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作文写作36技--第13技 纵横正有凌云笔——内容充实技巧(精品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作文写作36技--第13技 纵横正有凌云笔——内容充实技巧(精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考写作36技,经典解读,真题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纵横正有凌云笔内容充实技巧
古人写文章提倡要做到“凤头、猪肚、豹尾”。“猪肚”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作文内容要充实,要求所写的文章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情感饱满,论据充实,意境深远。 “内容充实”是指记叙文中的记叙要素完整,人、景、事、物具体实在;议论文中的议论要素明晰,论据充足;说明文中的说明特征清楚,资料充分。若是写成文学作品(如小说),则要求情节完整,人物形象丰满。 “内容充实”是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新课程标准》对于记叙文写作也有着明确的要求:内容要充实具体。
◎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一文中曾五次写到孔乙己的“脸色”,刻画细腻。孔乙己的“脸色”由“青白”而“红”再到“青白”,又到“灰”而“黑瘦”,这是人物内心情感嬗变历程的直观外现。作者通过对人物神态细微变化的逼真描摹,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孔乙己迂腐的性格特征,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了小说的主题思想,又可见出作者洞幽烛微、绘色传情的艺术匠心。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事例典型,内容充实。作者从大量英雄事迹中选出二十多个例子,又从二十多个例子中选出三个故事,从三个侧面充分地表现了主题。“松骨峰战斗”重在表现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马玉祥救朝鲜儿童”是国际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防空洞里的一席谈话”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士为人民吃苦、为祖国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三个故事,描绘了三个场景,三组形象:有战场上的,也有战场以外的生活;有英雄的集体,也有英雄的个人;有知名的英雄,也有无名的战士。这样就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全部生活经历,展现了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最后为我们塑造出了“最可爱的人”的英雄英雄群像。
一、作文内容常见的问题: ①积累不足,空洞无物。有句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能干的女子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写文章亦如此,如果考生平时不注重材料的收集、积累,或手中材料过于陈旧贫乏,写作时就会感到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即使拼凑出来,作文内容也是平淡、枯燥,满篇假、大、空。
②选材不当,主次不分。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材料充实,文章自然生动丰满。但我们所说的材料充实不是堆砌材料、多多益善,而很多考生恰恰犯了这个毛病:写记叙文时,由于叙述多件事且无主次详略之分,导致所有内容都不具体充实;议论则空谈口号、说大话,没有典型事例和精确的理论依据,或者只是论据的简单罗列,没有恰如其分的分析。
③雕琢不够,枯燥无味。简单叙事,没有生动细致的描写;叙述没有中心,东拉西扯,使得故事不完整;议论空泛,只罗列名人名言或事例,缺少自己的见解;列举或编造虚假事例,缺乏典型性。这些都是内容充实的死敌,是写作中的硬伤。
二、如何充实作品内容: ①要广泛积累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国际风云、社会生活、身边琐事,留意山川河流、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从中捕捉写作材料。广泛阅览也是获取材料的重要途径。要有意识地将大千世界与自我内心世界融会贯通,发现生活的丰富内涵和感受平凡生命的价值。只有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提笔时才能左右逢源。
②要选择新颖材料。新颖,就是新而别致;就是新鲜,有新意,不落俗套,与众不同。自己最熟悉、了解详情而恰好又是别人忽视、不太注意的材料算“新”;对人们熟知的、自己却有了新认识或新体验的材料算“新”;别人没有写过或很少写过的材料算“新”;最近发现的,有时代感(反映新思想、新风尚、新特点)、有意义(表现传统美德)、有意思(体现生活情趣)的材料算“新”。
③要合理裁割取舍。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中心通过具体生动的材料来表现,材料必须受中心统帅。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要学会和善于选择那些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着重地写,详细地写;对于那些与中心关系不大的材料,要略写或者不写。这样才能把文章的中心表达得鲜明、突出、富有特色。
