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高考 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生物(三) 教师版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 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生物(三) 教师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生 物(三)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2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生物体均由细胞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在肺部的血浆中大量增殖
B.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C.蓝藻的叶绿体中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多样性
【答案】B
【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故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不能在肺部的血浆中大量增殖,A错误;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细胞中既有DNA又有RNA,但遗传物质都是DNA,B正确;蓝藻为原核生物,其细胞内无叶绿体,C错误;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但未揭示生物体结构的多样性,D错误。
2.物质跨膜运输与细胞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小分子物质均可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
B.主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
C.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其成分及结构无关
【答案】C
【解析】小分子物质并不都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无机盐离子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A错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不需要能量,C正确;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其成分及结构有关,D错误。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就是相思豆。研究发现相思豆中含有很强毒性的毒蛋白-相思子毒素蛋白。相思子毒素蛋白前体由4部分组成,即34个氨基酸的前导信号序列、251个氦基酸的A链、263个氨基酸的B链以及连接A、B链的14个氨基酸的连接肽。经过相应细胞器的加工,最后形成含有514个氨基酸的相思子毒素蛋白,加工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思子毒素蛋白前体在翻译过程中产生561个水分子
B.内质网与高尔基体均能对该前体进行包括切除在内的加工
C.据图分析液泡中含有相应的酶,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加工
D.液泡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C
【解析】多肽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故相思子毒素蛋白前体在翻译过程中产生的水=(34+251+263+14)-1(最终为1条肽链)=561个,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在内质网中加工后可将前导信号序列切除,再经高尔基体加工后,切除连接肽序列,故内质网与高尔基体均能对该前体进行包括切除在内的加工,B正确;液泡内含有色素,但一般不具有对蛋白质进行加工的功能,且据题图无法得出液泡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的结论,C错误;囊泡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液泡之间进行流通的方式,也属于生物膜系统,液泡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正确。
4.将一株质量为20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可达到40g。下列有关此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黄瓜植株增加的质量与光照无关
B.黄瓜植株增加的质量与植株的光合作用有关,与呼吸作用无关
C.黄瓜植株增加的质量仅与幼苗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的水分与矿质元素有关
D.黄瓜植株增加的质量是幼苗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作用的结果
【答案】D
【解析】黄瓜植株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光合作用需要光,A错误。黄瓜植株增加的质量即净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质量,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有关系,B错误。黄瓜幼苗根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增加质量;也可以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元素,合成相关的化合物,增加质量;叶片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也能增加质量,C错误。黄瓜幼苗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二者的差值即黄瓜植株增加的质量,D正确。
5.下列研究工作是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
A.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
B.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
【答案】B
【解析】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A错误;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B正确;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C错误;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是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完成的,D错误。
6.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DNA会随着复制次数增加而逐渐缩短。在生殖系细胞中存在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能够将变短的DNA末端重新加长。端粒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中不会含有端粒
