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
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51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选择、填空、探究题)
展开这是一份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51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选择、填空、探究题),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51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选择、填空、探究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2·浙江宁波·统考一模)实验室有一黑色粉末(含氧化铜、碳粉、铁粉中的一种或几种)和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将14.6g黑色粉末加入盛有100g该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质量为114.2g。该同学的以下推断中正确的是( )
①若反应后烧杯中有固体存在,则原黑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粉②黑色固体粉末可能由铁粉和碳粉组成③黑色固体中一定有铁,且其质量不低于11.2g④反应后可能得到红色固体⑤该稀硫酸的溶 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2.(2022·浙江宁波·统考一模)如图表示制取氧气的4种方法,在与此相关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4种方法都是利用含氧化合物分解来获得O2
B.若4种反应物质量相等,则H2O2产生的氧气最多
C.增加MnO2的质量,不会改变最终的氧气质量
D.从制取O2的条件看,④更安全、环保、节能、简便
3.(2022·浙江宁波·统考二模)将铁粉(on段)和稀硫酸(n点后)先后加入到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搅拌使之充分反应。过程中加入物质的质量与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点对应的剩余固体只有一种
B.m<6.4
C.实验过程中共产生FeSO4的质量为15.2g
D.n点对应的横坐标数值为11.2
4.(2022·浙江·一模)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关于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0
2
1
37
反应后质量/g
待测a
32
待测b
12
A.a的取值范围:0≤a≤16
B.该反应类型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C.当a=15时,物质Z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D.当b=l时,反应中X、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5
5.(2022·浙江宁波·校联考三模)NSR 技术通过 BaO 和 Ba(NO3)2的相互转化实现 NOx(氮氧化物)的储存和还原,能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的 NOx排放。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降低 NOx排放可以减少空气中酸雨的形成
B.反应中Pt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C.还原的反应是5CO+Ba(NO3)2 N2+BaO+5CO2
D.参加反应的NO与O2的质量比是15:16
6.(2022·浙江温州·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校考二模)如图甲所示,用滴管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物质至过量,烧杯中溶液的总质量y与加入x物质的质量关系符合图乙曲线变化特点的是( )
选项
烧杯中的物质
x溶液
A
铜
硝酸银溶液
B
铁
盐酸溶液
C
碳酸钙粉末
盐酸溶液
D
碳酸钠溶液
澄清石灰水
A.A B.B C.C D.D
7.(2022·浙江金华·统考一模)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如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的化学式为H2O B.图中物质乙、丙、丁都是氧化物
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3 : 1
8.(2022·浙江宁波·统考一模)烧杯中盛有 MgSO4和HCl 的混合溶液 100.0g,向其中逐滴滴加 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加的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对应溶液中只有 1 种溶质
B.b~c 段发生 2 个反应
C.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13.7%
D.m=37.85
9.(2022·浙江·一模)往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已知反应的先后顺序、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FeCl3+Fe=3FeCl2,CuCl2+Fe=FeCl2+Cu,下图为反应后混合液质量与加入铁粉质量的关系曲线,N、M、P、Q是曲线上的点,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b=2a,则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的增加量与减小量之比为8:7
B.若b=2a,则原混合液中FeCl3和CuCl2的质量分数之比为65:27
C.与M、P、Q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种类分别是3、2、1种
D.N→P发生的反应为化合反应,P→Q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二、填空题
10.(2022·浙江丽水·统考一模)2022 年北京冬奥会火种灯采用双层玻璃结构,在低温、严寒、大风等环境下不会熄灭。其创意源自于青铜器精品“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
(1)火种燃料用清洁能源丙烷(C3H8),丙烷属于化合物中的_________(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如果灯体上部封闭,不与导烟气腔体连通,火焰容易熄灭,原因是___________;
(3)我国炼铜技术历史悠久。古人将赤铜(Cu2O)和炉甘石、木炭粉混合高温制得黄铜:X+Cu2O+CZn+2Cu+2CO2↑。则炉甘石主要成分X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11.(2022·浙江宁波·统考二模)硝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我国年产量达到6万多吨。小科和小宁在实验室用不同的方案制取硝酸钾。
[实验步骤]
I. 小科将A、B盐加到装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充分振荡制取硝酸钾,如图甲。
II.小宁向试管中依次加入浓度为10%的酸溶液15g,浓度为15%的碱溶液8g,充分振荡制取硝酸钾,如图乙。
[实验分析]
(1)小宁想分析小科所用的A、B盐成分,分别取A、B盐配成溶液后进行以下实验。
I.取少量A、B盐溶液分别滴加稀盐酸,A盐溶液有气泡生成,B盐溶液无明显现象。
II.另取少量A、B盐溶液,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A、B盐溶液均无明显现象。
