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教案及反思
展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曹刿论战》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曹刿论战》节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文章通过对齐鲁长勺之战的记述表达了作者独特的史观以及政治的理想状态。同时,文章塑造了有责任有担当的平民智者曹刿以及看似见识鄙陋实则知人善任的鲁庄公。一臣、一君、一国、一战、一代,史笔、诗笔的转换,史心、诗心的融通,使这部历史著作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的双重特性,为后世的史学写作奠定基础。
文章语言丰富生动,人物形象突出,情节易懂,学生在阅读时可以通过梳理情节、品读语句,分析形象、讨论质疑来体味作者独特的笔法以及人物赤诚的心。
同时文章故事性强;言简义丰,有很多值得品味的地方。在学生“语言的发展与建构”方面,充实文言文的学习;在“审美和创新”上,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人物的担当。
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经接触了几篇文言文,但属于相对简单的文言文。同时,养成了一些文言文阅读的习惯,并习得了一些文言文学习的方法。例如,对照课下注解理解文章,掌握了一些翻译的技巧。但本篇文言文稍具难度,存在古今异义等词语和省略句等句式。而且情节及内容相较于曾经所学的文章复杂,生僻词汇较多。所以,故事虽简单,但因为词句的原因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
同时,对人物的理解,学生也会存在片面化、浅层化的理解。例如,曹刿的形象比较一致,而鲁庄公的形象就需要学生透过表面的懦弱看到内在的贤明。
所以,在学习此文时,教师需要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文章,剖析形象,同时探究作者的政治理想以及文笔的双重性。
学习目标确定
理解文章,梳理文章结构
分析形象,感受人物的担当
整合文章,探究作者政治理想
思考质疑,初步理解此书写作特征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梳理文章结构
(2)探究分析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
(3)初步感知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政治理想
教学难点:(1)鲁庄公人物形象分析
(2)史书《左传》的写作风格
学习评价设计
学生自读,理清情节顺序,并说出理由
讨论翻译,解析疑难,探究人物复杂形象
学生发表看法,其他同学评析补充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导入—非常战役
教师活动1
同学们,咱们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战役,长勺之战即是其中之一。这一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战役,齐国和鲁国各自基于国家利益进行战争和反战。这次战役名载史册,不仅因为它是齐桓公争霸斗争史上一次少有的挫折,也是鲁齐长期斗争中鲁国的一次罕见的胜利。这次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战役,何以能够取得胜利呢?又是怎样取得胜利呢?作者记录还原再现这场战役,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思考的问题。
学生活动1
了解长勺之战的历史地位及相关信息。为开展文本学习做准备。
活动意图说明: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及目标,同时生发疑问,创设思考的课堂环境。
环节二:非常之事
教师活动2
一、一读白文,疑难解惑
请同学们阅读手中的材料,看看自己能读懂多少?
请同学们圈出不会不懂的词句,对文章内容思考
3、请同学们小声交流自己的所得和所惑,未解决的写到黑板上。
二、小步助读,厘清困惑
1、请同学们看第二份材料,是否可以帮助你解答疑惑。
2、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继续交流自己的所得和所惑
3、班级内分享所惑与所得,并阐明依据,理清句间顺序
三、注释跟进,理清脉络
1、请大家阅读文章,并且根据所给注释理解文章
2、请大家依据文意,将文章脉络梳理
3、请大家小组讨论脉络梳理,并提出依据
4、班级分享梳理结果,同学补充依据
学生活动2
阅读材料,质疑思考
圈出不懂的词句,思考文章内容
交流所得所惑,不懂的副黑板板书
1、同学们看第二份材料,修正并改善思考
2、交流所得与所惑
3、理清句间关系
1、朗读文章,对照注解理解文章
2、梳理文章脉络,明晰文章结构
活动意图说明:本文故事性强,句间关系逻辑清晰紧密。通过三步走,可以有效训练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包括:白文阅读能力、通过句间关系初步感知情节及人物特点、准确理解文章含义并梳理文章的结构。
环节三:非常之人
教的活动3
一、人物初感知
1、文中两个人物:曹刿和鲁庄公,你对哪一个印象深刻,为什么?
