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复习学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11809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卖油翁》复习学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11809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卖油翁》复习学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11809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七下文言文专题合辑
- 《孙权劝学》复习学案 学案 2 次下载
- 《木兰诗》复习学案 学案 2 次下载
- 《活板》复习学案 学案 3 次下载
- 《短文两篇》复习学案 学案 2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卖油翁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卖油翁学案,共7页。
初一语文科目辅导讲义学案题目卖油翁辅导教师 上课时间年 月 号 学习任务分析学习目标知识技能课下注释、重点句理解、课文背诵2.重点句子翻译理解3.省略句、古今异义词文中的运用重点重点文言文词语、词类活用现象、省略句等特殊句式难点重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学习过程设计一、 复习巩固(一)重点实词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二)一词多义射:陈康肃公善射/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尔:尔安敢轻吾射但手熟尔以:以我酌油知之徐以杓油沥之以钱覆其口 公亦以此自矜 而: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而钱不湿康肃笑而遣之睨之久而不去(三)词类活用但微颔之尔安敢轻吾射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四)文言句式尝射于家圃自钱孔入/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五)翻译句子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无他,但手熟尔。 以我酌酒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二、知识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自矜( ) 睨( ) 矢( ) 颔( ) 酌( ) 杓( ) 沥之( ) 忿然(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的正确意思是( ) A.见陈尧咨在射箭,微微点着头替他数靶数 B.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只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头赞许他的射技 C.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不禁点头称赞 D.卖油翁见到陈尧咨射箭很准,点头示意3.下列各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公亦以此自矜 以我酌油知之 B.射: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C.去:睨之,久而不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自:公亦以此自矜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4.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句是( ) A.睨之,久而不去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C.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D.无他,但手熟尔 5.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相照应的一句是( ) A.释担而立 B.睨之C.久而不去 D.但微颔之 6.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 ) A.为后文写陈尧咨埋下伏笔。 B.为后文写康肃笑而遣之埋伏笔。 C.为后文写陈尧咨忿然责问作铺垫。 D.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对话。7.本文所阐述的道理是( ) A.有本领不应自矜自傲。 B.教育他人应以身示范。 C.凡事只要熟,就能巧,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D.天外有天,人外有人。8.课内选段精读。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文中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理? (3)卖油翁和陈尧咨的一番对话是怎样引起的? (4)文中的两个人物,哪一个是主要人物?为什么? 文言文阅读 (一)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射于家圃:尝试 B.但微颔之:点头C.以我酌油知之:倒入 D.以钱覆其口:盖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以我酌油知之A.以钱覆其口 B.徐以杓酌油沥之C.蒙辞以军中多务 D.可以为师矣3.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睨之久不去 何陋之有 B.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见渔人,乃大惊C.尝射于家圃 苛政猛于虎 D.但手熟尔 尔安敢轻吾射4.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A.莲,花之君子者也。 B.问女何所思C.白雪纷纷何所似 D.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二)陈谏议教子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④∶"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⑤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⑦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③。戒⑨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注释】①陈谏议∶陈是姓。谏议,负责给皇帝提建议的官。 ④仆:仆人,指养马的仆人。⑤贾人∶商人。⑥贵臣∶朝廷中的重臣。 ⑦左右∶指家中周围的人。 ⑧直∶通"值"。⑨戒∶通"诫",告诫。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彼马何以不见(因)B.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被)C. 汝为贵臣(是) D.是移祸于人也(判断词"是") 2.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蹄啮伤人多矣 B.贾人安能蓄之C.一狼洞其中(《狼》) D.但微额之(《卖油翁》)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A.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B.遂拜孟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C.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D.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陈谏议家里的劣马,踢人、咬人,无法驯服。B.陈尧咨把马卖给了一位商人,这个商人有驯服劣马的方法。 C.陈家命人追回劣马,退还马钱,今后不准再卖这匹劣马。 D."移祸于人"不道德;陈谏议诚实,有修养,值得我们学习。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2)是移祸于人也!(三)鲁①有执②长竿入城门者,初③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④有老父⑤至曰∶"吾非圣人⑥,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口而入?"遂⑧依而截之。【注释】①鲁∶春秋时国名,在今山东省境内,后世称该地区为鲁。 ②执∶拿。 ③初∶开始时。 ④俄∶不久。⑤老父∶老人。古时指老年男子。⑥圣人∶最完善最有学识的人。 ⑧遂∶于是;就。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的人) C.但见事多矣(但是) B.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用) D. 遂依而截之(于是,就)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遂依而截之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C.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B.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 D.切问而近思(《<论语)十二章》)3.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B.但微颔之(《卖油翁》) C.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D.吾非圣人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执竿者竖着竿子,横着竿子都进不去城门,他无计可施。 B."老父"教给执竿者的计策,充分说明"老父"很有头脑。 C."老父"与执竿者同样都愚不可及。 D.不能像"老父"一样自作聪明,好为人师。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计无所出。 (2)遂依而截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①. 长洲尤翁开钱典②.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③语,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④,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乏?”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人服其识。【注】①折券:撕毁债券,不再索取,即免债的意思.②钱典:当铺.③詈语:骂人的话.④事:量词.件,样.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尝行舟过市桥(乘船) B.因好语遣之(打发) C.某将衣质钱(抵押) D.反出詈语(返回)2.对文中括号内画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B.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C.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D.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 ( 2)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卖油翁学案设计,共9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卖油翁学案,共4页。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卖油翁+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文学文化常识,重点实词,一词多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