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打字机》教学设计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1006/1412260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人教版第五单元 七彩的生活欣赏 打字机教学设计
展开《打字机》教学设计
(欣赏课)
一、教材分析
1. 作品分析
《打字机》是美国作曲家安德森创作的管弦乐,它有着独特的魅力,乐曲在快速的旋律中用打字机作为打击乐器,诙谐有趣,表现出办公室里人们紧张而愉快的工作情景。乐曲共一分四十秒,虽然短小却诙谐有趣。全曲共分为ABA′三部分:快速平稳的第一主题旋律在全曲中出现了三次,第二主题以上行下行的反复波动配以鲜明的力度构成了形象而具有动感的旋律,与第一主题形成明显的对比。乐曲最大的特点是借助打字机作为节奏乐器,配以快速灵活的旋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打字机的美妙声音。打字机的打字声、铃声和换行倒机声是这首乐曲的特殊音效。
2. 作曲家分析
莱罗尔•安德森 (Leroy Anderson,1908~1975),美国作曲家、指挥家。1930年曾担任大学管弦乐队的指挥。一度在波士顿通俗管弦乐队从事编曲工作。擅长创作轻巧的乐队小品,旋律流畅生动,内容通俗易懂,为广大听众所喜爱。代表作为《号手的节日》、《打字机》、《蓝色探戈》等。
这首《打字机》作于1950年,管弦乐曲。在办公室打字的时候,听到打字机发出“嗒嗒嗒”的击键声以及换行的“叮”声,这促发了他创作的灵感,写下了这首名为《打字机》的管弦乐曲。
在乐曲中,作者独具匠心地用真正的打字机作为节奏乐器,描绘了大城市办公大楼中喧嚣的打字机声和繁忙的办公场面,铃声以及推动机头的咔嚓声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忙碌紧张的气氛。
二、教学目标
1. 欣赏管弦乐曲《打字机》,感受乐曲充满活力、形象鲜明的旋律,欢乐轻松的情绪。
2.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通过画旋律线,能感知、辨别乐曲主题,理解、联想音乐的形象。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欣赏器乐曲时展开想象和联想,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听懂音乐,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二)教学难点:欣赏音乐,展开想象并按能力与爱好表现、创造乐曲描绘的情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导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有趣、欢快的音乐作品,你能听出音乐表现的是什么吗?音乐中出现了哪些有意思的声音?
2. 出示课题和作曲家,简单介绍:
管弦乐曲《打字机》是美国作曲家莱罗尔•安德森于1950年创作的一首2/4拍、三段体结构的管弦乐曲。在乐曲中,作者独具匠心地用真正的打字机声音为素材,描绘了大城市办公楼中喧嚣的打字机声和繁忙的办公场面 。
3. 介绍打字机:打字机是一种手动的机械,发明于19世纪,能迅速打出英文,是人们工作和学习的好帮手,三个有特点的声音。
示范旋律线:
老师出示课件,并讲清楚旋律线的方法,即横线“—”表示整行报铃的声音,竖线“|”表示转行的声音。
(二)欣赏管弦乐曲《打字机》
1. 欣赏乐队演奏与打字机音响结合的视频:
感受音乐轻松、欢快的情绪及打字机的声音特点。
2. 分段欣赏并画出旋律线:
第一乐段:
(1)初听:学生欣赏第一乐段,看课件旋律线的呈现,感受旋律特点。
(2)将第一乐段命名为A。
(3)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乐段中相似的旋律。
(4)复听:加入律动,即“—”捻指、“|”拍手。
第二乐段:
(1)学生聆听音乐,对比第一乐段,发现第二乐段的特点,即主干音567i。
(2)将第二乐段命名为B。
(3)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打字机声音出现的规律。
(4)复听:哼唱主旋律
第三乐段:
(1)初听:对比欣赏,提问:“旋律耳熟吗?”发现一、三乐段的关系。
(2)复听:课件呈示第三乐段的旋律线。
(3)老师小结,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
3. 小结三段体结构:
《打字机》是一首三段体结构的乐曲,一、三乐段为变化重复。
4. 完整欣赏音乐:
(1)跟着旋律线完整欣赏,加上学生活动。
(2)出示完整结构图示,总结。
(三)拓展欣赏莫慧兰采用音乐《打字机》参加亚运会的视频。
(四)小结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欣赏 内依巴河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欣赏 内依巴河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作品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音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欣赏 打字机获奖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欣赏 打字机获奖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组织教学,导入,分段欣赏,完整欣赏,教师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音乐打字机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打字机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