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5节 静电的利用与防护获奖课件ppt
展开自然界到处都有静电。生产中的搅拌、挤压、切割等活动,生活中的穿衣、脱衣、运动等过程都可能产生静电。在加油站给车加油前,为什么要触摸一下静电释放器?
静电的产生是由于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或摩擦时,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而带正电,电子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使其带负电。若在物体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积累在物体上的电荷就形成了静电。
构造:高压电源的正级接到金属圆筒上,负极接到县挂在管心的金属线上,它们之间有很强的电场,而且距管心的金属线越近,场强越大。因此,金属线附近的气体分子被强电场电离,成为电子和正离子。
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正离子被吸引到金属线上,得到电子而成为分子;电子向着金属圆筒正极运动的过程中,附在空气中的尘埃上,使尘埃带上负电,并被吸附到金属圆筒上。尘埃积累到一定程度,在重力作用下落入下面的漏斗中。此装置既可以清洁环境又可回收尘埃中的用用物质。
2、静电喷雾基本原理:喷洒农药的飞机上安装有静电喷嘴。静电喷嘴内装有一根带正电的针,喷洒过程中农药水珠离开嘴时会带有大量正电荷。由于与大地相连的农作物的叶子一般都带负电,带正电的农药水珠喷洒到农作物上时,就被吸附在叶子上,不会被风吹走。
3、激光打印基本原理:激光扫描到原稿上文字或图案,经反射,聚集在携带静电的硒鼓上。激光扫描到原稿的空白处,硒鼓上相应部位的静电电荷就被消除,留在硒鼓上的静电荷就形成了原稿的文字或图案。墨粉被硒鼓上的静电吸引,被转移到复印上并被加热固定,复印纸上就出现了原稿上的文字或图案。
静电力的不良后果电视机的荧屏表面容易吸附灰尘,使图像的清晰度和亮度下降。混纺衣服上常出现不易拍掉的灰尘。印刷厂里,纸页之间因静电而粘合,给印刷带来不便。制药厂时,因静电吸引尘埃,使药品达不到标准纯度。
静电火花引起的危害医院手术台上,静电火花会引起麻醉剂爆炸。煤矿里,静电火花会引起瓦斯爆炸。在航开工业里,静电放电会干扰航天器的运行,甚至会造成火箭和卫星的发射失败。在石化工业里,因静电放电引起的事故屡见不鲜。
产生静电灾害的必要条件是积累足够多的电荷。静电的产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静电的积累。随时产生的微小能量在持续累积后,就可能具备可怕的破坏性。在干燥地区和干燥季节,电荷的释放相对困难,所以静电的积累及由其产生的后果会非常明显。避免静电积累的常用方法有静电接地、增加温度、非导电材料的抗静电处理等。
用导线将设备接地,把电荷导入大地
对于体内积存静电较多的人,可以通过“输出”的方式将其消耗掉。 在家里洒些水,不便弄湿地板的地方,放置一两盆清水,同样可以达到增加室内空气湿度的目的。室内可用加湿器,摆放花草或在室内饲养观赏鱼。为避免静电击打,可用小金属器件(如钥匙)、棉抹布等先碰触大门、门把、水龙头、椅背、床栏等消除静电,再用手触及。 电视机不能摆放在卧室。人们看电视时要打开窗户,同电视机保持2-3米距离,看完之后要洗脸、洗手。
雷电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云层的相互摩擦。摩擦导致了云层带异种电荷的大量积累。靠近地面的云层中电荷的大量积聚,会使地面因静电感应而引起电荷的集聚。云层之间、云层与在地面之间形成几百万伏以上的电压。这个电压足可以击穿空气(使空气电离),产生几十万安培的瞬间电流。
避雷原理避雷针就是竖立在建筑物最高处的一根与地相通的金属杆。杆的上端是尖的,尖端容易放电,形成电阻小的通路。云中的电荷可以避雷针入地。建筑物即可免受雷击。
雷暴来临时留在室内比处于室外安全;留在有防雷设施的室内比无防雷设施的室内安全;站立于屋顶最不安全。雷暴来临时当你处于空旷的田野或开阔地带时,应尽快找有防雷设施的地方躲避;如果当时找不到躲避的地方,切记:处于低矮的地方比突出的高地更安全。不能在山顶、山脊、田埂、土堆上行走或肩扛长形工具和物件,不能靠近孤立的高大树木和烟囱类建筑物。
高中物理粤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三节 静电的利用与防护优质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粤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三节 静电的利用与防护优质课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静电的利用,除尘原理,静电的防护,雷电与避雷,生活小常识,本课小结,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5节 静电的利用与防护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5节 静电的利用与防护教课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抗病能力,发芽率,静电屏蔽,湿度调节,避雷针,金属线,导入地下,部分电荷,外界电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鲁科版 (2019)第5节 静电的利用与防护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鲁科版 (2019)第5节 静电的利用与防护精品ppt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静电的利用,静电喷涂,静电的防护,如何预防雷击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