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含解析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6化学实验基础专题练含解析
展开
热点6:化学实验基础
考向1化学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
【真题研磨】
【典例】(2022·湖南选择考)化学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
A.碱式滴
定管排气泡
B.溶液加热
C.试剂存放
D.溶液
滴加
【审答思维】解答本题的思维流程如下:
关键信息
信息解读
碱式滴定管排气泡
将橡皮管________弯曲,出口上斜,轻轻挤压玻璃珠附近的橡皮管,使溶液从尖嘴涌出,气泡即可随之排出
溶液加热
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夹在离管口______处
试剂存放
试剂存放要根据它们的组成和性质________存放,不得将酸和碱、氧化性物质和还原性物质贮存在同一柜内;强氧化剂和易燃品必须严格分开;挥发性酸或碱不能跟其他试剂混放,以免试剂变质
溶液滴加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里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位于试管口________垂直滴加,不能伸入试管内部,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后再进一步污染试剂
【失分警示】因没有掌握试剂存放原则而错选C。试剂存放要分类存放,酸和碱应分开存放,有机物和无机物应分开存放。
【考场技法】
实验操作时的有关数据标准
(1)试管在加热时所加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且要与桌面成45°角;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夹在离管口处。
(2)液体取用时,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1~2 mL。
(3)酒精灯内酒精的量为其容积的~。
(4)烧杯加热时盛液体量为容积的~,蒸发皿加热时液体量不宜超过容积的。
(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烧杯和玻璃棒要洗涤2~3次。
(6)往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时一般加到距离刻度线1~2 cm处要改用胶头滴管定容。
【多维演练】
(基本实验操作)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其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选项
A
B
C
D
实验
目的
验证温度对水
解平衡的影响
混合浓硫
酸和乙醇
检查装置
的气密性
检验溶液的
Fe3+
实验
操作
考向2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表格实验题
【真题研磨】
【典例】(2022·全国乙卷)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得出相应正确结论的是 (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KI溶液
先变橙色,后变蓝色
氧化性:Cl2>Br2>I2
B
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
无砖红色沉淀
蔗糖未发生水解
C
石蜡油加强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Br2的CCl4溶液
溶液红棕色变无色
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
D
加热试管中的聚氯乙烯薄膜碎片
试管口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氯乙烯加聚是可逆反应
【审答思维】题干划线部分关键信息解读
关键信息
信息解读
过量氯水
可能发生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
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前应加入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使溶液呈碱性
石蜡油加强热
石蜡油分解得到的产物主要是烷烃、烯烃混合物以及芳香烃等
加热
氯乙烯加聚生成聚氯乙烯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条件是催化剂,不是加热
【失分警示】没有考虑反应物的量是少量和过量而错选A。由于过量的氯水也可以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从而干扰了Br2和I2的氧化性的比较。
【考场技法】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关系型实验题的解题模型
【多维演练】
1.(表格实验题)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Na2S溶液中通入足量CO2,然后再将产生的气体导入CuSO4溶液中,产生黑色沉淀
Ka1(H2CO3)>
Ka1(H2S)
B
向KBrO3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然后再加入少量苯,有机层呈橙红色
氧化性:Cl2>Br2
C
常温下,用pH计分别测定等体积1 mol·L-1CH3COONH4溶液和0.1 mol·L-1CH3COONH4溶液的pH,测得pH都等于7
同温下,不同浓度的CH3COONH4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D
将炽热的木炭与浓硝酸混合,产生红棕色气体
加热条件下,浓硝酸被木炭还原成NO2