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能够催化染色体DNA的合成
C.人体生殖系细胞以外的其他细胞不含端粒酶基因
D.细胞衰老与染色体DNA随复制次数增加而缩短有关
【答案】C
【解析】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没有端粒,A正确;由图可知,端粒酶以RNA为模板,在蛋白质酶的催化下,合成DNA,从而延长端粒,B正确;人体生殖系细胞以外的其他细胞含端粒酶基因,但端粒酶基因不表达,C错误;染色体DNA会随着复制次数增加而逐渐缩短,端粒逐渐减少从而对内部正常的DNA序列造成破坏,细胞逐渐衰老,D正确。
7.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让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株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株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①④可以判断出植株甲是杂合子
B.通过①可以判断出全缘叶是显性性状
C.②中全缘叶植株一定是纯合子
D.③中植株甲是父本,此交配方式是测交
【答案】C
【解析】由分析可知,①④均可以判断出植株甲是杂合子,A正确;①让全缘叶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B正确;②中若另一株全缘叶植株为显性纯合子,也会出现②中所述现象,C错误;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可以说明一个亲本为杂合子,另一个亲本为隐性纯合子,此交配方式是测交,D正确。
8.细胞中出现的异常mRNA被SURF复合物识别而发生降解的过程被称为NMD作用,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mRNA质量监控机制,该机制能识别并降解含有提前终止密码子的转录产物以防止毒性蛋白的产生。图中异常mRNA与正常mRNA长度相同,AUG、UAG分别表示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NMD作用有助于人类对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防治
B.SURF复合物只能识别异常mRNA的终止密码子
C.NMD的降解机制可以有效防止相对分子质量减小的毒性蛋白的产生
D.异常mRNA产生的原因是DNA发生了碱基对替换造成的,其降解产物为核糖核苷酸
【答案】A
【解析】由图示可知,异常mRNA与正常mRNA长度相同,故异常mRNA产生的原因是转录它的基因发生碱基对替换造成的,则NMD作用有助于基因突变导致基因遗传病的防治,A错误;由图示可知,SURF只能识别异常mRNA的终止密码子,B正确;根据题干信息“该机制能识别并降解含有提前终止密码子的转录产物以防止毒性蛋白的产生”可知,NMD降解机制能有效防止相对分子质量减小的毒性蛋白的产生,C正确;由图示可知,异常mRNA与正常mRNA长度相同,故异常mRNA产生的原因是转录它的基因发生碱基对替换造成的,异常mRNA由突变基因转录,其降解产物为核糖核苷酸,D正确。
9.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依赖机体的调节实现的,所以调节过程紊乱会导致个体患病。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激素、抗体和神经递质等均参与机体的调节过程,正常情况下它们不能持续发挥作用
B.内环境稳态被破坏只由外界环境因素发生剧烈改变引起,如气温过低导致体温下降
C.如果下丘脑功能障碍,则机体的产热过程及手指被针扎后痛觉的产生均受影响
D.饥饿状态下,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和氧含量均会降低
【答案】A
【解析】激素和神经递质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被立即灭活,不能持续发挥作用,抗体与抗原结合后会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不能持续发挥作用,A正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内外环境的剧烈改变均会导致内环境稳态破坏,B错误;痛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下丘脑功能障碍,不会影响痛觉的产生,C错误;饥饿状态下,血糖浓度较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肝糖原分解加快,所以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D错误。
10.以同种小鼠为实验材料,分别进行4个与某种胞内寄生菌有关的免疫学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别给切除胸腺和未切除胸腺的两组小鼠接种该菌,预测切除组小鼠易感染该菌
B.分别给注射和未注射抗T细胞抗体的两组小鼠接种该菌,预测未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
C.分别给注射和未注射感染过该菌小鼠的血清的两组小鼠接种该菌,预测未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
D.分别给注射和未注射感染过该菌小鼠的T细胞的两组小鼠接种该菌,预测未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
【答案】B
【解析】给切除胸腺和未切除胸腺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因该菌为胞内寄生菌,与细胞免疫有关,故预测切除胸腺组小鼠因细胞免疫被破坏,易感染该菌,A正确;给注射和未注射抗T细胞抗体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因为注射组抗T细胞抗体,破坏了细胞免疫,免疫力降低,易感染该菌,B错误;给注射和未注射感染过该菌小鼠的血清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因为未注射的小鼠体内缺少抗体(血清中含有抗体),所以预测未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C正确;给注射和未注射感染过该菌小鼠的T细胞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因为未注射的小鼠体内没有记忆T细胞,不能引起二次免疫,故预测未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D正确。
11.切取某种植物胚芽鞘的顶端,分成甲、乙两组,按如图所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段的弯曲程度(α角),测得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能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方向属于极性运输
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的左侧,使胚芽鞘左侧生长素浓度过高,引起胚芽鞘左侧生长慢于右侧,形成α角
C.显微镜观察丙图弯曲的去顶胚芽鞘切段纵切装片,可能会发现左侧细胞比右侧细胞长
D.甲、乙图和表格的数据可以证明单侧光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移动
【答案】C
