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八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
展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5.0分)
纪录片《航拍中国》开篇的解说词:“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千米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各小题。
1. 解说词体现了中国( )
A. 陆地面积辽阔B. 海洋面积狭小
C. 只有温带,没有热带和寒带D. 既有热带又有寒带
2. 下面四个省区中气候具有“四季轮转”最鲜明的是( )
A. 广东省B.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 山东省D. 云南省
3. 在我国沿北纬30°能同时体验“冰与火演奏的乐章”的季节是( )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阅读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和“人均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统计表,完成各小题。
4. 表中数据显示我国自然资源( )
A.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B. 地大物博,用之不尽
C. 耕地、林地人均量大D. 位居前列,大力开发
5. 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告诉我们,日常生活中对待自然资源应有的态度是( )
①关闭电器及时拔掉电源
②废旧电池埋在土壤中处理
③快递外包装纸盒可回收利用
④出行多用公共交通工具
⑤购物使用布袋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③④⑤D. ①②④⑤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宁,天下平。读黄河水系图,完成各小题。
6. 在甲地容易出现的生态问题是( )
A. 耕地退化B. 湿地破坏C. 泥沙淤积D. 河水污染
7. 图中数字代表的河段,容易发生凌汛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8. 河口水文站的水量明显少于青铜峡水文站,其主要人为原因是( )
A. 流经灌区,引水多B. 农业对河水污染严重
C.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D. 沙漠地区蒸发量大
2021年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如图示意2010~2021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及六十岁以上人口占比,读图完成各小题。
9. 2010-2020年期间,我国( )
A. 人口总数持续上升B. 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
C. 2016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D. 2020年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10. 我国调整人口政策针对的主要问题是( )
A. 劳动力数量过剩B. 老龄化进程加快C. 人均资源不足D. 人口分布不均
读“西南地区略图”,完成各小题。
11. 该区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 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B. 地处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 纬度较低,热量充足D. 地形平坦,水量丰富
12. 该区域是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B.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 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D. 当地科技水平发达
13. 关于图中甲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海拔较高,气候湿热B. 主食米饭,爱喝青稞酒
C. 黑土广布,沃野千里D. 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5.0分)
14. 山脉是地形的骨架、通行的阻碍、河流的源头、风沙的屏障……如图为太行山脉及周边地区简图和军都陉沿线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行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之一,将其两侧的地形区和地势阶梯填在①~④处。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
陉(xíng),是指狭窄的通道。穿越太行山脉的八条通道被称为“太行八陉”,军都陉是其中最北的一条,古代商道和现代交通线路的修建均以此为重要依托。
(2)图中军都陉主要沿 ______(地形部位)延伸,沿线甲地的海拔为 ______,甲、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为 ______,军都陉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多年来,太行山区的森林覆盖率由13.1%提升到30%,太行山脉的生态环境效益日益凸显。
(3)简要说明对京津冀地区而言,太行山脉发挥的生态环境效益。(至少答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汉江是长江的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图1为“汉江流域图”,图2为“丹江口气温和降水量柱状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
(1)汉江流域位于 山脉、大巴山脉之间,在 (城市)注入长江。
(2)据图3说明:汉江流域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
(3)目前,“南水”已经成为北京市的重要水源之一。依据下表中资料,说出南水北调工程对北京水资源的影响。(说出一点即可)
16. 纪录片《坐着高铁看中国》,全景展示了我国高铁发展的成就和大美中国。图1为“我国部分高铁所经地区示意图”,图2为“杭黄高铁线路及沿途特色展示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
(1)京沪高铁南端连接的工业基地是 ,沿途经过的温度带有暖温带和 。
(2)哈大高铁是我国首条“高寒高铁”,“高寒”是指这里的 高,气候寒冷。
(3)“乘坐哈大高铁,早晨在哈尔滨吃红肠大列巴,中午到大连看海、吃海鲜,下午到沈阳逛街,晚上到长春听二人转,午夜再回到哈尔滨赏冰灯……”,这说明了哈大高铁的修建,可以 。
A.缩短地区间的实地距离
B.放慢人们的生活节奏
C.促进区域间沟通与交往
D.阻碍沿线各地区经济发展
(4)杭黄高铁被誉为“最有诗意的高铁”,沿途风景优美,历史底蕴深厚。其中,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的景点是 。
17.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粮食生产更是重中之重。同学们围绕三个主题开展小组探究。阅读图文资料,回答:
主题一: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
粮食作物的生产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图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及石家庄、武汉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比较我国主要粮食作物集中产区的耕地类型和自然条件,完成下表。
(2)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建设用地的增加,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为确保粮食生产所需的耕地资源,我国应 (单项选择)。
A.严格保护耕地
B.大力围湖造田
C.退耕还林还草
D.控制城市发展
主题二:粮食增产与科学技术
(3)提高粮食产量需要依靠科学技术。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粮食增产中的应用。(答出一点即可)
主题三:粮食消费与粮食安全
人们的粮食消费观念和行为关系到粮食安全。餐桌上的食物多来源于粮食作物。
(4)我们在粮食消费中存在着浪费现象。为避免餐桌上的浪费,谈谈你的具体做法。(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和解析
1~3.【答案】A、C、B
【解析】 解:我国陆地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解说词体现了中国陆地面积辽阔。
故选: A 。
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海陆兼备的国家;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我国陆地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我国自北向南依次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本题考查了我国的面积特点,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解:广东省和云南省位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四季轮转”不明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北温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环境单一,“四季轮转”不明显;山东省位于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轮转”最鲜明。