三、内容充实常用方法: (1)对话生动法。很多同学在描写人物对话时,常用这样的形式:我说:“……”他说:“……”这种对话形式单一乏味。其实让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后加上动作和神态等,这样描写人物对话就生动形象,个性鲜明。以《羚羊木雕》为例:
①“说”这个词是常常用的。如: 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②对话中有时不用“说”这个词。如: “您已经给我了。” “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③对话有时用其它的“说”。如: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④在“说”字之前加上“态度”。如: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的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⑤用“神情”表示“说”或在“说”字之前加上“神情”。如: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 ⑥带动作地“说”或以动作表示“说”。如: 妈妈站起来,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2)动作连贯法。描述动作是人物描写最有力的手段,因为这最能显示人物的思想和个性。如果没有“大闹天宫”,没有“景阳冈打虎”,没有“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描写,孙悟空、武松、鲁智深的形象恐怕要大为逊色的。描述动作,要特别注意连贯动词的选择。如鲁迅《社戏》片段: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点”“磕”“退后”“上前”“架”等这些极其传神的动词,详细地描写了小伙伴们开船时的动作程序以及合作划船的情状,表现了小伙伴们驾船动作的熟练、敏捷和去看社戏时的急切、兴奋心情。作者不仅注意到人物“做什么”,还特别注意到人物“怎样做”,这样,通过描述连续动作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
再看下面例子: 常见写法:写一场乒乓球球赛:“他发了一个旋转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解决办法:学会连续使用动词。 修改如下:“只见他高高地将球抛起,眼睛死死盯着球接触球板的瞬间,他手腕轻轻一抖,脚一跺,球高速旋转着,向这边飞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一个动词转瞬变成六七个,文字即刻灵动丰富起来。
(3)内心独白法。内心独白,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自己讲不同的话,这不同的话就能反映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把特定状态下对讲的话详尽地描写下来就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当一件事或一个想法无法用对话的形式来描述,可以使用内心独白,发挥代替对话的作用。内心独白往往是比较主观的内容,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内心独白可以激发观众的兴趣,引起大家的共鸣。
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通过内心独白,细腻刻画了儿时的鲁迅对百草园的留恋之情,丰富了文章内容。
内心独白的内容可以通过下面几种方式来表达: 一是让人物自己跟自己说话。如:有一次上思想品德课,王老师给我们讲要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人要是不爱劳动就叫懒惰,懒人是最没出息的。”她接着问同学在家干不干家务活。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格外紧张,怦怦乱跳,唯恐老师叫到我的头上。想想自己从来没有在家干过家务活,不觉自责道:王小利啊,王小利,你自己还是大队长呢!在学校还能劳动,可是在家里干过什么活呢?什么事不是妈妈干的?完了,今天老师提问,我看你怎么回答?
二是在心里和别人说话。如: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三是多几个猜测,多问几个为什么?如:“啊?我才84分?”这时,我的心里乱哄哄的,“我还能回家吗?”想到这里,我不禁小声哭了起来,怎么办?说试卷丢了?不行,妈妈肯定不会相信!说老师出错题了?连我自己都不信啊!说我一时疏忽大意?那不就更没法活了?哎,老天爷,你教教我,到底该怎么办?”
(4)五感表现法。“五感表现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充分调动人的五种感官(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来全面地展现所描写的事物特点,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将五感写作法运用到作文中,景物就很容易变得丰富而立体。要使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就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细致的观察。
