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37盐的性质及用途(填空题)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10690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37盐的性质及用途(填空题)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10690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37盐的性质及用途(填空题)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10690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
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37盐的性质及用途(填空题)
展开这是一份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37盐的性质及用途(填空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流程II为粗盐精制,流程III为海水“制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37盐的性质及用途(填空题)
1.(2022·浙江·一模)下列两种方案体现了物质除杂的不同思路:
思路一:将杂质直接转化为所需物质;
思路二:将所需物质转化为中间物质,再将中间物质转化为所需物质。
(1)运用思路: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先加足量的水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溶液,过滤、蒸发,即待氯化镁固体。
(2)运用思路二: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氯化钠和硫酸钾。根据流程回答以下问题。
步骤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步骤②中加入的甲溶液是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
2.(2022·浙江衢州·统考一模)用含碳酸钠的氢氧化钠样品进行了如图实验,请回答:
(1)流程图中的操作W名称是___________。
(2)完全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变化如图乙所示,其中“△”表示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_。
3.(2022·浙江绍兴·统考一模)如图表示NaCl、Na2CO3、AgNO3、BaCl2、HCl五种溶液之间的部分反应关系,线条相连的溶液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问:
(1)E是___________溶液。
(2)A和B反应有气体生成,则C是___________溶液。
(3)图中还缺少一条连线,此线应连在___________两溶液之间。(填字母)
4.(2022·浙江宁波·统考一模)碱式碳酸锌[Znx(OH)y(CO3)z]是制备ZnO的原料,其化学反应表达式为:Znx(OH)y(CO3)z ZnO+CO2↑+H2O (x、y、z为整数)。小金设计了图甲所示装置对碱式碳酸锌的组成进行探究(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足量,实验操作正确):
(1)图甲中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查阅资料发现,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充分加热等质量的碱式碳酸锌样品,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温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加热时,热分解装置的温度至少要达到___________°C (选填“200”“300”或“400"),才能彻底分解碱式碳酸锌。
(3)部分实验步骤为:“……加热前先通入N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关闭通入N2的活塞,……控制一定温度下加热……”。实验过程中,可根据哪一装置中的什么现象来判断碱式碳酸锌样品已完全分解?答:___________ 。
5.(2022·浙江杭州·统考二模)某化工厂以硫酸钙为原料制备硫酸铵,其工艺流程如图:
(1)该流程总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SO4+2NH3+CO2+R=CaCO3 ↓+(NH4)2SO4,则R 的化学式为_______;
(2)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二氧化碳和_________;
(3)根据该流程中获得硫酸铵晶体的方法,可判断硫酸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
6.(2022·浙江温州·统考一模)若人长期吃菠菜炒豆腐易得结石病,因为菠菜里的草酸(H2C2O4)和豆腐中的硫酸钙会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草酸钙,其化学方程式为:H2C2O4+CaSO4=CaC2O4↓+H2SO4,该反应属于(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7.(2022·浙江宁波·统考二模)如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上用大理石(含少量Fe2O3和SiO2)为原料提纯碳酸钙的实验流程,请回答问题:
已知:①SiO2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②氨水呈碱性,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2O+HCl=NH4Cl+H2O
(1)操作a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_。
(2)写出滤液A中加氨水生成Fe(OH)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滤液B中加入试剂X,恰好完全反应,若滤液C中只含有两种溶质,则试剂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8.(2022·浙江宁波·统考二模)硝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我国年产量达到6万多吨。小科和小宁在实验室用不同的方案制取硝酸钾。
[实验步骤]
I. 小科将A、B盐加到装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充分振荡制取硝酸钾,如图甲。
II.小宁向试管中依次加入浓度为10%的酸溶液15g,浓度为15%的碱溶液8g,充分振荡制取硝酸钾,如图乙。
[实验分析]
(1)小宁想分析小科所用的A、B盐成分,分别取A、B盐配成溶液后进行以下实验。
I.取少量A、B盐溶液分别滴加稀盐酸,A盐溶液有气泡生成,B盐溶液无明显现象。
II.另取少量A、B盐溶液,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A、B盐溶液均无明显现象。
则B盐可能是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
(2)工业生产中,目的产物的实际生成量占目的产物的理论生成量的百分率称为收率。已知小宁最终制得硝酸钾1.8g,则反应的收率为___________( 计算结果保留到0.1%) 。
(3)请你从安全的角度,对小宁制取硝酸钾的方案进行评价:___________。
(2022·浙江舟山·校联考一模)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筑梦”学习小组模拟化工厂生产流程,利用海水制取纯碱,设计方案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9.流程II为粗盐精制。粗盐中通常含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和Ca2+、Mg2+、等可溶性杂质离子。为除去上述可溶性杂质离子,将粗盐溶解并依次加入下列试剂: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氯化钡溶液→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适量稀盐酸。有同学认为,用一种试剂代替氢氧化钠和氯化钡两种试剂也能达成实验目的,该试剂是 _____。