则B盐可能是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
(2)工业生产中,目的产物的实际生成量占目的产物的理论生成量的百分率称为收率。已知小宁最终制得硝酸钾1.8g,则反应的收率为___________( 计算结果保留到0.1%) 。
(3)请你从安全的角度,对小宁制取硝酸钾的方案进行评价:___________。
12.(2022·浙江温州·统考二模)LPG是指经高压或低温液化的石油气,简称“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等物质, 其燃烧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
(1) LPG有轻微麻醉性,过量吸入,会使人缺氧窒息甚至死亡。家庭瓶装LPG常添加适量的乙硫醇,使气体泄漏时变得极易察觉。乙硫醇作为瓶装液化石油气的添加剂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可多选) 。
A.有臭味 B.助燃性 C.可燃性 D.易溶于水 E.不与液化石油气反应
(2)中国已向全球承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小明家平均每月用2瓶液化石油气,每瓶液化石油气的净含量为14.5千克,若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由阔叶林吸收,平均1平方米阔叶林每月能吸收3千克二氧化碳,试计算小明家由液化石油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需要多少面积的阔叶林才能实现碳中和?___________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以丁烷代替液化石油气计算,化学方程式为:
(3)瑞安市部分小区已启动燃气置换工作,用天然气替换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1千克液化石油气和1千克天然气释放的热量和产生CO2的质量如图所示。请结合图表分析燃气置工作的意义:___________。
13.(2022·浙江舟山·校联考一模)实验室里有一瓶氢氧化钙粉末,由于较长时间敞口放置,已部分变质为碳酸钙。某科学小组为测定该瓶粉末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数据收集和计算。
(1)配制稀盐酸:配制500克7.3%的稀盐酸,需要36.5%的浓盐酸_____克。
(2)抽样测定:将瓶中粉末搅拌均匀后称取20克样品放入烧杯并置于电子秤上,再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反应时间/秒
0
10
20
30
40
总质量/克
310.0
309.6
308.6
307.8
307.8
完全反应后,生成的CO2气体的质量为_____克。
(3)计算该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14.(2022·浙江舟山·校联考一模)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盛大开幕,火炬“飞扬”的小火苗成为本届冬奥会的主火炬,火炬采用的是碳纤维材质,燃烧的是氢能源,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了零排放,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赛事期间大量使用氢燃料电池车,以减少污染排放,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与“绿色”、“环保”的进一步结合。
(1)高压火炬体积非常小,燃料氢气采用“高压储氢”的方式储放在很小的气瓶内,则高压储氢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
(2)碳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密度不到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七至九倍,被誉为材料中的“黑黄金”。碳纤维每平方毫米可以承受3530牛的拉力,所以火炬“飞扬”碳纤维“外衣”能承受的压强为___________帕。
(3)火炬“飞扬”披上碳纤维“外衣”不惧800度以上氢气燃烧的高温,氢气的热值为1.4×108焦/千克,假设火炬中5克氢气完全燃烧,则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J。
(4)氢燃料电池在使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为___________
(5)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制造的氢气被称为“绿氢”,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气,在生产绿氢的过程中,完全没有碳排放。火炬研发团队用相当于420个大气压的高压将12克氢气压缩进氢气瓶,随后将氢气瓶放入“飞扬”火炬中。计算需要电解___________克水才能制取12克氢气。
15.(2022·浙江衢州·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衢州学院附属学校教育集团)校联考三模)学校某兴趣小组做了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的实验,小为测定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成分及含量,向烧杯中分5次共加入2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记录如下: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克
40.0
80.0
120.0
160.0
200.0
生成沉淀的质量/克
0.0
2.45
7.35
9.8
9.8
(1)分析实验过程,第一次加入40.0克NaOH溶液,没有生成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
(2)分析实验过程,如果加入90克NaOH溶液,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3)原来混合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为多少克?______(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4)若小宇在称量沉淀前,没有将沉淀上吸附的溶质清洗掉就直接干燥,则会造成就计算氯化铜的含量_______
A.偏高 B.偏低 C.不变
三、探究题
16.(2022·浙江·一模)实验室制取时,选择合适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有利于减少盐酸的浪费。小科分别取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7.3%、14.6%、21.9%的盐酸与足量的石灰石进行了三组实验,实验中每2分钟用电子天平测量生成的质量,数据记录见表,并计算盐酸利用率(盐酸利用率是指收集到的气体质量理论上所需要的盐酸量与实际消耗的盐酸总量的比值)。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7.3%稀盐酸生成的质量克
0
0.65
1.06
1.40
1.66
1.90
2.10
2.25
2.34
、2.40
14.6%稀盐酸生成的质量/克
0
1.02
1.66
1.97
2.12
2.22
2.28
2.30
2.30
2.30
21.9%稀盐酸生成的质量/克
0
1.35
1.96
2.08
2.16
2.20
2.20
2.20
2.20
2.20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
(1)小科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利用7.3%稀盐酸制取时,第6~18分钟时反应速度不断减慢,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2)小科用100克21.9%盐酸进行实验,可计算得到盐酸的利用率是多少______?
