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3年高考物理实验专题突破
专题实验7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备战2023年高考物理实验专题突破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实验7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备战2023年高考物理实验专题突破,文件包含专题实验7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备战2023年高考物理实验专题突破解析版docx、专题实验7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备战2023年高考物理实验专题突破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3年高考物理实验专题突破
实验07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思维突破
原型突破
重点讲析
1.碰撞找点:把被撞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每次让入射小球从斜槽同一高度自由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重复实验10次。标出碰后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撞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N。如图1所示。
2.验证:连接ON,测量线段OP、OM、ON的长度。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最后代入m1·OP=m1·OM+m2·ON,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成立。
注意事项
(1)碰撞的两物体应保证“水平”和“正碰”。
(2)选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即m入>m被碰。
(3)实验过程中实验桌、斜槽、记录的白纸的位置要始终保持不变。
误差分析
(1)主要来源于质量m1、m2的测量。
(2)小球落点的确定。
(3)小球水平位移的测量。
三.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常考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方案四
利用等大小球做平抛运动完成一维碰撞
在粗糙斜面上两车碰撞完成一维碰撞
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一维碰撞
利用等长悬线悬挂等大小球完成一维碰撞
根据平抛测速度
纸带测速度
光电门测速度
机械能守恒测速度
m1·=m1·+m2·
m1·v0=(m1+m2)v1
m1·v0=m1·v1+m2·v2
m1·v0=m1·v1+m2·v2
【例1】如图,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2)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将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由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止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小球m1从斜轨上S位置由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撞,并多次重复。
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
E.测量平抛射程OM、ON
(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
【答案】 (1)C (2)ADE (3)m1·OM+m2·ON=m1·OP
【解析】 (1)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由H=gt2知t=,即小球的下落时间一定,则初速度v=可用平抛运动的水平射程来表示,选项C正确。
(2)本实验要验证的是m1·OM+m2·ON=m1·OP,因此要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和m2以及它们的水平射程OM和ON,而要确定水平射程,应先分别确定两个小球落地的平均落点,没有必要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的高度h和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故应完成的步骤是ADE。
(3)若动量守恒,应有m1v1+m2v2=m1v0(v0是m1单独下落离开轨道时的速度,v1、v2是两球碰后m1、m2离开轨道时的速度),又v=,则有m1·+m2·=m1·,即m1·OM+m2·ON=m1·OP。
创新突破
重点讲析
创新角度
实验装置图
创新解读
实验原理
的创新
1.利用斜面上的平抛运动获得两球碰后的速度.
2.利用对比性实验,体现了实验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实验器材
的创新
1.利用气垫导轨代替长木板,利用光电门代替打点计时器,提高实验的精确度.
2.利用相对误差评价实验结果.
1.利用铝质导轨研究完全非弹性碰撞.
2.利用闪光照相机记录立方体滑块碰撞前后的运动规律,从而确定滑块碰撞前后的速度.
实验过程
的创新
1.用压缩弹簧的方式使两滑块获得速度,可使两滑块的合动量为零.
2.利用v=的方式获得滑块弹离时的速度.
3.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测定弹簧的弹性势能.
【例2】为了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和检验两个小球的碰撞是否为弹性碰撞,某同学选取了两个体积相同、质量相差比较大的小球,按下述步骤做了实验:
①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且m1>m2)。
②按图示安装好实验器材,将斜槽AB固定在桌边,使槽的末端切线水平,将一斜面BC连接在斜槽末端。
③先不放小球m2,让小球m1从斜槽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滚下,记下小球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
④将小球m2放在斜槽末端边缘处,让小球m1从斜槽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分别记下小球m1和m2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
⑤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各个落点位置到斜槽末端点B的距离。图中D、E、F点是该同学记下小球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到B点的距离分别为LD、LE、LF。
根据该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不放小球m2时,小球m1从斜槽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滚下,m1的落点在图中的________点,把小球m2放在斜槽末端边缘处,小球m1从斜槽顶端A
处由静止开始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碰后小球m1的落点在图中的________点。
(2)若碰撞过程中,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有________。
A.m1LF=m1LD+m2LE
B.m1L=m1L+m2L
C.m1LE=m1LD+m2LF
D.LE=LF-LD
【答案】(1)E D (2)C
【解析】 (1)小球m1从斜槽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滚下,m1的落点在图中的E点,小球m1和小球m2相撞后,小球m2的速度增大,小球m1的速度减小,都做平抛运动,所以碰撞后m1球的落地点是D点,m2球的落地点是F点。
(2)设斜面倾角为θ,小球落点到B点的距离为L,小球从B点抛出时速度为v,则竖直方向有Lsin θ=gt2,水平方向有Lcos θ=vt,解得v===,所以v∝。由题意分析得,只要满足m1v1=m2v2+m1v1′,把速度v代入整理得m1=m1+m2,说明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若两小球的碰撞是弹性碰撞,则碰撞前后机械能没有损失,则要满足关系式m1v=m1v1′2+m2v,整理得m1LE=m1LD+m2LF,故C正确。
【例3】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我们可以用带竖直挡板C和D的气垫导轨以及滑块A和B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弹簧的长度忽略不计).
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B的质量mA、mB.
②调整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
③在A和B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放置在气垫导轨上.
④用刻度尺测出A的左端至C板的距离L1.
⑤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使分别记录滑块A、B运动时间的计时器开始工作.当A、B滑块分别碰撞C、D挡板时停止计时,记下A、B分别到达C、D的运动时间t1和t2.
