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八中2021~2022学年度(下)期末考试高二年级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P-31 Ca-40
一、选择题(共14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 化学与生活紧密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NT是一种烈性炸药,广泛用于国防、采矿、筑路、水利建设等
B. 医用酒精是指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常用作消毒剂
C. 福尔马林具有杀菌、防腐性能,可用于制作生物标本
D. 乙二醇可用于生产汽车防冻剂
【答案】B
【解析】
【详解】A.2,4,6−三硝基甲苯俗名TNT,是一种烈性炸药,广泛用于国防、采矿、筑路、水利建设等,故A正确;
B.医用酒精是指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具有消毒杀菌作用,故B错误;
C.福尔马林是甲醛水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具有杀菌、防腐性能,可用于制作生物标本,故C正确;
D.乙二醇(HOCH2CH2OH)熔点低,常用于生产汽车防冻剂,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葡萄糖的实验式: B. 异丁烷的球棍模型:
C. 2−甲基溴苯的结构简式: D. 四氯化碳的比例模型:
【答案】A
【解析】
【详解】A.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其实验式:,故A正确;
B.是正丁烷的球棍模型,故B错误;
C. 是2−溴甲苯的结构简式,故C错误;
D.四氯化碳中氯原子半径大于碳原子半径,因此可能为甲烷或硅烷的比例模型,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3. 设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己烷中含有的碳碳键数目大于5
B. 12.4g白磷()中,含P−P键的数目为0.4
C. 100g 46%的乙醇溶液中,含氧原子的数目为
D. 1mol 与2mol 完全反应,生成数目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标准状况下,己烷是液体,22.4L己烷物质的量大于1mol,则含有的碳碳键数目大于5,故A正确;
B.12.4g白磷()物质的量为0.1mol,则12.4g白磷()含P−P键的数目为0.6,故B错误;
C.100g 46%的乙醇溶液中乙醇质量为46g,水质量为54g,乙醇物质的量为1mol,水物质的量为3mol,因此溶液中含氧原子的数目为4,故C错误;
D.1mol 与2mol 完全反应,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是一系列反应,因此生成的数目小于,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4. 下列对应的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实验室制备乙烯:
B. 苯的磺化反应: +HO-SO3H+H2O
C. 乙酸乙酯的制备:
D. 甲醛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银氨溶液并加热: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实验室中用乙醇在浓硫酸催化和维持条件下制得乙烯,140℃时生成乙醚,故A错误;
B. 苯环上的H被磺酸基取代的反应称为磺化反应,苯的磺化反应:+HO-SO3H+H2O,故B正确;
C. 羧酸与醇发生酯化反应的机理为“酸去羟基醇去氢”则正确的方程式为,故C错误;
D. 甲醛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银氨溶液并加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错误;
故选B。
5. 茶是我国传统饮品,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可以替代对人体有害的合成抗氧化剂,用于食品保鲜。下图是茶多酚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儿茶素A的结构简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有机物含有的官能团有羟基和醚键
B. 该有机物分子中不可能所有碳原子共平面
C. 1mol儿茶素A在一定条件下最多能与6mol 发生加成反应
D. 等质量的儿茶素A分别与过量的Na和NaOH反应,消耗Na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图知,该有机物中含有羟基、醚键两种官能团,故A正确;
B.饱和碳原子具有甲烷结构特点,甲烷为四面体结构,单键可以旋转,苯环上所有原子共平面,所以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B正确;
C.苯环和氢气以1:3发生加成反应,该分子中含有2个苯环,所以1mol该有机物最多消耗6mol氢气,故C正确;
D.酚羟基和Na、NaOH以1:1反应,醇羟基和钠反应、和NaOH不反应,则等质量的儿茶素A分别与过量的Na和NaOH反应,消耗Na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5,故D错误;
故选D。
6. 已知丙烷的燃烧热, ,若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18g水蒸气,则放出的热量为
A. 2039kJ B. 509.75kJ C. 553.75kJ D. 597.75kJ
【答案】B
【解析】
