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高考2022届新教材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九单元 第6课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工程 课件
展开第6课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工程
核心概念·自查
【概念导图】一图知全局
【概念梳理】闭书测基础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全球性环境问题1.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和成因:
2.特点和影响:(1)特点:_______。(2)影响:对生物圈的_____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___________。
全球性
稳态
生存和发展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的层次:
全部基因
动、植物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_____价值:食用、药用、科研、文学艺术创作等。(2)_____价值(_________):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3)_____价值:目前尚不清楚的价值。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_____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2)_____保护:把待保护物种迁至异地进行专门保护。(3)利用_________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直接
间接
生态功能
潜在
就地
易地
生物技术
4.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1)内涵:追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自然、经济、社会
四、生态工程的原理1.生态工程与生态经济:(1)生态工程。①任务:___________已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改善传统的_________,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②目的:遵循自然界_________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同步发展。③特点: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_______、多效益、_______的工程体系。
修复和重建
生产方式
生产力
物质循环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少消耗
可持续
(2)生态经济。①原则:_________。②特点: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_________。③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④手段:_________。
循环经济
生产原料
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生态工程
2.生态工程的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在生态系统中_________、分层分级利用。(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物与环境的___________问题;___________问题。(4)整体性原理:综合考虑_______________复合系统。(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①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通过___________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②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_________,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实现_________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
循环往复
协调与平衡
环境承载力
社会-经济-自然
改变和优化
比例关系
总体功能
五、生态工程的实例(连线)
【概念辨析】全面清障碍1.判断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环境问题叙述的正误:(1)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 ( )(2)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人们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 )分析:臭氧层作用是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对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臭氧层破坏后,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将增加。
√
×
(3)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力,这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 )(4)导致北极地区的冰雪加速融化的主要原因是海洋污染。 ( )分析:CO2等气体排放量增加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5)某海湾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大型鱼类种类减少,将导致生物群落发生演替。 ( )分析:海湾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大型鱼类种类减少,生物种类减少,营养结构降低,使得食物网复杂程度降低,食物链的环节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不是导致发生演替。
√
×
×
2.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多样性叙述的正误:(1)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 )(2)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 )分析: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小个体间交配繁殖的机会,可能导致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小。(3)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分析: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是用于科学研究,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
×
(4)丹顶鹤在我国东北地区繁殖,迁徙到江苏盐城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 ( )分析: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5)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围海造陆有利于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 )分析:围海造陆会降低生物多样性,不利于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
×
3.判断下列生态工程原理叙述的正误:(1)“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是物种多样性原理。 ( )分析:无废弃物农业就是将垃圾变为原料重新回收利用,所以遵循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2)在建设生态农业时,沼气池的建立是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 )(3)根据协调与平衡原理,一个生态系统中种群的数量不应超过环境容纳量。 ( )
×
√
√