(3)实验中,小科发现盐酸的浓度越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越少。小科猜想这可能跟盐酸的性质有关,为进步验证自己的猜想,装置B可选用哪种试剂X加以检验,并解释盐酸的浓度越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越少的原因:______。
17.(2022·统考二模)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各种试剂均足量)。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写出检查装置B (如图乙所示)的气密性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适当添加其他仪器或实验用品)。
(2)实验前称取固体样品的质量为50克,从左侧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后称得装置D的初始质量为150克。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缓缓将稀盐酸滴入,直到B装置中不再产生气泡后再通一段时间的空气,称量装置D的最终质量为163.2克。
①实验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这段时间长度的标准是:_______。
②计算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
18.(2022·浙江温州·温州市第十二中学校考二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要测定市场上销售的一种钙片中碳酸钙(CaCO3)的质量分数。查阅说明书和资料后发现,每粒钙片的质量为1 克,钙片中除了碳酸钙外还含有一定量的辅料,辅料不与酸、碱反应。于是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步骤①:分别配制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和4%的NaOH溶液。
步骤②:将1粒钙片研碎后,加入2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待充分反应后过滤,测得滤液pH小于7.
步骤③:用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滤液中,直至溶液pH等于于7,测得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10克。
(1)实验中,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密度约为1.2g/m3),来配制100克溶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至少需要浓盐酸的体积为___________毫升。
(2)求这种钙片中CaCO3的质量分数。(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NaOH+HCl=NaCl+H2O;CaCO3+2HCl=CaCl2+CO2↑+2H2O)___________
(3)小科根据碳酸钙能受热分解的原理,将研碎后的钙片充分灼烧,根据灼烧前后固体的质低变化,计算出药片中CaCO3的质量分数。若该方案合理,则铺料所满足的性质为___________。
19.(2022·浙江舟山·统考一模)小明在厨房里找到一包食用纯碱,包装袋上写有:主要成分是碳酸钠(质量分数>98%),杂质为氯化钠。
(1)为了解食用碱的溶解性,小明取三个洁净的烧杯,编号为A、B、C,分别加入40克该纯碱,再加入一定质量的水,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如表。小明判断A烧杯所得溶液一定是该温度时碳酸钠的饱和溶液,其依据是______。
烧杯编号
A
B
C
加水的质量/克
80
100
120
溶液的质量/克
113
140
160
<
(2)小明接着用多种方法进行“食用纯碱中Na2CO3,含量测定”的实验:
方法一:利用下图实验装置,将一定质量的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CO2的体积,再计算出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了准确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应在______开始用量筒收集气体。
A.实验开始时 B.有连续气泡产生时
C.先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熄灭后 D.任何时候
方法二:将21.5克该纯碱样品放入烧杯,加水完全溶解,将其放在电子秤上(如图甲),逐渐往杯中滴加稀盐酸,电子秤的示数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
①通过计算说明,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与包装袋信息相符。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②有同学认为小明测定的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请分析造成碳酸钠质量分数偏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20.(2022·浙江宁波·统考一模)过氧化氢溶液保存时,因缓慢分解导致质量分数变小(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为探究酸碱性对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影响,小明利用图甲装置,每次实验往锥形瓶中加10克30%过氧化氢溶液,再滴加调节剂,使其pH分别从3依次调至13,在60℃反应温度下进行实验,获得数据如图乙。
(1)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________ 。
(2)根据本实验结果,对实验室常温保存过氧化氢溶液提出合理的建议:___ 。
(3)某次实验中,当1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产生0.32克氧气时,剩余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_____(滴加的试剂对溶液质量的影响忽略不计,计算结果精确到1%)
21.(2022·浙江衢州·统考一模)碳酸氢钠片是一种常用药,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这是因为人体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已知:NaHCO3+HCl=NaCl+H2O+CO2↑,为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科认为,要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实验中需要采集两个数据:一是测出碳酸氢钠片样品的质量;二是根据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原理,通过实验测出反应生成的质量_______。