【详解】已知丙烷的燃烧热, ,则C3H8(g)+5O2(g)=3CO2(g)+4H2O(g) ,若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18g水蒸气(即物质的量为1mol),则放出的热量为,故B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7. 利用下列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装置甲验证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
B. 装置乙制备乙块
C. 装置丙验证乙醇加热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铜
D. 装置丁制备无水乙醇
【答案】C
【解析】
【详解】A.挥发出的溴也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AgBr淡黄色沉淀,不能证明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故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易堵塞瓶颈处,且该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不能选图中启普发生器制备乙炔,故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乙醇与CuO反应生成乙醛、Cu和水,可知乙醇具有还原性,故C能达到实验目的;
D.乙醇与水易形成共沸混合物,应加CaO后蒸馏制备无水乙醇,故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8. 由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20L,与过量的氧气混合后完全燃烧,当燃烧产物通过浓硫酸后,体积减少30L,然后通过碱石灰,体积又减少40L(气体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这两种烃可能为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20L,与过量的氧气混合后完全燃烧,当燃烧产物通过浓硫酸后,体积减少30L,说明生成水的体积为30L,然后通过碱石灰,体积又减少40L(气体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说明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40L,根据CxHy~xCO2~ H2O,则得到烃的分子式为C2H3,根据氢原子分析,则这两种烃中一种烃的氢原子数小于 等于3,根据选项分析,则两种烃可能为、,故C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9.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滴加适量NaOH溶液使其呈碱性,再与银氨溶液混合加热
产生光亮的银镜
蔗糖已经完全水解
B
分别向盛有等浓度、等体积溶液的试管A、B中通入甲烷和乙烯
试管A中不褪色,试管B中褪色
可以用溶液鉴别甲烷和乙烯
C
向苯和苯酚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浓溴水
产生白色沉淀
可用浓溴水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
D
向无水乙醇中加入少量金属Na
Na浮在液面上,四处游动,熔化成小球
Na可与乙醇剧烈反应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实验只能说蔗糖发生了水解,但不能说蔗糖已经完全水解,故A错误;
B.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此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甲烷和乙烯,故B正确;
C.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易溶于苯,因此不可用浓溴水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故C错误;
D.向无水乙醇中加入少量金属Na ,Na在试管底部,有气泡产生,不会熔化,Na与乙醇不会剧烈反应,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0. 中科院天津工生所在淀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B. 淀粉与水可形成分子间氢键,易溶于水
C. 电负性: D. DHA中碳原子杂化方式有和
【答案】B
【解析】
【详解】A.Zn原子序数为30,Zn核外电子排布式:[Ar]3d104s2,则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故A正确;
B.淀粉为高分子化合物,憎水基对淀粉的溶解性影响能力大于憎水基,所以淀粉不溶于水,故B错误;
C.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则电负性:,故C正确;
D.DHA中羰基的碳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杂化方式为,连羟基的碳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杂化方式为,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1. 以下图像和叙选正确的是
A. 图甲:该图像表示的反应方程式为,反应速率
B. 图乙:某温度下发生反应:,时刻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加入催化剂
C. 图丙:对图中反应升高温度,该反应平衡常数增大
D. 图丁:对于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图甲中根据该变量之比等于计量系数之比得到该图像表示的反应方程式为,甲中容器体积未知,无法计量A的反应速率,故A错误;
B. 图乙:某温度下发生反应:,根据图中信息得到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加入催化剂,可能是加压,故B错误;
