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 教学课件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章末复习课 教学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章末复习课 教学课件,共30页。
第一章章末复习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引力斥力间隙无规则扩散热量做功势能剧烈动能无规则热传递热值Vq比热容cm(t-t0)cm(t0-t)mq 分子动理论要点回顾要点一(1)物质的组成: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分子的直径极小,通常用10-10 m为数量级来量度。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分子。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1)扩散现象:由于分子运动,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2)扩散现象说明了两点:①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3)扩散现象发生的条件:一是不同种物质,二是相互接触,二者缺一不可。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判断是否属于扩散现象的方法(1)区分分子与宏观物体:分析题目中的研究对象是分子还是宏观物体。能用肉眼直接看到的物体或微粒,无论多小都不是分子,它们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2)区分是自发的运动还是受外力的运动:分子运动是自发的,分子并不是在外力(如重力、风力等动力)作用下运动。这里要特别注意区别用机械的方法(如搅拌),或因外力使物体发生的宏观运动。(4)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物体的温度越高,扩散越快,热运动越剧烈。方法技巧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1)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这两种力是同时存在的。分子间表现的是引力还是斥力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2)类比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内能要点二1.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其单位是焦耳(J)。(1)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量称为分子动能;(2)由于分子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也有一定的作用力,因而分子具有势能,称为分子势能。注 意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3.内能和机械能的比较4.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热传递。(1)热传递发生的条件:不同的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就会发生热传递,直到温度变得相同(没有温度差)。(2)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但二者的实质不同:①热传递的实质: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不发生变化。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内能增加(减少);②做功的实质: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通过做功实现相互转化,即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增加(减少)。5. 温度、内能、热量的关系热值及其计算要点三1.热值 2.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1)固体和液体燃料:Q = mq;(2)气体燃料: Q = Vq 。比热容要点四1.探究物质吸热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1)探究物质吸热多少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方法:比较烧开一壶水和烧开半壶水所需热量的多少。实验结论: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质量有关。(2)探究物质吸热多少与温度变化量的关系实验方法:比较同样一壶把它从20℃加热到100 ℃与把它加热到50 ℃所需热量的多少。实验结论: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温度升高的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 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温度变化量有关。(3)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与物质种类的关系实验方法:在两个相同的试管内加入质量相等的水和铁砂,同时在酒精灯上加热,比较水和铁砂的吸热情况。实验结论:质量相同的水和铁砂吸收相同的热量,铁砂温度升高得多。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与物质种类有关。2.比热容 (5)水的比热容: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为4.2×103 J/(kg·℃)。利用这一特性,可以用水作散热剂、调节气候等。3.热量的计算(1)吸热公式:(2)放热公式:题型一分子运动与机械运动例1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科学家为了说明戴口罩防护的重要性,用高速摄像机拍下了打喷嚏的过程。如图所示,数万个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的小液滴(气溶胶),组成高密度喷射物,最远可达8m。可见,不戴口罩会有大量病毒随产生的小液滴传播开来。小明认为病毒随喷嚏向四周飞散是扩散现象。 你认为他的说法是否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你判断的依据是 。小液滴不是分子,小液滴的运动属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正确跟踪练习1. 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大雪纷飞 B.稻浪起伏 C.炊烟袅袅 D.花香袭人D题型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例2 如图所示的事例中,不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C解析:用锯锯木头,克服摩擦做功,使锯条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错误。划火柴点火,火柴克服摩擦力做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错误。烧水时水温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正确。铁丝来回弯折,温度升高,手对铁丝做功,使得铁丝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错误。2.下列关于改变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功一定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B.刹车过程中,刹车片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 C.冬天往手上哈气取暖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 D.摩擦生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解析:将物体提高,克服重力做了功,物体重力势能增大,但物体内能不变,故A错误。汽车刹车过程中,刹车片克服摩擦做功,刹车片的温度升高,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正确。冬天往手上哈气取暖,手的温度升高,是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故C错误。摩擦生热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故D错误。D跟踪练习题型三温度、内能、热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例3 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0 ℃的冰内能为零 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的物体A解析:温度升高时,内能一定增加,故A正确。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B错误。一切物体均具有内能,故C错误。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故D错误。3.