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九年级全一册教案 4.3 钢铁的锈蚀与防护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11732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九年级全一册教案 4.3 钢铁的锈蚀与防护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11732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九年级全一册教案 4.3 钢铁的锈蚀与防护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11732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3 钢铁的锈蚀与防护教案及反思
展开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九年级全一册教案 4.3 钢铁的锈蚀与防护
【教材分析】
《钢铁的锈蚀与防护》是鲁教版九年级第四单元《金属》第三节内容。
本节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导致钢铁锈蚀的因素和减缓钢铁锈蚀的方法。教材从学生已有的有关钢铁生锈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对导致钢铁锈蚀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得出导致钢铁锈蚀的因素。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进行“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现象获得结论、对比现象提出新问题” 等环节,加深对科学探究各要素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数据说明金属锈蚀给人类带来的损失,使学生深刻感受减缓金属锈蚀的重要性。仍然从生活经验入手,搜寻防锈措施,总结出减缓钢铁锈蚀的方法和原理。
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关系非常密切,能帮助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进一步发展化学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影响钢铁锈蚀的因素
2、减缓钢铁锈蚀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探究钢铁锈蚀条件的实验方案
【教学目标分析】
《钢铁的锈蚀与防护》在课程标准中,属于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二级主题《金属与金属矿物》的内容,标准要求——“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学习“钢铁锈蚀的因素和防止锈蚀的方法”,是达到课标要求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活动与探究建议中提出 “收集有关钢铁锈蚀造成经济损失的资料,设计实验探究锈蚀的条件,讨论防止锈蚀的方法。”的建议。
另外《钢铁的锈蚀与防护》,符合前言中所提出的“教学注重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所熟悉的素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要求。因此,学习本节知识的过程,能帮助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进一步发展化学科学的价值观;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依据内容,将本节知识分为了两个课时,这节课主要是学习第一课时“导致钢铁锈蚀的因素和减缓钢铁锈蚀的方法”。结合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和本班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导致钢铁锈蚀的因素,认识钢铁锈蚀的化学实质;知道铁锈的成分、特点,初步了解钢铁锈蚀后的处理方法。
(2)了解减缓钢铁锈蚀的方法,认识化学原理。
(3)发展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化学、研究化学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比较分析、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方法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生活现象交流生活经验的过程中,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会用化学的视角分析身边的问题。
(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生产、生活和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体会化学科学在解释或解决这些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能辩证的认识化学科学的两面性,发展化学科学的价值观。
(3)主动参与科学探究,养成自主学习和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加深对科学探究各要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感受解决问题后带来的喜悦,形成成就感和进取心;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锈迹斑斑的钢铁制品,已经知道钢铁制品在潮湿空气中、表面不洁等条件下容易生锈,也了解一些防止钢铁生锈的简单方法,所以一般学生要学习本节知识并不困难。但学生对此只停留在表象阶段,尚不能全面地了解导致钢铁锈蚀的各种因素和防止钢铁锈蚀的方法,对它们的还达不到实质性的认识。在方法技能方面,学生已经知道实验探究是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也熟知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对实验的基本操作也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教学的起点应从学生已有的有关钢铁锈蚀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对钢铁锈蚀的原因提出猜想,然后设计实验验证猜想,通过交流、讨论得出导致钢铁锈蚀的因素。再从生活经验出发,举出防锈的各种措施,分析总结减缓钢铁锈蚀的方法和原理。
课前学生对身边的铁制品的使用、保护、存放环境等进行调查取证,有助于课上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在本节课中教师组织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法参与学习过程,即让学生经历“课前调查、搜集信息;进行科学探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小组合作、方法经验总结、联系实际”的过程,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与时间,形成一定的学习体验。教师转变角色成为课堂的组织者、思维的引导者、活动的合作者。