C. 图丙:对图中反应升高温度,正反应增大的速率大于逆反应增大的速率,说明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该反应平衡常数增大,故C正确;
D. 图丁,根据下面两根曲线得到P2>P1,从下到上,增大压强,C%增大,说明正向移动,即正向是体积减小的反应,即,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2. 某课题组研究出一种以甲醇辅助固定的方法,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不正确的是
A. 在该过程中作催化剂
B. 该过程中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C. 反应②为加成反应
D. 若用辅助固定,则产物可能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反应①中作反应物,在反应③中生成,故在该过程中作催化剂,故A正确;
B.该过程中没有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故B错误;
C.反应②中二氧化碳分子中有碳氧双键断裂,反应②的类型为加成反应,故C正确;
D.根据总反应,若用HOCH2CH2OH辅助固定,HOCH2CH2OH +CO2→H2O + ,则产物可能为,故D正确;
故选B。
13. 利用电解原理由含苯甲醛的废水制备苯甲酸和苯甲醇不仅能减少污染,还能产生新的化工产品,其原理如图所示(图中双极膜中间层中的解离为和,并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分别向两极迁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为直流电源的正极
B. M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e-+2H2O=+2OH-
C. 双极膜中向N电极迁移
D. 电路中每通过2mol 时,N电极上产生22.4L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图中信息,N电极是氯离子失去电子变为氯气,则N为电解质的阳极,b为直流电源的正极,a为负极。
【详解】A.根据图中信息,N是氯离子失去电子变为氯气,则为电解池的阳极,则b为正极,a为直流电源的负极,故A错误;
B.M电极为阴极,氢离子向M极移动,则M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2e-+2H+=,故B错误;
C.根据电解池“异性相吸”,则双极膜中向阳极即N电极迁移,故C正确;
D.电路中每通过2mol 时,N电极上生成1mol氯气,由于不清楚是否为标准状况下,则氯气体积未知,若为标准状况下则产生22.4L ,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4. 20℃时,用0.20mol/L的NaOH溶液滴定10.00mL 0.20mol/L的某二元弱酸的酸式盐NaHX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20℃时,NaHX溶液呈酸性
B. 水的电离程度:
C. b点溶液中:
D. c点溶液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图知,20℃时,0.20mol/LNaHX溶液的pH<7,则NaHX溶液呈酸性,故A正确;
B. a点溶液中加入的NaOH中和一半的NaHX,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X、Na2X,NaHX溶液呈酸性,说明HX-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则NaHX抑制水电离,X2-能水解而促进水电离,酸、碱抑制水电离;c点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X、NaOH溶液的pH>12,抑制水电离,且比a点抑制水电离程度大,b点溶质为Na2X,促进水电离,所以水电离程度:b>a> c,故B正确;
C. b点NaOH、NaHX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2X,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存在物料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得质子守恒,故C错误;
D. c点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Na2X,NaOH、Na2X中都能电离出Na+,NaOH电离、X2- 水解都生成OH-,但水解程度较小,所以,X2-部分水解生成HX-,溶液呈强碱性,则溶液中c(H+)很小,所以 则存在,故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8分)
15. 废旧电池中蕴含大量的金属资源,一般常采用湿法对废旧氢镍电池负极材料(含有NiO、Ni和少量La、Fe、Mg、Ca、MnO、石墨粉等)进行处理,流程如下:
已知:
①溶液中当离子浓度小于或等于时,可认为该离子已除尽;
②、、;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前,常将负极材料粉碎,目的是_______。
(2)“沉铁”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若要除尽和,加入NaF后的范围为:_______。
(4)“沉锰”时加入的中存在过氧键(-O-O-),其中S的化合价为_______,该过程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5)用滴定法测定的纯度:取25.0g样品配成250mL溶液,取25.00mL溶液,用0.1000mol/L标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三次平行试验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标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20.00mL,则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已知:滴定过程中发生的反应,]