2.(制备实验分析)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及尾气处理仪器略去),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甲中试剂
乙中试剂
实验目的
A
生石灰+
浓氨水
无
制取并
收集NH3
B
MnO2固体+
双氧水
淀粉
KI溶液
证明氧化性:
O2>I2
C
Na2SO3固体+
浓硫酸
酸性KMnO4
溶液
证明SO2
有漂白性
D
Na2CO3固体+
盐酸
Na2SiO3
溶液
比较元
素非金属性:
Cl>C>Si
考向3实验操作找错误
【真题研磨】
【典例】(2021·山东等级考)某同学进行蔗糖水解实验,并检验产物中的醛基,操作如下:向试管Ⅰ中加入1 mL 20%蔗糖溶液,加入3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分钟。打开盛有10% NaOH溶液的试剂瓶,将玻璃瓶塞倒放,取1 mL溶液加入试管Ⅱ,盖紧瓶塞;向试管Ⅱ中加入5滴2%CuSO4溶液。将试管Ⅱ中反应液加入试管Ⅰ,用酒精灯加热试管Ⅰ并观察现象。实验中存在的错误有几处 ( )
A.1 B.2 C.3 D.4
【审答思维】题干划线部分关键信息解读
关键信息
信息解读
蔗糖水解实验
蔗糖水解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3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分钟
再加入10% NaOH溶液至溶液呈________性
玻璃瓶塞
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应用______________
塞而不用玻璃瓶塞
向试管Ⅱ中加入5滴2% CuSO4溶液
目的是配制________悬浊液
【失分警示】因不清楚醛基检验时溶液的酸碱性而错选A。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检验醛基时,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考场技法】
辨别实验操作错误解题方法
判断实验操作是否有错误,一般主要看: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试剂使用、实验操作顺序、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注意事项等方面是否有误。对这类题要密切联系课本中所学实验内容进行仔细分析。
【多维演练】
(酸碱中和滴定)某同学用0.100 0 mol·L-1盐酸标定浓度约为0.1 mol·L-1氨水的浓度,操作如下:取规格为25 mL的酸式滴定管,经检查不漏水后用蒸馏水洗涤,注入盐酸,排出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后调整液面,记录读数。准确量取15.00 mL氨水,注入锥形瓶中,滴加3滴酚酞试液。将盐酸滴入锥形瓶中,并不断摇动锥形瓶,当达到滴定终点时,停止滴加,记录读数。重复进行三次滴定操作,取三次滴定结果的平均值。实验中存在的错误有几处 ( )
A.1 B.2 C.3 D.4
1.(常见仪器使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不是必须要用到的仪器是 ( )
2.(常见仪器使用)关于下列仪器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②均可以直接加热
B.③、④均可以量取KMnO4溶液
C.⑤可用于蒸馏或分馏中冷凝液体
D.⑥可用于固体和液体在锥形瓶中反应时添加液体
3.(粗盐提纯)某同学进行从粗盐水中除去Ca2+、Mg2+、S的实验。操作如下:向100 mL烧杯中加入25 mL粗盐水,然后向烧杯中依次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NaOH溶液和饱和Na2CO3溶液,过滤。向所得滤液中滴加盐酸,用玻璃棒搅拌,直至滤液呈中性或微酸性(用pH试纸检验)。再将滤液倒入坩埚中,加热、蒸发结晶,得到去除了杂质离子的精盐。实验中存在的错误有几处 ( )
A.4 B.3 C.2 D.1
4.(基本实验操作)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
5.(基本实验操作)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B
C
D
制取乙烯
提高HClO
浓度
配制250 mL
0.10 mol·L-1
NaOH溶液
除去乙烯中
的少量SO2
6.(物质提纯)下列图示不能用于物质分离提纯操作的是( )
7.(分离提纯)碘仿(CHI3)是一种外用消毒剂。某实验小组通过电解KI和丙酮(CH3COCH3)来制备碘仿。制得的粗碘仿中含少量石墨粉,分离提纯碘仿的操作中,下列仪器没有用到的是 ( )
已知几种物质的部分性质如表所示:
物质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丙酮
-95
56
与水、乙醇互溶
碘仿
123
218
不溶于水,溶于热乙醇
8.(性质实验探究)实验探究氢氧化钠用量对反应产物影响的有关信息,记录如下:
实验
2%
CuSO4溶液的体积/mL
10% NaOH溶液的体积
振荡后pH
加0.5 mL 40%的乙醛溶液,加热后的沉淀颜色及沉淀成分
Ⅰ
2
3滴
5~6
浅蓝绿色沉淀
Cu2(OH)2SO4
Ⅱ
a
15滴
7~8
黑色沉淀CuO
Ⅲ
1
1 mL
9~10
红褐色沉淀X
Ⅳ
b
2 mL
11~12
砖红色沉淀Cu2O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
A.a、b应为2、1
B.实验Ⅱ中部分乙醛被氧化
C.X可能是CuO和Cu2O的混合物
D.实验表明,在pH>10时可检测出醛基
9.(实验评价)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淀粉水解液中加入碘水
溶液不变蓝
淀粉完全水解
B
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SO4粉末,过滤,在滤渣中加入盐酸
产生气泡,固体部分溶解
Ksp(BaCO3)<
Ksp(BaSO4)
