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潜江市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潜江市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潜江市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
1. 暑假期间,小明同学曾到某地旅游,并参观了“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据此判断,小明同学去的地方是( )
A. 山西 B. 陕西 C. 北京 D. 云南
2. 下列各项能够反映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有(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 如图所示卡片的内容应是( )
学习卡片 |
A. 远古人类 B. 史前社会 C. 早期国家 D. 战国七雄
4.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了解历史离不开文字材料。下列表述与如图所示文物相符的是( )
A. 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文字
B. 它的字体由于结构过于复杂,不便书写,早已不再使用了
C. 它记载的内容比较单一,主要是祭祀方面的内容
D. 它的发现表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5. 如图是西周初年实行的一种制度的示意图。据图判断,该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宗法制
6. 春秋时期,鲁国朝贡周天子7次,而朝贡齐国却有11次,朝贡晋国20次。这说明( )
A. 鲁国定期朝贡周天子 B. 周王室地位下降
C. 鲁国与齐晋两国交好 D. 鲁国与晋国接壤
7. 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 )
A. 奴隶制完全瓦解 B. 儒家学说一家独大 C. 分封制全面崩溃 D. 诸侯争霸兼并
8.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
A. 孟子--民贵君轻 B. 韩非子--“兼爱”“非攻”
C. 墨子--无为而治 D. 庄子--以“法”治国
9.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根据如图年代尺,判断这一年属于( )
A. 公元前3世纪前期 B. 公元前3世纪后期 C. 公元前2世纪前期 D. 公元前2世纪后期
10. 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秦朝( )
A. 赋税沉重 B. 滥用民力 C. 法律严苛 D. 穷兵黩武
11. 这部著作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评价这部著作“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著作是( )
A. 《春秋》 B. 《左传》 C. 《史记》 D. 《资治通鉴》
12.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继位之初,“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 西汉的赋税十分沉重 B. 汉初奢靡之风盛行
C. “文景之治”的出现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3. 他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轻骑深入大漠,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千人。由于战功赫赫,在他24岁英年早逝后,汉武帝下令将他的墓修成连山形,以示纪念。他是
A. 蒙恬 B. 王翦 C. 霍去病 D. 张骞
14. 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共同之处是( )
A. 建立新的王朝 B. 采取了巩固统一的措施
C. 实行盐铁官营 D. 因暴政导致王朝的灭亡
15. 东汉初年,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 )
A. 休养生息 B. 光武中兴 C. 无为而治 D. 永嘉南渡
16. 如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②的时代特征是( )
A. 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 D. 统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
17.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最重要的因素是( )
A. 南方的生产工具先进 B. 北方农民大量南迁
C. 南朝统治者施行仁政 D. 南方自然条件较好
18. 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之为“鼎”,一般“鼎”有三足。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A. 长平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19. 从三国鼎立到隋朝重新统一全国实现过短暂统一的朝代是( )
A. 东汉 B. 北朝 C. 西晋 D. 东晋
20. 北朝时期,有一个郡太守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自己还在生产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这部农书是( )
A. 《论语》 B. 《史记》 C. 《伤寒杂病论》 D. 《齐民要术》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21. 阅读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如图
(1) 据材料一回答: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呢?
(2) 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10余年,但他坚持完成使命。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3) 据材料二回答: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哪里?最远到达什么地方?请简述丝绸之路开通的作用。
2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文帝)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曰:“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少数民族旧俗)。……卿等何为而违前诏?”
——《魏书》卷二十一《献文六王列传》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是哪一民族的统治者。留京官员违背了他的哪项诏令?此次改革除了材料所述的项目外还有哪些汉化政策?(请至少列出两项)
材料二: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实在是关系到整个中华大地再次统一的重大事件,这是因为文明的内容与程度的相对接近才是国家统一昌盛的真正基础。
——李凭、袁刚《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明发展脉络》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意义。
23. 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正因为时代、角度不同,所以许多历史人物对思想文化活动见仁见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联合诸侯。
一一班固《汉书艺文志》
(1) 你认为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二: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
一一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2) 材料二中,中国古代文化遭受到的第二次“厄运”是指什么?
材料三: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
一一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3) 材料二和材料三中,作者分别怎样评价董仲舒?
