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二生物同步练习(2019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群落的演替课后测评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群落的演替课后测评,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特点,群落演替的特征,群落演替的原因,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3 群落的演替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 目标解读 |
不同种群的生物在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形成动态的生物群落。 | 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
教学重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教学难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知识点01 演替和演替的类型
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演替的类型: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裸岩、沙丘、火山岩和冰川泥上的演替
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
演替过程: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知识点02 演替的特点、原因、方向和结果
1.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特点:
初生演替:演替速度缓慢,经历时间长;
次生演替:演替速度较快,经历时间短;
2.群落演替的特征:
(1)方向:一定的方向性。
(2)能量:群落有机物总量增加。
(3)结构:营养结构变得复杂,物种多样性增加。
3.群落演替的原因:
(1)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
(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
(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5)人类活动的干扰。
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进行的。人类可以对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
人类活动对现有的生物群落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 群落演替的方向:
①自然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②最终的演替结果主要由演替地所处的气候条件决定。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很难形成森林。
- 群落演替的结果:
①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②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③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的变化,使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
考点01 群落演替
群落演替又称生态演替,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群落随时间而变化,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的生态过程。 演替是群落长期变化累积的结果。群落发生演替的主要标志是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变化,或者是在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逐步被另一个群落替代。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群落演替实质上是群落的生活型组成和植物环境的更替。
群落演替的过程可人为划分为三个阶段:
(1)侵入定居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物种创造有利条件。
(2)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种内或种间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在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
(3)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竞争,资源利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
人们对群落的利用和改造很大程度上是在掌握群落演替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随着演替的进行,组成群落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会不断发生变化。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为的破坏和各种异常自然力的干扰,其总趋势是会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增加,直到达到顶极群落为止。
在自然界里,群落的演替是普遍现象,而且是有一定规律的。人们掌握了这种规律,就能根据现有情况来预测群落的未来,从而正确的掌握群落的动向,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草原地区应该科学的分析牧场的载畜量,从而做到合理放牧。
【典例1】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蓄洪防旱的功能,从干沙地开始的湿地演替过程为: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的速度,但不能改变其方向
C. 与地衣相比,苔藓因其繁殖能力更强而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D. 草本阶段比苔藓阶段丰富度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强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当外界环境条件不再发生变化时,群落的演替也将不再进行
B.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往往大于自然因素的影响
C. 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都将形成森林
D. 曾经的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驿站楼兰古国已不复存在,但是人类的活动虽然改变了楼兰古国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但没有改变其演替的方向
2.某植物群落最初有针茅、早熟禾等多年生草本构成;放牧和烧荒后,变为由野燕麦、毛雀麦等一年生草本构成,之后由于鼠尾草、蒿等灌木分泌的樟脑等物质聚集在土壤中,抑制雨季时发芽的一年生草本生长,最终在这些灌木的周围形成1-2m草本不能生长的裸地。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灌木群落中的各种植物构成群落
B. 烧荒后该地的一年生草本再生属于原生演替
C. 放牧烧荒和樟脑都会影响该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
D. 灌木群落只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3.为研究退耕还林的群落演替规律,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原理,调查随退耕年限的变化,群落中不同植物类群的物种数变化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群落演替过程中,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形成提供了适宜条件
B. 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群落演替主要表现为植物的更替
C. 随着退耕时间的延长,群落对光能等环境资源的利用更充分
D. 在第二年人工种植乔木,草本植物的物种数的峰值会推迟
4.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B. 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只有破坏性
C. 可以控制弃耕农田的初生演替 D. 不能使退化的森林得到恢复
5某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山崩,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群落恢复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 该群落恢复过程中最先出现地衣
C. 该群落一定会发展成森林阶段
D. 人类活动可能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
6.下列有关群落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两种演替经历的阶段不完全相同
B. 次生演替的速度一般比初生演替快
C. 两种演替一般都朝向与环境相适应的方向进行
D. 两种演替总会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增大、结构更复杂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群落水平结构与种群分布、土壤湿度、光照强度有关,与生物自身特点无关
B. 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C. 自然群落一般是向物种多样化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D. 只有人类活动才可以改变自然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2.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B. 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原因是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C. 群落演替是一个种群替代另一个种群的过程
D. 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起始条件不同
3.某校足球场未养护,原有的优势草本植物被狗牙根、一年蓬等一年生草本植物所取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群落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种的消亡
B. 如果继续不养护,该校足球场最终一定能演替成森林
C. 足球场养护前后的优势种均为草本植物,故没有发生群落演替
D. 足球场养护前后均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4.改造盐碱化草原是利用多种恢复生态学技术治理退化的生态系统,使这一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受干扰前的状态,下图为一个简化的技术流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 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演替理论