【解析】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由于没有合适的对照实验,所以该实验不能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方向属于极性运输,A错误;图示中的琼脂块放置在去顶胚芽鞘切面的左侧,导致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的左侧,使胚芽鞘左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右侧,引起胚芽鞘左侧生长快于右侧,形成α角,B错误;结合对B选项的分析可知:若将丙图弯曲的去顶胚芽鞘切段纵切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可能会发现左侧细胞比右侧细胞长,C正确;由于没有合适的对照实验,甲、乙图和表格的数据不能证明单侧光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移动,D错误。
12.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遭到破坏后,形成一片空地,叫作“林窗”,这时候往往最先进入的是杨树、白桦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了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物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杨树、白桦在林窗中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在群落演替的初期,杨树和白桦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C.红松取代杨树和白桦,说明红松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杨树、白桦在林窗中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种群间的竞争关系是群落演替的内在因素,在群落演替的初期,杨树和白桦间也存在竞争关系,B错误;在演替过程中,红松林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林,说明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C正确;群落演替就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因此群落的物种组成会不断发生变化,D错误。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法布莱病患者由于溶酶体中缺少α-半乳糖苷酶,使得糖脂无法被分解而聚集在溶酶体中。研究者构建了哺乳动物细胞株,用来生产α-半乳糖苷酶药用蛋白,使患者的症状得以改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α-半乳糖苷酶是在细胞的溶酶体内合成的
B.药用蛋白的产生与高尔基体的加工、分类和包装有关
C.药用蛋白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并与溶酶体融合
D.法布莱病的诊断可通过酶活性测定或测代谢产物来进行
【答案】BCD
【解析】α-半乳糖苷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错误;药用蛋白属于分泌蛋白,由分析可知,其产生与高尔基体的加工、分类和包装有关,B正确;药用蛋白是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并与溶酶体融合,C正确;法布莱病是由于患者细胞中的溶酶体中缺少α-半乳糖苷酶,无法分解糖脂而导致的,故法布莱病的诊断可通过酶活性测定或测代谢产物来进行,D正确。
14.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R、r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R对r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R、r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雄蝇中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R基因纯合时致死
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r基因纯合时致死
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r基因纯合时致死
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R基因纯合时致死
【答案】D
【解析】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由于后代雌∶雄≠1∶1,说明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故排除位于常染色体上,应属于伴性遗传,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存在等位基因,所以该对等位基因不会仅位于Y染色体上。①假如是基因型XRXR致死,且R、r在X染色体上,Y上无同源区段,根据“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RXr×XrY→1XRXr∶1XrXr∶1XrY∶1XRY(致死),符合题意;②假如是基因型XRXR致死,如果是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根据“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RXr×XrYr→1XRXr∶1XrXr∶1XrY∶1XRYr,后代没有致死,不符合题意;③假如是基因型XrXr致死,如果是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或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亲本只有一种表现型,不符合题意。故选D。
15.研究发现,肾小管对葡萄糖逆浓度的重吸收主要依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但重吸收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血糖超过一定浓度,尿液中就会出现葡萄糖。服用SGLT-2抑制剂可以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过量的葡萄糖从尿中排出,降低血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糖的主要去路是在组织细胞中氧化分解,同时释放能量
B.葡萄糖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C.服用SGLT-2抑制剂的患者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所对应的血糖浓度会降低
D.SGLT-2抑制剂作用于SGLT-2转运蛋白后,导致服药者尿量减少
【答案】BD
