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化学含解析
展开高2024届高二(下)月考考试
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学校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P-31 Cl-35.5 Fe-56
一、单项选择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 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毒株中的蛋白质属于有机物
C. 地铁列车的不锈钢车体材质属于合金材料
D. 5G技术中使用的光导纤维SiO2不与任何酸碱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A正确;
B.蛋白质是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B正确;
C.合金、纯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不锈钢车体材质属于合金材料,C正确;
D.SiO2能与强碱反应、氢氟酸反应,D错误;
故选D。
2. 氢氰酸(化学式式HCN)分子中所有原子都通过化学键而达到稳定结构,则下列关于氢氰酸分子结构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HCN电子式 B. 分子呈直线形
C. 中心碳原子采取sp杂化 D. 分子中含有2个σ键,2个π键
【答案】A
【解析】
【详解】A.N原子最外层有五个电子,有一对孤电子对,A错误;
B.HCN中碳原子采用sp杂化,分子呈直线形,B正确;
C.HCN中碳原子采用sp杂化,C正确;
D.H-C≡N分子中含有2个σ键,2个π键,D正确;
故选A。
3.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1.2L的N2中含有NA个π键 B. 12.4g的白磷P4中含有0.4NA个非极性键
C. 1molH2O最多形成2NA个氢键 D. 44g的N2O中含有16NA个电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未指明是否在标准状况下,无法根据气体体积确定物质的量,A错误;
B.的白磷是,有的非极性键,B错误;
C.一个水分子形成4个氢键,一个氢键两个水分子共用,最多形成个氢键,C正确;
D.的是,含有的电子,D错误;
故答案选C。
4. 下列关于相互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范德华力比化学键弱,比氢键强 B. 极性分子一定含有极性键
C. 金属键具有方向性 D. 离子键一定含金属阳离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范德华力比氢键弱,A错误;
B.键的极性全为0,化学键的极性的向量和一定为0,故含非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的化学键的极性的向量和不为0,一定含有极性键,B正确;
C.金属键没有方向性,金属键实质上是自由电子与金属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静电引力与斥力),C错误;
D.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包括静电引力与斥力),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例如,D错误;
答案选B。
5.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如图1所示,由能量相近的1个s轨道与2个p轨道杂化形成3个sp2轨道
B. 如图2所示,HCl分子由H原子的1s轨道和Cl原子的2p轨道重叠形成
C. 如图3所示,H原子核外电子在原子核附近做圆周运动
D. 冰中氢键如图4所示,氢键是共价键的一种,具有方向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能量相近的1个s轨道与2个p轨道发生sp2杂化,形成3个sp2轨道,A正确;
B.图2表示的是分子中的共价键,B错误;
C.图示为H原子核外电子在原子核附近形成的电子云图,电子云表示核外电子的概率密度,不是实际的轨道,C错误;
D.氢键不是一种强相互作用力,不是共价键的一种,但是氢键具有方向性,D错误;
故选A。
6. 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合理的是
事实
推测
A
价电子表示式:27Co:3d74s2;28Ni:3d84s2
原子序数n(21≤n≤30)的元素基态原子价电子表示式:3dn-204s2
B
CO2分子晶体
SiO2是分子晶体
C
沸点:CF4<CCl4<CBr4<CI4
沸点:HF<HCl<HBr<HI
D
11Na原子光谱呈现能量很接近的双线
碱金属元素原子光谱都有双线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基态Cr原子价电子排布为3d54s1,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硅为硅原子和氧原子形成的共价晶体,故B不符合题意;
C.HF能形成氢键,导致其沸点升高,沸点大于HCl,故C不符合题意;
D.碱金属的价电子均为ns1,11Na原子光谱呈现能量很接近的双线,则碱金属元素原子光谱都有双线,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 关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下列有关基态原子电子层结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K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违反了构造原理
B. S原子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 ,违反了泡利原理
C. 依据洪特规则25Mn原子在3d轨道中电子排布式为
D. 依据洪特规则特例,24Cr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54s1
【答案】B
【解析】
【详解】A.K原子电子排布式应该为1s22s22p63s23p64s1,违反了构造原理,A正确;
B.洪特规则是指在相同能量的轨道上,电子总是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违背了洪特规则,B错误;
C.在简并轨道上,电子总是先单独占据,且自旋平行,依据洪特规则25Mn原子在3d轨道中电子排布式为 ,C正确;
D.24Cr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54s1,此时3d轨道为半填充较稳定状态,D正确;
故选B。
8.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小分子,某氨基酸的结构式如图所示。其中,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加的短周期元素,X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基态Y原子未成对电子数在同周期最多,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的三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一电离能:Z>Y>W B. 键角:H2Z<H2W