(2)小科按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来采集实验数据。同学们认为,测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原因是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为减小实验误差,小科又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了三次实验,采集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1
2
3
碳酸氢钠片样品质量/克
3.0
3.0
3.0
反应前总质量/克
193.8
194.6
193.6
反应后总质量/克
192.6
193.6
192.5
二氧化碳质量/克
请计算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①碳粉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若反应后烧杯中有固体存在,但黑色粉末中不一定含有碳粉,还可能为剩余的氧化铜或铁粉或二者混合物,选项错误;
②将14.6g黑色粉末加入盛有100g该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质量为114.2g,说明生成氢气0.4g,则说明一定含有铁粉,选项正确;
③设生成氢气0.4g需要铁的质量为x
=
x=11.2g
生成氢气0.4g需要铁的质量是11.2g,铁还能与硫酸铜反应,因为还可能混有碳粉或氧化铜,只能说黑色粉末的质量最小是5.6g,故铁质量不低于11.2g,选项正确;
④如果样品中含有氧化铜时,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铁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因此反应中可能得到红色固体,选项正确;
⑤设生成氢气0.4g需要硫酸的质量为y
=
y=19.6g。
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9.6%
如果稀硫酸只和铁反应,此时稀硫酸质量分数是19.6%,如果再和氧化铜反应时,则稀硫酸的质量分数大于19.6%,因此该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低于19.6%,选项错误,则正确的选项是②③④,故选B。
2.B
【详解】A、根据图片可知,反应物H2O、KClO3、KMnO4和H2O2中都含有氧元素,都是含氧化合物,即4种方法都是利用含氧化合物分解来获得O2,选项正确;
B、设4种反应物的质量都是m,由化学方程式:2H2O2H2↑+O2↑可知,参加反应的水与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比为36:32,则质量为m的水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m,由化学方程式:2KClO32KCl+3O2↑可知,参加反应的氯酸钾与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比为245:96,则质量为m的氯酸钾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m,由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可知,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与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比为316:32,则质量为m的高锰酸钾完全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m,由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可知,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与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比为68:32,则质量为m的过氧化氢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 m,比较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最多的是H2O,选项错误;
C、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快慢,不能改变生成物的种类和质量,选项正确;
D、反应①需要通电,反应②③需要加热,而④无需通电或加热,则④更安全、环保、节能,选项正确,故选B。
3.D
【详解】A、铁和稀硫酸先后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铜、硫酸铜不与硫酸反应,a点时铁与硫酸铜还没有反应完全,此时剩余固体中含有剩余的铁和生成的铜;由图像可知,加入硫酸时剩余固体减少,说明铁过量,铁与硫酸发生反应,b点是铁和硫酸铜反应完全,铁又和硫酸反应,此时铁还没有把硫酸反应完全,还存在铁,故b点剩余固体中含有铁和铜,所以 a、b点对应的剩余固体都是铁和铜 ,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m为5.6g铁与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的质量,由方程式可知,5.6克铁完全反应生成6.4克铜,即m=6.4g,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图示可知,与硫酸铜反应的铁质量是5.6g,与硫酸铜反应完剩余的铁是:12g-6.4g=5.6g,所以反应前铁的总质量是5.6g+5.6g=11.2g,根据: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根据化学反应前后铁元素质量守恒,设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y,则有,,解得,故实验过程中共产生FeSO4的质量30.4g ,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n点对应的横坐标数值为5.6g+(12g-6.4g)=11.2g ,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4.A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20+2+1+37=a+32+b+12,a+b=16,又a、b都是物质的质量,0≤a,0≤b,所以0≤a≤16,选项正确。