C
向久置发黄的浓硝酸中通入O2
黄色褪去
O2具有漂白性
D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无明显现象
溶液中无N
10.(实验评价)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选
项
A
B
C
D
装
置
目
的
证明AgI的溶解度小于AgCl
除去
Na2CO3中的
NaHCO3
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将乙醇氧化为乙醛
11.(实验流程分析)以含钴废渣(主要成分CoO、Co2O3,还含有Al2O3、ZnO等杂质)为原料制备CoCO3的一种实验流程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装置甲制备“酸浸”所需的SO2
B.用装置乙配制“酸浸”所需的1 mol·L-1H2SO4溶液
C.用装置丙过滤“沉钴”所得悬浊液
D.用装置丁灼烧CoCO3固体制Co2O3
热点6:化学实验基础
考向1
【典例】【审答思维】向上 分类 上方
A 碱式滴定管排气泡时,把橡皮管向上弯曲,出口上斜,轻轻挤压玻璃珠附近的橡皮管可以使溶液从尖嘴涌出,气泡即可随之排出,A项正确;用试管加热溶液时,试管夹应夹在距离管口的处,B项错误;实验室中,盐酸和NaOH要分开存放,有机物和无机物要分开存放,C项错误;用胶头滴管滴加溶液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部,应悬空滴加,D项错误。
C 试管中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夹应夹在离管口处,A错误;浓硫酸密度大,应该将浓硫酸倒入乙醇中,B错误;关闭弹簧夹,长颈漏斗液面保持不变可证明气密性良好,C正确;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部,D错误。
考向2
【典例】【审答思维】2NaBr+Cl2===2NaCl+Br2 2KI+Br2===2KBr+I2 2KI+Cl2===2KCl+I2
C 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溴离子被氧化为溴单质,但氯水过量,再加入淀粉KI溶液,过量的氯水也可以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无法证明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A错误;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体系呈碱性,若不加氢氧化钠溶液,未反应的稀硫酸会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则不会产生砖红色沉淀,不能说明蔗糖没有发生水解,B错误;石蜡油加强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正确;聚氯乙烯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说明产生了氯化氢,不能说明氯乙烯加聚是可逆反应,因为氯乙烯在催化剂作用下加聚和聚氯乙烯加热分解的反应条件不同,D错误。
1.A 产生黑色沉淀,说明向Na2S溶液中通入足量CO2生成了H2S气体,酸性:H2CO3>H2S,所以Ka1(H2CO3)>Ka1(H2S),故A正确;有机层呈橙红色,说明有Br2生成,则KBrO3为氧化剂,Cl2为还原剂,并不能得出氧化性:Cl2>Br2,故B错误;测得pH都等于7,说明醋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水解程度相同,但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所以同温下,不同浓度的CH3COONH4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不同,故C错误;可能是浓硝酸发生分解生成NO2,由实验现象不能证明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故D错误。
2.B NH3的密度小于空气,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进行收集,故乙瓶导气管应该短进长出,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MnO2固体可催化双氧水分解产生O2,O2能够氧化KI得到I2,淀粉溶液遇碘变蓝,B能达到实验目的;Na2SO3固体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SO2具有还原性,能够还原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使其褪色,与漂白性无关,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盐酸具有挥发性,与碳酸钠反应时除了有二氧化碳生成,还有HCl逸出,两种气体溶于硅酸钠溶液均能使硅酸根沉淀,故不能判断碳酸与硅酸酸性的强弱,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考向3
【典例】【审答思维】+H2O+ 碱 橡皮 氢氧化铜
B 第1处错误:利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蔗糖水解生成的葡萄糖中的醛基时,溶液需保持弱碱性,否则作水解催化剂的酸会与氢氧化铜反应,导致实验失败,题干实验过程中蔗糖水解后溶液未冷却并碱化;第2处错误:NaOH溶液具有强碱性,不能用玻璃瓶塞,否则NaOH与玻璃瓶塞中SiO2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Na2SiO3,会导致瓶盖无法打开,共2处错误。
