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质量监测(一)
生物学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Ⅰ卷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8页。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真核细胞中大分子物质与其组成单体、合成部位,对应正确的是( )
A.淀粉:蔗糖、叶绿体基质 B.糖原:葡萄糖、线粒体内膜
C.蛋白质:氨基酸、核糖体 D.DNA:脱氧核糖核酸、核孔
2.植物液泡膜上的水通道蛋白(TIPs)是运输水分子的通道,可使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进行跨膜运输。研究发现TIPs在植物细胞内只分布在液泡膜上,可作为标记物用于识别不同植物或组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破坏TIPs的结构,可能会影响同一细胞中叶绿体的光合作用
B.破坏TIPs的结构,不直接影响植物细胞中葡萄糖的转运
C.用荧光染料标记TIPs可实现对植物细胞中液泡的定位
D.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水分子通过TIPs的跨膜运输需消耗能量
3.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关于以下几个重要科学探究:
①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②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③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④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摩尔根首次将一个特定基因定位在一条特定染色体上
B.②艾弗里证实的“转化因子”和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化学本质一致
C.③与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验证实验一样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
D.④中DNA双螺旋模型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释了DNA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
4.下图为线粒体结构及功能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细胞质基质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参与三羧酸循环
B.线粒体中生成的ATP向细胞质基质运送,需要与细胞质基质中的ADP进行交换
C.三羧酸循环只能以丙酮酸为分解底物,产生的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释放
D.NADH和分解产生的在线粒体内膜上经电子传递链最终传递给
5.下列高中生物学实验中,需要借助显微镜完成的是( )
A.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B.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C.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 D.酵母菌的纯培养
6.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用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如图1),引起如图2所示的一系列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光敏蛋白基因只在小鼠下丘脑CRH神经元中存在和表达
B.光刺激引起CRH神经元细胞膜上的通道开放,外流
C.由图可知,脑—脾神经通路能调节体液免疫
D.图中激活B细胞的是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7.外界因素或细胞自身因素均可引起DNA分子断裂。下图是断裂DNA的一种修复模式,其中DNA同源序列是指具有相同或相似核苷酸序列的片段。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酶a的作用是形成黏性末端,便于侵入同源序列
B.过程②中含同源序列的DNA会发生解旋
C.酶b是DNA聚合酶,以同源序列为模板、侵入单链为引物
D.修复DNA的核苷酸序列可能改变,这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8.在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萌发过程中,幼苗顶端会形成“弯钩”结构。研究发现,弯钩的形成是由于尖端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研究者探究SA(水杨酸)和乙烯(ACC为乙烯前体)对弯钩形成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弯钩可减轻幼苗出土时土壤对幼苗的损伤
B.ACC促进了生长素在弯钩内外侧的不均匀分布
C.SA和ACC对弯钩形成的生理作用相反
D.抑制乙烯信号后SA仍可促进弯钩形成
9.北京第24届冬奥会的理念是“绿色、共享、开放和廉洁”,处处体现出环保理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无水免冲智慧生态厕所”将排泄物发酵成优质有机肥料,实现能量循环利用
B.利用秸秆、玉米渣等可再生资源制成可降解餐具,解决了废弃物污染的问题
C.利用赛区资源建立融于自然的冬奥“山林场馆”,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D.首次使用氢燃料火炬闪烁着“绿色冬奥”的火光,传递低碳环保的绿色奥运理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0—12题。