【答案】(1)增大接触面积,加快酸浸速率
(2)H2O2 + 2Fe2+ + 2H+ = 2Fe3+ + 2H2O、Fe3+ + 3H2O= Fe(OH)3↓+3H+
(3)
(4) ①. +6 ②. 1:1
(5)36.6%
【解析】
【分析】废旧氢镍电池负极材料(含有NiO、Ni和少量La、Fe、Mg、Ca、MnO、石墨粉等)进行处理,氢镍电池的电极材料加入稀硫酸溶解,石墨粉不溶,过滤除去,得到的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 La2+、Fe2+、 Ni2+、 Mg2+、Ca2+、Mn2+以及过量的H+,加入硫酸钠使La转化为Nax Lay(SO4)z∙H2O沉淀,过滤除去;加入双氧水把Fe2+氧化,并调节pH=4,生成Fe(OH)3沉淀,过滤除去;向滤液中加入NaF使Mg2+、Ca2+转化为CaF2、MgF2沉淀,过滤除去,调节pH=5,再向滤液中加入(NH4)2S2O8,把Mn2+氧化为MnO2沉淀,过滤除去MnO2沉淀,向滤液中加入(NH4)2C2O4,经过一系列操作得到NiC2O4∙2H2O晶体,据此分析即可。
【小问1详解】
“酸浸”前,常将负极材料粉碎,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酸浸速率。
【小问2详解】
“沉铁”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 + 2Fe2+ + 2H+ = 2Fe3+ + 2H2O、Fe3+ + 3H2O= Fe(OH)3↓+3H+。
【小问3详解】
溶液中当离子浓度小于或等于1.0 × 10-5mol/L时,可认为该离子已经除尽,,则镁离子除尽时,,同理,钙离子除尽时,,则若要除尽镁离子和钙离子,加入NaF后。
【小问4详解】
“沉锰”时加入的(NH4)2S2O8中存在一个过氧键(-O-O-),O为-1价,结合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得S的化合价为,Mn由+2价升高为+4价,Mn2+为还原剂,过氧键中的O由-1价降低为- 2价,(NH4)2S2O8为氧化剂,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该过程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小问5详解】
根据滴定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得关系式为,则样品的纯度为
16. 实验室用电石()制乙炔时会产生和杂质气体,可用溶液除去。
(1)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
(2)和的沸点:_______(填“>”“<”或“=”),原因是_______。
(3)溶液中以的形式存在,1.5mol 中σ键的数目为_______。
(4)已知键角:,原因_______。
(5)已知晶体的晶胞结构与NaC1晶体的晶胞结构相似,但因晶体中有哑铃形的存在而使晶胞沿一个方向拉长,晶胞参数分别为a nm、a nm、b nm,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则该晶体的密度是_______ (用含a、b、的表达式表示)。
【答案】(1) (2) ①. > ②. 水存在分子间氢键,使得沸点升高,不存在分子间氢键
(3)18NA (4)有2对孤对电子,有1对孤对电子,孤对电子对孤对电子的排斥力大于孤对电子对成对电子的排斥力,使得成键键角减小,因此键角:
(5)
【解析】
小问1详解】
Cu原子序数为29,其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9,则的价电子排布图为;故答案为:。
【小问2详解】
水存在分子间氢键,使得沸点升高,不存在分子间氢键,因此和的沸点:>;故答案为:>;水存在分子间氢键,使得沸点升高,不存在分子间氢键。
【小问3详解】
一个水分子有2个σ键,1.5mol 中σ键的数目为1.5mol×(2×4+4)×NA mol−1=18NA;故答案为:18NA。
【小问4详解】
已知键角:,原因是有2对孤对电子,有1对孤对电子,孤对电子对孤对电子的排斥力大于孤对电子对成对电子的排斥力,使得成键键角减小,因此键角:;故答案为:有2对孤对电子,有1对孤对电子,孤对电子对孤对电子的排斥力大于孤对电子对成对电子的排斥力,使得成键键角减小,因此键角:。
【小问5详解】
根据题给信息,晶体的晶胞结构与NaC1晶体的晶胞结构相似,每个晶胞中含有4个“”,则该晶体的密度是;故答案为:。
17. 苯乙酮( )可用作制造香料,可由苯和乙酸酐制备,其反应原理为:
已知: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沸点/℃
密度()
溶解性
苯
78
80.1
0.88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苯乙酮
120
203
1.03
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乙酸酐
102
139
1.08
溶于水生成乙酸,易溶于有机溶剂
133.5
178(升华)
2.44
遇水易水解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催化剂无水的制备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并收集少量无水的相关实验仪器和药品。
(1)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制备无水时导管接口顺序为c→_______(填序号,装置不可重复使用),其中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
Ⅱ.苯乙酮的制备
步骤一:向三颈烧瓶中加入14.0g苯和6.0g无水,在搅拌下滴加10.2g乙酸酐,在70~80℃下加热45min,反应装置如图(省略部分装置)。
步骤二:冷却后,将三颈烧瓶中的物质全部倒入25.0g冰水中,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水层用苯萃取,合并苯层溶液,再依次用15mL 5% NaOH溶液和15mL水洗涤,分离出苯层。