10.流程III为海水“制碱”。滤液A中碳酸氢钠是否饱和? _____(填“是”或“否”)。
11.(2022·浙江舟山·校联考一模)为测定某碳酸氢钠样品的纯度(含有少量氯化钠),实验小组同学提出通过测二氧化碳质量的实验方案,装置如图所示:
(1)A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该方案需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
12.(2022·浙江丽水·统考一模)由C、H、O、Na四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物质中,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的有许多种,请写出其中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22·浙江温州·统考一模)现有三种易溶于水的钠盐组成的混合物,将其溶于水后得无色溶液A,进行如下实验并得到相应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蒸发无色溶液F时,需要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白色沉淀E是______。
(3)分析得知晶体G为氯化钠,则三种钠盐的组成为______。
14.(2022·浙江·一模)侯氏制碱法以氯化钠为原料制备纯碱,反应原理是:
(在低温下溶解度较小、)
(1)循环中物质的化学式______。
(2)将所得滤液(与的混合溶液)浓缩后降温,晶体大量析出,而却仍留在了溶液中,主要原因是______。
15.(2022·浙江衢州·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衢州学院附属学校教育集团)校联考三模)学校某兴趣小组做了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的实验,小为测定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成分及含量,向烧杯中分5次共加入2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记录如下: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克 | 40.0 | 80.0 | 120.0 | 160.0 | 200.0 |
生成沉淀的质量/克 | 0.0 | 2.45 | 7.35 | 9.8 | 9.8 |
(1)分析实验过程,第一次加入40.0克NaOH溶液,没有生成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
(2)分析实验过程,如果加入90克NaOH溶液,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3)原来混合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为多少克?______(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4)若小宇在称量沉淀前,没有将沉淀上吸附的溶质清洗掉就直接干燥,则会造成就计算氯化铜的含量_______
A.偏高 B.偏低 C.不变
参考答案:
1.(1)硫酸镁##MgSO4
(2) BaCl2+K2SO4=BaSO4↓+2KCl NaOH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1)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先加足量的水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镁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再过滤、蒸发,即得氯化镁固体。
(2)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氯化钠和硫酸钾,先加足量的水溶解,氯化钡与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再进行蒸发即可。步骤①氯化钡与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K2SO4=BaSO4↓+2KCl。步骤②中加入的甲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其化学式为NaOH。
【点睛】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 过滤
【详解】(1)流程图中的操作W是固体与液体分离操作,名称是过滤;
(2) 含碳酸钠的氢氧化钠样品溶解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钠不反应,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氢氧化钠,反应前溶液中离子为钠离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加入氢氧化钡后,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未变,碳酸根离子转化为沉淀, 反应后“△” 消失,则表示碳酸根离子,符号为。
3. NaCl ##氯化钠 BaCl2##氯化钡 BD##DB
【分析】NaCl、Na2CO3、AgNO3、BaCl2、HCl五种溶液之间的部分反应关系,线条相连的溶液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氯化钠只会与硝酸银反应,所以E是氯化钠,D是硝酸银,A、C会与硝酸银反应,所以A、C是盐酸、氯化钡中的一种,B是碳酸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1)由分析可知,E是NaCl溶液;
(2)A和B反应有气体生成,所以A、B是碳酸钠和稀盐酸,C是BaCl2溶液;
(3)图中还缺少一条连线,硝酸银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银沉淀和硝酸钠,此线应连在BD两溶液之间。
4. 吸收反应生成的CO2 300 装置A中的长导管管口是否仍有气泡冒出
【详解】(1)碱式碳酸锌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锌、二氧化碳和水,图甲中的装置A中的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吸收生成的水,装置B中的碱石灰中的氢氧化钠能够欲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CO2,故填吸收反应生成的CO2。
(2)根据图乙可知,当温度达到300℃时,固体的质量减少到最小且不再变化,即固体的质量就保持不变,说明碱式碳酸锌完全分解了,所以分解装置的温度至少要达到300℃,故填300。
(3)碱式碳酸锌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锌、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不与装置A中的浓硫酸反应,装置A中产生气泡,所以实验过程中,来判断碱式碳酸锌样品已完全分解的现象是装置A中的长导管管口是否仍有气泡冒出,故填装置A中的长导管管口是否仍有气泡冒出。
5. H2O 氨气 较大
【详解】(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中有1个钙原子、1个硫原子、1个碳原子、2个氮原子、6个氧原子、6个氢原子,生成物中有1个钙原子、1个硫原子、1个碳原子、2个氮原子、7个氧原子、8个氢原子,所以R是H2O;
(2)分析该流程可知,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二氧化碳和氨气;
(3)由流程可知,硫酸铵晶体是由降温结晶得到的,所以硫酸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6.D