(4)某草原牧区,在进行草场建设时,既注重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种植,又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做了一定控制,体现的是物种多样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 ( )(5)“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是利用系统整体性原理。 ( )
√
√
【概念活用】教材命题源1.教材必修3 P121:“人口增长过快,还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同时,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为此,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还加大了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1)归根结底,大部分的环境问题是由_____________引起的。(2)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措施很多,例如:植树种草,_______________,防治沙漠化; 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加强___________的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推进生态农业等。
人口增长过快
退耕还林、还草
生物多样性
2.教材必修3 P125“思考与讨论”改编:(1)在我国,红树林原广泛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沿海的潮间带,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潮间带的鱼类、贝类、甲壳类等可供食用、药用和用做工业原料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此外,红树林可能还有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重要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2)由于人类的围海造地和人工养殖以及建筑、薪柴之需,其面积日益缩小。潮间带多种鱼类、甲壳类、贝类以及多种水鸟因生态环境改变而无法存活和繁衍,使得___________渐渐丧失,并且影响附近多种生态系统的_______。
间接
直接
潜在
生物多样性
稳定性
关键能力·进阶
考点一 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环境问题 【典例精研引领】(2021·西宁模拟)淡水湖泊随着水体富营养化会出现由藻类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水华。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水华的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植食性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的方法构建修复生态系统,对治理水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上述修复生态系统中,主要生产者是________。上述修复生态系统构建后,对治理水华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原因是____________。
(2)淡水湖泊随着水体富营养化会出现水华说明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杀藻剂处理的主要缺点有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两点)。 (3)已知滨螺能吃很多种藻类,尤其喜食绿藻中的浒苔。如图表示某地区中滨螺密度与藻类种数的关系。
①当滨螺密度从极小增加到约140个·m-2时,藻类种数也随之增加,这种变化可以说明浒苔在该群落中具有____(填“较强”或“较弱”)的竞争力。 ②当滨螺密度继续增加时,藻类种数逐渐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
【名师授法解题】抓题眼练思维
【解析】(1)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分析题意可知在上述修复生态系统中,主要生产者是藻类、挺水植物。由于挺水植物和藻类竞争、投放的鱼类捕食藻类,都可抑制藻类大量繁殖,因此上述修复生态系统构建后,对治理水华可取得较好的效果。(2)淡水湖泊随着水体富营养化会出现水华说明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杀藻剂处理的主要缺点有污染环境(杀伤天敌),持续时间较短,也可能使藻类产生抗药性,使其效果下降。
(3)①据题意滨螺能吃很多种藻类,尤其喜食绿藻中的浒苔,而据图可知,当滨螺密度从极小增加到约140个·m-2时,藻类种数也随之增加,这种变化可以说明浒苔的存在抑制了其他藻类的生长,浒苔在该群落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②据图可知,当滨螺数量为140个·m-2左右时,藻类的种数最大;当滨螺数量超过140个·m-2时,随着滨螺密度的增大,浒苔不够滨螺食用时,滨螺对其他藻类的摄食增加,进而导致藻类种数逐渐减少。答案:(1)藻类、挺水植物 挺水植物和藻类竞争、投放的鱼类捕食藻类,都可抑制藻类大量繁殖(2)自我调节 污染环境(杀伤天敌)、使藻类产生抗药性(3)较强 滨螺多,浒苔少,滨螺对其他藻类的摄食增加
【母题变式延伸】核心素养新命题(1)大多数远离城市的天然池塘,施入一定量的氮肥,常常不能引起池塘水质富营养化,而施入一定的磷肥后,很快就能引起池塘富营养化。请给出上述实验结果的合理解释。提示:说明自然池塘缺乏磷元素,而不缺乏氮元素,可能是天然池塘中富含固氮细菌或蓝藻等,或因农田中使用氮肥后被雨水冲刷而流入池塘水体中使水体中化合态氮的量较为丰富,从而使磷元素成为制约因素。
(2)水体富营养化会引发水体发绿,为解决这一问题,有人建议在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的鱼苗。常见鱼类的食性如下: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哪种?(科学思维:分析和综合)提示:投放的鱼苗应以浮游植物为食。由表可看出,鲢鱼食浮游植物,因此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鲢鱼。
【备选典例】 “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我国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下列关于“赤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赤潮发生时水体表现为红色,进而会导致鱼、虾、贝类的死亡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C.赤潮发生时水中的溶解氧量降低D.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会引起赤潮
【解析】选D。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的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地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发生后,分解者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A、C项正确;大量含氮有机物和其他生活污水排入海水,是引发海水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因素,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B项正确;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引发海水富营养化,引起赤潮,D项错误。
【知能素养提升】1.人口增长与自然种群数量增长的比较:(科学思维:比较与分析)(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图所示:
(2)人口增长不同于自然种群数量的增长,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因为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但人又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调控人口增长以及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如实行计划生育、二孩政策等。因此人口的增长还受到国家政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有其特有特点。
