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5酸和碱、中和反应,盐和化肥
展开山东省枣庄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5酸和碱、中和反应,盐和化肥
一、单选题
1.(2020·山东枣庄·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的是
A.浓盐酸
B.浓硫酸
C.烧碱
D.纯碱
2.(2020·山东枣庄·统考中考真题)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合理的是
A.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液体,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显碱性
D.中和反应一定能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3.(2021·山东枣庄·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图示实验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探究CO2与NaOH能否发生反应
B.用硝酸钾和水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燃烧的条件——温度达到着火点
D.验证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4.(2022·山东枣庄·中考真题)下列有关液体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液 B.加热
C.稀释 D.过滤
5.(2022·山东枣庄·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用稀盐酸除铁锈 B.用石墨做电极
C.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D.用铁矿石炼铁
6.(2022·山东枣庄·中考真题)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电解水
B. 向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
C. 向CaCl2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至过量
D. 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至过量
7.(2021·山东枣庄·统考中考真题)下列为四种食物的近似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食物 | 牛奶 | 豆浆 | 苹果汁 | 鸡蛋清 |
pH | 6.3~6.6 | 7.4~7.9 | 2.9~3.3 | 7.6~8.0 |
A.牛奶 B.豆浆 C.苹果汁 D.鸡蛋清
8.(2020·山东枣庄·统考中考真题)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用84消毒液对环境进行消杀。常温下测得某84消毒液显碱性,其pH可能为
A.12
B.5
C.7
D.2
9.(2022·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实验室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2CO3、K2SO4、B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Ⅰ中得到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B.步骤Ⅱ中沉淀若全部溶解,则原固体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一定没有K2SO4
C.步骤Ⅱ中沉淀若部分溶解,则原固体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K2SO4
D.步骤Ⅱ中沉淀若不溶解,则原固体粉末一定有Ba(OH)2,可能有Na2CO3、K2SO4
二、多选题
10.(2021·山东枣庄·统考中考真题)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 pH 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B 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C.A 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C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三、填空题
11.(2021·山东枣庄·统考中考真题)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①浓盐酸;②纯碱;③烧碱;④生石灰,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化学式为NaOH的是______。
(2)主要成分属于盐的是______。
(3)能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的是______。
(4)可用作除锈剂的是______。
四、流程题
12.(2020·山东枣庄·统考中考真题)“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传世之作,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诗中描绘的烧制熟石灰及其应用过程如图所示:
(1)上图中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三种物质共同含有的元素为_______________(填符号);
(2)上图中所涉及的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只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3)虎门销烟时,林则徐把鸦片和生石灰共同投入水池销毁,简述其中的化学原理_____________。
(4)写出上图所示过程中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5)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其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占_________________%。
13.(2021·山东枣庄·统考中考真题)二氧化碲(TeO2)是性能优良的声光晶体材料。用某工业废渣(主要含有TeO2,还有少量Cu、Ag)为原料制备纯净的TeO2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TeO2微溶于水,能与NaOH发生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粉碎的目的是______。
(2)类比CO2与NaOH的反应,写出“碱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碱浸”后过滤,此时滤渣成分为______。
(4)“沉碲”时,加入硫酸的作用为______。
14.(2022·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回收含铜废料(主要成分为Cu)中的铜,部分实验流程如下:
注:灼烧后得到黑色固体和残留物,残留物不溶于水和稀硫酸。
回答下列问题:
(1)“灼烧”的主要目的是 _____。
(2)“酸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反应类型为 _____。
(3)“转化”生成气体X的成分为 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5.(2020·山东枣庄·统考中考真题)蚊虫叮咬时能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1)蚁酸化学名称为甲酸( HCOOH),熔点为8.6℃,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两种物质;