B 用0.100 0 mol·L-1盐酸标定浓度约为0.1 mol·L-1氨水的浓度的操作中:取规格为25 mL的酸式滴定管,经检查不漏水后用蒸馏水洗涤,此时应该用标准液润洗2~3次,再注入盐酸,排出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后调整液面,记录读数,否则盐酸标准液的浓度偏低,导致测定结果偏高,故错误;准确量取15.00 mL氨水,注入锥形瓶中,滴加3滴甲基橙溶液,不能选择酚酞试液作指示剂,因为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在甲基橙的变色范围内,不在酚酞的变色范围内(酚酞变色范围为8.2~10.0,呈碱性),故错误。所以该实验中存在的错误共有2处。
1.C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需用托盘天平称量,在烧杯中溶解,再转移到容量瓶,最后用胶头滴管定容,不需要量筒,故选C。
2.D ②圆底烧瓶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A错误;④碱式滴定管能用于量取碱液,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橡胶的主要成分是聚异戊二烯,因含碳碳双键具有还原性,高锰酸钾溶液会与橡胶中的碳碳双键反应,所以高锰酸钾溶液不可以用碱式滴定管量取,B错误;球形冷凝管适用于回流蒸馏操作,多用于垂直蒸馏装置,直形冷凝管蒸馏、分馏操作,主要用于倾斜式蒸馏装置,C错误;长颈漏斗的作用是用于固体和液体在锥形瓶中反应时添加液体药品,D正确。
3.A 错误有①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除硫酸根离子,引入了硝酸根离子杂质,应使用氯化钡溶液;②滤液中滴加盐酸,不用玻璃棒搅拌;③向滤液中加入盐酸直至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过量的NaOH和碳酸钠被反应完全,不用pH试纸检验;④蒸发滤液要在蒸发皿中完成,不是在坩埚中进行,故选A。
4.D 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到试管内,A错误;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注入水中,B错误;从食盐水中提取氯化钠晶体需要蒸发浓缩,需用蒸发皿,不能用坩埚,C错误;该滴定管是碱式滴定管,可以用来量取15.00 mL氢氧化钠溶液,D正确。
5.B 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反应原理为CH3CH2OHCH2=CH2↑ +H2O,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的反应中,温度必须控制在170 ℃,温度计的作用是控制反应温度在170 ℃,而图中缺少温度计,A错误;在氯水中存在:Cl2+H2OHCl+HClO,氯水中含有盐酸、次氯酸,盐酸可与碳酸钙反应,次氯酸与碳酸钙不反应,可增大次氯酸的浓度,B正确;容量瓶不能用于溶解、稀释和长期贮存溶液,C错误;乙烯也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应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乙烯中的少量SO2,D错误。
6.A 图示装置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装置,不用于物质分离,A符合题意;图示装置为蒸发结晶装置,用于从溶液中析出固体溶质,B不符合题意;图示装置为蒸馏装置,用于分离互溶的且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C不符合题意;图示装置为过滤装置,用于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D不符合题意。
7.B 碘仿熔点是123 ℃,在常温下是固体,不溶于水,溶于热乙醇,用过滤法分离提纯碘仿,过滤用到的仪器是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不需要坩埚,故选B。
8.B、D 实验探究氢氧化钠用量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实验Ⅰ和Ⅱ、实验Ⅲ和Ⅳ中氢氧化钠的量不同则硫酸铜的量必须相同,故a、b应为2、1,A正确;实验Ⅱ中氢氧化钠用量增多,产生氢氧化铜,若氢氧化铜一部分和乙醛反应则会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若一部分受热分解生成黑色氧化铜,实验中沉淀成分为黑色氧化铜,说明乙醛未参加反应,B错误;X为红褐色沉淀,可能是黑色CuO和砖红色Cu2O的混合物,C正确;由实验Ⅳ可知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此时pH为11~12,则Cu(OH)2氧化乙醛,溶液应pH>11,D错误。
9.A 淀粉遇碘变蓝色,加入碘水不变蓝色,说明不含淀粉,则淀粉完全水解,故A正确;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SO4粉末,因c(Ba2+)·c(C)>Ksp(BaCO3),而产生BaCO3沉淀,加入盐酸产生气泡,不能说明Ksp(BaCO3)、Ksp(BaSO4)的关系,故B错误;浓硝酸不稳定,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溶解在浓硝酸中使溶液变黄,通入O2时二氧化氮、氧气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溶液变为无色,与漂白性无关,故C错误;加入稀NaOH溶液,不加热,生成一水合氨,不会生成氨气,应利用浓NaOH并加热,然后检验氨气,故D错误。
10.C、D KCl和过量AgNO3溶液混合生成AgCl沉淀,AgNO3有剩余,再滴加2滴1 mol·L-1的KI溶液,AgNO3和KI反应生成AgI沉淀,不能证明AgI的溶解度小于AgCl,故A错误;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应用坩埚加热,故B错误;试管内盐酸浓度相同、左侧试管金属片活泼性强,可以作为判断反应速率快的原因,故C正确;用铜作催化剂,乙醇能被氧化为乙醛,2CH3CH2OH+O22CH3CHO+2H2O,故D正确。