C. 电负性:X<Y<Z D. 分子中没有手性碳原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X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X为H,基态Y原子未成对电子数在同周期最多,Y为N,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Z为O,W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的三倍,W为S。
【详解】A.N原子2p轨道半充满,较为稳定,故第一电离能,A错误:
B.电负性O大于S,成键电子对离O近,共价键电子对之间的距离越小,排斥力越大,所以的键角大于,B错误;
C.电负性,C正确;
D.与相连的C为手性碳原子,D错误;
故答案选C。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子气理论可以解释金属晶体锗的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
B. 共价晶体可能含有离子键
C. 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和共价键
D.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有共价键的断裂和生成,没有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
【答案】A
【解析】
【详解】A.经典的金属键理论称为“电子气理论”,金属的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都与金属晶体中存在的自由电子有关,所以可以用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晶体锗的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A正确;
B.共价晶体中只含有共价键,不含有离子键,B不正确;
C.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但不一定存在共价键,如稀有气体,C不正确;
D.石墨晶体是介于金属晶体、共价晶体和分子晶体之间的一种过渡型晶体,而金刚石属于共价晶体,所以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既有共价键的断裂和生成,又有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D不正确;
故选A。
10.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每个I2晶胞中含有8个原子
B.铜金合金的化学式为CuAu
C.金刚石晶体中,每个碳采用sp3杂化轨道形成共价键
D.氯化钠晶体中,与Na+距离等同且最近的6个Cl-构成了正八面体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晶胞中位于顶点和面心的I2分子数为,则每个I2晶胞中含有个I原子,A不选;
B.原子占据晶胞的顶点,共有个,原子占据面心,共有个,故化学式为,B选;
C.金刚石为三维网状结构,每个碳采用sp3杂化轨道形成4个共价键,C不选;
D.由氯化钠晶胞可知,与Na+距离等同且最近的6个Cl-所围成的空间构型为正八面体,D不选;
故选B。
11. 关于分子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H-Cl的键能比H-I的键能大,故HCl分子比HI分子稳定
B. 三氯乙酸酸性大于一氯乙酸,是因为Cl3C-的极性大于ClH2C-
C. 乙醇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丁醇(CH3CH2CH2CH2OH),可以用相似相溶解释
D. 分子晶体的熔点通常比共价晶体的熔点低得多
【答案】C
【解析】
【详解】A.键能的大小决定着物质的化学性质,键能越大,物质越稳定,H—Cl比H—I键能大,HCl比HI稳定,选项A正确;
B.由于Cl3C-比ClH2C-多一个氯原子,使Cl3C-的极性大于ClH2C-的极性,导致三氯乙酸的羧基中的羟基的极性更大,更易电离出氢离子,选项B正确;
C.乙醇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丁醇(CH3CH2CH2CH2OH),是因为CH3CH2CH2CH2OH中烃基较大,其中的-OH占比少,溶解度明显减小,选项C错误;
D.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共价晶体熔化时破坏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比共价键弱的多,所以分子晶体的熔点一般比共价晶体的熔点低,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12. 室温下,为探究Na2C2O4溶液的性质,设计了如表探究实验(已知室温时Ksp(CaC2O4)=2.5×10-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1
测定0.0100mol/LNa2C2O4溶液pH
pH为8.6
实验2
向实验1溶液中滴加等体积的0.0100mol/L盐酸
pH由8.6降为4.8
实验3
向实验1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0200mol/LCaCl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A. 实验1溶液中:2c(Na+)=c(H2C2O4)+c()+c()
B. NaHC2O4溶液中:c(H2C2O4)>c()
C. 实验2滴加盐酸过程中存在某一时刻:c(Na+)=c(HC2O)+2c()+c(Cl-)
D. 实验3所得上层清液中:c()=2.5×10-7mol/L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物料守恒可知,,故A错误;
B.由实验2知,等体积的等浓度的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溶液呈酸性,则电离大于水解,,故B错误:
C.电荷守恒知,,滴加盐酸过程中存在某一点(溶液呈中性),此时(,故C正确;
D.混合后,,故D错误;
故选C。
13. 碳酸氢钠的分解反应如下:2NaHCO3(s)Na2CO3(s)+H2O(g)+CO2(g) △H>0,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放入NaHCO3固体,反应达平衡时容器中压强为4×103P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4×106Pa2
B. 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加,逆反应速率减小
C. 当容器中的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D 缩小体积,再次达到平衡后CO2浓度变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反应的平衡常数为,A正确;
B.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会增大,B错误;
C.反应过程中,生成,则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一直不变,C错误;
D.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再次达到平衡时总压强不变,根据理想气体方程,,浓度不变,D错误;
答案选A。
14. 常温下,向100mL0.01mol/LHA溶液中逐滴加入0.02mol/LMOH溶液,如图所示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HA为强酸
B. K点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M+)>c(A-)>c(OH-)>c(H+)