2.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1)人类的生存空间是_____的,人类的生存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和草原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也是有限的,人口数量若超过环境容纳量,就会使环境遭到破坏。(2)人口增长,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需求和经济发展,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3)影响人口数量的因素既有_________,又有社会因素,人类要自觉地控制人口数量,保持人口、经济、环境协调一致地发展。
自然因素
有限
3.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危害及其防治措施:(科学思维:概括与归纳)
化石燃料的燃烧
化石燃料的燃烧
氮氧化物和氟氯烃
【热点考向演练】考向一 通过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考查生命观念的稳态与平衡观1.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C.科技进步能完全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
【解析】选D。我国现有的人口并没有超过环境容纳量,A错误;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B错误;科技进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不能完全解决,C错误;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由于资源短缺引起人类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环境,造成自然灾害频繁发生,D正确。
2.人口剧增带来了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等众多世界性难题,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有 ( )A.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B.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C.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开荒种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D.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高产作物品种
【解析】选C。由于人口的过度增长,带来了粮食短缺、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适当的控制人口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A可行;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保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合理的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高产作物品种,解决粮食问题,B、D可行;开荒种地、围湖造田、多用农药、化肥等措施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系统,影响生态平衡,不利于长期发展。C不可行。
【拓展延伸】人口过快增长对环境的影响(1)对资源的影响:人均可利用耕地减少;人均水资源减少;粮食短缺;森林、草原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2)对能源的影响:导致能源需求量大,森林等可再生能源被破坏;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增多。(3)对环境的影响: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人们生活等造成水、土壤、空气等环境污染。(4)采取的措施: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考向二 分析全球性的各种环境问题,考查科学思维中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承担关注生物与环境的社会责任3.下列关于人类对全球环境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全球气候变暖能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B.每一种野生生物的灭绝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基因库消失C.防治酸雨的最有效办法是限制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D.最近30多年的人类活动使臭氧的分解作用大于生成作用
【解析】选C。全球气候变暖会引起大气环流气团向两极推移,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A正确;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地球上的每一个物种都是独一无二的基因库,因此每一种野生生物的灭绝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基因库消失,B正确;酸雨是指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时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水分结合而形成的雨,酸雨中所含的酸性物质主要是硫酸和硝酸,酸雨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人类过度燃烧含硫元素的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因此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是限制二氧化硫的排放量,C错误;最近30多年的人类活动,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氟利昂等物质,使臭氧的分解作用大于生成作用,导致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D正确。
3.(2021·北京模拟)种植水生植物是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重要方法,研究人员选取挺水植物黄菖蒲,漂浮植物凤眼莲、浮叶植物黄花水龙和沉水植物苦草四种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某富营养化水生生态系统的修复效果和净化机制。(1)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在该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这种空间分布属于群落的______结构,这些水生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中的________ 。
(2)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获得了种植四种不同水生植物后,某富营养化水生生态系统中总氮的浓度变化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对总氮去除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_。
(3)水体富营养化会造成藻类的大量繁殖,而水生植物可以通过与藻类植物______,从而抑制藻类植物的过度繁殖。 (4)水生植物可向发达的根系输送氧气,在根系形成微氧环境,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加强了相关微生物对水体中氮的________。 (5)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是当前水环境治理中的重点,请你根据生态学相关知识,提出两条具体治理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水体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会共同构成生物群落。不同水层生活不同的生物,体现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水生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2)由曲线图可知,黄菖蒲处理组总氮浓度下降最多,故除氮效果最好。(3)水生植物通过与藻类竞争而抑制藻类的过度繁殖。(4)水生植物在根系形成微氧环境,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加强了相关微生物对水体中氮的利用,降低水体中氮的含量。(5)可以从控制和消除外源污染入手,尽量控制进入湖内的污染物,同时清淤挖泥、引水冲污;利用藻类、有效微生物群、各种高等水生植物(水生维管束植物)及陆生植物等重建水生生态环境,使湖泊恢复其应有的功能,进行富营养化水体修复。