B、当b=2,a=14时,X、Q两种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后减少,属于反应物, Y、Z两种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后增加,属于生成物,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选项错误。
C、当a=15时,b=1,z质量不变,物质Z在反应中不一定起催化作用,可能是杂质,选项错误。
D、反应中各物质化学计量数不明确,无法比较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选项错误,故选A。
5.D
【详解】A、酸雨的形成是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溶于水形成的物质,所以降低 NOx 排放可以减少空气中酸雨的形成,故说法正确;
B、Pt在整个反应过程中没有改变,是反应的催化剂,故说法正确;
C、还原时,发生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硝酸钡反应生成氮气、氧化钡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5CO+Ba(NO3)2N2+BaO+5CO2,故说法正确;
D、根据图中反应示意图,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O+3O2+10CO2N2+10CO2,则参加反应的NO与O2的质量比是(4×30):(3×32)=5:4,故说法错误。
故选D。
6.BC
【详解】A、烧杯中的物质是铜,即溶液的质量为0,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参加反应的硝酸银与生成的硝酸铜的质量比为340:188,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当铜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银,大于硝酸铜的质量,即溶液增加的幅度大于反应时溶液质量增加的幅度,选项错误;
B、烧杯中的固体为铁,则溶液的质量为0,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参加反应的HCl与生成的FeCl2的质量比为73:127,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当铁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稀盐酸,溶液中的溶质是HCl,小于FeCl2的质量,即溶液增加的幅度小于反应时溶液质量增加的幅度,选项正确;
C、烧杯中的物质是碳酸钙粉末,则溶液的质量为0,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参加反应的HCl与生成的CaCl2的质量比为73:111,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当碳酸钙粉末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稀盐酸,溶液中的溶质是HCl,小于CaCl2的质量,即溶液增加的幅度小于反应时溶液质量增加的幅度,选项正确;
D、烧杯中的物质是碳酸钠溶液,溶液的质量不为0,与图不符,选项错误,故选BC。
7.A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CO2CH3OH+H2O。
【详解】A. 丁的化学式为H2O,此选项正确;
B. 图中物质乙、丁是氧化物,丙不是氧化物,此选项错误;
C.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该反应生成物都是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此选项错误;
D. 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3×2):44=3 : 22,此选项错误。
故选A。
8.D
【分析】根据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氢氧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氢氧化镁沉淀,然后结合图像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
o-a段生成的是硫酸钡沉淀,a------b段生成的是硫酸钡和氢氧化镁沉淀,b---c段生成的是氢氧化镁沉淀
【详解】A、a点对应溶液中有氯化镁、硫酸镁2种溶质,故A错误;
B、b~c段只发生氢氧化钡和氯化镁的反应1个反应,故B错误;
C、设氢氧化钡的质量分数为x,由o-a段的数据可计算:
x=17.1%,故C错误;
D、设a—b段生成的硫酸钡沉淀为y,氢氧化镁沉淀为z:
y=11.65g z=2.9g
所以m=23.3g+11.65g+2.9g=37.85g,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9.A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再根据本题反应先后顺序、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FeCl3+Fe=3FeCl2,CuCl2+Fe=FeCl2+Cu得出:0~a段是铁与氯化铁反应,a~b段是铁与氯化铜反应。
【详解】A、根据2FeCl3+Fe=3FeCl2、CuCl2+Fe=FeCl2+Cu得:
若 b=2a,则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的增加量与减小量之比为:,A错误;
B、若 b=2a,根据反应可知
则原混合液中 FeCl3 和 CuCl2 的质量分数之比为:,B正确;
C、与M 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FeCl3、FeCl2、CuCl2;P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是FeCl2、CuCl2;Q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是FeCl2;所以M、P、Q 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种类分别是 3、2、1 种,C正确;
D、N→P发生的反应为2FeCl3+Fe=3FeCl2,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P→Q发生的反应为CuCl2+Fe=FeCl2+Cu,属于置换反应,D正确;
故选A。
10. 有机物 隔绝了氧气 ZnCO3
【详解】(1)丙烷(化学式为C3H8),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灯体上部封闭,不与导烟气腔体连通,燃烧的火焰容易熄灭,原因是隔绝了氧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以得出反应前有2个Cu、1个O和1个C,反应后有1个Zn、2个Cu、2个C和4个O,则X中含有1个Zn、1个C和3个O,则X的化学式为ZnCO3。
11. 硝酸钙(或硝酸钡) 83.2%