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正在沸腾的水的温度一定是100 ℃ D.从滑梯上滑下,臀部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D 跟踪练习题型四对比热容的理解例4 质量为5 kg的汽油,用去一半后,关于剩下的汽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比热容、热值都变为原来的一半 B.密度不变,比热容、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C.密度、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热值不变 D.密度、比热容、热值都不变解析:密度、比热容、热值三个物理量,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物质的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热值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是一般不发生变化的量,质量为5 kg的汽油用去一半后,质量、体积发生变化,但剩下的汽油的密度、比热容、热值都不变,故D正确。D4. 如图所示,两个烧杯中分别装有相同质量、初温均为80 ℃的水和煤油,将两个相同质量、初温均为20 ℃的铁块同时放入水和煤油中(已知c水>c煤油),热平衡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降低的温度多 B.煤油降低的温度多 C.煤油放出热量多 D.两个铁块吸收热量相同解析:由题意可知两铁块的质量和初温相同,水和煤油的初温和质量相等,由水和煤油的温度比铁块的温度高可知,铁块放入煤油和水中后,水和煤油放出热量,铁块吸收热量。假设热平衡后两铁块升高的温度相同,则此时两液体的温度也相同,由c水>c煤油和Q=cmΔt可知,水放出的热量比煤油放出的热量多,而多放出的这些热量会导致铁块和水上升一定的温度,所以,水降低的温度少,煤油降低的温度多,故A错误,B正确。由水降低的温度少可知,水中铁块的温度高,由Q=cmΔt可知,水中铁块吸收的热量多,即水放出的热量多,故C、D错误。B跟踪练习题型五实验探究例5 在探究物体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在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同时加热过程中,用搅拌棒不断搅动。下表是实验记录的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来反映的。(2)比较1、2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越高,吸收的热 量 (选填“越多”“越少”或“相同”)。(3)比较3、4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加热时间越多 同种物质升高温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例5 在探究物体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在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同时加热过程中,用搅拌棒不断搅动。下表是实验记录的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4)比较2、4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与物 质的 有关。(5)此实验除了使用控制变量法还使用了 法。种类(或材料)转换跟踪练习5.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他得到如下数据:(1)分析第 次或第 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 有关。(2)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 温度时,物质吸收热量 。(均选填“不同”或“相同”)1、2 3、4质量相同不同题型六热量的计算例6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煤炉给10 kg的水加热,同时他 们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加热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1)经过6 min加热,水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若再让水吸收1.26×106 J的热量,它将升高到多少摄氏度? 跟踪练习6.人类发展史也是利用燃料的历史,干木柴、煤的放热本领不同,是因为它们的 (选填“热值”“热量”或“温度”)不同,完全燃烧0.28 m3的天然气可放出 J的热量,这些热量若全部被水吸收,可让 kg的水温度升高20 ℃[已知天然气热值q=3.0×107 J/m3,水的比热容c=4.2×103 J/(kg·℃)]。热值8.4×106100
第一章章末复习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引力斥力间隙无规则扩散热量做功势能剧烈动能无规则热传递热值Vq比热容cm(t-t0)cm(t0-t)mq 分子动理论要点回顾要点一(1)物质的组成: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分子的直径极小,通常用10-10 m为数量级来量度。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分子。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1)扩散现象:由于分子运动,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2)扩散现象说明了两点:①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3)扩散现象发生的条件:一是不同种物质,二是相互接触,二者缺一不可。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判断是否属于扩散现象的方法(1)区分分子与宏观物体:分析题目中的研究对象是分子还是宏观物体。能用肉眼直接看到的物体或微粒,无论多小都不是分子,它们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2)区分是自发的运动还是受外力的运动:分子运动是自发的,分子并不是在外力(如重力、风力等动力)作用下运动。这里要特别注意区别用机械的方法(如搅拌),或因外力使物体发生的宏观运动。(4)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物体的温度越高,扩散越快,热运动越剧烈。方法技巧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1)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这两种力是同时存在的。分子间表现的是引力还是斥力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2)类比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内能要点二1.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其单位是焦耳(J)。(1)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量称为分子动能;(2)由于分子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也有一定的作用力,因而分子具有势能,称为分子势能。注 意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3.内能和机械能的比较4.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热传递。(1)热传递发生的条件:不同的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就会发生热传递,直到温度变得相同(没有温度差)。(2)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但二者的实质不同:①热传递的实质: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不发生变化。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内能增加(减少);②做功的实质: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通过做功实现相互转化,即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增加(减少)。5. 温度、内能、热量的关系热值及其计算要点三1.热值 2.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1)固体和液体燃料:Q = mq;(2)气体燃料: Q = Vq 。比热容要点四1.探究物质吸热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1)探究物质吸热多少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方法:比较烧开一壶水和烧开半壶水所需热量的多少。实验结论: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质量有关。(2)探究物质吸热多少与温度变化量的关系实验方法:比较同样一壶把它从20℃加热到100 ℃与把它加热到50 ℃所需热量的多少。