答案:(1)群落 垂直 生产者 (2)黄菖蒲 (3)竞争 (4)利用(5)从控制和消除外源污染入手,尽量控制进入湖内的污染物,同时清淤挖泥、引水冲污;利用藻类、有效微生物群、各种高等水生植物及陆生植物等重建水生生态环境,使湖泊恢复其应有的功能
【加固训练·拔高】1.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 →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B.人口增长 →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C.人口增长 →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D.人口增长 →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
【解析】选 A。人的生存离不开食物,因此,人口增长也就需要更多耕地。人口增长往往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出更多的农田,使植被破坏,导致生态环境破坏而造成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恶性循环,A正确,B、C、D错误。
2.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环境容纳量可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变化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解析】选C。由题图可知,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在平衡、协调发展的情况下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即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A项正确;环境容纳量与环境有关,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其也会随之变化,B项正确;综合三个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图Ⅱ、Ⅲ),最终还是会降下来,C项错误;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报复,D项正确。
3.(2020·昆明模拟)大气中各气体成分的含量变化引起当今世界各种生态危机。下列有关“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三大危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三大危机都与氧元素的存在形式有关B.“臭氧层破坏”主要是由于氧气的大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大量增加所致C.二氧化碳增多一方面导致“温室效应”,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使植物光合作用加强,生物圈也能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调节D.海洋中部分有机物沉积于深海中,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解析】选B。“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加,“酸雨”是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增加,“臭氧层破坏”是人类制造了大量会破坏臭氧层的物质,这三大危机都与氧元素有关,A正确;“臭氧层破坏”主要是由于人类制造了大量会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如氟利昂等,使地球南北极的臭氧层受到破坏,B错误;二氧化碳增多一方面导致“温室效应”,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使植物光合作用加强,C正确;海洋中部分有机物沉积于无微生物的深海,不被分解形成二氧化碳等物质,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D正确。
4.(2021·人大附中模拟)大气污染中主要是SO2污染,科研人员对影响L市SO2浓度的变化因素进行了研究。(1)生态系统成分中________的分解作用可以产生SO2,__________可以吸收空气中的SO2,从而影响大气中的SO2的变化。(2)人类活动中增加大气SO2浓度的有________,减少大气中SO2浓度的有__________ 。
(3)在近十年中发现L市的年均SO2浓度及每年SO2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近10年来L市SO2浓度的总体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 ;每年SO2浓度变化呈现________ 的规律,推测主要原因是冬季采暖导致________ ,且植被覆盖量________,导致植物吸收的SO2减少。
(4)为进一步证明上述推测,研究人员对L市的植被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
图中的数据____(填“是”或“否”)支持上述假设,依据是______。【解析】(1)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可以产生SO2,而生产者可以吸收空气中的SO2,从而影响大气中SO2的变化。(2)人类活动如汽车尾气的排放会增加大气SO2浓度,通过种植吸收SO2的树木(减少SO2排放)减少大气中SO2浓度。 (3)从图中可以看出:近10年来L市SO2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一年内冬季SO2量较高,可能是冬季采暖导致(燃煤使)大量SO2排放,且植被覆盖量减少,导致植物吸收的SO2减少。(4)通过对比分析春、夏、秋、冬四季的SO2的变化量和植被覆盖情况,发现冬季植被指数较低而SO2浓度较高,说明图中的数据支持上述假设。
答案:(1)分解者 生产者(2)汽车尾气的排放 种植吸收SO2的树木(减少SO2排放)(3)逐渐降低 冬季SO2量较高 (燃煤使)大量SO2排放 减少(4)是 冬季植被指数较低而SO2浓度较高
考点二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典例精研引领】如图为一富营养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曝气可增加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B.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提高了净化效果C.植物浮床有吸收水体氮、磷的能力,可减少富营养化D.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工程的目标之一
【名师授法解题】抓题眼练思维
【解析】选D。经过湿地植物的吸收,上行池含有较少的N、P,A正确;人工湿地的植物根系形成的网络结构,可以为矿质离子的吸附和代谢提供良好的环境,B正确;该湿地生态系统可以抵抗一定程度的污染物排放并维持自身的稳定,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正确;湿地中的动物和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D错误。
【母题变式延伸】核心素养新命题(1)这种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成为了人们观光、休闲的好处所,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什么价值?同时也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形成的良好湿地生态环境,这又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什么价值?(科学思维:分析与比较)提示:直接价值。间接价值。(2)有同学认为这种设计只是使池塘生物的空间结构在垂直方向更加复杂化,而水平方向上几乎没发生变化,他的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提示:不对。在水平方向由于地段的不同、人和动物的影响下,池塘生物也会出现变化。
【知能素养提升】1.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在关系:(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