【解析】糖类是人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血糖的主要去路是在组织细胞中氧化分解,同时释放能量,A正确;根据肾小管对葡萄糖逆浓度的重吸收主要依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钠一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说明葡萄糖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B错误;SGLT-2抑制剂可以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过量的葡萄糖从尿中排出,降低血糖,所以服用SGLT-2抑制剂的患者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所对应的血糖浓度会降低,C正确;SGLT-2抑制剂作用于SGLT-2转运蛋白后,抑制了肾小管对原尿中葡萄糖的重吸收,由于原尿中葡萄糖的浓度较大,渗透压较高,故影响了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服药者尿量增加,过量的葡萄糖从尿中排出,D错误。
16.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许多诗词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或是对动植物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的概括,借以抒发情怀,讴歌大自然。下列有关古诗词与所蕴含生物科学知识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答案】ABD
【解析】“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说明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向阳的花木由于日光的原因,温度要比背阴的同种植物的温度高一些,所以会较早的发育,A正确;“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叶中的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各种无机营养成分又被根吸收。同时分解产生的CO2释放到大气中又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由此可见,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是不断循环的,B正确;“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体现了生物的繁殖现象,而不是竞争,且竞争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早莺争、“新燕”啄属于种内关系,C错误;“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流萤即萤火虫,晚上出来活动,并能发出荧光,萤火虫间通过光传递物理信息进行交流,D正确。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7-2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1、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此题包括4小题,共45分。
17.土壤酸化是生态难题,种植合适的树木对其修复改造是一种较合理的手段,罗拉多蓝杉具有一定的耐酸性,为探讨pH对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进行了有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pH=7为对照组)。回答下列问题:
(1)罗拉多蓝杉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_________,该部位还产生了________。除测定氧气释放速率,还可以通过测定_________吸收速率来表示净光合速率。
(2)若罗拉多蓝杉长期处于pH=4的环境中,其能否生长?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植物衰老或逆境下,植物细胞会累积大量活性氧使细胞膜发生过氧化作用,丙二醛(MDA)是细胞膜过氧化的最终产物。据此推测,随pH的降低,罗拉多蓝杉体内的丙二醛(MDA)含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类囊体薄膜 [H]和ATP CO2
(2)能 净光合速率大于0,说明可以积累有机物,故植物可以生长
(3)先降低再升高
【解析】(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中,水的光解产生氧气,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光反应阶段在类囊体薄膜还产生了[H]和ATP。净光合速率可以用氧气释放速率、有机物积累速率及CO2吸收速率来表示。(2)植物能否生长关键依据是是否有有机物积累,由题图分析可知,罗拉多蓝杉在pH=4的环境中,氧气释放速率大于0,即净光合速率大于0,有有机物积累,可以生长。(3)由题图数据分析可知,在pH=6时罗拉多蓝杉的净光合速率大于pH=7时的净光合速率,pH由7下降到6的过程中,罗拉多蓝杉体内的丙二醛(MDA)含量下降;而pH=4和pH=5的净光合速率步下降且均低于pH=7时的净光合速率,说明pH=4和pH=5对于pH=7的而言是不适宜的逆境,此时罗拉多蓝杉体内的丙二醛(MDA)含量会随pH的降低而升高。所以,随pH的降低,罗拉多蓝杉体内的丙二醛(MDA)含量变化趋势是先降低再升高。
18.胰腺是哺乳动物的一种腺体,有外分泌部和内分沁部之分。外分沁部分泌产生胰液,内含多种消化酶;内分泌部即胰岛。胰腺的生理作用和生理变化与生命息息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胰腺中不同细胞分泌的与血糖变化有关的物质有___________(写两个),等某同学认为胰腺中不同细胞分泌的物质在发挥作用后均会被灭活,该观点对吗?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血糖平衡受神经一体液的调节,胰液的分泌受到小肠黏膜分泌的___________的调节。胰岛素能作用于全身组织,而胰高血糖素不能,说明激素调节具有___________特点。
(3)科学家在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并破坏了腺泡细胞中全部的高尔基体,检测放射性的聚集和转移情况。结果发现,放射性只在细胞内进行转移,但却未出现在细胞外,这表明___________。
【答案】(1)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不对 胰腺包括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外分泌部分泌的酶可以反复利用
(2)促胰液素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3)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分泌有关
【解析】(1)胰腺中内分泌部分分泌的与血糖变化有关的物质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激素均具有微量、高效且作用完之后会被灭活的特点,但胰腺包括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外分泌腺产生的与糖类等物质分解有关的酶可以反复利用,及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具有发挥作用后被灭活的特点,但外分泌部分泌的消化酶可反复使用,不会在发挥作用后被灭活。(2)血糖平衡受神经-体液的调节,血糖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而胰液的分泌受到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的调节。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能作用于全身组织,而胰高血糖 素不能,说明激素调节具有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的特点。(3)科学家在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 标记的亮氨酸,并破坏了腺泡细胞中全部的高尔基体,检测放射性的聚集和转移情况。结果发现,放射性只在细胞内进行转移,但却未出现在细胞外,这表明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分泌有关。