实验结论: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温度升高的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 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温度变化量有关。(3)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与物质种类的关系实验方法:在两个相同的试管内加入质量相等的水和铁砂,同时在酒精灯上加热,比较水和铁砂的吸热情况。实验结论:质量相同的水和铁砂吸收相同的热量,铁砂温度升高得多。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与物质种类有关。2.比热容 (5)水的比热容: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为4.2×103 J/(kg·℃)。利用这一特性,可以用水作散热剂、调节气候等。3.热量的计算(1)吸热公式:(2)放热公式:题型一分子运动与机械运动例1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科学家为了说明戴口罩防护的重要性,用高速摄像机拍下了打喷嚏的过程。如图所示,数万个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的小液滴(气溶胶),组成高密度喷射物,最远可达8m。可见,不戴口罩会有大量病毒随产生的小液滴传播开来。小明认为病毒随喷嚏向四周飞散是扩散现象。 你认为他的说法是否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你判断的依据是 。小液滴不是分子,小液滴的运动属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正确跟踪练习1. 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大雪纷飞 B.稻浪起伏 C.炊烟袅袅 D.花香袭人D题型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例2 如图所示的事例中,不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C解析:用锯锯木头,克服摩擦做功,使锯条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错误。划火柴点火,火柴克服摩擦力做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错误。烧水时水温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正确。铁丝来回弯折,温度升高,手对铁丝做功,使得铁丝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错误。2.下列关于改变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功一定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B.刹车过程中,刹车片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 C.冬天往手上哈气取暖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 D.摩擦生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解析:将物体提高,克服重力做了功,物体重力势能增大,但物体内能不变,故A错误。汽车刹车过程中,刹车片克服摩擦做功,刹车片的温度升高,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正确。冬天往手上哈气取暖,手的温度升高,是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故C错误。摩擦生热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故D错误。D跟踪练习题型三温度、内能、热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例3 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0 ℃的冰内能为零 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的物体A解析:温度升高时,内能一定增加,故A正确。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B错误。一切物体均具有内能,故C错误。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故D错误。3.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正在沸腾的水的温度一定是100 ℃ D.从滑梯上滑下,臀部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D 跟踪练习题型四对比热容的理解例4 质量为5 kg的汽油,用去一半后,关于剩下的汽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比热容、热值都变为原来的一半 B.密度不变,比热容、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C.密度、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热值不变 D.密度、比热容、热值都不变解析:密度、比热容、热值三个物理量,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物质的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热值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是一般不发生变化的量,质量为5 kg的汽油用去一半后,质量、体积发生变化,但剩下的汽油的密度、比热容、热值都不变,故D正确。D4. 如图所示,两个烧杯中分别装有相同质量、初温均为80 ℃的水和煤油,将两个相同质量、初温均为20 ℃的铁块同时放入水和煤油中(已知c水>c煤油),热平衡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降低的温度多 B.煤油降低的温度多 C.煤油放出热量多 D.两个铁块吸收热量相同解析:由题意可知两铁块的质量和初温相同,水和煤油的初温和质量相等,由水和煤油的温度比铁块的温度高可知,铁块放入煤油和水中后,水和煤油放出热量,铁块吸收热量。假设热平衡后两铁块升高的温度相同,则此时两液体的温度也相同,由c水>c煤油和Q=cmΔt可知,水放出的热量比煤油放出的热量多,而多放出的这些热量会导致铁块和水上升一定的温度,所以,水降低的温度少,煤油降低的温度多,故A错误,B正确。由水降低的温度少可知,水中铁块的温度高,由Q=cmΔt可知,水中铁块吸收的热量多,即水放出的热量多,故C、D错误。B跟踪练习题型五实验探究例5 在探究物体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在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同时加热过程中,用搅拌棒不断搅动。下表是实验记录的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来反映的。(2)比较1、2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越高,吸收的热 量 (选填“越多”“越少”或“相同”)。(3)比较3、4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加热时间越多 同种物质升高温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例5 在探究物体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在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同时加热过程中,用搅拌棒不断搅动。下表是实验记录的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4)比较2、4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与物 质的 有关。(5)此实验除了使用控制变量法还使用了 法。种类(或材料)转换跟踪练习5.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他得到如下数据:(1)分析第 次或第 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 有关。(2)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 温度时,物质吸收热量 。(均选填“不同”或“相同”)1、2 3、4质量相同不同题型六热量的计算例6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煤炉给10 kg的水加热,同时他 们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加热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1)经过6 min加热,水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若再让水吸收1.26×106 J的热量,它将升高到多少摄氏度? 跟踪练习6.人类发展史也是利用燃料的历史,干木柴、煤的放热本领不同,是因为它们的 (选填“热值”“热量”或“温度”)不同,完全燃烧0.28 m3的天然气可放出 J的热量,这些热量若全部被水吸收,可让 kg的水温度升高20 ℃[已知天然气热值q=3.0×107 J/m3,水的比热容c=4.2×103 J/(kg·℃)]。热值8.4×106100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