B. 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
C. 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被替代主要是植物之间竞争的结果
D. 人为恢复生态系统时需要向生态系统输入物质和能量
5.某森林曾被开垦用于种植农作物,后退耕还林。下列关于该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 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不变
C. 人为因素改变了该演替的速度 D. 退耕还林可以获得更大的价值
6.光裸的岩地上长出森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地衣阶段形成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苔藓不会使岩石分解
B. 草本植物阶段比灌木阶段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多,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强
C. 森林阶段群落中不能找到地衣、苔藓,但能找到草本植物和灌木
D. 人类在弃耕农田的活动会改变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的速度和方向
7.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 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 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D. 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二、填空题
8.水葫芦的繁殖速度极快,其在中国南部水域广为生长,成为外来物种侵害的典型代表之一。如图为科学家在某一水生生态系统中开展的轻度、中度、重度水葫芦入侵区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
(1) 水生生态系统中距离河岸不同地段植被的种类不同,这属于群落的____。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其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减少。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 在轻度入侵区,水葫芦大量繁殖后,沉水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减少,这是在___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在重度入侵区,水葫芦每4 d增加50%且呈“J”型增长,若初始数量为30棵,则60 d后,种群数量Nt=________棵(只写表达式,不计算)。
(3) 若该水生生态系统由于上游水库的建立,河水干涸,其后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____演替,上述实例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 阶段I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 阶段I与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 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2.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②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③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 )
A. ②①③ B. ③②① C. ①③② D. ③①②
3.某森林曾被开垦用于种植农作物,后因产量不高而弃耕,若干年后又恢复到森林。下列关于该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 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不变
C. 人为因素引发了该演替 D. 弃耕地中有种子等繁殖体
4.小麦原产西亚,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麦的地区。学者推断在四千多年前小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农田中小麦种群的空间特征可能呈镶嵌分布
B. 将大豆与小麦轮作可以提高氮元素的利用率
C. 麦田中的微生物可将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供小麦利用
D. 拓荒种麦导致群落发生初生演替,改变了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5.下列关于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山脚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植被类型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 空间异质性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
C. 湖泊演替为森林群落都要经历五个演替阶段
D. 在中温中湿的条件下,顶极群落是温带雨林
6.南通滨江公园湿地区,总面积66000平方米,以原低洼河道为基础进行系统改造,形成特有的“原生态水景”。该湿地有各种湿地植物,生活着水雉、黄苇鳽(jiān)等珍稀水鸟。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滨江公园中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所有生物共同组成生物群落
B. 由低洼河道改造形成“原生态水景”属于群落的初生演替
C. 流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全部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D. 湿地生态系统的“景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7.如图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要时间足够,不管任何气候条件,弃耕农田一定可以演替到森林阶段
B. 阶段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不存在垂直结构
C. 从演替的过程可以看出,群落的演替就是指植物的演替
D. b阶段为c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造宜环境
8.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群落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时才能发生演替
B. 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均发生变化
C. 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的改变导致种间关系发生改变
D. 群落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快
9.农田被弃耕后,发生群落演替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农田弃耕后很快就会有野生植物在农田定居
B. 在演替初期,各种植物之间无竞争关系
C. 随着植物群落的演替,群落中的动物也随植物一起发生变化
D. 草本植物的演替比较迅速,而木本植物的演替比较缓慢
10.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 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 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11.群落演替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群落的物种组成一定不同
B. 在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群落中优势种一定不同
C. 在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两种群之间的关系一定不同
D. 在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群落的垂直结构一定不同
12.如图表示两个陆生群落的演替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曲线D点表示次生演替开始进行,之前并无演替发生
B. b曲线代表群落的初生演替,演替进程缓慢,经历的阶段较多
C. E点处的物种丰富度较C点高,和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环境因素的改変有关
D. E点物种丰富度最大,表示群落可能达到平衡状态,其类型由气候和土壤条件决定
二、填空题
13.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所示。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______,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_____关系。
(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____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_____型增长。
(4)若实验结果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____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_____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14.某森林因火灾被大片烧毁。如图是火烧后该地的植物群落在恢复过程中,各类不同植物类型生物量的变化状况。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生物量是指净生产量在调查时刻前的 ______ 。
(2)该植物群落的恢复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这种演替类型属于 ______ 。恢复到一定阶段时,图示的不同植物类型同时交织在一起,这体现了群落的 ______ 结构。
(3)当群落演替到 ______ 时,群落的总生物量将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 ______ 。在此之前的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植物类型中 ______ 的生物量会持续上升,而 ______ 的生物量呈下降趋势。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群落的演替精品课后复习题,文件包含23群落的演替学生版docx、23群落的演替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群落的演替精品练习题,文件包含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高中生物同步精品讲义23群落的演替原卷版doc、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高中生物同步精品讲义23群落的演替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练习,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