(4) 结合材料二、三,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材料四:其实佛教是一个极广泛的称呼,也可以说是印度带来的文化,渗透到中国的思想,文学,美术,建筑,科技和民俗各方面的一个概称。它一方面需要与中国固有的信仰不发生根本的冲突,才能两者相折衷的互相融合。另一方面则是在这条件下,它也就无孔不入。
一一倪端《历史的主角黄仁宇的大历史观》
(5) 请结合魏晋南北朝文化成就,说明佛教怎样“渗透到中国的美术、建筑”。
(6) 通过对上述材料,你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有哪些认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暑假期间,小明同学曾到某地旅游,并参观了“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据此判断,小明同学去的地方是北京。1929年裴文中在周口店发现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化石,该发现对研究世界古人类学有极重要价值。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故选:C。
本题考查北京人,知道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河姆渡居民,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②③④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因此,“遗址出土的骨耜”“遗址出土的稻谷”“干栏式建筑复原图”能够反映河姆渡人生产生活,故②③④正确。
①“人面鱼纹彩陶盆”反映的是半坡人的生产生活,故①错误。
故选D。
3.【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灭掉商朝,建立西周。故从表格在我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C符合题意;AB与题意不符;战国七雄起止时间是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D与题意不符。
故选:C。
本题考查夏商周的更替,夏商周更替的相关史实。
本题考查夏商周的更替,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A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图片可知,反映的是“甲骨文”;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A项正确;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排除B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排除C项;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甲骨文以及历史价值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甲骨文以及历史价值等知识。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统治,开发了边疆,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C项正确;禅让制是部落联盟时期推举首领的制度,排除A项;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起自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排除B项;宗法制是西周时期,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注意图示的解读。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西周分封制的依据、分封诸侯的义务。
6.【答案】B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几个大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的支配权,乘机争霸。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周天子的权势日渐衰落。
故选:B。
本题以春秋时期,鲁国朝贡周天子7次,而朝贡齐国却有11次,朝贡晋国20次为切入点,考查春秋争霸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春秋争霸的相关史实。
7.【答案】D
【解析】“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分别出自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晋楚争霸、吴越争霸;“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出自战国时期诸侯兼并的桂陵之战、长平之战。因此成语反映的时代特点是诸侯争霸兼并。
故选:D。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以战国七雄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8.【答案】A
【解析】孟子--民贵君轻,这组搭配是正确的。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9.【答案】B
【解析】根据公元纪年法,一百年一个世纪,十年一个年代,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为千百位数加1,十位数不变。千百位相同时,时间为公元前的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晚,数值越大年代越早,而公元后的时间正好相反,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早,越大年代越晚。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根据题干年代尺判断,这一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后期,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世纪与年代的换算的相关史实。一百年一个世纪,十年一个年代,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为千百位数加1,十位数不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世纪与年代的换算的相关史实。
10.【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秦朝的统治的法律严苛。C项正确;ABD项都属于秦的暴政,但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秦朝的暴政,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秦朝暴政的表现。
11.【答案】C
【解析】鲁迅先生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著作是《史记》。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宏伟目的,也表明了他进步的历史观。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史记》的地位。
12.【答案】C
【解析】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据史料记载,汉武帝继位之初,“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文景之治”的出现。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文景之治的历史意义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
13.【答案】C
【解析】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卫青和霍去病是西汉的两员名将。霍去病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轻骑深入大漠,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千人。由于战功赫赫,在他24岁英年早逝后,汉武帝下令将他的坟墓修成祁连山形,以示纪念。故题干中的“他”是霍去病,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霍去病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霍去病的相关史实。
14.【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共同之处是采取了巩固统一的措施,秦始皇为加强思想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在长安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故选:B。
本题考查秦始皇和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把握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采取的相同措施。
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秦始皇、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15.【答案】B
【解析】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光武中兴。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刘秀建立东汉与光武中兴的繁盛局面。
16.【答案】B
【解析】阶段②为三国两晋南北进时期,它的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出现了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等割据分裂政权,这期间还出现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政权分立、民族交融是当时的突出特点。
故选:B。
本题考查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出现了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等割据分裂政权。
解答本题需要全面分析相关时代特征,确定主题。
17.【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北方地区的战乱,导致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西晋末年以后,上百万北方人口的南迁,充实了江南地区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政权的一些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集中在北方,南方的战争多为统治阶级内部,为经济发展保持了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南方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提供了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条件。其中,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工具和技术是最主要的原因。
故选:B。
考查江南经济发展原因.
解答本题需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北人南迁的影响.认识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意义.
18.【答案】C
【解析】在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故选:C。
本题考查了赤壁之战。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赤壁之战的影响。
19.【答案】C
【解析】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
故选C.
本题考查了西晋统一.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司马炎建立西晋的统一了全国.
20.【答案】D
【解析】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著有《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世界农学史上的名著。据题干“北朝时期”“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及所学知识可知,这部农书是《齐民要术》,D项正确;《论语》是春秋时记录孔子言论的书籍,排除A项;《史记》是西汉时期司马迁编撰的史书,排除B项;《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时张仲景编写的医书,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齐民要术》的相关史实,“北朝时期”“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贾思勰在农学方面的成就的相关史实。
21.【答案】【小题1】张骞出使西域,开汉朝与西域之间往来的先例。
【小题2】敢于冒险,不畏艰难,不怕吃苦,百折不挠,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精神和不辱使命的民族气节以及诚实、厚道、正义、求实的作风值得学习。
【小题3】起点:长安;终点:欧洲。作用: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
【解析】本题以二则文字图示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张骞通西域以及影响、丝绸之路的起点、最远到达的地方以及丝绸之路开通的作用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张骞通西域以及影响、丝绸之路的路线以及影响。
22.【答案】【小题1】鲜卑族;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禁用鲜卑语使用汉语或与汉人贵族联姻(答对其中两项即可)。
【小题2】意义: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推动了北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交融;为以后隋唐时期国家的统一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以二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以及影响等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以及影响等知识。
23.【答案】【小题1】百家争鸣。
【小题2】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小题3】材料二在肯定董仲舒对封建政权长期巩固所起作用的同时,主要强调它对文化发展的危害;材料三肯定了董仲舒尊崇儒术对统一思想,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
【小题4】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全面评价(一分为二评价)。
【小题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由于佛教盛行,宗教画占了主要地位;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为了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典型的代表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这两处石窟群里,雕刻着数以万计的佛像。
【小题6】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兼容井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吸收继承。(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以四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百家争鸣、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评价董仲舒、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应遵循的原则、佛教怎样“渗透到中国的美术、建筑”、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认识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百家争鸣、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评价董仲舒、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应遵循的原则、佛教怎样“渗透到中国的美术、建筑”、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认识等知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历史][期末]湖北省潜江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潜江市十校联考九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早期殖民掠夺,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美国的独立,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