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设计
- 《卖油翁》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骆驼祥子》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 3 次下载
-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教学设计 教案 2 次下载
- 《驿路梨花》教案 教学设计 教案 4 次下载
- 《陋室铭》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最苦与最乐》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最苦与最乐》教案,共3页。
《最苦与最乐》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清本文的结构,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2、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从论述中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责任的含义。引导学生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二)教学难点:领悟苦乐观的深刻内涵,理解责任的含义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四、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二)作者简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草堂。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三)初读课文,理解文本1.字词过关揽(lǎn):拉到自己身上来。达观(dá guān):心胸开朗,见解通达。契约(qì yuē):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排解(pái jiě):调解(纠纷);排除危难。如释重负(rú shì zhòng fù):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海阔天空(hǎi kuò tiān kōng):原比喻人心胸开阔,无拘无束;现常用来形容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悲天悯人(bēi tiān mǐn rén):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2.理清文章,回答问题(1)人生什么事最苦?“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2)人生什么事最乐?“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应该像“君子”那样,“把这种种责任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4)根据以上问题,分析课文结构。结构:分总。(四)再读文章,深入文本1.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的?归纳: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关于人生最苦的许多答案,并且——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贴切,水到渠成。通过与贫穷、失意、老去、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是无法排解的。2.作者是如何阐述“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的?归纳:作者引用了古语、俗语、孔子的话,从解除心理负担,体会有活力的人间趣味这个侧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3.作者是怎样阐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归纳: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才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4.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作者观点。归纳:未尽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为人生最大快乐。(或“未尽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五)研读文本,品味语言1.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归纳: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2.“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归纳: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3.“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归纳: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4.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归纳: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令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七、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第一部分(1-3):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二部分(4):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三部分(5-6):论述人应当勇于尽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八、教学反思这是一篇议论文,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是通过论点把握、语言分析、拓展练习几步来完成教学的。首先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梁启超提出的“最苦”与“最乐”的观点分别是什么,然后结合标题分析本文的中心论点应该是有“最苦”与“最乐”,并从中指导学生对论点的归纳。之后从议论文的三个要素进行了分析,教会学生如何提炼论点,分析材料。然后是对议论文语言的分析,找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体会梁启超语言的流畅、严密、简洁、亲切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