解:依题意可得HNO3的质量为:10%×15g=1.5g,KOH的质量为:15%×8g=1.2g,假设KOH完全反应,消耗HNO3的质量为x,生成KNO3的质量为y。
,x=1.35g<1.5g,即HNO3过量,KOH全部反应转化为KNO3,有,y=g,则反应的收率为:≈83.2%。 硝酸是强酸,具有强腐蚀性(或“氢氧化钾具有强腐蚀性”)
【详解】(1)因为小科将A、B盐加到装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充分振荡制取硝酸钾。I.取少量A、B盐溶液分别滴加稀盐酸,A盐溶液有气泡生成,说明A盐溶液含有碳酸根离子,则A是碳酸钾,B盐溶液无明显现象,B含有硝酸根离子。II.另取少量A、B盐溶液,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A、B盐溶液均无明显现象。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则B盐可能是硝酸钙(或硝酸钡)。
(2)见答案
(3)从安全的角度,对小宁制取硝酸钾的方案进行评价:硝酸是强酸,具有强腐蚀性(或“氢氧化钾具有强腐蚀性”)。
12. ACE 29.3 燃烧相同质量的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天然气放出的热量较多,且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小,有利于碳中和
【详解】(1)由题可知家庭瓶装LPG常添加适量的乙硫醇,使气体泄漏时变得极易察觉,故添加的乙硫醇不能和液化石油气发生反应,添加的乙硫醇可以让天然气的泄漏变的极易察觉,故乙硫醇可能有特殊的气味比如说臭味,作为添加的乙硫醇可以具有可燃性可以做燃料,综上考虑故选ACE。
(2)小明家平均每月用2瓶液化石油气,每瓶液化石油气的净含量为14.5千克,故总共消耗29千克的液化石油气,以丁烷代替液化石油气进行计算,故可设每月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由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过程如下:
由于平均1平方米阔叶林每月能吸收3千克二氧化碳故要多少面积的阔叶林可列式为:88÷3≈29.3,故填29.3。
(3)由图一可知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相比液化石油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多,由图二可知,燃烧相同质量的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天然气放出的热量多,故填:燃烧相同质量的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天然气放出的热量较多,且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小,有利于碳中和。
13. 100 2.2 解:设该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
答:该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25%。
【详解】(1)设需要36.5%的浓盐酸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过程溶质的质量不变,x×36.5%=500g×7.3%,解得x=100g,故填:100;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完全反应后,生成的CO2气体的质量为310.0g-307.8g=2.2g;
(3)见答案。
14. 液化 3. 53×109 7×105 化学能转化电能 108
【详解】(1)[1]氢气在高压下会由气态变为液态,故高压储氢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2)[2]受力面积
碳纤维“外衣”能承受的压强为
(3)[3]5克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4)[4] 氢燃料电池内部储存的是化学能,氢燃料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5)[5]设需要电解水的质量为x
x=108g
答:需要电解108克水才能制取12克氢气。
15. 溶液为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 氯化铜和氯化钠 13.5g A
【详解】(1)溶液为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所以开始无沉淀,故填溶液为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
(2)由图可知,加入160g氢氧化钠溶液时才完全反应,所以加入90克NaOH,溶液中的溶质是剩余的氯化铜和生成的氯化钠,故填氯化铜和氯化钠。
(3)解:设原来混合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为x
135:98=x:9.8g
x=13.5g
答:原来混合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为13.5g。
(4)若小明在称量沉淀前,没有将沉淀上吸附的溶质清洗掉就直接干燥,则会导致沉淀质量偏大,则会造成就计算氯化铜的含量偏高,故填A。
【点睛】在一种溶液中同时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复分解反应时,中和反应优先发生。
16.(1)随着反应不断进行,盐酸不断被消耗,反应物浓度降低,导致速率变慢
(2)解:设实际消耗稀盐酸质量为x。
答:用100克21.9%盐酸进行实验,得到盐酸的利用率是16.7%。
(3)硝酸银溶液;加入盐酸浓度越大挥发出的氯化氢越多,与碳酸钙反应的氯化氢变少,导致生成二氧化碳质量越少。
【详解】(1)利用7.3%稀盐酸制取时,第6~18分钟时反应速度不断减慢,其主要原因是随着反应不断进行,盐酸不断被消耗,反应物浓度降低,导致速率变慢。
(2)详解见答案。
(3)实验中,小科发现盐酸的浓度越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越少。猜想这可能跟盐酸的性质:易挥发有关,为进步验证自己的猜想,装置B可选用硝酸银加以检验,因为硝酸银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盐酸的浓度越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越少的原因:加入盐酸浓度越大挥发出的氯化氢越多,与碳酸钙反应的氯化氢变少,导致生成二氧化碳质量越少。
17.(1)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用止水夹夹住(关闭)其中一个导管,把另一个导管插入水中,用手捂住锥形瓶(微热锥形瓶),若导管口有气泡胃出则说明气密性良好或用止水夹夹住(关闭)两侧导管,向分液漏斗内加入水,若分液漏斗中形成稳定的一段液柱,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2) 装置D的质量不再变化(增加)或D电子秤的示数不再变化(增加) 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装置D的质量变化就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163.2g-150g =13.2克。