C. 根据N点可以计算MOH的电离常数
D. 实验测得K点溶液的pH=9,则c(MOH)+c(OH-)=0.01mol/L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中信息可知,HA溶液的,说明其完全电离,故A正确;
B.K点是由HA溶液与溶液混合而成的,反应后的溶液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MA和MOH溶液,MA发生完全电离,MOH发生部分电离,所以c(M+)>c(A-)>c(OH-)>c(H+),故B正确;
C.N点,n(HA)=1.0×10-3mol,n(MOH)=0.02mol/L×0.051L=1.02×10-3mol,发生反应后,溶液的pH=7,则c(H+)=c(OH-)=1.0×10-7mol∙L-1,n(M+)=n(A-)=1.0×10-3mol,n(MOH)=2.0×10-5mol,则MOH的电离常数为=5×10-6,故C正确;
D.由物料守恒得,由电荷守恒得,,故D错误;
故选D。
第II卷(共58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题,共58分,请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5. X、Y、Z、Q、R、T、U分别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X原子中K层和L层电子数相等;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H2YO3;Z可形成氢化物ZH3;Q的一种核素的中子数为14,质量数为28;R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一半;T为同周期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U可与T形成离子化合物UT2。
(1)下列X原子的轨道表示式表示的状态中,能量最高的是_____(填序号),写出其单质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A. B.
C. D.
(2)Z2H4、ZO中Z原子的杂化形式分别为______和______。
(3)Y单质、Q单质、及QY化合物均为共价晶体,熔点由高到低的排序是_____(填化学式)。
(4)R4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键角为_____度,R的氢化物的沸点低于同族Z的氢化物,其原因是_____。
(5)合成氨反应中,催化剂铁表面上铁原子吸附离解的Z原子局部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小黑球代表Z原子,灰球代表铁原子)。则催化剂表面上Z/Fe原子数比为______。
(6)UT2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则图中黑球代表的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T离子位于U离子形成的_____空隙中。
【答案】(1) ①. D ②. Be+2NaOH=Na2BeO2+H2↑
(2) ①. sp3 ②. sp2
(3)C>SiC>Si
(4) ①. 60 ②. NH3中存在分子间氢键
(5)1:2 (6) ①. Ca2+ ②. 正四面体
【解析】
【分析】X、Y、Z、Q、R、T、U分别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X原子中K层和L层电子数相等,X为铍;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H2YO3,则Y为碳;Z可形成氢化物ZH3,则Z为氮;Q的一种核素的中子数为14,质量数为28,其质子数为14,Q为硅;R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一半,R为磷;T为同周期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T为氯;U可与T形成离子化合物UT2,U为钙;
【小问1详解】
铍原子的轨道表示式表示的状态中,D表示的有3个电子处于2p轨道,则能量最高的是D;铍与镁铝处于对角线位置,化学性质相似,则铍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BeO2和氢气,化学方程式是Be+2NaOH=Na2BeO2+H2↑;
【小问2详解】
Z2H4、ZO分别为N2H4、NO,N2H4分子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4,为sp3杂化;NO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3,为sp2杂化;
小问3详解】
C单质、Si单质、SiC化合物均为共价晶体,由于碳原子半径小于硅,形成的键能碳碳键大于碳硅键大于硅硅键,故熔点由高到低的排序是C>SiC>Si;
【小问4详解】
P4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键角为60度;P的氢化物的沸点低于同族N的氢化物,其原因是氨气分子可以形成氢键,导致其沸点升高;
【小问5详解】
由图可知,1个氮原子周围有4个铁原子,1个铁原子周围有2个氮原子,则催化剂表面上N/Fe原子数比为1:2;
【小问6详解】
根据“均摊法”,晶胞中含个黑球、8个白球,结合化学式可知,黑球代表的离子是Ca2+;由图可知,氯离子处于4个钙离子形成的正四面体空隙中。
16. 研究发现,铜基催化剂可以促进二氧化碳(CO2)转换成一氧化碳(CO)、甲醛(CH2O)或乙烯(CH2=CH2)及乙醇(CH3CH2OH)等多碳化合物,对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1)Cu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族,属于_____区。
(2)下列说法正确是_____(填序号)
a.H2O,CH4,CO2的沸点:H2O>CO2>CH4
b.CH4分子中含有极性键,是极性分子
c.CH2=CH2、CH2O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不同
d.根据价层电子互斥理论,CH2O,H2O,BF3,SO3分子中,H2O的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不同于其他分子
(3)已知具有相同价电子数和相同原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具有相同的结构,这一原理称为“等电子原理”。根据等电子原理,写出两个与CO2具有相同空间构型的分子或者离子_____。
(4)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形成CaCO3,亦是减缓大气中CO2增加的主要途径。CaCO3中的化学键除了σ键外,还存在_____和大π键,CO大π键应表示为_____。(大π键可用符号Π表示,其中n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原子数,m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电子数,如苯分子中的大π键表示为Π)
(5)已和CO2在高温高压下所形成的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CO2的晶胞参数(棱长)apm,其密度为bg•cm-3,则阿伏伽德罗常数为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
【答案】(1) ①. 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 ②. IB ③. ds
(2)ad (3)N2O、CS2、N等
(4) ①. 离子键 ②.