(2)常温下,氯化钯(PdCl2)溶液常用于检验CO的存在:。
探究Ⅰ:蚁酸的酸碱性
【进行实验】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石蕊试液,变红色,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当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你选择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 肥皂水 b 食醋 c 食盐水
探究Ⅱ:蚁酸的分解产物
【设计实验】常温下,在一定条件下加热蚁酸应选择装置____________(填“A”或“B”);
【进行实验】将分解产物通入C处空瓶,实验中观察到D处瓶内出现灰色沉淀,结论:分解产物中有__________,同时可观察到C处瓶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写出蚁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探究Ⅲ:产物的性质
【拓展实验】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后,关闭K2,打开K1,点燃酒精喷灯,F处玻璃管内的现象:________,结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此时H处瓶内无明显现象,证明二氧化碳在G处被完全吸收,分析该装置存在的缺陷:___________;然后打开K2,关闭K1,Ⅰ处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
16.(2022·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其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入实验室对碳酸钙进行了一系列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Ⅰ.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1)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为 _____。
(2)装置B中的现象是 _____。
(3)装置C若用于检验生成的气体,其中试剂为 _____(写名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Ⅱ.碳酸钙分解
碳酸钙在电炉中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对剩余固体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全部是碳酸钙
猜想二:是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猜想三:全部是氧化钙
【设计并完成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解释与结论 |
步骤一:取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后静置 | 底部有白色不溶物 | \ |
步骤二:取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氯化铜溶液 | 有 _____ | 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 |
步骤三:取部分底部白色不溶物于第三支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 | 白色不溶物中一定含有 _____ |
【实验结论】正确的猜想是 _____。
【交流与反思】小芳同学认为,步骤二中还可滴加其他试剂用来替代氯化铜溶液,该试剂可以是 _____(写一种即可);小华同学认为,只需完成步骤一和步骤三即可获得相同实验结论,他的依据是 _____。
【拓展与分析】查阅资料:生石灰质量的优劣常采用“活性度”来衡量。“活性度”的测定方法:取一定质量的生石灰,加入一定量的水,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和,记录所消耗盐酸的体积(单位为mL)。消耗盐酸的体积数越大,“活性度”越高。
测得煅烧产物(CaO)的活性度,数据见如表。
煅烧温度 活性度煅烧时间 | 1050℃ | 1100℃ | 1150℃ | 1200℃ | 1250℃ | 1300℃ |
12 min | 790 | 836 | 868 | 808 | 454 | 412 |
16 min | 793 | 856 | 871 | 845 | 556 | 530 |
20 min | 795 | 863 | 873 | 864 | 617 | 623 |
石灰石煅烧的最佳温度范围一般为1100℃~1200℃的证据是 _____。
六、计算题
17.(2022·山东枣庄·中考真题)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常用作糕点、馒头的发泡剂。为测定某碳酸氢钠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称取20.0g样品,加热至恒重(质量不再变化),称得固体质量为13.8g。(已知:样品中杂质在加热过程中不发生变化)
(1)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若上述测定过程中未加热至恒重,则测得NaHCO3的质量分数将 _____。(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参考答案:
1.A
【详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氯化氢挥发出去导致质量减小,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使质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C、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且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D、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化不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C
【详解】A、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是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二氧化碳含碳元素,但是属于无机物,不符合题意;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是不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显碱性,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中和反应一定能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详解】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溶于水和水反应,通过对比实验,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塑料瓶变得更扁,说明CO2与NaOH能发生反应,正确;
B、硝酸钾和水不反应,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
C、干棉球燃烧;湿润的棉球中水蒸发使温度降低棉球不燃烧;对比实验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正确;
D、验证浓硫酸溶于水放热,装置中气体膨胀,压强变大,U型管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能验证,正确。
