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三章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三章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四章 第一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四章 第三节 生态工程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后作业题
展开[课下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
1.一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合理的解释是( )
A.这个生态系统没有自我调节能力
B.这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定很弱
C.这个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一定很少
D.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选D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的限度时,生态系统就可能遭到破坏。
2.当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这个事例说明( )
A.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
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的能量来源
D.生态系统具有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解析:选B 题中信息“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显示,河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2020·北京石景山期末)地球上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自我调节能力。与农田、草原、冻原等生态系统相比较,热带雨林的自我调节能力特点是( )
A.种群数量调节能力强,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弱
B.分解力弱,生产力强
C.抵抗力稳定性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弱
D.能量流动速度快,物质循环速度慢
解析:选C 与农田、草原、冻原等生态系统相比较,热带雨林的组成成分最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弱;热带雨林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均较农田、草原、冻原等生态系统多,故生产力强,分解力也强;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紧密联系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速度都较快。
4.下列实例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
A.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
B.草原上羊的数量剧增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的数量增长
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的发生
D.废弃多年的耕地上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
解析:选B 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养料,说明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不能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草原上羊数量剧增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的数量增加,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植被破坏导致泥石流发生,没有体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耕地上出现小灌木林是群落演替的结果,不能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5.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该生态系统( )
①处于大量物种更替的过渡阶段 ②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 ③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 ④有比较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⑤能量的收支随气候周期性变化 ⑥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⑦生产者的数量大于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
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解析:选B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已经处于稳定的森林阶段,通常不会有大量物种的更替,①错误;生产者所含的能量最多,并不意味着其个体数量就最多,⑦错误。
6.(2020·海口月考)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
解析:选C 抵抗力稳定性强调“抵抗外界干扰,保持原状”,受到相同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的数量变化越不明显,则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结合图中曲线变化趋势可知C项图示抵抗力稳定性最高。
7.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它们之间可以形成下列四种捕食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 )
A.a→b→c→d B.abcd
C.abcd D.a→b→c←d
解析:选B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成分,它可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一旦生产者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受到严重影响。B项中a、c、d均为生产者,b可以从不同途径获取食物,当受到干扰时,该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最强,其稳定性最高。
8.(2020·聊城高二检测)某池塘演变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生物水蚤随之大量繁殖,导致藻类数量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因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
B.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
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
D.早期、后期均属于正反馈调节
解析:选B 在早期,藻类大量繁殖引起的变化(水蚤大量繁殖)又反过来抑制藻类的繁殖,这属于负反馈调节。在后期,排入污水引起了部分水蚤死亡,加重污染后又加剧了更多的水蚤死亡,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9.(2020·山西大学附中高二模块诊断)有些人工林面积大,构成的树种单一,树木年龄和高度比较接近,树冠密集,这种森林被称为“绿色沙漠”,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场所,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
B.密集的树冠遮挡了阳光,使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简单
C.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短,生态系统的稳态容易维持
D.生物多样性水平低,缺少天敌对虫害的控制,易暴发虫害
解析:选C 人工林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场所,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A正确;人工林密集的树冠遮挡了阳光,使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简单,B正确;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食物网复杂程度低,生态系统的稳态不容易维持,C错误;人工林生物多样性水平低,缺少天敌对虫害的控制,易暴发虫害,D正确。
10.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密切相关,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所处的环境无关
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
D.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
解析:选A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环境条件有关,因此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随着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环境条件的变化是不断变化的;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强,而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弱。
11.某研究小组连续10年调查某生态系统,发现该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越来越低
B.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逐渐降低
