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达标测试,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唐雎(jū)以头抢地(qiǎng)秦王色挠(ná)
B.韩傀(guī)怫然怒(fèi)庸夫之怒(yōng)
C.休祲(jìn)免冠徒跣(xǐ)大王加惠(huì)
D.缟素(gǎ)彗星袭月(huì)寡人谕矣(yù)
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愿终守之,弗敢易(交换)
B.岂直五百里哉(同“值”,值得)
C.长跪而谢之(感谢)
D.以头抢地尔(抢夺)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故不错意也
B.仓鹰击于殿上
C.徒以有先生也
D.略无阙处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A.渔人甚异之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一狼洞其中
D.以头抢地尔
6. 下面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课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针锋相对的斗争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 课文第二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高潮部分。
C. 秦王没想到唐雎敢于跟他拼命,只好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
D. 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正气凛然,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二、综合性学习
7.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和”字有以下几个主要词条:①和衷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渡难关。②和洽:和睦融洽。③和解:停止争执,归于和好。班级开展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写一则150字左右的微评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雍氏①之役,韩征甲与粟于周。周君患之,告苏代。苏代曰:“何患焉?代能为君令韩不征甲与粟于周,又能为君得高都②。”周君大悦曰:“子苟能,寡人请以国听。”苏代遂往见韩相国公中曰:“公不闻楚计乎?昭应③谓楚王曰:‘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今围雍氏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楚王始不信昭应之计矣。今公乃征甲与粟于周,此告楚病也。昭应闻此,必劝楚王益兵守雍氏,雍氏必拔。”公中曰:“善。然吾使者已行矣。”代曰:“公何不以高都与周?”公中怒曰:“吾无征甲与粟于周,亦已多矣!何为与高都?”代曰:“与之高都,则周必折而入于韩,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何不与也?”公中曰:“善。”不征甲与粟于周而与高都。楚卒不拔雍氏而去。
【注释】①雍氏:韩国邑城。②高都:韩国邑城。③昭应:楚将。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征甲与粟于周(征:索取)
B.寡人请以国听(听:听从)
C.此告楚病也(病:患病)
D.必劝楚王益兵守雍氏(益:增加)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
B.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
C.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
D.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
10.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楚韩雍氏之战期间,韩国向周君提出无理要求,周君为此深感担忧。
B.苏代为解除周君的忧虑,亲自前往韩国会见其相国公中,晓以利害。
C.苏代告诫公中,楚王开始怀疑昭应的计划,这将会导致雍氏被攻克。
D.苏代认为,韩国若采用他的策略,会引起秦周关系的变化,对韩有利。
参考答案
1.D 【解析】A项,“抢”应读qiāng;B项,“怫”应读“fú”;C项,“跣”应读xiǎn。
2.C 【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3.A 【解析】B项,“直”的意思是“只,仅仅”;C项,“谢”的意思是“认错,道歉”;D项,“抢”的意思是“撞”。
4.C 【解析】A项,“错”通“措”; B项,“仓”通“苍”;D项,“阙”通“缺”,缺口,空隙。
5.C 【解析】例句中“缟素”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穿白色丧服”;C项,“洞”的意思为“打洞”,也是名词用作动词。
6. B 【解析】这是双方斗争的发展部分。
7. 示例:家和万事兴,这是大家都懂的道理。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组成一个家,一个大家,为复兴汉室,称霸中原而奋斗。和气可以赢得荆州,可以大败曹操。崇祯皇帝却不懂得和气的道理,他杀了袁崇焕,自毁长城,而使明朝灭亡。顺治入主中原,不和而亡。当今的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共同的主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当以和为贵,时时撷取自然的芬芳,让生活弥漫和谐的气息,营造和气的氛围,时时把和气铭记在心中,则家和国兴,世界宁。
8. C 【解析】“病”在此处为处境困窘。
9. D 【解析】“韩氏罢于兵”句意完整,意为“韩国常年疲于兵祸”,其后应断开,排除A、C两项;“吾收之以饥”为状语后置句,其间不可断开,排除B项。故选 D项。
10.C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由原文“今公乃征甲与粟于周……雍氏必拔”可知,应是如果昭应知道公中向西周索取兵粮,一定劝说楚王增兵包围雍氏,这将会导致雍氏被攻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课堂同步讲义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讲义原卷版docx、课堂同步讲义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综合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性学习,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精品精练,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