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科学思维:概括与归纳)(1)从分子水平上看:(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的自然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3.辨析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四个易错点:(科学思维:比较与分析)(1)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2)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种方法中保护的对象不同: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易地保护。(3)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一定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的增加。如果入侵的物种对当地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则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锐减。(4)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热点考向演练】考向一 围绕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考查科学思维的分析与综合能力1.(2021·重庆模拟)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提高物种多样性B.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C.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迁地保护和易地保护D.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有可能降低我国的生物多样性
【解析】选C。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使其他物种的生存阻力减小,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A正确;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B正确;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C错误;引进国外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本地其他生物的生存,会破坏我国生物的多样性,D正确。
2.(2021·重庆模拟)《庄子·人间世》中庄子对弟子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从中可见,我国古人很早就已经意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分析语句中相关生态学原理错误的是 ( )A.“寇”“煎”“伐”“割”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B.“膏火自煎”使得生态系统能量利用率降低C.“伐之”“割之”均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D.“无用之用”指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解析】选C。庄子的话意思是“山上的树木,因长成有用之材,而被人砍伐;膏能燃烧照明而受煎熬;桂树因为可以吃,所以被人砍伐;漆树因为可以用,所以被人割皮,人们只知道有用的好处,哪里知道无用的好处。”“寇”“煎”“伐”“割”都是为人类所用,其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A正确;“膏火自煎”使得生态系统能量利用率降低,B正确;“伐之”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割之”只是在树上割开口子,漆树依然可以生长,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无影响,C错误;“无用之用”指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D正确。
考向二 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能力3.2020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为“我们的解决方案在自然界”。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我国制定的海洋伏季休渔政策既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举措也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B.热带雨林具有的旅游观赏和保持水土的功能均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海州湾海湾生态与自然遗迹海洋特别保护区只是保护海岸原生动植物的多样性D.生物多样性是长期生物进化的结果,生物多样性锐减不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选A。海洋伏季休渔政策是科学合理利用资源的举措,既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也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A正确;热带雨林具有的旅游观赏和保持水土的功能分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B错误;海州湾海湾生态与自然遗迹海洋特别保护区是保护现有的海洋及海岸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C错误;生物多样性是长期生物进化的结果,生物多样性锐减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D错误。
4.(2021·惠州模拟) 2020年3月3日是第七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期,社会对滥食野生动物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反响强烈,爱护野生动物,就是着力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其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B.研究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利于濒危生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C.要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严禁滥采乱杀野生动植物D.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濒危物种最有效的措施是易地保护
【解析】选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共同进化的结果,其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A正确;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其影响因素,能帮助人们对濒危动物种群进行拯救,B正确;要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严禁滥采乱杀野生动植物,但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C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濒危物种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D错误。
【加固训练·拔高】1.(2021·湖南师大附中模拟)为给黄土丘陵弃耕区植被的自然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某研究团队在黄土丘陵弃耕区选择了弃耕不同时间的荒地,研究了各区域中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指群落中物种在空间上分布的均匀程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应参照第 9 年的群落结构来恢复黄土丘陵区的植被B.物种均匀度指数不能反映群落的空间结构C.物种丰富度可以代表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D.该地区植被具有科学研究和保持水土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解析】选A。据图分析可知,第 9 年时该区域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均匀度均最高,故应参照此时群落结构来恢复黄土丘陵区的植被,A正确;由题干信息知物种均匀度指数是指群落中物种在空间上分布的均匀程度,故物种均匀度指数可反映群落的空间结构,B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仅有物种丰富度不能代表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C错误;植被具有科学研究的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保持水土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