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技术、各种实验器材、小组评价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励学生的课堂表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法指导】
运用科学探究、比较分析、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方法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活动:
学生拍有关身边钢铁制品的照片,准备介绍铁制品的用途、使用时间、环境等;调查身边铁制品的防锈措施
教师准备活动:
准备演示实验器材、录制演示实验视频;
准备1-2件常见的铁制品;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环 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意图 |
导 入
新 课 | 问题:生活中运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是哪一种吗? 展示学生的【课前准备活动】身边的铁制品:图片 【观察发现】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铁制品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教师展示实物 播放钢铁锈蚀危害的录像 引出课题 | 回答:铁
学生分组介绍
有些铁制品表面生锈了
学生观看,感受危害 | 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铁锈蚀的现象,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生活感受和视频展示,使学生初步认识钢铁锈蚀的危害,和保护钢铁的重要性,从而引出课题 |
教 学
新 课
教 学
新 课
教 学
新 课
教 学
新 课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现象和危害提出与课题相关的问题 。
一、 导致钢铁锈蚀的因素 问题探究: 钢铁锈蚀的必然条件 【猜想与假设】根据铁制品档案中铁制品的使用环境和锈蚀情况,猜想钢铁锈蚀的必然条件 展示猜想内容 猜想一氧气 猜想二水 猜想三氧气和水 【设计实验方案】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强调设计实验方案注意的问题,要求图文并茂。
多媒体展示实验方案 以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对比实验中的变量选择。 【进行实验】多媒体展示学生代表一周前的实验过程,课堂展示目前的实验后铁钉状态
【获得结论】根据现象分析结论
【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据结论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
问题拓展: 促进钢铁锈蚀的因素 【创设情境】小明发现,妈妈切过咸菜的刀不经洗净抹干,很快就会生锈,不切咸菜时生锈没有那么快。 【提出问题】根据生活经验,哪些因素能促进钢铁锈蚀? 【猜想与假设】温度、盐、酸、碱等能促进钢铁锈蚀
【设计实验方案】盐和酸是生活中铁制品常接触的因素,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探究这两个因素能否促进钢铁锈蚀。 展示最终方案,提示对照实验的设计
【进行实验】播放学生一周前的实验视频,展示实验后现在铁钉的状态 【获得结论】根据现象总结实验结论,展示学生的总结 教师补充总结促进钢铁锈蚀的其它因素
认识铁锈 自主学习课本P98页中间段,解决下列问题 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化学式? 2、铁锈是否对钢铁起到保护作用?为什么? 3、钢铁生锈后,我们应如何处理? 【对比铁锈和氧化铝】 从化学式、结构、对金属制品的影响认识这两种物质。
二、减缓钢铁锈蚀的方法 创设情境“金属锈蚀的危害”导出问题
【交流共享】 生活中用的铁制品,有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锈?采取了什么措施?举出实例。 展示学生的方法,教师适当补充 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些方法的原理吗? 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和原理 对学生总结的措施进行分类,引导学生思考原理:1、从条件上进行思考,以自行车的防护为例 2、从组成和结构上进行思考,以不锈钢为例。 【知识链接】展示“烤蓝”技术的原理
【国宝档案】阅读多识一点,思考“越王剑”为什么没生锈?
【学以致用】利用小丽发现的“双吸粉”的问题情境,说明化学科学的两面性。 | 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交流所提问题。
小组中先个人进行猜想与假设,然后讨论交流,发表猜想与假设内容
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提出个人或小组的方案,然后交流讨论,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从中筛选出可实施的方案并展示。
学生思考、回答
观察、对比、描述现象
根据现象总结钢铁生锈的必然条件
学生思考,回答
在创设的情境中对比现象,思考提出的问题,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提出个人或小组的方案,然后交流讨论,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从中筛选出可实施的方案并展示。 观看视频 观察对比描述现象 讨论、总结实验结论 学生记忆思考
自主阅读课本,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对物质进行对比,总结物质的不同点
阅读、感受材料中的数据
思考、讨论交流
对措施进行总结,归结成一般方法,并进一步认识方法的原理
学生阅读了解“烤蓝”
学生阅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猜想是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化学原因的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将经验和知识相联系的能力。
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能够把学生带入科学思维状态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熟悉设计对比实验的要领,明确自变量和控制变量 同学的演示、直观的现象,能较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培养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感受利用科学探究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性。
学会用化学的视角认识身边的事物
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深有同感。 再次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探究各要素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会把新旧知识相联系,进行对比,了解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性质
通过材料显示金属腐蚀造成的损失,触动学生,认识到金属防护的重要性。