19.为研究植物群落多样性下降对地下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某地发生过火灾的岛屿按照面积分为大、中、小三组,面积越小的岛屿距末次火灾年限越长。
(1)岛屿不同区域常常呈现出____________类型和密度的镶嵌分布,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大、中、小三组岛屿可以代表不同演替阶段的生态环境,群落演替的结果往往是由环境和____________共同作用决定的。
(2)地下生物群落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等微生物以及各种土壤小动物组成。
(3)为了研究不同岛屿移除植物功能群对地下线虫类群的影响,通常需要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采集土壤,统计样本中线虫的____________,从而推测线虫的物种丰富度。
研究人员假设不同岛屿上植物功能群的移除均会降低线虫类群生物量,且岛屿越大,影响越明显。下图为部分实验数据: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上述假设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种群 (群落内部的)生物
(2)细菌、真菌
(3)取样器取样 种类数(种类和数目) 不成立 移除乔木后,大岛屿上取食植物的线虫生物量增加。或移除苔藓后,大岛屿取食细菌(或真菌)的线虫生物量变化最小(合理给分)
【解析】(1)群落的水平结构往往呈现出种群类型和密度的镶嵌分布。群落演替的结果往往是由环境和生物共同作用决定的。(2)地下生物群落主要由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以及各种土壤小动物组成。(3)为了研究不同岛屿移除植物功能群对地下线虫类群的影响,通常需要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采集土壤,统计样本中线虫的种类数,从而推测线虫的物种丰富度。分析柱形图可知:移除乔木后,大岛屿上取食植物的线虫生物量增加。或移除苔藓后,大岛屿取食细菌(或真菌)的线虫生物量变化最小,故假设“不同岛屿上植物功能群的移除均会降低线虫类群生物量,且岛屿越大,影响越明显”不成立。
20.研究发现水稻的7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Dd与水稻的产量相关,D基因控制高产性状,d基因控制低产性状。水稻至少有一条正常的7号染色体才能存活。研究人员发现两株染色体异常稻(体细胞染色体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植株甲的可遗传变异类型具体为_________________,请简要写出区分该变异类型与基因突变最简单的鉴别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植株甲的基因型为Dd,若要确定D基因位于正常还是异常的7号染色体上,请试用最简单的方法设计实验证明D基因的位置(请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将种子种植后观察子代植株的产量,统计性状分离比;
②若子代均为____________,D基因在7号正常染色体上;若子代高产植株∶低产植株为2∶1,D基因在7号异常染色体上;
(3)经实验确定基因D位于异常染色体上,以植株甲为父本,正常的低产植株为母本进行杂交,子代中发现了一株植株乙。若植株乙的出现是精子异常所致,则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D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若让植株甲、乙进行杂交,假设产生配子时,三条互为同源的染色体其中任意两条随机联会,然后分离,多出的一条随机分配到细胞的一极,则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片段缺失)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区分(分裂期/联会时期的装片)
(2) 让甲植株自交产生种子 高产植株
(3) MI后期,同源染色体(7号)未分离,移向一极
(4) 高产∶低产=8∶3
【解析】(1)甲中的异常染色体与正常染色体比较可知,异常染色体为染色体片段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位点上基因的改变,这种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而染色体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的,所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可以进行区分。(2)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及结论:①让甲植株自交产生种子,种植后观察统计后代植株的产量;②如果D基因位于正常7号染色体上,则自交结果因dd无正常7号染色体不能存活,故全部为高产(DD、2Dd);如果D基因位于异常7号染色体上,则自交结果因DD无正常7号染色体不能存活,故高产(Dd)∶低产(dd)=2∶1。(3)植株甲作为父本,基因型为Dd,低产植株为母本,基因型为dd,若产生植株乙的基因型为Ddd,且植株乙的出现是精子异常所致,则可判断异常精子的基因型为Dd,产生的原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条7号染色体没有分开,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所致。(4)植株甲、乙进行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基因型见下表:
由上表可知,高产∶低产=8∶3。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1.【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临床试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实验时,首先要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定某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菌落,可用____________法或____________法将样本接种于__________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