解:设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x。
x=30g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0%。
【详解】(1)检查装置B (如图乙所示)的气密性的方法: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用止水夹夹住(关闭)其中一个导管,把另一个导管插入水中,用手捂住锥形瓶(微热锥形瓶),若导管口有气泡胃出则说明气密性良好或用止水夹夹住(关闭)两侧导管,向分液漏斗内加入水,若分液漏斗中形成稳定的一段液柱,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2)①实验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是为了排尽导管中二氧化碳气体,到D装置中吸收,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实验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这段时间长度的标准是:装置D的质量不再变化(增加)或D电子秤的示数不再变化(增加)。
②详见答案。
18. 8.33 设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中溶质质量为y
y=0.365g
则与碳酸钙反应的盐酸中溶质质量为20g×3.65%-0.365g=0.365g,设碳酸钙质量为z;
z=0.5g
这种钙片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100%=50% 辅料在灼烧时不与空气反应且受热不分解产生气体
【详解】(1)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要浓盐酸的体积为x,100g×3.65%=x×1.2g/m3×36.5%,x≈8.33mL;
(2)见答案;
(3)将研碎后的钙片充分灼烧,灼烧前后固体的质量变化为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根据二氧化碳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求碳酸钙质量,再求碳酸钙质量分数,故铺料受热不能分解。
19. 还有部分固体没有溶解 A 烧杯内质量的减少量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00g+120g-311.2g=8.8g;设生成8.8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x,
x=21.2g,
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00%=98.6%>98%,与包装袋信息相符 CO2气体从溶液中逸出时,会带出氯化氢气体和一部分水蒸气
【详解】(1)由B烧杯中数据可知100g水中能溶解40g纯碱,所以80g中水能溶解的纯碱质量,说明A中还有部分固体没有溶解烧杯,所以所得溶液一定是该温度时碳酸钠的饱和溶液;
(2)方法一:由于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应在实验开始时开始用量筒收集气体,故选A;
方法二:①见答案;
②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会导致结果偏大。
20. 氧气不易溶于水 在pH约为3~5的酸性条件下保存 设当产生氧气0.32克时,消耗掉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x=0.68克
剩余过氧化氢质量m=10克×30%-0.68克=2.32克
剩余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4%
答:剩余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4%。
【详解】⑴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⑵乙图可知,当溶液的PH值在3~5之间时,氧气的产生量最小,说明过氧化氢溶液变质最慢,因此常温下保存过氧化氢溶液应该:在pH约为3~5的酸性条件下保存;
⑶解: 设当产生氧气0.32克时,消耗掉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x=0.68克
剩余过氧化氢质量m=10克×30%-0.68克=2.32克
剩余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4%
答:剩余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4%。
21.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逸出时带走了水蒸气(或有部分液体溅出烧杯) 三次实验所得二氧化碳质量的平均值
NaHCO3+HCl=NaCl+H2O+
CO2↑
84
44
x
1.1克
84/x=44/1.1克,
解得:x=2.1克
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2.1克/3克×100%=70%
【详解】(1)根据NaHCO3+HCl=NaCl+H2O+CO2↑,可知通过实验测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可;(2)根据NaHCO3+HCl=NaCl+H2O+CO2↑,可推测:二氧化碳逸出时带走了水蒸气(或有部分液体溅出烧杯) ,导致测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3)由题意可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93.8g-192.6g)+(194.6g-193.6g)(193.6g-192.5g)÷3=1.1g,设参加反应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则:
NaHCO3+HCl=NaCl+H2O+CO2↑
84 44
x 1.1g
x=2.1g,
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100%=7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83功和能(选择、填空、探究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81简单机械(填空、探究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2年中考科学模拟题汇编-72电和磁(选择、填空、探究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