【详解】A、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B、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H2C2O4+CaSO4═CaC2O4↓+H2SO4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7. 漏斗 3NH3·H2O+FeCl3=Fe(OH)3↓+3NH4Cl (NH4)2CO3
【详解】(1)操作a是过滤,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2)大理石中含少量Fe2O3,Fe2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则滤液A中含有氯化铁,加氨水生成Fe(OH)3的化学方程式为:3NH3·H2O+FeCl3=Fe(OH)3↓+3NH4Cl。
(3)根据流程图可知,滤液A中含有CaCl2、FeCl3、HCl,滤液B中含有NH3·H2O、CaCl2、NH4Cl,加入试剂X,恰好完全反应,若滤液C中只含有两种溶质,因为该流程的目的是提纯碳酸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试剂X的化学式为(NH4)2CO3。
8. 硝酸钙(或硝酸钡) 83.2%
解:依题意可得HNO3的质量为:10%×15g=1.5g,KOH的质量为:15%×8g=1.2g,假设KOH完全反应,消耗HNO3的质量为x,生成KNO3的质量为y。
,x=1.35g<1.5g,即HNO3过量,KOH全部反应转化为KNO3,有,y=g,则反应的收率为:≈83.2%。 硝酸是强酸,具有强腐蚀性(或“氢氧化钾具有强腐蚀性”)
【详解】(1)因为小科将A、B盐加到装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充分振荡制取硝酸钾。I.取少量A、B盐溶液分别滴加稀盐酸,A盐溶液有气泡生成,说明A盐溶液含有碳酸根离子,则A是碳酸钾,B盐溶液无明显现象,B含有硝酸根离子。II.另取少量A、B盐溶液,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A、B盐溶液均无明显现象。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则B盐可能是硝酸钙(或硝酸钡)。
(2)见答案
(3)从安全的角度,对小宁制取硝酸钾的方案进行评价:硝酸是强酸,具有强腐蚀性(或“氢氧化钾具有强腐蚀性”)。
9.Ba(OH)2溶液##氢氧化钡溶液 10.是
【解析】9.NaOH溶液主要除去杂质中的Mg2+,发挥作用的离子为OH-,BaCl2溶液主要除去杂质中的,发挥作用的离子为Ba2+,所以可以用Ba(OH)2溶液代替NaOH溶液和BaCl2溶液;故答案为:Ba(OH)2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
10.饱和食盐水中先后通入足量NH3、CO2,后析出NaHCO3晶体。过滤得到滤液A,则滤液A为当前温度下NaHCO3的饱和溶液;故答案为:是
【点睛】除杂的方法是将杂质转化为沉淀、气体等,同时不引入新的杂质,用其他试剂替换时,同样遵循这个原则;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加入该溶液的溶质,不再溶解的状态。
11. 吸收空气中的CO2 装置C反应前后的质量
【详解】(1)该实验的目的是测定某碳酸氢钠样品的纯度,原理是,碳酸氢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被C装置吸收,通过C装置的质量变化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碳酸氢钠的质量,由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会影响实验结果,故A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由(1)的分析可知,该实验是通过C装置的质量变化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碳酸氢钠的质量,故需要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装置C反应前后的质量。
12. NaOH Na2CO3
【详解】由C、H、O、Na四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物质中,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的有许多种,有:NaOH、Na2CO3、NaHCO3。
13. 使溶液受热均匀,防止局部过热 硫酸钡##BaSO4 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钠
【分析】无色溶液A和钡盐生成的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硝酸,且生成气体,说明溶液A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且A是三种钠盐,因此A中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钠;滤液蒸发结晶有氯化钠析出,说明F溶液中含有氯化钠。
【详解】(1)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使溶液受热均匀,防止局部过热。
(2)碳酸钠和氯化钡产生的碳酸钡沉淀,碳酸钡和硝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白色沉淀E是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的硫酸钡沉淀。
(3)原混合物中含有的三种易溶于水的钠盐分别是碳酸钠、硫酸钠和氯化钠。
14. CO2 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详解】(1)由流程图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可以重新参加第一步反应,即氯化钠、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所以可以循环的物质X是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故填CO2。
(2)将氯化铵与氯化钠的混合溶液浓缩降温后氯化铵析出大量晶体,而氯化钠仍留在溶液中的原因是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填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15. 溶液为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 氯化铜和氯化钠 13.5g A
【详解】(1)溶液为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所以开始无沉淀,故填溶液为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
(2)由图可知,加入160g氢氧化钠溶液时才完全反应,所以加入90克NaOH,溶液中的溶质是剩余的氯化铜和生成的氯化钠,故填氯化铜和氯化钠。
(3)解:设原来混合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为x
135:98=x:9.8g
x=13.5g
答:原来混合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为13.5g。
(4)若小明在称量沉淀前,没有将沉淀上吸附的溶质清洗掉就直接干燥,则会导致沉淀质量偏大,则会造成就计算氯化铜的含量偏高,故填A。
【点睛】在一种溶液中同时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复分解反应时,中和反应优先发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68欧姆定律(选择、填空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39盐的性质及用途(探究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的质量分数,为原料可以制备纳米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38盐的性质及用途(简答题),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科学兴趣小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物质王国举行一场趣味篮球赛,学校举行科学实验考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