如朱自清在散文《春》中写道: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在这短短几句话中,五感表现法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文中首先运用“母亲的手”这一比喻,从触觉角度描摹春风,无形的风写不出形状,然而从触觉这一感官入手则很容易表现它轻柔的特点;其次,“新翻的泥土气息”“青草味”“花香”几个并列词语在嗅觉上让我们感知到了春天的到来;最后两句话同时运用视觉和听觉描写,展开了一幅鸟儿尽情歌唱、牧童欢快吹笛的画卷。通过多种感官的综合表达,作者勾勒出了一个带着清新气味的、温柔而充满希望的春姑娘形象。相比于单纯从视觉角度写“各种花都开了,鸟儿飞上枝头”,这篇文章则显得生动得多。读完这段文字,我们仿佛已经置身于鸟语花香的春天。
(5)细节充实法。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或细小环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为文章的人物形象与主题思想服务。它包括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以及自然景物、场面气氛的描写等。 如写“母亲不停地唠叨,我很烦躁”,仅11个字,太简单了,怎样写具体呢?请看: 母亲不停地唠叨,我的心烦作一团,双手紧紧塞住耳朵,大喊道:“我已知错了,你还这样烦不烦呀!”母亲还不停止,我朝凳子一脚踢去,冲进房里,把门一拽,“嘣”一声巨响,真希望能把门永远关上…… 上文通过语言、心理、动作的细节描写,把“我”烦躁的情绪写得充实具体。除开这些,还有一种方法也能写具体。
比较下面的文段,你有何感受? 例1:记得有一次,爸爸喝醉了,到家很生气,就开始打人、骂人,就在那天,少年无知的我被爸爸打了。 例2: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 同样是记叙自己被爸爸打的经历,例1没有细节描写,内容平淡无味,让人读之难有感触。例2使用大量文字进行细节描写,使得故事情节生动具体,真实可感,细细读来,仿佛读者亲眼可见一般。
(6)类比联想法。类比联想,指由某一事物的触发而引起和该事物在性质上或形态上相似事物的联想。如在文学色彩学上以红色与革命相联、绿色与青春相联、白色与纯洁相联等等,便属于这类联想。如写母亲端详孩子睡觉,可以联想写母亲的相关作家作品来写,如:
我微微睁睁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曾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无言的祝福;我曾在屠格涅夫的《呱……呱……》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幸福的安详;我曾在毕淑敏的《我的五样》中见过,那母亲的眼神里是一种不能割舍的珍爱! 以排比的句式,丰富了母亲眼神的含义,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7)修辞增色法。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可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如老舍《济南的冬天》: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暖和安适地睡着”“把他们唤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山水当成人,具有人一样的动作——“睡着”和“唤醒”,增添了趣味性。几个句子组合起来,创造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意境。
(8)借景抒情法。这种写法移情入景,借景抒情,看似写景,实则抒情。作者将思想情感融化到对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使描写对象渗透了浓郁的主观情调,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创造意境的重要手段。它能使文章含蓄隽永,意味深长。没有思想情感或者思想性和情感性都浅薄的话,文章也很难内容丰满充实。
如梁衡的《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威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作者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再如寓情于景、借景述怀是《海燕》的基本艺术方法。作者高尔基依据自己的美学选择,赋予笔下的自然景观以各自不同的象征意义,并借助比喻、拟人、对比等艺术手段,使象征的主客体之间达到天衣无缝、自然和谐的境地。读者虽满眼是大海暴风雨前的景象,透过纸背,看到的却分明是一幅革命与反革命殊死较量的战斗画图。
(9)环境渲染法。这犹如拍电影,那些关键的场面,都会配上特定的环境,如要拍一个伤心的人,通常情况下都是在雨天或寒风凛冽的夜晚里。这样的场面,可以使电影中人物的情感具体形象,容易引起共鸣。 写作文也是一样,恰当的环境渲染,能使文章充实。
如要表现“我”被妈妈误解时的痛苦心情,若不懂得环境烘托,仅这样写:“我多么伤心,泪水一滴滴地掉在地上”。这样很难把内容写得具体。应这样进行环境渲染: 我忍不住跑了出去。太阳无情地烤着大地,路边的树叶垂头丧气地低下头,花儿烦躁地摇着。我倚在大树下,这时,老天也来和我作对,突然露出阴沉沉的面孔,不一会儿,还下起蒙蒙细雨,西风阵阵,一丝丝寒意从心头渗出,我不禁打了一个寒战。树尖上,一串串如泪似的水滴不停地滑下,滴在我脸上,混着眼眶里的泪水,无情地流到嘴角边,很苦很苦。 单是写伤心这一情感,通过环境烘托来写,就能写到300多字了,你还愁内容不充实吗?