故选: C 。
我国行政区划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目前共有 34 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 23 个省、 5 个自治区、 4 个直辖市、 2 个特别行政区。
考查部分省区的地理特征,掌握部分省区的位置解答即可。
解:北纬 30° 纬线穿过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该地形区由于海拔高,夏季也有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的景观。青藏高原以东的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夏季气温高。所以说在我国沿北纬 30° 能同时体验“冰与火演奏的乐章”的季节是夏季。
故选: B 。
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普遍高温。
本题考查我国气温分布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北纬 30° 纬线穿过的地形区名称,理解解答即可。
4~5.【答案】A、C
【解析】 解:表中数据显示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耕地、林地人均量小。
故选: A 。
我国自然资源在总量上是丰富的,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读图分析解答。
解:日常生活中对待自然资源应有的态度是:关闭电器及时拔掉电源;快递外包装纸盒可回收利用;出行多用公共交通工具;购物使用布袋。而废旧电池埋在土壤中处理会造成土壤污染。
故选: C 。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分析理解解答。
6~8.【答案】B、B、A
【解析】 解:读图可知,甲位于黄河的发源地,容易出现的生态问题是破坏湿地,草地退化。
故选: B 。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河口以上为黄河上游,河口与桃花峪之间为中游,桃花峪以下为下游;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本题主要考查黄河的地理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解:凌汛一般出现在有结冰期的河流上,河流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黄河位于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有结冰期,河流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容易产生凌汛现象。读图可得,图中河段中易发生凌汛现象的是②,该河段黄河自南向北流,河水是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故选: B 。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河口以上为黄河上游,河口与桃花峪之间为中游,桃花峪以下为下游;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本题主要考查黄河的地理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解:河口水文站水量比青铜峡水文站水量明显减少的人为原因主要是流经灌区,引水多,该河段经过的灌溉农业区有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故选: A 。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河口以上为黄河上游,河口与桃花峪之间为中游,桃花峪以下为下游;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本题主要考查黄河的地理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9~10.【答案】A、B
【解析】 解: 2010-2020 年期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 0 ,人口总数持续上升;人口自然增长率有上升,也有下降; 2012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2020 年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故选: A 。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明显,可能带来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社会问题。
此题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据图中所示的数据信息理解解答。
解: 2021 年,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我国调整人口政策针对的主要问题是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可能带来的问题是社会养老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孤单等。
故选: B 。
人口增长过快可能带来的问题有交通压力增大、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在我国人口增长不但过快,同时也出现了人口老龄化加快的现象,该现象带来的问题是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属于基础题。
11~13.【答案】B、A、D
【解析】 解:图中所示的是我国的西南地区,该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故 B 正确。
故选: B 。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该地势对我国气候所产生的影响是有利于海洋上的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对河流的影响是使大部分河流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的时候,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本题考查我国地势特点对河流水能的影响,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我国西南地区所处的阶梯位置特点。
解:图示区域为我国的横断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对农业生产不利,是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
故选: A 。
西南地区山区面积广大,地面崎岖,一是交通不便,二是耕地面积小,对农业生产不利;在开发利用山区时,极易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从而出现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
该题考查横断山区是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的原因,结合该地的地理特征理解。
解:甲位于青藏地区,该地区海拔高,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高寒,故 A 错误;
青藏地区居民的主食是糌粑,爱喝青稞酒,故 B 错误;
黑土广布,沃野千里是东北平原的特点,故 C 错误;
青藏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是藏族,故 D 正确。
故选: D 。
读图可得,甲位于青藏地区。据青藏地区的知识点解答。
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主食名称及少数民族名称,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14.【答案】(1)①黄土高原;②华北平原;③地势较高,为第二阶梯;④地势较低,为第三阶梯;
(2)山谷;300米;300米;促进了该地区人员和物资的流通,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并且为现代交通线路的修建提供了基础,降低了修建难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
【解析】 ( 1 )太行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之一,太行山西侧的地形区为黄土高原,地势较高,为第二阶梯;太行山东侧的地形区为华北平原,地势较低,为第三阶梯。
( 2 )依据位置,图中军都陉主要沿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延伸;沿线甲地的海拔为 300 米,乙地的海拔为 600 米,甲、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为 600-300=300 米;军都陉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是:促进了该地区人员和物资的流通,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并且为现代交通线路的修建提供了基础,降低了修建难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 3 )对京津冀地区而言,太行山脉发挥的生态环境效益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