(5)×1030/mol
【解析】
【小问1详解】
元素Cu在元素周期中位于第四周期第ⅠB族,属于ds区;原子序数为29,因此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
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ⅠB;ds;
【小问2详解】
a.含有氢键,相对分子质量大于,范德华力较大,故沸点,选项a正确;
b.中均是极性键,但键的极性的向量和为0,是非极性分子,选项b错误;
c.乙烯、甲醛中C都有一个双键,故需要一个未杂化的p轨道去形成键,故杂化方式为都是,选项c错误:
d.根据价层电子互斥理论,,,,分子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分别为3、4、3、3,不同于其他原子,选项d正确;
答案选ad;
【小问3详解】
、、等;
【小问4详解】
中的化学键除了键外,还存在离子键和大键,碳原子杂化,有一个未参与杂化的p电子,三个氧原子上分别有一个垂直于离子平面的p轨道,分别提供一个p电子,再加上负离子中的两个电荷一共是六个电荷,所以形成了四原子六电子的大键,可表示为;答案为离子键;;
【小问5详解】
晶胞中含有C原子个数为个,氧原子个数为16,根据,则阿伏伽德罗常数为。
17. 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CO2制备甲醇是极具前景的温室气体资源化研究领域。CO2(g)+3H2(g)CH3OH(g)+H2O(g),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g)和3molH2(g),测得CO2(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下列可以表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a.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b.3min时反应达到平衡
c.CH3OH的浓度不再改变
d.单位时间内消耗nmolH2,同时消耗nmolH2O
②从0min到3min内,v(H2)=______mol•L-1•min-1。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中总压强为P,则该反应条件下的平衡常数Kp=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2)一般认为反应i是通过反应ii和iii来实现:
i.CO2(g)+3H2(g)CH3OH(g)+H2O(g) △H1=-48.16kJ•mol-1
ii.CO2(g)+H2(g)CO(g)+H2O(g) △H2
iii.CO2(g)+2H2(g)CH3OH(g) △H3=-90.66kJ•mol-1
①反应ii的△H2=_______kJ•mol-1。
②反应iii能够自发进行的条件是_____(填“较低温度”、“较高温度”或“任何温度”)。
③增大压强,CO2的平衡转化率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④若反应ii为慢反应,下列示意图中能体现上述反应能量变化的是______(填标号),判断的理由是_____。
A. B. C. D.
【答案】(1) ①. c ②. 0.5mol•L-1•min-1 ③.