(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____________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在37℃培养箱中培养24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在平板培养细菌时一般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将平板倒置,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分别含有A、B、C、D四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下列现象:含A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含B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含C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含D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A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对该细菌具有杀灭作用的抗生素是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D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此菌落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应选择抗生素_____。
【答案】(1)平板划线 稀释涂布(或涂布) 固体
(2)涂布 需要 防止培养基的水分蒸发;防止冷凝水滴落在培养基中造成污染
(3)A、C、D 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 抗生素D的耐药菌
(4)A
【解析】(1)从样本中分离菌落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为了得到菌落,将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使其“均匀生长”的方法是用涂布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适宜温度培养。在平板培养细菌时一般需要将平板倒置,目的是防止培养基表面的水分蒸发;防止冷凝水滴落在培养基中造成污染。(3)在抗药性检验过程中,如果在菌落周围出现透明的圆圈,说明此种抗生素可抑制该细菌;透明圈的大小表示着此种抗生素抗菌的强弱,将分别含有A、B、C、D四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A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A敏感,抗生素A可抑制该细菌;含B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病菌对抗生素B不敏感,抗生素B不能抑制该细菌;含C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说明该病菌对C的敏感性比对A的弱,抗生素A的抑菌效果比抗生素C强;含D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A的小,说明该病菌对D的敏感性比对A的弱,抗生素A的抑菌效果比抗生素D强;所以对该细菌具有杀灭作用的抗生素是A、C、D,判断的依据是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含D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A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D的耐药菌。(4)根据(3)的分析,实验结果抗生素A对该致病菌的作用最好,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应选择抗生素A。
22.【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
“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马铃薯主粮食化”是国家战略。为了实现栽培马铃薯不需施氮肥、不需洒农药,就要培育固氮马铃薯、抗病虫马铃薯,下图是培育固氮马铃薯过程中的建构基因表达载体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的DNA片段含有根瘤菌拟核上固氮酶活性极强的固氮基因,乙图所示质粒含有T-DNA序列和抗除草剂基因,请写出EcoRⅠ酶识别序列并标出切点:_______(用“↓”表示切点位置)。乙图中EcoRⅠ酶所识别的位点应在Ti质粒的_______片段上。都用EcoRⅠ酶获取目的基因和切割Ti质粒的一个最大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基因的表达载体导入马铃薯的分生组织细胞中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选择马铃薯的分生组织细胞作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抗除草剂基因和固氮基因作探针,通过DNA杂交技术检测固氮基因高度表达的转基因马铃薯植株的体细胞,发现固氮基因存在,却没发现抗除草剂基因存在,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转固氮基因马铃薯即使不施氮肥也能茁壮成长,减少了农业生产成本的投入,还可以减轻水体的______________。
【答案】(1)G↓AATTC T-DNA 不能防止(阻止)固氮基因和Ti质粒自身环化
(2)农杆菌转化法 分生组织细胞的全能性高,容易通过组织培养出试管苗
(3)Ti质粒的T-DNA只将固氮基因插入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4)富营养化
【解析】(1)EcoRⅠ酶识别的序列为回文序列,再结合图1中EcoRⅠ酶切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可知,EcoRⅠ酶识别序列及标出切点为:G↓AATTC。农杆菌转化法是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因此,乙图中EcoRⅠ酶所识别的位点应在Ti质粒的T-DNA片段上。都用EcoRⅠ酶获取目的基因和切割Ti质粒,都有相同的黏性末端,所以最大的缺点是不能防止(阻止)固氮基因和Ti质粒自身环化。(2)马铃薯的分生组织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将基因的表达载体导入植物细胞中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选择马铃薯的分生组织细胞作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的原因是分生组织细胞的全能性高,容易通过组织培养出试管苗。(3)用抗除草剂基因和固氮基因作探针,通过DNA杂交技术检测固氮基因高度表达的转基因马铃薯植株的体细胞,发现固氮基因存在,却没发现抗除草剂基因存在,因为Ti质粒的T-DNA只将固氮基因插入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4)转固氮基因马铃薯即使不施氮肥也能茁壮成长,减少了农业生产成本的投入,还可以减轻水体的富营养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 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生物(九) 教师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 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生物(八) 教师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 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生物(二) 教师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酸碱体质理论”有两种错误观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