C.10年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将不存在分层现象
D.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围湖造田或过度放牧
解析:选D 由图中曲线的变化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不断减少,但不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的变化也不相同,有的可能增加,也有的可能降低,甚至消失。物种丰富度降低,物种数量减少,营养结构变得越来越简单,因而其抵抗力稳定性逐渐降低,恢复力稳定性逐渐升高。生态系统中无论物种丰富度如何变化,生物群落都具有垂直结构,因此存在分层现象。毁林造田、毁草造田、围湖造田、过度放牧等都会造成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降低。
12.图a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b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
C.图b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
D.图a是负反馈调节,图b是正反馈调节
解析:选C 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因此图a中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由于不确定乙是生产者,图a不一定是一条食物链,但食性关系是乙→甲→丙,它们表示的是负反馈调节机制,即乙的增加会促使甲、丙的增加,甲、丙的增加会抑制乙的增加,而图b所示为正反馈调节,它会使生态系统偏离原有的稳态。
二、非选择题
13.当害虫种群密度已经达到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即经济阈值时,就必须采取生物防治、农药防治等措施。下图表示在A点和E点分别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据图分析回答:
(1)在A点开始进行的是__________防治,E点开始进行的是__________防治。
(2)在A点开始的防治中,害虫数量在波动中上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害虫数量上升到一定程度后也会下降,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稳定性。
(4)一般认为害虫防治主要是控制害虫数量的多少而不是彻底消灭害虫,试用生态学原理进行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曲线可知,A点开始采取防治措施后,害虫数量在波动中上升,而E点开始采取防治措施后,害虫数量降到一定范围,由此可判断A点开始进行农药防治,E点开始进行生物防治。A~E之间,害虫数量在波动中上升的原因是害虫在进化中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越来越多及有毒物质的富集使害虫的天敌数量减少等。如果彻底消灭害虫,则生物多样性降低,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1)农药 生物 (2)一方面由于农药的选择作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比例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由于农药直接毒害或通过食物链间接毒害害虫的天敌,使天敌数量越来越少 (3)抵抗力 (4)在害虫对农作物不产生危害的前提下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4.(2020·石家庄质检)近年,市面上出现了很多观赏性小生态瓶,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如图是一个简易生态瓶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小生态瓶内________(填“能”或“不能”)进行碳、氧、氮、磷等元素的循环利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易生态瓶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能力,但简易生态瓶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尽可能长时间维持生态瓶的相对稳定,应将该生态瓶置于________________处,并避免阳光直射。若要在该生态瓶中添加小动物,则应注意各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于生态瓶内有生产者和分解者,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小生态瓶可以通过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微生物分解等生理过程实现碳、氧、氮、磷等元素的循环利用。(2)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简易生态瓶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然而由于小生态瓶内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很弱,所以简易生态瓶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3)为尽可能长时间维持生态瓶的相对稳定,应将该生态瓶置于通风、光线良好的环境中,从而有利于生产者固定能量,同时还要避免阳光直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因此添加小动物应注意各营养级生物之间的比例。
答案:(1)能 该生态瓶内有生产者和分解者,能通过光合、呼吸、分解等生理过程实现各元素的循环利用
(2)自我调节 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很弱 (3)通风、光线良好 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15.如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请回答:
(1)生态系统结构复杂,各组分间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紧密联系,形成统一整体;同时,________调节着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若要保持一个封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必须从外界源源不断地输入________。
(3)对a、b两个生态系统施加相同强度的干扰,若ya>yb,则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为a____(填“>”“<”或“=”)b;对同一生态系统来说,x和y的关系为________(填“正相关”或“负相关”)。
(4)环境污染是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之一。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可用于生态风险评估。进行生态风险评估时,要计算出一个风险熵数(RQ),若RQ<1显示污染物对生物的健康只构成低风险,RQ≥1则显示污染物可能对生物有害。请根据表中的RQ值预测污染物对4种生物生存和该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种类 | RQ | ||
汞(Hg) | 铅(Pb) | ||
A | 某种小乔木 | 0.75 | 0.55 |
B | 某种植食动物 | 1.26 | 0.84 |
C | 某种大型真菌 | 0.91 | 0.48 |
D | 某种肉食动物 | 1.25 | 2.05 |
解析:(1)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将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连成一个统一整体。(2)物质是循环往复的,因此一个生态系统可以实现物质上的自给自足;而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的,因此必须从外界源源不断地输入能量,才能保持封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在相同强度的干扰下ya>yb,表明a生态系统受到的影响更大,其抵抗力稳定性低。偏离正常范围越大,恢复需要的时间就越长,故x和y呈正相关。(4)根据RQ的含义可判断表中污染物对4种生物生存和该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①D内两种污染物的RQ>1,B内汞的RQ>1,污染物会威胁这些生物的生存,由于A和C生物体内两种污染物的RQ<1,其生存不会受到威胁。②可能导致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抵抗力稳定性会降低,生态平衡可能会被破坏。
答案:(1)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2)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能量 (3)< 正相关 (4)D内两种污染物的RQ>1,B内汞的RQ>1,污染物会威胁这些生物的生存,由于A和C生物体内两种污染物的RQ<1,其生存不会受到威胁。汞、铅污染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抵抗力稳定性会降低,生态平衡被破坏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一中高一下学期生物竞赛兴趣小组选拔测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一中高一下学期生物竞赛兴趣小组选拔测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勤建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竞赛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勤建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竞赛生物试题,共11页。
2022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生物基础知识竞赛(必修二)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生物基础知识竞赛(必修二)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摩尔根用果蝇做了大量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