(10)铺垫蓄势法。铺垫,也可指写作手法中的烘托手法,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的基础性描写。为了突出后面要出场的主要人物、事物或要发生的事件及出现的次要人物、事件、事物进行铺陈描述来引出重要情节和内容的一种表现手法。铺垫能构成前后照应,制造悬念,渲染气氛,使作品针线细密,情节发展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写道:“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这里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因为秋风越来越凉,初冬需要靠着火、穿棉袄,这样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文学作品运用铺垫手法,往往能增加文章的深度,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主题更突出。
蓄势,这种写作艺术又称之为“延宕”,是指在故事情节或矛盾冲突发展到一定阶段,有意识地加以控制,不使它一触即发、草草结束,而是延缓它的总爆发,借以制造声势,使总爆发更有力度,如同张弓射箭,尽力将弓拉满,引而不发,到了一定时候一箭中的。优秀的作品写作时运用蓄势,能增强抒发情感的力度和感人的强度,能使故事情节悬念迭起引人入胜。不平铺直叙,运用诸多环节的蓄势,通过精妙的预设,使文章波澜起伏,情趣盎然,这样读者就会看得津津有味。
如朱自清的《背影》,首先作者把主要事件“买橘”放在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惨淡、父子分别的大背景下去写,这样就给主要事件渲染了一个伤感而特别的氛围,在这样的背最下压力最大最应该受到慰抚的应该是家之主——失去母亲的父亲。然而在分别前还写了父亲亲自送我、给脚夫讲价钱、给我拣座位等关爱儿子的细小情节,中间还插入“我”笑父亲的“迁”这一幼稚的表现。作者在做了充足的渲染铺垫,把人生困境中父亲那隐微的爱子心理充分透视后,才详细刻画他的衣着、爬月台买橘子的动作,最终使父亲的“背影”沉重地刻在了近代文学画廊上,也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这便是“蓄势”手法的绝妙运用。
写作导引范文展示名师点评
1.多维立意。古人云:“文以意为先”,作文首先要立意,“牵挂”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惦记挂念的感情。比如,少小离家老大回,对家就有一种牵挂;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对儿子也有一种牵挂。除了表现对家人、教师的牵挂和思念,对小猫小狗、心爱之物、久违了的老屋等之间的惦念,当然还会有其它的牵挂,地球、环保、故乡的小河、门前的杨柳、生活中偶然发生的被自己不小心碰倒了的某人——一个孩子、一位妇女、一位老人……立意也要靠想象和联想,甚至也可以反话题写作,从反面呼吁应当牵挂,还可以写被牵挂。
2.广泛取材。根据立意来选材,要选择自己最为熟悉、最想表达的东西,选材的范围可以是家庭学校社会中,直接经历或间接经历的,最为主要的是要有真情实感,而且尽量求新,哪怕是旧材也要写出新意。从社会角度选材,表明学生不是只关注自我的那种人,会写出新意来,比如:现在的留守儿童对外出谋生的父母的牵挂,对亲情的呼唤。
3.巧妙布局。文章布局形式千变万化,安排时应该考虑:详写和略写、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目前比较创新的结构布局形式有:题记式、小标题串联式、日记体、书信式、剧本式等。
4.思路提示。看到这个题目,我们很自然地想起了孟郊的《游子吟》,诗中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不是“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慈母的牵挂吗?“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游子对故乡的牵挂;“思君令人老”是对远戍边疆夫君的牵挂;“孤帆远影碧空尽”是对朋友的牵挂……从某一方面而言,人类历史有多长,牵挂就有多长;人间亲情有多深,牵挂就有多深;人间亲情有多浓,牵挂就有多浓。
在我们明确了“牵挂”的含义后,写作也就有了框架与范围。你可以以自己的认知为圆心,以牵挂为半径画圆,所有在此圆内的素材都可以入题;如果你是一个诗词爱好者,在写作时就可以搜集历代有关“牵挂”的诗词,连缀成一篇文才斐然的文章;如果你是一叙事的高手,就可以娓娓道来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有关牵挂的优美故事;如果你是多情的美文家,还可以用如椽的大笔,蘸豪情之墨,高歌“牵挂”之曲,洋洋成一散文…… 当然,要使文章打动读者,还要有细节性的东西,通过细节的描写,把“牵挂”写得惟妙惟肖。
牵 挂海南一考生 世间有一种亲情叫牵挂。说不清那是个什么滋味。 “儿啊,考试时要记得带好笔,千万不要慌……”其实这一类叮嘱在考试之前我己听母亲说了不知多少遍。我一个中学生考了十几年试又怎么会不知道这些细节呢?只是我明白这是母亲对我的爱。她一遍又一遍地不厌其烦地叮嘱我,我不能厌烦,更不能打断。
在中考前两天,母亲就来了。她说食堂的饭菜不好,想过来给我煮饭。原本父亲也要来的,可身为教师他要去监考。他们是那样的牵挂,恨不得插上双翅飞来见我。我本想拒绝父母的好意,毕竟这一次考试又不是高考。但父爱如山,母爱似海,我怎么能忍心拒绝?