(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上述测量的实验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上式中算得的A、B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并不完全相等,产生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利用上述实验数据能否测出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若能,请写出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的右端至D板的距离L2 (2)mA-mB=0 原因见解析 (3)见解析
【解析】:(1)验证动量守恒,需要知道物体的运动速度,在已经知道运动时间的前提下,需要测量运动物体的位移,即需要测量的量是B的右端至D板的距离L2.
(2)由于运动前两物体是静止的,故总动量为零,运动后两物体是向相反方向运动的,设向左运动为正,则有mAvA-mBvB=0,即mA-mB=0.造成误差的原因:一是测量本身就存在误差,如测量质量、时间、距离等存在误差;二是空气阻力或者是导轨不是水平的等.
(3)根据能量守恒知,两运动物体获得的动能之和就是弹簧的弹性势能,所以能测出.故有ΔEp=.
真题突破
重点讲析
1.(2022·浙江·高考真题)“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阻力很小的滑轨上有两辆小车A、B,给小车A一定速度去碰撞静止的小车B,小车A、B碰撞前后的速度大小可由速度传感器测得。
①实验应进行的操作有_______。
A.测量滑轨的长度
B.测量小车的长度和高度
C.碰撞前将滑轨调成水平
②下表是某次实验时测得的数据:
A的质量/kg
B的质量/kg
碰撞前A的速度大小/()
碰撞后A的速度大小/()
碰撞后B的速度大小/()
0.200
0.300
1.010
0.200
0.800
由表中数据可知,碰撞后小车A、B所构成系统的总动量大小是_______kg·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C
【解析】①[1]碰撞前将滑轨调成水平,保证碰撞前后A、B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可,没有必要测量滑轨的长度和小车的长度、高度。
故选C。
②[2]由表中数据可知小车A的质量小于B的质量,则碰后小车A反向运动,设碰前小车A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可知碰后系统的总动量大小为
解得
2.(2019·浙江·高考真题)小明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的装置如图1所示,悬挂在O点的单摆由长为l的细线和直径为d的小球A组成,小球A与放置在光滑支撑杆上的直径相同的小球B发生对心碰撞,碰后小球A继续摆动,小球B做平抛运动.
(1)小明用游标卡尺测小球A直径如图2所示,则d=_______mm.又测得了小球A质量m1,细线长度l,碰撞前小球A拉起的角度α和碰撞后小球B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x、竖直下落高度h.为完成实验,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B两球碰后粘在一起形成新单摆,其周期__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粘合前单摆的周期(摆角小于5°).
【答案】 14.40; 小球B质量m2,碰后小球A摆动的最大角 ; 大于;
【分析】游标卡尺读数的方法是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根据球A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来分析球A的速度,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来分析球B的速度,从而确定要测量的物理量;两球粘在一起后球的重心发生变化,据此判断摆长的变化,从而判断周期的变化;
【解析】(1)球的直径为d=14mm+×8mm=14.40mm;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碰撞前瞬间球A的速度(),碰撞后仍可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计算小球A的速度,所以需要小球A碰后摆动的最大角;小球B碰撞后做平抛运动,根据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可得小球B的速度,要求B的动量所以需要测量小球B的质量;
(2)黏在一起后,球的重心发生变化,如图所示,摆长发生变化,故根据单摆周期可得周期变大.
3.(2011·北京·高考真题)如图1,用“碰撞试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①试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______(填选项前的序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②图1中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多次从斜轨上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然后,把被碰小球静止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小球从斜轨上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相撞,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_____(填选项的符号)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
B.测量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别找到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
E.测量平抛射程OM,ON
③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用②中测量的量表示);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用②中测量的量表示)。
④经测定,,,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O点的距离如图2所示。
碰撞前,后m1动量分别为p1与p1′,则p1∶p1′=____;若碰撞结束时m2的动量为p2,则p1′∶ p2′=11∶___
实验结果说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为_________
⑤有同学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仅更换两个小球的材质,其它条件不变,可以使被撞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增大。请你用④中已知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出被撞小球m2平抛运动射程ON的最大值为 ________cm
【答案】 C ADE 14:11 11:2.9 1.01 76.8
【解析】①[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通过落地高度不变情况下水平射程来体现速度。故答案是C;
②[2]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l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l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测量平均落点的位置,找到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因此步骤中D、E是必须的,而且D要在E之前.至于用天平秤质量先后均可以.所以答案是ADE或DEA或DAE。
③[3][4]设落地时间为t,则
而动量守恒的表达式是
动能守恒的表达式是
m1=m1+m2
所以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则
m1∙OM+m2∙ON=m1∙OP
若碰撞是弹性碰撞,动能是守恒的,则有
m1∙OM2+m2∙ON2=m1∙OP2
④[5][6][7]碰撞前后m1动量之比
⑤[8]发生弹性碰撞时,被碰小球获得速度最大,根据动量守恒的表达式是
m1 v1= m1+m2
动能守恒的表达式是
m1=m1+m2
联立解得
=v1
则对应的表达式
因此最大射程为
S=76.8cm
4.(2007·全国·高考真题)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其中v10和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1和v2分别是碰撞后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非弹性碰撞的e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实验11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备战2023年高考物理实验专题突破,文件包含专题实验11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备战2023年高考物理实验专题突破解析版docx、专题实验11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备战2023年高考物理实验专题突破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实验9 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备战2023年高考物理实验专题突破,文件包含专题实验9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备战2023年高考物理实验专题突破解析版docx、专题实验9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备战2023年高考物理实验专题突破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实验8 测量金属的电阻率-备战2023年高考物理实验专题突破,文件包含专题实验8测量金属的电阻率-备战2023年高考物理实验专题突破解析版docx、专题实验8测量金属的电阻率-备战2023年高考物理实验专题突破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