2.(2021·辽阳模拟)近年来,海洋石油泄漏问题频频发生,极大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据统计,受污染区域的低海岸区(海潮经常冲刷的地方)物种数量、密度恢复比较快,高海岸区(海潮冲刷不到的地方)的生物多样性只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8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被石油污染的海洋中,距石油溢出口较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较多B.低海岸区物种数量、密度恢复比较快的外部原因主要是微生物数量多,能及时将石油分解C.海洋中被石油污染区域的鱼类大量死亡,进一步加重了污染,这属于负反馈调节D.从被石油污染区域获取分解石油的微生物,经过培养可以用于治理石油污染,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解析】选D。被石油污染的海洋中,距石油溢出口较近的水体中微生物较多,消耗氧气较多,故溶解氧较少,A错误;低海岸区(海潮经常冲刷的地方)物种数量、密度恢复比较快的外部原因可能是由于海潮的冲刷作用,石油清除得比较快,B错误;海洋中被石油污染区域的鱼类大量死亡,进一步加重了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C错误;生物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故从被石油污染区域获取分解石油的微生物,并提取相应的酶用于工业生产,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正确。
3.“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生态工程。如表是某地退耕还林后的植被变化,请据表分析说法错误的是 ( )
A.退耕之后的农田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由于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演替速度快于冰川泥上的演替B.退耕农田先后经历了草本、灌木和木本阶段,垂直方向上出现了明显的分层现象,提高了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C.在确定群落的丰富度时,需要调查物种的种群密度,最常用方法是样方法D.“绿水青山”的生态功能有保持水土、蓄洪防旱、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
【解析】选 C。由于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退耕之后的农田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而冰川泥地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故退耕之后的农田演替速度快于冰川泥上的演替,A正确;据图可知退耕农田先后经历了草本、灌木和木本阶段,群落垂直结构越来越复杂,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B正确;确定群落的丰富度常用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错误;“绿水青山”的生态功能有保持水土、蓄洪防旱、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D正确。
4.(2021·濮阳模拟)近日,中宣部授予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时代楷模”称号。38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37.6万亩,为生态环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1)调查发现,古浪县北部沙区野生植物有白刺、苦豆草、黄沙蒿、赖草等,呈块状或团簇状分布,这主要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 结构,区分该群落与其他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2)苦豆草可入药,常用于治疗急性菌痢和肠炎,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为调查该地区苦豆草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这种调查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
(3)随着“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该地区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_。为此,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____;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________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解析】(1)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同一个区域,各个种群呈块状或团簇状分布,这主要体现了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区分该群落与其他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2)药用价值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调查植物一般采用样方法,要做到随机取样。 (3)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否则容易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答案:(1)水平 群落的物种组成(2)直接 样方法 随机取样(3)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自我调节能力 物质和能量
考点三 生态工程的原理【典例精研引领】 (2020·湖南名校联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生态工程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修复重建,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改善,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2)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实行“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3)实行生态工程,很多时候还需要考虑人文关怀、贫困地区的收入等问题,才能很好地解决“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这遵循的是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4)在保护濒危植物方面,运用了很多技术,比如微型繁殖运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处理城市生态系统垃圾时,采用了生物治理法,分解者处理垃圾的相关目的基因从分解者体内用_____酶切割下来,再与______相连导入受体菌。
【名师授法解题】抓题眼练思维
【解析】(1)生态工程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2)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3)解决“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遵循的是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4)微型繁殖运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5)从分解者体内获取处理垃圾的相关目的基因需要用限制酶进行切割,再利用DNA连接酶将之与运载体连接起来,导入受体细胞。