11.C 浓硫酸与铜反应需要加热,甲装置没有酒精灯,无法反应制取SO2,A项错误;胶头滴管使用时应悬于容量瓶上方,不能伸入容量瓶内,这样会污染试剂,B项错误;过滤用于固液分离,用装置丙可以过滤“沉钴”所得悬浊液,且装置中操作正确,C项正确;灼烧CoCO3固体应用坩埚,不能在烧杯中直接灼烧固体,D项错误。
考向1化学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
【真题研磨】
【典例】(2022·湖南选择考)化学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
A.碱式滴
定管排气泡
B.溶液加热
C.试剂存放
D.溶液
滴加
【审答思维】解答本题的思维流程如下:
关键信息
信息解读
碱式滴定管排气泡
将橡皮管________弯曲,出口上斜,轻轻挤压玻璃珠附近的橡皮管,使溶液从尖嘴涌出,气泡即可随之排出
溶液加热
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夹在离管口______处
试剂存放
试剂存放要根据它们的组成和性质________存放,不得将酸和碱、氧化性物质和还原性物质贮存在同一柜内;强氧化剂和易燃品必须严格分开;挥发性酸或碱不能跟其他试剂混放,以免试剂变质
溶液滴加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里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位于试管口________垂直滴加,不能伸入试管内部,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后再进一步污染试剂
【失分警示】因没有掌握试剂存放原则而错选C。试剂存放要分类存放,酸和碱应分开存放,有机物和无机物应分开存放。
【考场技法】
实验操作时的有关数据标准
(1)试管在加热时所加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且要与桌面成45°角;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夹在离管口处。
(2)液体取用时,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1~2 mL。
(3)酒精灯内酒精的量为其容积的~。
(4)烧杯加热时盛液体量为容积的~,蒸发皿加热时液体量不宜超过容积的。
(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烧杯和玻璃棒要洗涤2~3次。
(6)往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时一般加到距离刻度线1~2 cm处要改用胶头滴管定容。
【多维演练】
(基本实验操作)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其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选项
A
B
C
D
实验
目的
验证温度对水
解平衡的影响
混合浓硫
酸和乙醇
检查装置
的气密性
检验溶液的
Fe3+
实验
操作
考向2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表格实验题
【真题研磨】
【典例】(2022·全国乙卷)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得出相应正确结论的是 (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KI溶液
先变橙色,后变蓝色
氧化性:Cl2>Br2>I2
B
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
无砖红色沉淀
蔗糖未发生水解
C
石蜡油加强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Br2的CCl4溶液
溶液红棕色变无色
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
D
加热试管中的聚氯乙烯薄膜碎片
试管口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氯乙烯加聚是可逆反应
【审答思维】题干划线部分关键信息解读
关键信息
信息解读
过量氯水
可能发生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
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前应加入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使溶液呈碱性
石蜡油加强热
石蜡油分解得到的产物主要是烷烃、烯烃混合物以及芳香烃等
加热
氯乙烯加聚生成聚氯乙烯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条件是催化剂,不是加热
【失分警示】没有考虑反应物的量是少量和过量而错选A。由于过量的氯水也可以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从而干扰了Br2和I2的氧化性的比较。
【考场技法】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关系型实验题的解题模型
【多维演练】
1.(表格实验题)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Na2S溶液中通入足量CO2,然后再将产生的气体导入CuSO4溶液中,产生黑色沉淀
Ka1(H2CO3)>
Ka1(H2S)
B
向KBrO3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然后再加入少量苯,有机层呈橙红色
氧化性:Cl2>Br2
C
常温下,用pH计分别测定等体积1 mol·L-1CH3COONH4溶液和0.1 mol·L-1CH3COONH4溶液的pH,测得pH都等于7
同温下,不同浓度的CH3COONH4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D
将炽热的木炭与浓硝酸混合,产生红棕色气体
加热条件下,浓硝酸被木炭还原成NO2