在考试前一天,母亲说我是属金的,算命先生说入考场如果有属水的人陪着,一定能顺利通过考试。若是以前,我一定笑她迷信,可现在我却笑不出来了,只觉得心里头沉重得很。父亲以往密密麻麻如雨似的电话在考前一天也不见了踪迹。我知道那是父亲强压着他对我的牵挂没有打电话给我,他生怕打扰我的休息。
中国的父母自古以来就对他们的子女付出的太多太多,牵挂得太多太多,就像一首诗中所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做子女的便是永世也报答不了父母的牵挂恩情。 此刻,我想起了父母连日来一遍遍的叮嘱,都在这一刻汇成一股信念,使我面对未来更加有信心。我明白,给父母最好的回报便是让他们少些牵挂。我相信,我的勤奋努力定不会让他们失望的。 朋友,你呢?你将怎样回报父母这份亲情,这份牵挂?
本文以真情取胜,其亮点主要有: 1.细节描绘,内容充实。文章摘取了那些容易被孩子们忽略的细节,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文,满怀深情地一笔笔绘出了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牵挂,描写细腻丰满。 2.选材贴切,感情真挚。开篇点题,造出一种浓郁的爱的氛围。文中父母简洁质朴的语言以及看似平凡的动作描写无不展现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伟大。读来如三月小雨,滴滴润人心田。
◆2019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作文题◆请以“致敬奋斗的时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这是一个命题作文。致敬,向人敬礼或表示敬意。奋斗,是指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干。时光,是光阴、岁月、韶光、年华、韶华、年光、时间的意思。它应该是一个时间段,而非时间点。致敬奋斗的时光,应该是“我”在某一领域或方面为了抵达某个目标,历经了一段时间,经受住挫折、痛苦,顶住压力,最终战胜了种种困难,获得成功,伴生出成功的荣光、自信的演绎,回望过去,为其间磨砺而出的精神、涅槃重生的形象、锻造百炼的品质而震撼,而产生敬意。
文章的视角,可以从“小我”的角度透视社会的热点:参与马拉松赛事,以此为定点,描摹全民参赛的震撼人心的场面,透析整个社会以体育为媒介来维护和平、维护友谊的“大我”主题;还可以从虚拟的“我”的角度,置身于特定的時代背景,展开对往事的叙述:如“我”是一个闯荡社会的角色,可以是脚夫、走商、战士、僧人,行万里路,甚至不惜为之奉献出宝贵的生命,终于为抵达自己的理想目标,迈出了传奇的步伐等。
奋斗的画面,可以有汗水的苦涩、摔倒的疼痛、蜕变的煎熬,甚至是心酸的感觉,也可以有静谧无声的感化经历、推己及人的领悟过程、漫漫征途的成长诗意,这些都可以作为着眼点,雕琢出经典的画面:匍匐于地的卑微姿态与周匝的光影交错的美好环境相得益彰;抹去辛劳的汗滴与内心不泯的理想之花相互砥砺;内敛低调的作风与迎难而上的勇气和谐并举等,这些,都可以运用欲扬先抑、对比衬托、正侧结合、动静结合、简笔勾勒与浓墨重彩等特定的笔法,雕琢出立体的、多彩的、丰富的画面。
时光的沉淀,就像酒的发酵,能让人看清自己的内心所求:梦想与现实的博弈、时间与奋斗的赛事,都是生命最本真的呼唤与拼搏;个人与社会、小我与大我、文化与文明、传承与创新、和平与和谐等,都是个人、群体、种族的选择与尊重;千人一面还是千面一人,遵循传统还是变化万千,这都是时代留给我们的思考;人与自然、社会和睦相处还是相悖相离,乡村城市化还是保留其原汁原味,这些都需要每一个生命体的参悟。
致敬奋斗的时光王 玥 养蜂人,一生都在追赶着繁花似锦,日夜兼程。看似艰辛而忙碌的生活中却也酿造着日子的浪漫与幸福。正是这平凡生活中的小确幸,点亮了迷途中的人们前进的方向。 ——向那些奋斗在时光之海的人们致敬 老家四月的油菜花田,大片大片的浓艳的烈黄,在饱满的阳光下翻涌滚动着,使人把持不住想要拥抱这来自四月的蓬勃生机。