答案:(1)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 (2)循环经济 (3)整体性(4)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5)限制 运载体(或载体或质粒)
【母题变式延伸】核心素养新命题 保护濒危植物是在生态系统的哪些方面进行保护?(生命观念:稳态与平衡观)提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知能素养提升】1.传统经济与生态经济:(科学思维:比较与分析)
2.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生命观念:稳态与平衡观)
【热点考向演练】考向一 通过生态工程原理在具体实例中的应用,考查生命观念的稳态与平衡观1.(2020·哈尔滨模拟)如图是某一家庭生态工程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知,人类生活中所需的能源来自太阳能、沼气等。利用这些能源与利用煤炭相比,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工程中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____________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工程相比较,生态工程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____________、协调与平衡原理以及____________、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5)据生态工程中的物种多样性这一原理,有人认为生态农业建设中,应使食物链和营养级越长越多越好,你是否支持这一观点?请解释。______(填“是”或“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使用太阳能或沼气可以减少燃烧煤炭所产生的污染。(2)该生态系统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所以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3)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生态工程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特点。(4)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种多样性原理、整体性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5)生态农业建设中,不是使食物链和营养级越长越多越好,因为食物链越长,营养级越多,则能量损耗越多,能量的利用率越低,不符合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
答案:(1)减少了燃烧煤炭所产生的污染(2)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3)物质循环 少消耗 多效益 可持续(4)物种多样性原理 整体性原理(5)否 食物链越长,营养级越多,则能量损耗越多,能量的利用率越低,不符合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
【易错警示】整体性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1)整体性原理指社会、经济、自然三方面协调统一,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与平衡,例如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即种树的同时考虑经济收入、粮食、燃料等问题;(2)系统整体性原 理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1+1>2”,目的是保持系统有很高的生产力,互利共生的生物能体现系统整体性原理,如藻类和珊瑚虫、大豆和根瘤菌、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等。
考向二 结合生态农业,考查生命观念的稳态与平衡观2.党的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某乡镇积极响应十九大号召,搞起了生态农业(如图),当地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系统中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出是另一个生产环节的投入,使得系统中的物质能够_____________,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同时也能够提高能量的_____________,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2)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连,可提高蔬菜产量,试分析其增产的原因: 。 (3)该生态系统利用昆虫的性外激素防治虫害,这种防治方法称为____________。鸭的食物来源有杂草和害虫,则鸭粪中含有_____________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4)生态农业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解析】(1)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系统中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出是另一个生产环节的投入,使得系统中的物质能够循环利用,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同时也能够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2)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蘑菇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供蔬菜进行光合作用,使其光合作用增强,积累有机物增多,故可提高蔬菜产量。(3)该生态系统利用昆虫的性外激素防治虫害,这种防治方法称为生物防治,鸭的食物来源有杂草和害虫,鸭粪不属于鸭同化的能量,该部分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则鸭粪中含有杂草和害虫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4)生态农业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1)循环利用 利用率(2)蘑菇呼吸产生的CO2可以供蔬菜进行光合作用,使其光合作用增强,积累有机物增多(3)生物防治 杂草和害虫 (4)间接
【加固训练·拔高】 (2020·石嘴山模拟)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该地特有的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模式: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如图是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____________;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其在营养结构上具有_____的特点。(2)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______的作用,释放出______,被植物利用。(3)该生态系统把桑基、鱼塘与蔗基、鱼塘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优化了系统结构,由此可见,该生态系统遵循____________原理。(4)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的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5)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________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______和______的同步发展。
