暗的旷野里的一束阳光啦,一棵在天穹的紫幕里勾勒出挺拔英姿的榕树啦……数不尽的简朴的景致,就像那光彩夺目的钻石,点亮了你的眼睛。
⑦当你开始像艺术家一样寻求,美便时刻伴随着你的脚步,正如法国作家约瑟夫·朱伯特所说:“不去寻觅,你是找不着诗歌的。”当你怀着对美的期待去寻觅、去思索,世界在你眼里会绽放出别样的光彩:缠绕在旧篱笆上的青藤焕发着生机,阳光穿过晦暗的旷野直达你的内心,天穹紫幕中挺拔的榕树让你的心灵获得力量……这一切,丰富着你的精神世界,你的内心会变得生意盎然。当你从单调沉闷的日子里采撷着美丽的花朵时,你就已经是一位艺术家了。
⑧于是,在阴霾的日子里,在灰暗的景物中,你依然能描绘出美。
(原文/肖毅,根据命题需要有删改)
(1)(★★☆)第②段中说“她的那番评语着实让我吃惊不已”,“我”为什么会“吃惊不已”?(4分)
答:
(2)(★★☆)第④段中,作者描绘的那些“魔力般的画面”有哪些特征?请简要概括。(4分)
答:
(3)(★★☆)第⑤段中的“玫瑰丛”指什么?“我”为什么对“到玫瑰丛中去寻找美吧”这种说法持怀疑态度?(6分)
答:
(4)(★★★)本文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为题表明了作者的主张,结合⑥—⑧段说说作者为什么希望人人成为“艺术家”。请分条表述。(6分)
答:
12.学习了《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后,年级要求开展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请你积极参与这项活动,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为这一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答:
(2)学校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行动起来,积极参加科学实践活动!而班上的陈芬却说:“科学实践活动太浪费时间,还不如在教室里多做几道题呢。”针对她的观点,请你以其同学的身份进行劝说。
答:
(3)期末,你所在的班级将出一期主题为“科学实践活动心得”的黑板报。请你写出你的科学实践活动心得,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答:
答案全解全析
1.答案 (1)páng mái 遵 恐 (2)一帆风顺
(3)举例论证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给加点字注音,注意多音字要据义定音;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注意区分形近字和音近字,以在具体的语境中组成恰当的词语。如:“彷”不要误读为fǎnɡ,“埋头读书”的“埋”不要误读为mán;“遵”不要误写为“尊”“僔”。
(2)注意“帆”的正确书写。
(3)文段中作者以自己的求学经验为例,印证只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属于举例论证。
2.B 该项所论述的是“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与“实践出真知”无关。
3.C 一般写论述类文章时,不太可能以自己的经验为证,但这里的情况不太一样。一来,这并不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议论文,而是一篇演讲,演讲注重沟通、交流,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真实而亲切,有助于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取得更好的演讲效果;二来,演讲者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自己求学时代的经历对于广大青年学子来说,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示范和参考意义。
4.A 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论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含有贬义色彩,用在句中感情色彩不当。
5.D A.缺少主语,可去掉“使”。B.语意矛盾,可去掉“超过”或“左右”。C.语序不当,可把“活动”与“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举行”调换位置。
6.C ②承接“舞者”,写其形象;③先写出了“行者、樵夫、渔父”三种人物形象,与①中“行旅、担柴、垂钓”的行为相对应,①中的“诗意与仙气”引出“这种文艺范不离世俗味,又超越了世俗味”的评论。
7.B A.查→察。 C.错→措。 D.尊→遵。
8.B 由课文内容可知,作者阐述的格物致知精神是实验精神,亦即推究事物的道理的精神,故正确答案是B。
9 A ①由句中“不可缺少”“也是不可少的”可知,两个分句是明显的递进关系。②“支配”与“控制”可以从词义的范围和侧重点的角度进行辨析。③“袖手旁观”与“漠不关心”可以结合语境,联系“消极”来辨析,“袖手旁观”的行为是消极的,而“漠不关心”的行为却是冷淡的。
10. B 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几句话意在阐明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也就是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据此可以确定③是首句,提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②句阐明其重要性,①句转到阐释实验精神,⑤④句阐释其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所以答案选B。
11.答案 (1)“我”很喜欢窗口里的景致,而朋友竟然觉得没啥看头。
(2)①丰富多彩或丰富多变(与单调相对);②有生机(与沉闷、枯燥相对)。
(3)①有显而易见的美的地方。②生活中显而易见的美无须寻找,需要寻找的是不易觉察的美。(或:因为“我”认为美不仅存在于显而易见之处,而且存在于不易觉察之处。)
(4)①成为艺术家,方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②成为艺术家,人的精神世界会变得丰富。③成为艺术家,即使身处困境也能美好地生活。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情节缘由的能力。第②段中说“她的那番评语着实让我吃惊不已”,结合第①段中“她把头探出我们厨房的窗户,说道:‘从这儿望出去没啥看头,是不是?’”、第②段中“因为我喜爱这窗口里的景致”,可知“我”“吃惊不已”的原因是:“我”很喜欢窗口里的景致,而朋友竟然觉得没啥看头。
(2)本题考查对段意理解和分析概括的能力。在作者笔下,二月有浅绿色的三角叶杨,七月有“鲜亮的绿叶”“翠生生的田野”和“搭巢做窝”的鸟儿,春夜有“柠檬色的月儿”,收获的季节有“橘红色的月儿”,严冬有“白雪皑皑的寂静世界”。可见四时之景各异,朝暮之景不同,景物丰富多彩,同时又富有生机。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根据第⑤段中“晓得欣赏这大千世界里美丽的玫瑰花的人远非我一个”可知,题干中的“玫瑰丛”指的是有显而易见的美的地方。“我”对这种说法持怀疑态度的原因可结合第⑤段,由“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从那些普普通通、习以为常,甚至所谓单调沉闷的景物中发现美呢”可知:生活中显而易见的美无须寻找,需要寻找的是不易觉察的美。
(4)结合第⑥段中“伟大的艺术家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他们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美”可知:成为艺术家,方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结合第⑦段中“这一切,丰富着你的精神世界,你的内心会变得生意盎然。当你从单调沉闷的日子里采撷着美丽的花朵时,你就已经是一位艺术家了”可知:成为艺术家,人的精神世界会变得丰富。结合第⑧段中“在阴霾的日子里,在灰暗的景物中,你依然能描绘出美”可知:成为艺术家,即使身处困境也能美好地生活。
12.答案 (1)(示例)感受科学魅力,提升探究能力。
(2)(示例)陈芬,学习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培养实践能力同样重要。如果只是学习书本知识,没有培养实践能力,我们就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
(3)(示例)我爱科学,它给了我学习的动力,给了我创造的信心,给了我前行的力量。
解析 (1)围绕“科学实践活动”和提升“科学探究能力”拟写宣传标语。
(2)针对陈芬不重视科学实践活动的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分析参与科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3)写出从科学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益处,注意使用比喻、拟人或排比等修辞手法。
语文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达标测试,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精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时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精挑细选,活动探究,语言表达,衔石填海,精准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