从生活经验出发,再次感受化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加深学生对方法的认识。进一步从化学的视角认识这些方法,体现化学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了解其它的防锈技术,开阔视野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感受我国古代化学工艺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使学生辩证的认识化学科学,合理利用化学服务于生活 |
我 的
收 获 | 回顾一节课我们共同经历的学习过程 1、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你能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你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3、你了解了哪些有效的学习化学的方法? 4、你是怎样看待化学和生产生活的关系的?……
| 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收获。 收获中的问题,围绕教学目标提出,学生通过谈收获,能检验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 学生学会从自己的学习经历中总结多方面的收获,从收获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受学习化学的用途,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
课 堂评 测 | 多媒体展示检测习题“反馈练习”、“挑战自我”,统计失误情况
| 独立完成, 交流、展示 | 检查学习效果 |
课后实践作 业 | 结合已有知识,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等,完成以下任务 1、了解除铁锈的具体方法,从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两方面进行总结 2、了解更多的钢铁防护的技术。 |
课下完成 |
巩固所学知识,拓展知识面
|
课堂学习效果评测
【反馈练习】
1、下列环境中,钢铁制品表面最容易产生铁锈的是( )
A、干燥的空气中 B、稀盐酸中
C、潮湿的空气中 D、蒸馏水中
2、下列选项中,与“越王剑”出土时保存完好的原因无关的是( )
A、剑身曾经过防锈表面处理 B、埋藏环境中的氧气少
C、材料(青铜)本身不容易生锈 D、埋藏环境的压强比较恒定
【挑战自我】
1.在下列情况下,埋在地下的铸铁管道腐蚀最慢的是( )
A.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B.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
C.在潮湿、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D.在潮湿、疏松、透气的酸性土壤中
2.某同学想弄清楚生锈是否必须同时有空气和水,他将干净的铁钉放入A、B、C三支试管中,进行研究。一周后,编号为______的试管中铁钉最易生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一段光亮无锈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一支洁净干燥的试管底部,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倒立于盛有清水的烧杯里,注意试管里的铁丝要高于水面,且稳固不下落。
观察铁丝表面是否发生变化,试管中的水面高度是否有变化?为什么?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我认为主体观念突出,面向全体,关注生活和现实,关注学生的发展,基本上达到了课标的要求,实现了三维目标,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且高于教材;从生活经验出发,更贴近生活实际。科学探究的过程,能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化学现象开始,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一步通过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获得结论的过程获得知识,体验科学探究是解决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
课堂的具体教学手段:
1、充分利用媒体技术,如:PPT更直观的呈现视频和图像效果;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交流成果等,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和教学效率。
2、这节课把课堂打造成学生展现的舞台,一开始让学生介绍搜集的相关铁制品的使用、存放环境等信息,观察现象;课中利用展台,学生展示本小组同学共同的智慧结晶——设计的实验方案,表述方案设计中各个实验的设计目的,使学生增强自信,提高语言表达、交流合作、动脑思考的能力;钢铁的防护环节中,仍是让学生根据自己观察的身边铁制品的防护措施,总结防护的方法;课末学生从各个方面知识、方法、运用、对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认识等方面进行总结。学生表现积极自信,最后也是收获满满。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了课堂的组织者、思维的引导者、活动的合作者,真正的将课堂还给了学生。
3、采用小组评价表,对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表分数记录面向每一个同学。一节课结束时,统计分数,学生表现直观呈现,对各个小组的都是一种积极触动和鼓励,使学生感受到只要努力就有收获!
当然,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那就是在钢铁锈蚀条件的探究过程中,没有将一整个问题抛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尽情探究。问题的引出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有可能限制学生的思维,而不能更深的挖掘学生的潜力!今后,我一定要总结经验克服弱点,努力使化学课堂变成学生学习成长和能力展现的乐园!
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3 钢铁的锈蚀与防护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3 钢铁的锈蚀与防护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德育融合点,评价任务设计,主问题设计,教学活动,主问题处理过程,成果与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3 化学与农业生产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3 化学与农业生产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民间谚语,实验探究11-2,情景再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2 化学与材料研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2 化学与材料研制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