2、请大家就感兴趣的人物说说自己的看法及原因
预设:
曹刿:
事件
人物形象
请见
1、心忧国家,勇于自荐-有抵御外辱的爱国
2、深谋远虑,不畏人言—与社稷相关的担当
问战
1、形势危急,单刀直入---忠言直谏,忧心国事
2、连连反驳,步步诱导—政治远见,取信于民
3、战则请从,奔赴战场---为国担当,不避祸福
从战
1、齐人三鼓,抓住时机---胆大心细,才能卓越
2、齐师败绩,乘胜追击---虑事周全,素养高超
论战
1、勇气作战,彼竭我盈—条分缕析,战术精湛
2、大国难测,视辙望旗---进退自如,有理有据
总
高瞻远瞩政治才能,力挽狂澜的军事才干
智慧:旁观者身份具有当局者心态
直截了当与委婉诱导相结合
谏言不是终点,战场再现才干
鲁庄公
事件
人物形象
表面
见识鄙陋,懦弱无能
鄙
1、大兵压境,仓皇迎战-鄙
2、希望连连,不晓重点—鄙
3、急躁冒进,不晓军事—鄙
4、才干谋略,都不及人---鄙
智
1、敌强我弱,紧急备战---有担当
2、布衣请见,听其谏言—有耐性
3、三问三答,明晓关键---有悟性
3、领兵作战,择善而从---有见识
4、不懂就问,悉心求教---有作为
总
虚心纳谏,广开言路
礼贤下士,从善如流
布施恩德,取信于民
知人善任,任人唯贤----贤君明主
学的活动3
1、生思考自己印象深刻的人,并寻找依据。
2、学生畅谈自己感兴趣的人及相关事
3、分享并形成对人物的深层认识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人物性格,深层解读人物,初步探究作者写作意图
环节四:非常之笔
教师活动
一、主旨探究
同学们,作者左丘明仅仅想通过这些文字再现这场战役吗?
明晰:1、记录历史,展现战略:以逸待劳,后发制人
2、合理想像,表达理想:
作者通过这“一民,一君,一战,一国,一时”想传达一种美政的理想:
上:贤明国君虚心纳谏
中:有识之士精心策划
下:芸芸士卒乐于效命
国:军民平等,和谐一片的美政
二、写作风格
1、史蕴诗心
《春秋》:“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
时间:“长勺之战”发生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即公元前 684 年春天;而鲁国史官左丘明生活在春秋末期,约公元前 502 年至公元前 422 年, 其时间跨度有二百年左右。
问:曹刿论战何来?
明晰:《曹刿论战》是根据《春秋》经文、当时的历史资料以及作者的合理想象编撰而成。
“史家追叙真人实事, 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 盖与小说院本之臆造人物、 虚构境地, 不尽同而可相通。 ”----钱钟书《管锥篇》
历史书写时,在叙事与描写方面需要进行想象、虚构与渲染,在文本结撰方面也需要对史料进行取舍、 剪裁与布置安排, 如同诗歌、文学创作一样。 所以,史笔实是诗笔,史家之心通于诗心文心,钱锺书称之为“史蕴诗心”。
《左传》虽是史学巨著,也是文学名著。 读《左传》,读《史记》,读一切历史著作,当作如是观。
2、历史与文学
(1)相通不相同
“史必征实,诗可凿空。 ” ----钱锺书
历史:真实
价值: “以史为鉴”、“惩恶劝善”
即使对历史资料进行想象与虚构,也必须是符合史实,也就是要揭示现象或假象背后的“真象”
文学:“想象”或“虚构”
价值:不是历史考证,文学的真实不等于历史的真实
历史学家与诗人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叙述“已经发生的事”,一个是描述“可能发生的事”。 ---亚里士多德
学生活动
1、学生思考并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2、解读战争,并理解写作者美政的理想
3、探究并理解史笔、诗笔的特点,了解史蕴诗心
4、明晰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了解历史的虚构与真实的辩证关系
活动意图说明:了解这篇文章的价值,了解作者在真实基础上的合理想象的出发点,理解史书创作的写作风格
板书设计
左传
史蕴诗心----历史与文学
美政美战----战争与思想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合理改写:从齐军的角度基于史书展开合理想象写“长勺之战”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再看《曹刿论战》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学生自评及互评,学生质疑和讨论,加强学生的同伴学习;后续补充《世说新语》相关篇目,帮助孩子学习与了解文言文文体特征,同时魏晋时代世家良好的家庭教养。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读准字音及节奏后,可采用分角色朗读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
同时,对于《左传》这本书,可以再做更深的介绍,激起孩子的阅读兴趣,进一步了解该书的价值。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442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曹刿论战教学设计</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442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曹刿论战精品教学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新课,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教学用具,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