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三年级上册三 采摘节——混合运算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2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观察、对比,发现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归纳出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能准确理解和运用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除加、除减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提出问题
(一)师:昨天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中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能用一句话来说说怎样计算吗?
(二) 38+52×4 85-4×16 说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并快速计算出来。
师:同学们对上一节课的知识掌握得非常扎实,今天我们跟着杨阳一起去葡萄园看看还能收获哪些数学知识。
(课件出示情境图)
(三)师: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1:妈妈摘的葡萄可以装12箱。
预设2:杨阳摘了35千克。
预设3:爸爸摘了45千克;葡萄每箱5千克。
师:这位同学真是火眼金睛把图中隐藏的信息都能找出来,送给你个大大的赞!
追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预设1: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
预设2:妈妈和爸爸一共摘了多少箱葡萄?
预设3:……
【设计意图】在上一信息窗“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时,学生对综合算式已经有了的体验,对于如何解决乘法和加减法的方法也已经掌握,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复习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再通过学生喜欢的采摘园情景,吸引注意力,调动积极性,激发学习的自主性,激起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引起学生的联想,激活解决实际问题的相关经验。
二、交流算法,比较分析
(一)自主探索,小组交流
1.解决“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
师:1.题目要谁和谁比?(妈妈摘的葡萄和杨阳摘的葡萄比)
2.要先求出什么?再求什么?[来源:Z&xx&k.Com]
你能帮杨阳算一算吗?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会列综合算式的尽量列综合算式,写完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二)汇报交流,归纳方法
师:哪个小组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想法?
预设:35÷5=7(箱)12-7=5(箱)
要求“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需要知道妈妈和杨阳分别摘了多少箱葡萄,妈妈摘的箱数已经知道(12箱),要先求“杨阳摘了多少箱”,用35÷5=7(箱),再求“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用12-7=5(箱)。
师追问:你会列综合算式吗?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 12-35÷5=12-7=5(箱)
要求“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也是先求“杨阳摘了多少箱”用除法计算,再求“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用减法计算,用综合算式 12-35÷5=5(箱)。
(三)适时回顾,小结巩固
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同学们的做法。(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这两种不同的做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预设1:这两种做法其实是一样的,都必须先求“杨阳摘了多少箱”,再求“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都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
预设2:一个分步解答,一个综合算式。
师:这两种做法的数量关系是相同的,都是先求“杨阳摘了多少箱”,再求“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不同的地方是一个分步解答,另一个是列综合算式解答。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综合算式,这个算式是含有哪些运算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什么?
小结:在含有除法和减法的算式中先算除法再算减法。(对学生先前合理、正确的猜想提出赞扬,鼓励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多尝试用这样的方法)教师板演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结合情境图分层次教学,既便于学生理解算理,又便于在解决问题中体验、理解综合算式与分步算式的联系,实现分析数量关系—用综合算式—确定运算顺序—在解决问题情境中去分析运算顺序的建构过程,实现计算于应用交融的目的。这样设计让学生感受到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体会数学计算的价值。将解题思路与运算顺序结合起来,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除减混合运算先算除法的合理性。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一)自主解决: “妈妈和爸爸一共摘了多少箱葡萄?”
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在练习本上列综合算式解答。
汇报交流:
预设1:45÷5+12=9+12=21(箱)
师:在这个算式中,先求的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的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
预设2:12+45÷5=12+9=21(箱)
师:在这个算式中,你又先算的什么?
为什么45÷5在后面也要先算45÷5?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综合算式,里面又包含什么运算?在含有除法和加法的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
小结:在含有除法和加法的算式中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积累了解决这类问题的知识经验,所以,教学时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解答时进一步提出要求列综合算式。让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引导归纳
师:观察12-35÷5 和45÷5+12、12+45÷5,能说说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什么规律吗?(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或加法)
思考:将这一规律和信息窗一学习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相比较,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或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像这样的算式,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除加、除减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观察,再次巩固除加、除减综合运算的算法,并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归纳算法,从而锻炼学生的观察,归纳的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自主练习第1题,引导学生先读题,明确先算什么,加深对没有括号的两级运算的算式中“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的巩固,让学生独立计算在练习本上。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自主练习第3、5题。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反馈时注重让学生说出先求什么,先算什么,再求什么,再算什么。
3.出示:96-36+4 240÷ 6×3 888-8×6
96-36÷4 240 + 6×3 888÷8-6
师:观察第一组算式和后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来源:Zxxk.Com]
小结:后面两组算式含有乘法和加、减法,除法和加、减法是四则混合运算;前面这组算式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是同级混合运算。
师:这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又是怎样的呢?小组内先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小结:在一个算式里,只含有同级运算的,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独立完成这两道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看图列式计算。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练习是巩固所学的基石,练习的设计注重由浅入深的原则,基础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题目意在让学生练得扎实,学得开心。
五、全课总结,回顾整理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吧。
【设计意图】直面课堂生成,灵活地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板书设计]
除加 除减混合运算
妈妈摘的葡萄可以装12箱,杨阳摘了35千克,每箱葡萄5千克。
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 妈妈和爸爸一共摘了多少箱葡萄?
35÷5=7(箱) 12-35÷5 45÷5+12 12+45÷5
12-7=5(箱) = 12-7 =9+12 =12+9
= 5(箱) =21(箱) =21(箱)
答:妈妈比杨阳多摘了5箱。 答:妈妈和爸爸一共摘了21箱。
青岛版 (五四制)三年级上册三 采摘节——混合运算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青岛版 (五四制)三年级上册三 采摘节——混合运算精品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青岛版 (六三制)二年级下册八 休闲假日——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 (六三制)二年级下册八 休闲假日——解决问题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你说我讲,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 (五四制)三年级上册乘乘除除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三年级上册乘乘除除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练一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