步骤三:向苯层中加入无水硫酸镁,放置一段时间后,收集产品苯乙酮并回收苯。
(3)仪器N的名称为_______,其作用有:①平衡气压;②_______。
(4)步骤二中用NaOH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
(5)实验中制得5.6g苯乙酮,则苯乙酮的产率为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 ①. f→g→e→d→a→b→h→i ②. 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环境,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
(3) ①. 球形冷凝管 ②. 冷凝回流苯等物质
(4)除去产品中的乙酸
(5)46.7%
【解析】
【分析】无水的制备是氯气和铝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实验室用B装置制备氯气,用D装置除掉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再用C装置干燥氯气,再铜A装置制备氯化铝,再用E装置除掉尾气。向三颈烧瓶中加入14.0g苯和6.0g无水,在搅拌下滴加10.2g乙酸酐,在水浴条件下加热45min,冷却后,倒入25.0g冰水中,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水层用苯萃取,合并苯层溶液,再依次用15mL 5% NaOH溶液和15mL水洗涤,分离出苯层,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在蒸馏得到苯乙酮并回收苯。
【小问1详解】
B中是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小问2详解】
A装置是制备氯化铝,B是制备氯气,C是干燥氯气,D是除掉氯气中氯化氢气体,E是除掉尾气,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因此制备无水时导管接口顺序为c→f→g→e→d→a→b→h→i,其中装置E的作用是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环境,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故答案为:f→g→e→d→a→b→h→i;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环境,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
【小问3详解】
苯等物质沸点不高,受热易挥发,通过球形冷凝管充分冷凝回流可提高苯等物质的利用率,仪器N的名称为球形冷凝管,其作用有:①平衡气压;②冷凝回流苯等物质;故答案为:球形冷凝管;冷凝回流苯等物质。
【小问4详解】
苯中溶解有苯乙酮、乙酸等物质,乙酸能与碱反应,可选用NaOH溶液洗涤粗品,以除去七中溶解的乙酸,因此步骤二中用NaOH溶液洗涤的目的是除去产品中的乙酸;故答案为:除去产品中的乙酸。
【小问5详解】
14.0g苯物质的量为,10.2g乙酸酐物质的量为,根据方程式分析得到乙酸酐不足,由反应可知,参加反应的苯、乙酸酐和生成的苯乙酮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苯乙酮理论产量为0.1mol,则苯乙酮的产率为;故答案为:46.7%。
18. 催化加氢制甲醇技术可以帮助实现“碳中和”,催化过程中会发生以下反应:
主反应: (平衡常数为)
副反应: (平衡常数为)
(1)的_______;(用、表示),平衡常数_______(用、表示)。
(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当反应未达平衡时,加入高选择性催化剂,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甲醇的产率
B. 反应达平衡后,向体系中充入氦气,副反应平衡不移动
C. 1h内,浓度由2 mol∙L−1降低至1 mol∙L−1,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 mol∙L−1·h−1
D. 升高温度,反应Ⅰ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3)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和4mol ,若只发生主反应,反应起始压强为,反应达平衡时,压强为,主反应的分压平衡常数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是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体积分数]。
(4)利用电催化也可将转化为,装置如下图所示,电极Ⅱ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当产生3.2g时,阳极室溶液的质量减少_______g(忽略气体的溶解)。
【答案】(1) ①. − ②. (2)AB
(3)
(4) ①. +6e-+6H+=+H2O ②. 5.4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盖斯定律第一个方程式减去第二个方程式得到的−;方程式相减,则平衡常数相乘,则得到平衡常数;故答案为:−;。
【小问2详解】
A. 当反应未达平衡时,加入高选择性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则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甲醇的产率,故A正确;B. 反应达平衡后,向体系中充入氦气,反应体系浓度不变,平衡都不移动,副反应平衡不移动,故B正确;C. 1h内,浓度由2 mol∙L−1降低至1 mol∙L−1,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 mol∙L−1·h−1,由于存在主反应和副反应,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不一定是的平均反应速率的2倍即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不一定为2 mol∙L−1·h−1,故C错误;D. 升高温度,反应Ⅰ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AB。