15.【答案】秦岭 武汉
【解析】 解:( 1 )汉江流域位于秦岭和大巴山脉之间,涉及甘、川、渝、陕、鄂、渝六省市,汉江在武汉注入长江,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
( 2 )汉江流域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流向大致是自西北向东南;汉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汉江自上游到下游从山地流向平原,流速由快变慢,河流水量大,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汛期主要在夏季。
( 3 )南水北调工程对北京水资源的影响有:人均水资源量提高,由 2014 年的 100 立方米增加到 2019 年的 150 立方米;改变了水的硬度,水质改善,由 2014 年的 380 毫克 / 升增加到 2019 年的 130 毫克 / 升;地下水水位上升,由 2014 年的 15. 米增加到 2019 年的 16. 米。
故答案为:( 1 )秦岭;武汉;( 2 )汉江流域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流向大致是自西北向东南;汉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河流水量大,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汛期主要在夏季;( 3 )人均水资源量提高;改变了水的硬度;水质改善;地下水水位上升。
( 1 )汉江流域位于秦岭和大巴山脉之间,涉及甘、川、渝、陕、鄂、渝六省市,汉江在武汉注入长江。
( 2 )汉江流域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汉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汉江流速由快变慢,河流水量大,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
( 3 )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缓解了北京市的缺水问题,地下水开采量逐步减少,水位回升明显等。据此解答。
本题以汉江流域图及丹江口气温和降水量柱状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我国地形地势、气候特征、河流、水资源分布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6.【答案】沪宁杭工业基地 亚热带 纬度 C 西湖风景区
【解析】 解:( 1 )京沪高铁连接北京和上海,南端连接的工业基地是以上海为中心的沪宁杭工业基地,该铁路线跨越了秦岭—淮河一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因此沿途经过的温度带有暖温带和亚热带。
( 2 )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东北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因此哈大高铁被称为我国首条“高寒高铁”。
( 3 )读材料可知,哈大高铁的修建,可以促进区域间沟通与交往,不能缩短地区间的实地距离,没有放慢人们的生活节奏,促进了沿线各地区经济发展。
( 4 )读图可知,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的景点是西湖风景区。“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故答案为:( 1 )沪宁杭工业基地;亚热带;( 2 )纬度;( 3 ) C ;( 4 )西湖风景区。
( 1 )京沪高铁南端连接沪宁杭工业基地,该铁路线跨越了秦岭—淮河一线。
( 2 )东北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
( 3 )哈大高铁的修建可以促进区域间沟通与交往。
( 4 )读图可知,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的景点是西湖风景区。
本题以我国部分高铁所经地区示意图及杭黄高铁线路及沿途特色展示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四大工业基地、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7.【答案】水稻 水田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平原 A
【解析】 解:( 1 )小麦集中产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属于北方地区,气候类型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北方地区地形区有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水稻集中产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属于南方地区,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气候类型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主要的地形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以平原、盆地、丘陵为主。
( 2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建设用地的增加,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为确保粮食生产所需的耕地资源,我国制定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应严格保护耕地, A 正确;大力围湖造田会使耕地面积减小, B 错误;退耕还林还草有利于保护环境,但不是保护耕地的措施, C 错误;城市可以发展,但是不能乱占耕地, D 错误。
( 3 )提高粮食产量关键要依靠科学技术。如培育新品种,提高粮食单产,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通过温室大棚,调节植物生长的温度、湿度,突破植物生长的季节和地域限制;采用无土栽培,节省耕地,绿色环保;采用生物技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减少农药的使用等。
( 4 )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相当于 2 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为了避免“餐桌上的浪费”,我们应该合理用餐、按需点餐、剩余菜肴要打包、实施“光盘行动”等。
故答案为:( 1 )水稻;水田;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平原;( 2 ) A ;( 3 )科学培育新品种,提高粮食单产;( 4 )合理安排用餐量。
( 1 )北方地区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该地区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南方地区耕地类型主要是水田,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 2 ) 1949 年以来,我国人口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人均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为确保粮食生产所需的耕地资源,我国应严格保护耕地。
( 3 )科技在粮食增产中的应用有:培育新品种,提高粮食单产;修建温室大棚,调节温度、湿度;采用无土栽培;采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
( 4 )为避免餐桌上的浪费,其具体做法有:合理用餐、剩余菜肴要打包、实施“光盘行动”等。
本题以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粮食增产与科学技术、粮食消费与粮食安全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南北差异、农业科学技术的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自然资源
矿产
耕地
林地
水资源
土地
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3
4
5
6
3
人均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
1/2
2/5
1/3
1/4
1/2
2014年
2019年
人均水资源(立方米)
100
150
自来水硬度(毫克/升)380
380
130
平原区地下水平均深度(米)
25.66
22.78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集中产区
① 集中产区
耕地类型
以旱地为主
以② 为主
气候
③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地形
以④ 、高原为主
以平原、盆地、丘陵为主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七年级(下)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七年级(下)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七年级(下)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七年级(下)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七年级(下)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七年级(下)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