如图显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姐妹染色单体及着丝粒、动粒结构,其中动粒有驱动染色单体分离的作用。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与黏连蛋白解聚有关。分离酶能使黏连蛋白解聚。通常情况下,分离酶与securin蛋白结合而不表现出活性。进入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中的后期促进复合体(APX)被激活,此复合体能特异性选择并引导securin蛋白降解,激活分离酶。APX自身不能独立工作,需要Cdc20(一种辅助因子)协助。
10.在正常情况下,图中的姐妹染色单体( )
A.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B.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
C.含有等位基因 D.不含有非等位基因
11.以下不是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原因的是( )
A.黏连蛋白发生解聚 B.APX与分离酶结
C.securin蛋白被降解 D.Cdc20具有活性
12.上述资料中没有表明的事实是( )
A.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与纺锤丝的活动无关
B.黏连蛋白解聚是动粒驱动的结果
C.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需要酶的参与
D.Cdc20、APX等物质的作用结果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本卷共5题,共52分。
13.(10分)常春藤叶形美丽,四季常青,花淡黄白色或淡绿白色,具有一定的观赏和药用价值。研究发现,常春藤可吸收并同化家装过程中的污染气体甲醛,其细胞内部分物质代谢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春藤细胞中与花色有关的色素分布在__________中。
(2)图中核酮糖-1,5-二磷酸与生成甘油酸-3-磷酸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生成的甘油酸-3-磷酸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参与下被还原成甘油醛-3-磷酸。
(3)甲醛经气孔通过扩散进入叶肉细胞间,在____________________(场所)中被同化生成己酮糖-6-磷酸。
(4)研究表明,甲醛胁迫可使常春藤细胞的膜脂和蛋白质受到氧化损伤。为探究常春藤对不同浓度甲醛的耐受性,科研人员分别测定了叶片气孔导度(气孔的开放程度)、甲醛脱氢酶(FALDH,甲醛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活性的相对值,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如下图:
①甲醛处理第3天后,常春藤细胞中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使得其光合强度降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减少。
②结果显示,常春藤对低浓度甲醛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其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14.(12分)入侵植物通过3种途径影响食物网:一是入侵植物能够直接被土著草食者取食,通过上行效应按照原有的路径进入土著食物网;二是入侵植物所固定的能量通过引入新的消费者或者转变流通路径形成新的食物网结构;三是入侵植物通过非营养作用造成食物网中各级消费者的种群密度和行为活动等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土著生物群落和食物网结构。下图灰色部分表示入侵前土著食物网的物种组成,空心部分表示植物入侵后食物网的物种组成。
(1)三种途径中表示入侵植物不能被土著草食者摄食,而是通过引入新的草食者而产生新的食物网结构的是途径__________。
(2)途径Ⅰ中C和N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途径Ⅲ中C同化的能量的去向有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入侵物种紫茎泽兰所到之处排挤当地植物,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_,该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演替。
(4)以下案例是通过途径Ⅲ影响食物网的有__________。(多选)
a.裂稃燕麦入侵美国加利福尼亚沿岸半干旱草原后产生的碎屑能够增加土壤的湿度,从而促进土著植物的生长,导致食物网结构发生改变。
b.林下入侵植物葱芥能够通过根系向土壤中分泌植物毒素芥子油苷抑制丛枝菌根真菌的生长,从而影响到土著植物的生长繁殖,改变森林群落组成。
c.穗状狐尾藻入侵河口湿地后,为一些无脊椎动物和幼鱼提供了觅食和庇护场所,形成了更为复杂的水生食物网结构。
d.澳大利亚北部的入侵植物大含羞草可被当地多种植食性昆虫可以利用,其叶片能够被57种昆虫取食,茎被49种昆虫取食,花和根各被2种昆虫收食。
15.(12分)血凝素基因(HA)编码的血凝素是构成流感病毒囊膜纤突的主要成分。成熟的血凝素包含HA1和HA2两个亚单位,其中HA1含有病毒与受体相互作用的位点。IgGFe基因片段(长度为717bp)编码人IgG抗体中的一段小肽,常作为融合蛋白标签。蛋白质分泌依赖于信号肽的引导,本研究中用信号肽IL-2SS代替HA自身信号肽,科研人员尝试构建IL-2SS/HA1/IgGFc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导入大肠杆菌表达和分泌。下图为质粒A、HA的结构及相关限制酶的识别序列。请回答:
(1)流感病毒囊膜上的血凝素是在__________细胞的核糖体合成的。
(2)本实验PCR扩增目的基因时应该选择图中引物__________。
(3)设计引物时,不能包含基因HA1的终止密码子的编码序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用信号肽IL-2SS代替HA自身信号肽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应选择限制酶__________来切割质粒A,然后直接将PCR产物与质粒A混合,同时加入__________酶,使得目的基因与质粒A相连。若目的基因与质粒A正向连接,用BamHⅠ和SacⅠ同时切割重组质粒,完全酶切后的产物的长度分别约为__________bp。