故选B。
4.C
【详解】A、胶头滴管使用时不能胶帽向下,以免腐蚀胶帽污染试剂,错误;
B、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错误;
C、稀释浓硫酸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热量及时散发掉;正确;
D、过滤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且使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洒出,错误;
故选C。
5.B
【分析】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的性质,例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等;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例如色态味、熔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详解】A、用稀盐酸除铁锈,盐酸和氧化铁生成氯化铁和水,利用了盐酸的酸性,化学性质,错误;
B、用石墨做电极,是因为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物理性质,正确;
C、用生石灰作干燥剂,是生石灰和水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性质,错误;
D、用铁矿石炼铁,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错误;
故选B。
6.D
【详解】A、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正极得到氧气,负极得到氢气,两者体积比为1:2;错误;
B、pH>7显碱性,pH=7显中性,pH<7显酸性;pH值越大碱性越强,pH值越小酸性越强;向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碱性变弱,但是pH不会小于7变为酸性,错误;
C、向CaCl2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至过量,两者立刻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沉淀质量从0开始增加,错误;
D、反应生成氢气来自硫酸中氢元素,在反应结束前,消耗等质量的稀硫酸,生成氢气质量相等;一定量金属与足量酸完全反应时,产生氢气质量=,则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完全反应,镁生成氢气质量更大,消耗硫酸更多,正确;
故选D。
7.C
【详解】A、牛奶的pH为6.3~6.6,小于7,溶液呈酸性;
B、豆浆的pH为7.4~7.9,大于7,溶液呈碱性;
C、苹果汁的pH为2.9~3.3,小于7,溶液呈酸性;
D、鸡蛋清的pH为7.6~8.0,大于7,溶液呈碱性;
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苹果汁的pH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C。
8.A
【详解】常温下测得某84消毒液显碱性,故其pH>7,可能为12。
故选A。
9.D
【分析】步骤Ⅰ产生沉淀,则说明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钡,再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钡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钾会与氧氧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详解】A、氢氧化钡与碳酸钠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钡,氢氧化钡和硫酸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硫酸钡,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都呈碱性,因此步骤Ⅰ中得到的溶液一定显碱性,不符合题意;
B、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一定没有硫酸钾,不符合题意;
C、步骤Ⅱ中沉淀若部分溶解,则原固体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K2SO4,不符合题意;
D、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原白色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钡和硫酸钾,一定没有碳酸钠,符合题意。
故选D。
10.BC
【详解】A、通过图示可知,溶液初始状态的pH>7,则溶液中应该盛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该实验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A错误;
B、B点的pH=7,则证明此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呈中性。B正确;
C、A点的pH>7,溶液呈碱性。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C正确;
D、C点的pH<7,溶液显酸性。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除了有生成的氯化钠,还有过量的氯化氢。D错误。
故选BC。
11. ③ ② ④ ①
【详解】(1)氢氧化钠俗名火碱、烧碱、氢氧化钠,故化学式为NaOH的是③。
(2)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主要成分属于盐的是纯碱,故选②。
(3)生石灰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能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的是④。
(4)盐酸能和金属氧化物反应,故可用作除锈剂的是①。
12. Ca、O CaCO3[CaO或Ca(OH)2] 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具有腐蚀性的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合理即可) 44
【详解】(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CaO;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Ca(OH)2,故它们共同含有的元素是Ca、O;
(2)碳酸钙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氧化钙由钙离子和氧离子构成;氢氧化钙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由离子构成的是:CaCO3或CaO或Ca(OH)2;
(3)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具有腐蚀性的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从而销毁鸦片;
(4)上图所示过程中④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占:100%-56%=44%。
13.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Cu、Ag 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使碲元素转化为TeO2沉淀分离出来