2.(制备实验分析)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及尾气处理仪器略去),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甲中试剂
乙中试剂
实验目的
A
生石灰+
浓氨水
无
制取并
收集NH3
B
MnO2固体+
双氧水
淀粉
KI溶液
证明氧化性:
O2>I2
C
Na2SO3固体+
浓硫酸
酸性KMnO4
溶液
证明SO2
有漂白性
D
Na2CO3固体+
盐酸
Na2SiO3
溶液
比较元
素非金属性:
Cl>C>Si
考向3实验操作找错误
【真题研磨】
【典例】(2021·山东等级考)某同学进行蔗糖水解实验,并检验产物中的醛基,操作如下:向试管Ⅰ中加入1 mL 20%蔗糖溶液,加入3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分钟。打开盛有10% NaOH溶液的试剂瓶,将玻璃瓶塞倒放,取1 mL溶液加入试管Ⅱ,盖紧瓶塞;向试管Ⅱ中加入5滴2%CuSO4溶液。将试管Ⅱ中反应液加入试管Ⅰ,用酒精灯加热试管Ⅰ并观察现象。实验中存在的错误有几处 ( )
A.1 B.2 C.3 D.4
【审答思维】题干划线部分关键信息解读
关键信息
信息解读
蔗糖水解实验
蔗糖水解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3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分钟
再加入10% NaOH溶液至溶液呈________性
玻璃瓶塞
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应用______________
塞而不用玻璃瓶塞
向试管Ⅱ中加入5滴2% CuSO4溶液
目的是配制________悬浊液
【失分警示】因不清楚醛基检验时溶液的酸碱性而错选A。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检验醛基时,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考场技法】
辨别实验操作错误解题方法
判断实验操作是否有错误,一般主要看: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试剂使用、实验操作顺序、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注意事项等方面是否有误。对这类题要密切联系课本中所学实验内容进行仔细分析。
【多维演练】
(酸碱中和滴定)某同学用0.100 0 mol·L-1盐酸标定浓度约为0.1 mol·L-1氨水的浓度,操作如下:取规格为25 mL的酸式滴定管,经检查不漏水后用蒸馏水洗涤,注入盐酸,排出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后调整液面,记录读数。准确量取15.00 mL氨水,注入锥形瓶中,滴加3滴酚酞试液。将盐酸滴入锥形瓶中,并不断摇动锥形瓶,当达到滴定终点时,停止滴加,记录读数。重复进行三次滴定操作,取三次滴定结果的平均值。实验中存在的错误有几处 ( )
A.1 B.2 C.3 D.4
1.(常见仪器使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不是必须要用到的仪器是 ( )
2.(常见仪器使用)关于下列仪器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②均可以直接加热
B.③、④均可以量取KMnO4溶液
C.⑤可用于蒸馏或分馏中冷凝液体
D.⑥可用于固体和液体在锥形瓶中反应时添加液体
3.(粗盐提纯)某同学进行从粗盐水中除去Ca2+、Mg2+、S的实验。操作如下:向100 mL烧杯中加入25 mL粗盐水,然后向烧杯中依次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NaOH溶液和饱和Na2CO3溶液,过滤。向所得滤液中滴加盐酸,用玻璃棒搅拌,直至滤液呈中性或微酸性(用pH试纸检验)。再将滤液倒入坩埚中,加热、蒸发结晶,得到去除了杂质离子的精盐。实验中存在的错误有几处 ( )
A.4 B.3 C.2 D.1
4.(基本实验操作)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
5.(基本实验操作)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B
C
D
制取乙烯
提高HClO
浓度
配制250 mL
0.10 mol·L-1
NaOH溶液
除去乙烯中
的少量SO2
6.(物质提纯)下列图示不能用于物质分离提纯操作的是( )
7.(分离提纯)碘仿(CHI3)是一种外用消毒剂。某实验小组通过电解KI和丙酮(CH3COCH3)来制备碘仿。制得的粗碘仿中含少量石墨粉,分离提纯碘仿的操作中,下列仪器没有用到的是 ( )
已知几种物质的部分性质如表所示:
物质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丙酮
-95
56
与水、乙醇互溶
碘仿
123
218
不溶于水,溶于热乙醇
8.(性质实验探究)实验探究氢氧化钠用量对反应产物影响的有关信息,记录如下:
实验
2%
CuSO4溶液的体积/mL
10% NaOH溶液的体积
振荡后pH
加0.5 mL 40%的乙醛溶液,加热后的沉淀颜色及沉淀成分
Ⅰ
2
3滴
5~6
浅蓝绿色沉淀
Cu2(OH)2SO4
Ⅱ
a
15滴
7~8
黑色沉淀CuO
Ⅲ
1
1 mL
9~10
红褐色沉淀X
Ⅳ
b
2 mL
11~12
砖红色沉淀Cu2O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
A.a、b应为2、1
B.实验Ⅱ中部分乙醛被氧化
C.X可能是CuO和Cu2O的混合物
D.实验表明,在pH>10时可检测出醛基
9.(实验评价)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淀粉水解液中加入碘水
溶液不变蓝
淀粉完全水解
B
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SO4粉末,过滤,在滤渣中加入盐酸
产生气泡,固体部分溶解
Ksp(BaCO3)<
Ksp(BaSO4)
C
向久置发黄的浓硝酸中通入O2
黄色褪去