16.(10分)尼古丁会使人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和成瘾性,还会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造成损伤。下图表示尼古丁影响人体某些生命活动的机制,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当尼古丁与POMC神经元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后,会引起POMC神经元__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戒烟后体重上升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引起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至少写出一点)。
(2)研究显示,尼古丁会影响人体对血糖的调节。下图是利用小鼠模拟尼古丁对血糖调节相关指标的测量结果。
据上述结果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有__________。(多选)
A.吸烟诱发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升高
B.吸烟诱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升高
C.吸烟诱发胰岛素抵抗,即降血糖的功能下降
D.长期吸烟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3)研究人员发现大鼠大脑的mHb区中TCF7L2基因表达量与大鼠对尼古丁摄入调控密切相关。通过向野生型大鼠和TCF7L2基因敲除的突变型大鼠注射不同浓度尼古丁后,测定其对尼古丁的主动摄入量,结果见图。
①结果表明TCFTL2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够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尼古丁摄入。
②尼古丁可与乙酰胆碱受体(nAChR)结合,从而引起多巴胺的释放,产生愉悦感。长期大量吸烟的人,nAChR的敏感度降低,结合实验结果推测TCF7L2基因的存在可以__________,nAChR对尼古丁的敏感性,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8分)某闭花传粉植物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由基因A、a控制:茎干有刺和无刺由基因B、b控制。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 红花无刺植株与白花有刺植株杂交,有红花无刺植株、红花有刺植株两种类型,中红花无刺植株自花授粉,表型之比为红花无刺:红花有刺:白花无刺:白花有刺=6:3:2:1。
实验二 从两种表型中各选取一个植株,对它们和两个亲本的两对基因(A、a和B、b)进行PCR扩增,然后进行电泳分离,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红花无刺植株亲本与红花有刺植株的电泳结果分别对应图谱_________。
(3)表型出现6:3:2:1的特殊比,是因为产生了AB、Ab、aB和ab四种等量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基因型为_________合子不能完成正常的胚胎发育。欲对该假说进行验证,请利用题目己涉及的实验技术手段,设计实验并预测结果、结论。
①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论:若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说成立;若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说不成立。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质量监测(一)
第Ⅰ卷
单选:1~12题,每题4分,共48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C | D | C | C | B | C | D | D | A | A |
11 | 12 |
|
|
|
|
|
|
|
|
B | B |
|
|
|
|
|
|
|
|
第Ⅱ卷
本卷共5题
13.(10分)
(1)液泡 (2)的固定(1分) NADPH、ATP (3)叶绿体基质
(4)(叶绿体)膜结构受损(1分)
降低气孔导度,减少甲醛的吸收;提高FALDH的活性,增强对甲醛的代谢能力。
14.(12分)
(1)Ⅱ (2)捕食 (3)下降 次生 (4)abc
15.(12分)
(1)宿主 (2)b、c
(3)防止产生的HA1上不含IgGFc标签(1分) 融合蛋白分泌到大肠杆菌细胞外(1分)
(4)EcoRV 连接酶 5480bp、1061bp
16.(10分)
(1)受体 兴奋
戒烟后,POMC神经元的兴奋程度降低,通过饱腹神经元对“食欲下降”的调节作用降低,增加了食物的摄入。同时又因为缺少尼古丁的刺激下,交感神经兴奋减弱,肾上腺素释放减少,脂肪细胞内脂肪的分解程度下降导致脂肪的积累。(1分)
(2)BCD
(3)①抑制(1分) 提高(1分)
②突变型大鼠对尼古丁的主动摄入量明显高于野生型(1分)
(即TCF7L2基因敲除后,要引起足够的兴奋,需要更多的尼古丁,证明TCF7L2基因敲除后,nAChR对尼古丁的敏感性降低)
17.(8分)
(1)红花、无刺 (2)二、四 (3)BB(1分)
①实验思路:通过PCR扩增中多个无刺植株的B和b基因并进行电泳分离(1分)
②电泳结果都出现条带3(1分);有的电泳结果出现条带4(1分)
2023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河北区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天津市河北区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一位科学家曾说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