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二册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人教版2019必修01(考试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二册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人教版2019必修01(考试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1高一生物(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人教版2019必修2。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高等动物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B.人体细胞中的X、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C.细胞分裂的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就是一个四分体D.四分体是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形成的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孟德尔利用该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对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F1的表型否定了融合遗传,证实了基因的分离定律B.“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不属于演绎推理内容C.孟德尔所提出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D.孟德尔、摩尔根、萨顿均用了该方法得出了关于遗传的不同定律3.某二倍体植物的叶表面无蜡粉和有蜡粉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E、e控制),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如下三组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组别亲本组合F1的表型及比例甲组无蜡粉植株(♀)×有蜡粉植株(♂)无蜡粉∶有蜡粉=1∶1乙组无蜡粉植株(♂)×有蜡粉植株(♀)无蜡粉∶有蜡粉=1∶1丙组有蜡粉植株自交无蜡粉∶有蜡粉=1∶3A.实验结果表明有蜡粉是显性性状B.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内C.三组亲本中有蜡粉植株的基因型都是EeD.丙组的F1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44.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某种病的孩子,已知该病为伴性遗传病,据此判断( )A.该病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B.这个孩子的外祖父不可能是该病的患者C.这对夫妇想再要一个孩子,应建议生男孩D.这个孩子的致病基因来自其母亲5.同位素标记技术是生物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以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来研究,发现遗传物质是RNAB.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入细胞内,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C.分别给小球藻补充以18O标记的水和二氧化碳,研究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的来源D.以15N和14N研究DNA的半保留复制过程6.下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1、2、3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B.图中1、2、3结合在一起为一个脱氧核苷酸C.图中DNA复制时5的形成需要DNA聚合酶D.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为脱氧核苷酸链的5′-端7.下图为某家族遗传系谱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该遗传病在男性和女性群体中发病率不同C.Ⅰ2与Ⅱ6基因型不同D.若Ⅲ7和Ⅲ8结婚,则子女患病的概率为2/38.下列有关DNA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通过氢键连接成的碱基对B.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片段就是基因C.生物体通过精准的DNA复制实现了遗传信息的表达D.若1个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复制一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20个9.两个红眼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表型及比例如下表。假设控制眼色的基因为A、a,翅形的基因为B、b,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表型红眼长翅红眼残翅白眼长翅白眼残翅雌性3100雄性3131 A.BbXAXa BbXAY B.BbAa BbAAC.BbAa BbAa D.BbXAXA BbXAY10.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经减数分裂Ⅰ形成的子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的一个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染色体上出现基因A、a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的结果B.图乙中的ab段和图丙中的gh段对应于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C.图乙中的bc段可对应于图甲或图丙中的fg段D.图乙中的cd段和图丙中的jk段形成都与着丝粒的分裂有关11.下图甲是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图乙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将R型活细菌和S型死细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体内,R型细菌向S型细菌发生了转化,转化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图乙中搅拌的目的是提供给大肠杆菌更多的氧气,离心的目的是促进大肠杆菌和噬菌体分离C.用32P、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分别分布于上清液、沉淀物中D.若用无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侵染体内含35S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12.鸡羽毛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羽基因B对全色羽基因b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且W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常染色体上基因T的存在是B或b表现的前提,基因型tt表现为白色羽。一只芦花羽雄鸡与一只全色羽雌鸡交配,子代中出现了芦花羽、全色羽和白色羽鸡,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 )A.TtZBZb×TtZbW B.TTZBZb×TtZbWC.TtZBZB×TtZbW D.TtZBZb×TTZbW13.岛上某种动物的皮肤图案有a、b1、b2、c四种,不同图案的个体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b1、b2类型的出现一定都是突变的结果B.岛上所有该种动物的全部肤色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C.b1和c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T5时期,b2与a一定存在生殖隔离14.澳大利亚沃尔特与伊丽莎·霍尔研究所(WEHI)等单位的科学家为癌症“量身”定做了一种新型药物——WEHI—539,这种药物可与细胞内一种叫作BCL-XL的蛋白质结合并遏制其作用。BCL-XL能促进癌细胞生存,让许多抗癌措施效果不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癌细胞的产生与原癌基因有关,该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也存在B.癌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C.在癌细胞中,控制BCL-XL合成的基因可能大量表达D.BCL-XL的作用在于诱发某单一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从而赋予细胞癌变特征15.优生学是利用遗传学原理改善人类遗传素质,预防遗传病发生的一门科学。以下属于优生措施的是( )①避免近亲结婚 ②提倡适龄生育 ③选择剖腹分娩 ④鼓励婚前检查 ⑤进行产前诊断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16.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是某油料作物细胞中的一种中间代谢产物,在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的控制下,可转化为脂肪或蛋白质。某科研小组通过RNA干扰的方式获得了产油率更高的品种,基本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油率高植株和产蛋白高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B.图示中过程①与过程②所需要的嘧啶碱基数量一定相同C.该研究通过抑制基因B表达过程中的翻译阶段来提高产油率D.图示表明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17.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而是协同进化的,下列现象属于协同进化的是( )①光合生物的出现使大气成分发生了变化,这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②草原上狼的绝灭造成鹿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激增 ③群居生活的蚂蚁通过分工合作共同维护群体的生存 ④在某一时期,恐龙因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灭 ⑤自然选择对斑马种群中肌肉发达、动作敏捷的个体有利,同样也对猎豹种群中跑得快的个体有利A.①⑤ B.②③C.①②④ D.③④⑤18.下表所列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正确的是() 比较项目原核细胞真核细胞A.分裂方式无丝分裂有丝分裂B.遗传规律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C.遗传信息表达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同地点进行转录在细胞核中,翻译在细胞质中D.变异类型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A. A B. B C. C D. D19.利福平是一种抗生素,能通过抑制细菌细胞中RNA聚合酶的活性来抑制细菌的繁殖。某研究团队探究了物质Q和利福平对某种细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利福平会抑制细菌细胞的转录过程B.利福平和物质Q的浓度是该实验的自变量C.物质Q对细菌的繁殖没有直接的抑制作用D.物质Q会减弱利福平对细菌繁殖的抑制作用20.研究发现,某二倍体动物有两种性别: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是雌雄同体(2n),XO(只含一条X染色体)为雄体(2n-1),二者均能正常产生配子(体细胞中缺少某对同源染色体中一个染色体的个体叫单体)。