O2具有漂白性
D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无明显现象
溶液中无N
10.(实验评价)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选
项
A
B
C
D
装
置
目
的
证明AgI的溶解度小于AgCl
除去
Na2CO3中的
NaHCO3
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将乙醇氧化为乙醛
11.(实验流程分析)以含钴废渣(主要成分CoO、Co2O3,还含有Al2O3、ZnO等杂质)为原料制备CoCO3的一种实验流程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装置甲制备“酸浸”所需的SO2
B.用装置乙配制“酸浸”所需的1 mol·L-1H2SO4溶液
C.用装置丙过滤“沉钴”所得悬浊液
D.用装置丁灼烧CoCO3固体制Co2O3
热点6:化学实验基础
考向1
【典例】【审答思维】向上 分类 上方
A 碱式滴定管排气泡时,把橡皮管向上弯曲,出口上斜,轻轻挤压玻璃珠附近的橡皮管可以使溶液从尖嘴涌出,气泡即可随之排出,A项正确;用试管加热溶液时,试管夹应夹在距离管口的处,B项错误;实验室中,盐酸和NaOH要分开存放,有机物和无机物要分开存放,C项错误;用胶头滴管滴加溶液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部,应悬空滴加,D项错误。
C 试管中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夹应夹在离管口处,A错误;浓硫酸密度大,应该将浓硫酸倒入乙醇中,B错误;关闭弹簧夹,长颈漏斗液面保持不变可证明气密性良好,C正确;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部,D错误。
考向2
【典例】【审答思维】2NaBr+Cl2===2NaCl+Br2 2KI+Br2===2KBr+I2 2KI+Cl2===2KCl+I2
C 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溴离子被氧化为溴单质,但氯水过量,再加入淀粉KI溶液,过量的氯水也可以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无法证明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A错误;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体系呈碱性,若不加氢氧化钠溶液,未反应的稀硫酸会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则不会产生砖红色沉淀,不能说明蔗糖没有发生水解,B错误;石蜡油加强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正确;聚氯乙烯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说明产生了氯化氢,不能说明氯乙烯加聚是可逆反应,因为氯乙烯在催化剂作用下加聚和聚氯乙烯加热分解的反应条件不同,D错误。
1.A 产生黑色沉淀,说明向Na2S溶液中通入足量CO2生成了H2S气体,酸性:H2CO3>H2S,所以Ka1(H2CO3)>Ka1(H2S),故A正确;有机层呈橙红色,说明有Br2生成,则KBrO3为氧化剂,Cl2为还原剂,并不能得出氧化性:Cl2>Br2,故B错误;测得pH都等于7,说明醋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水解程度相同,但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所以同温下,不同浓度的CH3COONH4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不同,故C错误;可能是浓硝酸发生分解生成NO2,由实验现象不能证明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故D错误。
2.B NH3的密度小于空气,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进行收集,故乙瓶导气管应该短进长出,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MnO2固体可催化双氧水分解产生O2,O2能够氧化KI得到I2,淀粉溶液遇碘变蓝,B能达到实验目的;Na2SO3固体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SO2具有还原性,能够还原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使其褪色,与漂白性无关,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盐酸具有挥发性,与碳酸钠反应时除了有二氧化碳生成,还有HCl逸出,两种气体溶于硅酸钠溶液均能使硅酸根沉淀,故不能判断碳酸与硅酸酸性的强弱,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考向3
【典例】【审答思维】+H2O+ 碱 橡皮 氢氧化铜
B 第1处错误:利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蔗糖水解生成的葡萄糖中的醛基时,溶液需保持弱碱性,否则作水解催化剂的酸会与氢氧化铜反应,导致实验失败,题干实验过程中蔗糖水解后溶液未冷却并碱化;第2处错误:NaOH溶液具有强碱性,不能用玻璃瓶塞,否则NaOH与玻璃瓶塞中SiO2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Na2SiO3,会导致瓶盖无法打开,共2处错误。