【解析】(1)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的优点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图中生态系统具有食物链短的特点。(2)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分解者的作用,释放出矿质离子或无机盐,被植物利用。(3)该生态系统把桑基、鱼塘和蔗基、鱼塘有机结合在一起,优化了系统结构,遵循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4)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5)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答案:(1)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食物链短(2)分解者 矿质离子或无机盐 (3)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4)已被破坏的生态系统(5)物质循环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新情境·新命题
【命题新情境】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地处高纬度,气温较低、无霜期最短,降水量较少。“塞罕坝”是蒙汗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塞罕坝曾水草丰茂、森林茂密、禽兽繁集,辽金时期称“千里松林”,但清朝末期,为弥补国库空虚,开始开围放垦,伐木垦荒,使之退化成荒原沙丘。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代林场建设者们接力生态恢复,营造出112万亩森林,森林覆盖率由1962年前的11.4%提高到2014年的75.5%。今天的塞罕坝,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人类活动可以使环境朝着改善的方向演变,塞罕坝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017年12月,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地球卫士奖”。据统计,塞罕坝林场现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61种,鱼类32种,昆虫660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7种,其中兽类7种,鸟类39种,鱼类1种等。有人说:塞罕坝林海属于中国,而中国的环保行动则属于世界。
【命题新角度】1.在生态恢复中应用生态恢复学,恢复生态学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 2.结合塞罕坝具体情况,解释塞罕坝生态系统有利于有机物积累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划线材料中可知,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体现了保护_____________的多样的性。 4.塞罕坝生态系统既可以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同时也是我国著名的生态旅游之地,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价值。
5.“塞罕坝林海属于中国,而中国的环保行动则属于世界”,可以看出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自然环境不改变的条件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能不能建立起塞罕坝式的林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重建某一区域历史上曾有的植物和动物群落,使这一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受干扰前的原状。2.塞罕坝气温低,分解者分解速率减慢,导致有机物堆积。3.划线内容说明塞罕坝林场有很多物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4.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属于间接价值;旅游观赏价值属于直接价值。5.环境问题的全球性源于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6.不能,两地自然环境不同,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同。
答案:1.重建某一区域历史上曾有的植物和动物群落,使这一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受干扰前的原状(意思对即可)2.塞罕坝的气温较低,分解者分解速率慢,导致有机物积累3.物种4.间接价值和直接5.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6.不能,两地自然环境不同,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同
【拓展视野】 塞罕坝今昔 “塞罕坝”系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平均海拔1500米,极端最低气温-43.3 ℃。历史上,塞罕坝曾水草丰茂、森林茂密、禽兽繁集,辽金时期称“千里松林”;清朝康熙年间被划为“木兰围场”,成为林木葱茏的皇家猎苑。 清末,王朝风雨飘摇,内忧外患。清政府将“木兰围场”开围放垦以弥补国库空虚。之后,树木被砍伐殆尽,加之山火不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这个昔日的“美丽的高岭”变成了林木稀疏、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
196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组建。半个多世纪以来,塞罕坝人克服了重重困难,在河北省纬度最高、气温最低、无霜期最短、降水并不丰沛的坝上高原,营造起万顷林海。 林场最初几年的建设很不顺利,塞罕坝是半湿润半干旱区,植树造林困难相当大,他们种的树苗成活率很低。塞罕坝人没有气馁,他们潜心研究,摸索出培育“大胡子、矮胖子”优质壮苗技术,大大增加了育苗数量和产成苗数量。针对人工纯林物种单一、土壤酸化,病虫害严重等状况,他们研究确定了适合塞罕坝地区的主要树种为华北落叶松、樟子松和云杉;同时大力培育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冷杉等其他优良树种;并将这些树种进行合理的搭配和混交,从而大大提高了造林的成功率。
经过一代代人的艰苦努力,塞罕坝的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前的11.4%提高到2014年的75.5%。今天的塞罕坝,被赞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 人类活动也可以使环境朝着改善的方向演变,这是一个典范。塞罕坝人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本课结束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第九单元 第6课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工程(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第九单元 第6课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工程(含解析),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概念·自查,全球性,生存和发展,全部基因,生态功能,生物技术,经济社会,修复和重建,生产方式,生产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高考5 第九单元 第32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5 第九单元 第32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word部分,点击进入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高考2022届新教材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九单元 第6课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工程 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2022届新教材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九单元 第6课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工程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概念·自查,全球性,生存和发展,全部基因,生态功能,生物技术,经济社会,修复和重建,生产方式,生产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