(2) ①. +42.50 ②. 较低温度 ③. 增大 ④. A ⑤. △H2为正值,△H1和△H3为负值,反应ii的活化能大于反应iii的活化能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a.容器体积和气体总质量始终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因此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a不符合题意;
b.3min时后,各物质的量仍在变化,反应没有平衡,b不符合题意;
c.CH3OH的浓度不再改变,说明平衡不再移动,达到平衡状态,c符合题意;
d.单位时间内消耗nmolH2,同时消耗nmolH2O,此时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②从0min到3min内,;
反应后总的物质的量为2.5mol,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中总压强为P,则该反应条件下的平衡常数
【小问2详解】
①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i- iii得反应ii.CO2(g)+H2(g)CO(g)+H2O(g),故;
②根据,反应可以自发进行,反应iii为放热的熵减反应,所以应该在较低温度进行;
③反应i、iii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反应ii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i、iii平衡正向移动,的平衡转化率提高。
④过渡态物质的总能量与反应物总能量的差值为活化能,即图中峰值越大则活化能越大,峰值越小则活化能越小,活化能越小反应越快,活化能越大反应越慢,决定总反应速率的是慢反应;由反应可知,△H2为正值,△H1和△H3为负值,且反应ii为慢反应,则反应ii的活化能大于反应iii的活化能,故符合的图像为A。
18. 回答下列问题:
(1)氯化铁是常见的水处理剂,工业上制备无水FeCl3的一种工艺如图:
①氯化铁用作水处理剂原因是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试写出吸收塔中吸收剂Q是Fe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③温度超过400度,捕集器中收集到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5,该物质的分子式为_____。
④常温下,若溶液的pH控制不当会使Fe3+沉淀,pH=4时,溶液中c(Fe3+)=______mol/L。(常温下Ksp[Fe(OH)3=2.6×10-39])。
⑤FeCl3的质量分数通常可用碘量法测定:称取mg无水氯化铁样品,溶于稀盐酸,再转移到100mL容量瓶,用蒸馏水定容后取出10.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稍过量的KI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淀粉指示剂,用cmol•L-1Na2S2O3溶液滴定,用去Na2S2O3溶液VmL。(已知:I2+2=2I-+)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样品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用字母m、c、V来表示)。
(2)新型高效的甲烷燃料电池采用铂为电极材料,两电极上分别通入CH4和O2,电解质为KOH溶液。某研究小组将两个甲烷燃料电池串联后作为电源,进行饱和氯化钠溶液电解实验,如图所示。
①甲烷燃料电池负极反应为_____。
②电解NaCl溶液的总反应为_____。
③若每个电池甲烷通入量为2L,且反应完全,则理论上最多能产生的相同状况下氯气体积为_____L。
【答案】(1) ①. Fe3++3H2OFe(OH)3(胶体)+3H+ ②. 2Fe2++Cl2=2Fe3++2Cl- ③. Fe2Cl6 ④. 2.6×10-9 ⑤. 滴入最后半滴Na2S2O3溶液时,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⑥. ×100%
(2) ①. CH4+10OH--8e-=+7H2O ②. 2NaCl+2H2O2NaOH+H2↑+Cl2↑ ③. 8
【解析】
【分析】氯气与铁屑在反应炉内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铁,用捕集器收集氯化铁,然后冷却,便可得到无水氯化铁;尾气中混有氯气,在吸收塔中加入吸收剂,将氯气吸收并转化为氯化铁,将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便可获得FCl3∙6H2O晶体。
【小问1详解】
①氯化铁在水溶液中易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水中悬浮颗粒物的能力,所以可用作水处理剂的原因是Fe3++3H2OFe(OH)3(胶体)+3H+。
②吸收剂Q与Cl2反应生成FeCl3,则Q是Fe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2++Cl2=2Fe3++2Cl-。
③FeCl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5,则相对分子质量为325的物质,其化学式为(FeCl3)2,即该物质的分子式为Fe2Cl6。
④常温下,pH=4时,c(OH-)=10-10mol/L,则溶液中c(Fe3+)=mol/L=2.6×10-9mol/L。
⑤Fe3+将I-氧化生成Fe2+和I2,I2能使淀粉变蓝色,加入Na2S2O3溶液将I2完全还原,溶液变为无色,则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滴入最后半滴Na2S2O3溶液时,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由发生的化学反应,可建立关系式2Fe3+——I2——2 Na2S2O3,则样品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为=×100%。答案为:Fe3++3H2OFe(OH)3(胶体)+3H+;2Fe2++Cl2=2Fe3++2Cl-;Fe2Cl6;滴入最后半滴Na2S2O3溶液时,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100%;
【小问2详解】
①甲烷燃料电池中,通CH4的电极为负极,CH4失电子产物与电解质反应生成等,负极反应为CH4+10OH--8e-=+7H2O。
②电解NaCl溶液,生成NaOH、Cl2和H2,总反应为2NaCl+2H2O2NaOH+H2↑+Cl2↑。
③两个电池串联,与其中的1个电池相比较,电路中通过的电流和电量分别相等,若每个电池甲烷通入量为2L,且反应完全,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建立如下关系式:CH4——4Cl2,则理论上最多能产生的相同状况下氯气体积为2L×4=8L。答案为:CH4+10OH--8e-=+7H2O;2NaCl+2H2O2NaOH+H2↑+Cl2↑;8。
【点睛】描述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时,一定要强调“半分钟内不变色”。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kJ•ml-1,则,8kJ,则热化学方程式为,006ml•L-1•s-1B,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