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快阁》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10234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登快阁》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10234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登快阁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登快阁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本诗,读懂诗意,再读本诗,领悟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登快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意象意境、诗中典故,体悟诗人的情感的起伏变化。2.感悟诗人渴望归隐却又羁留官场、不与人争但求济世安民的矛盾心理。 教学重难点把握诗歌意象意境、诗中典故,体悟诗人的情感的起伏变化。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一千多年前,他被贬谪黔州(今彭水),从此,失意的诗人便与这一方灵秀的山水草木结下了情缘。于是,在乱世浊俗中保持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骨气,狷介自持。他出淤泥而不染,他与世俗同流而不污,他和而不同,他就是黄山谷(黄庭坚)。山谷遗风也在这一方山水之间,传承流芳,绵延不息。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黄山谷,去领略那非凡的山谷遗风。二、知识链接(一)作者介绍 1045年,江西九江的双井村,黄庭坚呱呱坠地。他在抓周时一把抓住毛笔不再松手,从小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5岁时即熟记《六经》,7岁便可写诗,19岁参加乡试,一举考中了第一名。23岁参加进士考试,考中了三甲第一名,从此开始了长达四十年的宦海沉浮。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二)背景介绍 此诗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时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任知县,公事之余常到快阁览胜,有感而发。 黄庭坚被任命为吉州太和县知县,这是他入仕以来首次担任地方官,处理公事十分认真负责。他亲见人民的种种疾苦,而王安石新法在实行过程中受到扭曲,并不能给人民带来实际好处,甚至有时还加重他们的负担。黄庭坚对这一切深感忧虑而又无能为力,所以时时生出归隐之念。 三、初读本诗,读懂诗意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我并非大器,只会认真做官事,忙碌了一天,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万木萧条,千山叠嶂,天地光阔。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友人远离,早已没了弄弦吹箫的兴致,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想想人生羁绊,还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和那里的白鸥结盟,过上逍遥自得的生活。 内容结构:首联:记叙。照应题目写登楼一事。颔联:写景。描写登楼所见美景。颈联:抒情。抒发登楼所生之感。尾联:言志。弃官归隐,向往自由。 四、再读本诗,领悟情感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1.“痴儿”指谁?用“痴儿”自指有何作用?明确:“痴儿”典出《晋书·傅咸传》,朋友劝傅咸对官事不必过分认真,痴人要懂得糊涂才是聪明,太过清醒反而是痴呆。作者在这里反用其意,说自己已把一天的公事办理完毕,是个痴人,没有什么出息。自嘲之语,显示出一种孤傲不羁的神情。2.“了却”表达了诗人什么?明确:表达出了诗人为官事所困和了却官事之后的快意。3.“快阁东西倚晚晴”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明确:“倚晚晴”化用李商隐的诗“小苑试春衣,高楼倚暮晖”,“倚”字用得妙,人似乎就倚在无边无垠的暮色晴空。还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表达了诗人工作一天后登上快阁,尽览美景的愉悦心情。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1.颔联用了哪些意象?意境有何特点?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明确:(1)意象:无边的落木、重叠的千山、高远的天空、澄澈的江水、清明的秋月(2)意境:高远辽阔、空旷明净(3)描绘了一幅开阔明净的深秋美景。(4)表达了诗人了却官事后登上快阁欣赏美景的愉悦心情和博大胸襟。2.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明确:化用(用典): ①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谢朓(tiǎo):“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用典分两种:一是用历史、传说及寓言故事为典,如第一句用晋夏侯济的话、第五句用伯牙钟子期故事、第六句用阮籍能为青白眼故事、第八句用《列子》中鸥鸟忘机的寓言故事分别表达特定的情意,收含蓄蕴藉之效。二是点化前人诗文句子入作品,如颔联即化用了杜甫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谢眺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及柳宗元的木落寒山静,江空秋月明,显得不露斧凿痕迹,巧妙而自然表情达意。) 3.探究:此诗颔联和杜甫《登高》诗中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写景上的异同点。明确:(1)都是写登高所见秋景,都写到树木、江水,但黄诗还写到夜月;(2)写江水的着眼点不同,杜诗着眼于江水奔流之态,黄诗着眼于江水的明净;(3)两联诗都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特点,但杜诗多了一份沉郁悲凉,黄诗更显轻松明快。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颈联运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明确:用典。(1)伯牙摔琴谢知音。《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2)阮籍青白眼事。《晋书·阮籍传》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斜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正眼)”表达了诗人知音难觅、壮志难酬,只能借酒消愁的孤独苦闷之情。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理想愿望?明确:诗人因怀才不遇和世无知己而感到痛苦,向往过上一种与世无争、自由自在的弃官归隐生活。 五、内容延伸(一)关于“归隐”归隐,似乎是中国古代士人与出世、入世之间的一种矛盾选择。初唐诗人王绩,三仕三隐,最终还是隐居以终老;陶渊明久居樊笼,认清了官场污浊与昏暗,他选择“穷则独善其身”般的内心坚守,归隐山林,终“复得返自然”。但黄庭坚不一样。通过知人论世可知,他一生尽管他因“痴留”于繁冗的仕事而登阁抒怀,倚晚晴而得以暂时地忘却烦恼。他渴望归隐山间,却终未归隐,一生都在浮沉之中走过,他的坚持不是强撑硬扛,而是中国古代仁人志士最初的坚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修身”,或者说是《孟子》所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在动荡不安的年代,有志之士能坚守初心,便能守住那个时代的风骨。这才是黄庭坚的处境中“自得其快”的真正原因。(二)“鸥鸟”的意象内涵1.高洁孤傲、潇洒自由 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白鸥是诗人高洁孤傲的形象,有“天高任鸟飞”的自信豪情,积极用世、蔑视无所作为,可谓意气豪迈、壮怀激烈。2.远离心机、与世无争 李商隐《樊南文集卷八》:“海翁无机,鸥故不飞。” 鸥鸟无机心,起初人也无机心,于是相处甚好;而人一旦没了诚心,有了巧诈之心,鸥鸟就会远之。3.淡泊寡欲,闲适归隐 杜甫《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梁间燕子时来时去,自由自在;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亲相伴。飞鸟与人相亲无猜,正扣住一个“幽”字,表现出作者归隐田园,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4.漂泊无依、凄凉孤独 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里的沙鸥有一种漂泊凄凉的身世之叹,杜甫孤独无依,栖身无所,像沙鸥一样漂泊于茫茫天地之间。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登快阁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六句诗人作一迭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登快阁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导入,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知人论世,深入研读,拓展延伸,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1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