【小问3详解】
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和4mol ,若只发生主反应,反应起始压强为,建立三段式得到,反应达平衡时,压强为,,解得x=1,主反应的分压平衡常数;故答案为:。
【小问4详解】
利用电催化也可将转化为,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在原电池中作正极,装置如下图所示,电极Ⅱ上的电极反应式为+6e-+6H+=+H2O,电极I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4 e-=O2↑+4H+,Y当产生3.2g时,转移0.6mol电子,则阳极室生成0.15mol氧气和0.6mol H+移向右侧,则溶液的质量减少0.15mol×32g∙mol−1+0.6mol×1g∙mol−1=5.4g;故答案为:+6e-+6H+=+H2O;5.4。
19. 合成橡胶IR和合成树脂Q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IR和Q的结构简式分别为和工业上以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合成IR和Q的流程如下:
已知:
Ⅰ.一个碳原子上不能同时形成两个碳碳双键;
Ⅱ. ;
Ⅲ.
(1)天然橡胶主要成分是IR的顺式结构,天然橡胶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
(2)已知苯和R发生加成反应,则R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可用于检验此官能团的现代分析仪器是_______ (填字母)。
A.核磁共振氢谱仪 B.红外光谱仪 C.质谱仪
(3)X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1个吸收峰;X生成Y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Z生成E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
(4)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Q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M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大14,符合下列条件的M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种;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
②水解产物能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M的水解产物中,满足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2:2:1的结构简式有_______。
【答案】(1) (2) ①. 碳碳双键 ②. B
(3) ①. ②. 消去反应
(4) (5) ①. 16 ②. 、和
【解析】
【分析】X(C3H6O)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1个吸收峰,X为;X和C2H2反应生成Y,结合“已知III”可知,Y为;Y和H2反应生成Z,Z为;Z再反应生成E,E为;E可以通过聚合反应转化为IR();A的分子式为C6H6O,则A为;A和B反应生成Q(),则B为;结合“已知II”可知,B和CH3CHO反应生成C,C为;C被银氨溶液氧化化后,再酸化得到D()。
【小问1详解】
天然橡胶主要成分是IR的顺式结构,天然橡胶的结构简式为。
【小问2详解】
已知苯和R发生加成反应,则R为CH3CH=CH2,其官能团为碳碳双键;红外光谱仪可以检验此官能团,故选B。
【小问3详解】
由分析可知,X为,Y为,Z为,E为;X生成Y的化学方程式为;Z生成E的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
【小问4详解】
由分析可知,A为,B为,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Q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D的分子式为C7H6O3,M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大14,则M的分子式为C8H8O3;M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则M含有醛基和酯基,M的水解产物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该水解产物含有苯环和酚羟基,则M含有苯环,且M的同分异构体有如下情况:①苯环的上的取代基为-CH2OH和-OOCH,共有3种同分异构体,②苯环的上的取代基为-OCH3和-OOCH,共有3种同分异构体,③苯环上的取代基为-OH、-CH3和-OOCH,共有10种同分异构体;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M的同分异构体有16种;M的水解产物中,满足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2:2:1的结构简式有、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扫描版含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全真模拟考试(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工业流程题,实验题,原理综合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