眼前映入一顶破旧的蓝色帐篷,帐篷四周环绕着一圈蜂箱,还传来耳熟能详的京剧小曲。我好奇地走近,这时,一位身着灰色短衫的老人从帐篷内探出脑袋来,黝黑的脸庞上泛着红光,稀疏的白发傲然竖立着。我向他询问起养蜂的事,他便与我攀谈起来。 从老人口中,我得知了养蜂的诸多不易与辛劳,每年二三月份就开始往祖国的最南方奔去,这时候蜜蜂们蜜脾不足,得多灌些蜜汁,忙碌起来便全天无歇。花期过后,再开着车往北赶,吃喝就全在路上了。
我专注地听着,不禁为老人心疼,问道:“养蜂赚的钱多吗?”他只是尴尬地笑着:“一斤蜜也就十来块钱,槐蜜贵点,赚不了多少的。”我便更加不解与困惑,为何平凡人的生活都这么艰难,为何我们努力了却难以改变现状,为何还要不断地奋斗……我不禁对未来更加担忧,少年的内心,不由得充满恐惧……
可是,养蜂人却笑着感慨:“但我每天生活在别人想看还看不见的世界里嘞。”当朝阳初上时,就拖着蜂箱到万花丛里去,迎着清晨的第一抹光亮和春季独有的芬芳开始工作。当斜阳落下时,就收起蜂箱回到帐篷里去,听着小曲,喝着自己酿的蜂蜜茶,静静地看落日晚霞的缤纷映红半边天,云卷似波浪般泛着柔和动人的光波,南归的燕呀,在浪漫的天际上欢喜地叫着,霞光给它们镀上一层金边,多么美好啊!这些美丽的时光,就是赋予奋斗者的幸福的回馈吧,我想。
我闭上了眼,想象着自己置身其间,蜂涌蝶舞着,百花齐绽着,馥郁芬芳着,这一刻,仿佛我也成了一名幸福的赶花人。“爷爷,这么难的日子都被你过甜了,你可真乐观!” 老人见我一脸敬佩的模样,严肃地回答道:“很多人向往我这样的生活,我闲暇时会在博客上上传一些图片和感想,我可有不少粉丝呢!这样的生活哪里苦?繁花似锦觅安宁,淡云流水度此生,这就够了。”
看着爷爷一脸自豪、乐在其中的模样,我的心头似亮起一盏明灯:日子是自己酿造的,幸福与成功或许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热爱生活的人自然能领悟到平凡生活的小确幸。虽然养蜂人奔波劳苦,但有智慧的人自然会乐在其间,平凡的日子里也会有甜蜜、幸福与芬芳啊!我应该向他,不,应该向所有和他一样的奋斗者致敬! 最美的日子,在于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梦在心间,路在脚下。人生是一首悲欢离合的交响乐,而我们每个人都是演奏家。心头一亮时,我不禁加快了脚步,去追寻属于我的幸福人生!去追逐那些奋斗者的足迹,将这份“致敬”镂刻在血脉深处……
小作者构思精妙,不仅将叙事的线索藏于与养蜂人的交流之中,更将对他的致敬之情逐层展开,就似一面缓缓舒展的画卷,让阅读者伴随着鲜活的文字,领略与养蜂人一样的生活情思:养蜂人,酿造的是蜜,而自己历经的是艰辛;奋斗者,付出的是汗水与苦痛,享受的却是精神上的愉悦。 叙事的过程,也是情感渐次抵达顶峰的过程,内容充实,叙议结合,是独具匠心的亮点。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作文写作36技--第36技 近水楼台先得月——临场发挥技巧(精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考写作36技,经典解读,考场作文应试方法,考场作文硬伤,真题解析,写作导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作文写作36技--第23技 腹有诗书气自华——文采飞扬技巧(精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考写作36技,经典解读,真题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作文写作36技--第17技 春风又绿江南岸——景物描写技巧(精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考写作36技,经典解读,景物描写的方法,景物描写的要求,真题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