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雄体为该物种的单体B.雄体是由正常的卵细胞和无性染色体的精子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C.XO个体只产生雄配子,且雄配子间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同D.XX个体只产生雌配子,且雌配子间的染色体数目相同21.经调查发现,在一个随机交配的中等大小的种群中,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两种,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百分比为8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百分比为20%,基因型为aa(致死型)的个体所占百分比为0。那么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 )A.81/100 B.88/99 C.18/100 D. 1/100 22.某精原细胞(2n=8)的DNA分子双链均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不唯一,至少占50%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减数分裂Ⅱ后期每个细胞中含15N的染色体有8条C.若子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含15N,则分裂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15N,则分裂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23.在自然条件下,二倍体植物(2n=4)形成四倍体植物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过程中减数分裂异常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B.异常配子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相同C.②过程如果发生异花传粉,则可能产生三倍体植物D.该事实说明新物种的诞生不一定需要经历长期的地理隔离24.果蝇的灰身和黑身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灰身对黑身为显性。让一只纯合的灰身雌果蝇与一只黑身雄果蝇交配得到子一代,子一代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子二代。为了确定基因A、a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可观察和统计子二代的下列指标,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雌蝇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 B.黑身果蝇中雌性与雄性的比例C.雄蝇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 D.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25.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强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E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E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表型如下表。若对维生素E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进行长期连续使用灭鼠强处理,则该褐鼠种群中( )基因型TTTttt对维生素E依赖性高度中度无对灭鼠强的抗性抗性抗性敏感 A.基因t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 B.抗性个体TT∶Tt=1∶1C.Tt基因型频率会接近100% D.基因库会发生显著变化 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26.(8分)下面甲图为某一哺乳动物体内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乙、丙、丁图为该动物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该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应选用另一________(填“雌性”或“雄性”)动物与其测交。(2)甲图细胞产生的变异是_______________,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________传递给子代。(3)乙图细胞处于________分裂________期,细胞内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4)丙图细胞分裂时会发生________(填变异类型),进而增强生物变异的多样性。(5)丁图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27.(12分)鸟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某种鸟的羽色有红色、粉色和白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A、a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B基因决定红色素的合成,且B基因对b基因为完全显性,a基因纯合会淡化色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种鸟表现为白羽时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2)若让纯合红羽雌鸟与纯合白羽雄鸟作亲本进行杂交,所得F1中有红羽鸟和粉羽鸟出现。让F1相互交配,所得F2中粉羽鸟占____________。(3)若让两只红羽鸟相互交配,所得F1中只有红羽鸟和粉羽鸟,则雌性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请设计一代杂交实验进一步探究该雌性亲本的基因型(写出最佳方案)。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10分)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真核细胞内三种物质的合成过程,回答有关问题:(1)图示甲、乙、丙过程分别表示________、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其中甲、乙过程可以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以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中。(2)生物学中,经常使用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研究甲过程的物质合成情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转录时,与DNA中起点结合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细胞周期中,乙过程在每个起点可起始多次,甲过程在每个起点一般起始________次。(4)丙(翻译)过程在核糖体中进行,通过________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碱基识别,将氨基酸转移到肽链上。AUG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又是肽链合成的起始密码子,某种分泌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并不是甲硫氨酸,这是新生肽链经________________加工修饰的结果。(5)已知某基因片段的碱基序列为,由它控制合成的多肽中含有“—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的氨基酸序列(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赖氨酸的密码子是AAA、AAG;甘氨酸的密码子是GGU、GGC、GGA、GGG)。①翻译上述多肽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____________(填“a”或“b”)链转录的。②若该基因片段指导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变成“—脯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赖氨酸—”,则该基因片段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29.(10分)玉米籽粒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黄色籽粒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__。(2)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实验结果为F1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3)以植株A为父本(T在异常染色体上),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所示。分析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_____(填“父本”或“母本”)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未分离。(4)若(3)中得到的植株B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植株占________。30.(10分)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蠖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在曼彻斯特地区,19世纪中叶以前,种群中S的基因频率很低,在5%以下,到20世纪则上升到95%以上。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从遗传的角度分析,最初的S基因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的,它为生物进化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S基因频率增高的遗传学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①19世纪,桦尺蠖的栖息地(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下,种群s基因频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炼铜使地衣不能生长,树皮暴露,并被煤烟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S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述事实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_____________的,经过长期的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不利变异不断_______,有利的变异则逐渐_______,从而使种群的________发生定向的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变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二册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人教版2019必修03(考试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二册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人教版2019必修02(考试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二册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人教版2019必修01(全解全析),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