【详解】(1)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类比CO2与NaOH的反应生成盐和水且各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由流程可知,“碱浸”时发生反应为氢氧化钠和TeO2生成水和Na2TeO3,。
(3)“碱浸”时金属单质Cu、Ag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故反应后过滤,此时滤渣成分为Cu、Ag。
(4)TeO2微溶于水,能与NaOH发生反应;故“沉碲”时,加入硫酸的作用为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使碲元素转化为TeO2沉淀分离出来。
14.(1)把铜转化为氧化铜
(2) 复分解反应
(3)氢气##H2
【详解】(1)铜废料主要成分为Cu,铜不和稀硫酸反应,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灼烧”的主要目的是把铜转化为氧化铜,便于下一步酸溶过程中和稀硫酸反应;
(2)“酸溶”发生反应为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3)“转化”过程中铁和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故生成气体X的成分为氢气。
15. 蚁酸溶液显酸性 a B CO 有大量水珠出现 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黑色 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污染(合理即可) 收集纯净的一氧化碳气体(合理即可)
【详解】探究Ⅰ:蚁酸的酸碱性
进行实验: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石蕊试液,变红色,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链接:蚁酸显酸性,被蚊虫叮咬后,可涂抹碱性物质,酸碱中和,减轻痛痒,肥皂水显碱性,故选a;
探究Ⅱ:蚁酸的分解产物
设计实验:蚁酸的熔点是8.6℃,故常温下,蚁酸是液体,故常温下,在一定条件下加热蚁酸应选择装置B;
进行实验:,故将分解产物通入C处空瓶,实验中观察到D处瓶内出现灰色沉淀,结论:分解产物中有CO;
甲酸分解生成两种物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C、H、O,故生成物中也应含C、H、O,故还有水生成,C处水蒸气遇冷形成水珠,故C处瓶内的现象是:出现大量水珠;
由此可知,蚁酸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探究Ⅲ:产物的性质
拓展实验: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实验现象为: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黑色;
该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因为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
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可通过Ⅰ装置排水法收集一氧化碳,故填:收集纯净的一氧化碳气体。
16. 锥形瓶 由紫色变红色 澄清石灰水 蓝色沉淀产生 碳酸钙## 猜想二 无色酚酞溶液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步骤一现象中为试管外壁发烫,且底部有白色不溶物,即可证明含有氧化钙,步骤三又证明含有碳酸钙,则可得到猜想二正确 煅烧不同的时间,在1100℃~1200℃范围内生成的生石灰活性度均高
【详解】Ⅰ.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1)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为:锥形瓶;
(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故装置B中的现象是:由紫色变红色;
(3)装置C若用于检验生成的气体,其中试剂为: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碳酸钙分解
步骤二:取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氯化铜溶液,由结论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则有氯化铜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钙,现象为:有蓝色沉淀产生,即可证明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同时也证明了固体成分中含有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
步骤三:取部分底部白色不溶物于第三支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即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说明白色不溶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实验结论:综上所述,证明了猜想二正确;
交流与反思:小芳同学认为,步骤二中还可滴加其他试剂用来替代氯化铜溶液,该试剂可以是 酚酞试剂,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显碱性,能够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即可证明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小华同学认为,只需完成步骤一和步骤三即可获得相同实验结论,他的依据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步骤一现象中为试管外壁发烫,且底部有白色不溶物,即可证明含有氧化钙,步骤三又证明含有碳酸钙,则可得到猜想二正确;
拓展与分析:石灰石煅烧的最佳温度范围一般为1100℃~1200℃的证据是:煅烧不同的时间,在1100℃~1200℃范围内生成的生石灰活性度均高。
17.(1)解:设样品中NaHCO3的质量为x
答: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84%。
(2)偏小
【详解】(1)碳酸氢钠受热生成碳酸钠和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逸出,减小的质量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和20g-13.8g=6.2g;过程见答案。
(2)若上述测定过程中未加热至恒重,则导致碳酸氢钠的质量计算偏小,测得NaHCO3的质量分数将偏小。
新疆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5酸和碱、中和反应,盐和化肥: 这是一份新疆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5酸和碱、中和反应,盐和化肥,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德阳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5酸和碱、中和反应,盐和化肥: 这是一份四川省德阳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5酸和碱、中和反应,盐和化肥,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流程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菏泽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5酸和碱、中和反应,盐和化肥: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5酸和碱、中和反应,盐和化肥,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