B 用0.100 0 mol·L-1盐酸标定浓度约为0.1 mol·L-1氨水的浓度的操作中:取规格为25 mL的酸式滴定管,经检查不漏水后用蒸馏水洗涤,此时应该用标准液润洗2~3次,再注入盐酸,排出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后调整液面,记录读数,否则盐酸标准液的浓度偏低,导致测定结果偏高,故错误;准确量取15.00 mL氨水,注入锥形瓶中,滴加3滴甲基橙溶液,不能选择酚酞试液作指示剂,因为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在甲基橙的变色范围内,不在酚酞的变色范围内(酚酞变色范围为8.2~10.0,呈碱性),故错误。所以该实验中存在的错误共有2处。
1.C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需用托盘天平称量,在烧杯中溶解,再转移到容量瓶,最后用胶头滴管定容,不需要量筒,故选C。
2.D ②圆底烧瓶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A错误;④碱式滴定管能用于量取碱液,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橡胶的主要成分是聚异戊二烯,因含碳碳双键具有还原性,高锰酸钾溶液会与橡胶中的碳碳双键反应,所以高锰酸钾溶液不可以用碱式滴定管量取,B错误;球形冷凝管适用于回流蒸馏操作,多用于垂直蒸馏装置,直形冷凝管蒸馏、分馏操作,主要用于倾斜式蒸馏装置,C错误;长颈漏斗的作用是用于固体和液体在锥形瓶中反应时添加液体药品,D正确。
3.A 错误有①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除硫酸根离子,引入了硝酸根离子杂质,应使用氯化钡溶液;②滤液中滴加盐酸,不用玻璃棒搅拌;③向滤液中加入盐酸直至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过量的NaOH和碳酸钠被反应完全,不用pH试纸检验;④蒸发滤液要在蒸发皿中完成,不是在坩埚中进行,故选A。
4.D 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到试管内,A错误;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注入水中,B错误;从食盐水中提取氯化钠晶体需要蒸发浓缩,需用蒸发皿,不能用坩埚,C错误;该滴定管是碱式滴定管,可以用来量取15.00 mL氢氧化钠溶液,D正确。
5.B 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反应原理为CH3CH2OHCH2=CH2↑ +H2O,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的反应中,温度必须控制在170 ℃,温度计的作用是控制反应温度在170 ℃,而图中缺少温度计,A错误;在氯水中存在:Cl2+H2OHCl+HClO,氯水中含有盐酸、次氯酸,盐酸可与碳酸钙反应,次氯酸与碳酸钙不反应,可增大次氯酸的浓度,B正确;容量瓶不能用于溶解、稀释和长期贮存溶液,C错误;乙烯也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应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乙烯中的少量SO2,D错误。
6.A 图示装置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装置,不用于物质分离,A符合题意;图示装置为蒸发结晶装置,用于从溶液中析出固体溶质,B不符合题意;图示装置为蒸馏装置,用于分离互溶的且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C不符合题意;图示装置为过滤装置,用于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D不符合题意。
7.B 碘仿熔点是123 ℃,在常温下是固体,不溶于水,溶于热乙醇,用过滤法分离提纯碘仿,过滤用到的仪器是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不需要坩埚,故选B。
8.B、D 实验探究氢氧化钠用量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实验Ⅰ和Ⅱ、实验Ⅲ和Ⅳ中氢氧化钠的量不同则硫酸铜的量必须相同,故a、b应为2、1,A正确;实验Ⅱ中氢氧化钠用量增多,产生氢氧化铜,若氢氧化铜一部分和乙醛反应则会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若一部分受热分解生成黑色氧化铜,实验中沉淀成分为黑色氧化铜,说明乙醛未参加反应,B错误;X为红褐色沉淀,可能是黑色CuO和砖红色Cu2O的混合物,C正确;由实验Ⅳ可知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此时pH为11~12,则Cu(OH)2氧化乙醛,溶液应pH>11,D错误。
9.A 淀粉遇碘变蓝色,加入碘水不变蓝色,说明不含淀粉,则淀粉完全水解,故A正确;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SO4粉末,因c(Ba2+)·c(C)>Ksp(BaCO3),而产生BaCO3沉淀,加入盐酸产生气泡,不能说明Ksp(BaCO3)、Ksp(BaSO4)的关系,故B错误;浓硝酸不稳定,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溶解在浓硝酸中使溶液变黄,通入O2时二氧化氮、氧气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溶液变为无色,与漂白性无关,故C错误;加入稀NaOH溶液,不加热,生成一水合氨,不会生成氨气,应利用浓NaOH并加热,然后检验氨气,故D错误。
10.C、D KCl和过量AgNO3溶液混合生成AgCl沉淀,AgNO3有剩余,再滴加2滴1 mol·L-1的KI溶液,AgNO3和KI反应生成AgI沉淀,不能证明AgI的溶解度小于AgCl,故A错误;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应用坩埚加热,故B错误;试管内盐酸浓度相同、左侧试管金属片活泼性强,可以作为判断反应速率快的原因,故C正确;用铜作催化剂,乙醇能被氧化为乙醛,2CH3CH2OH+O22CH3CHO+2H2O,故D正确。
11.C 浓硫酸与铜反应需要加热,甲装置没有酒精灯,无法反应制取SO2,A项错误;胶头滴管使用时应悬于容量瓶上方,不能伸入容量瓶内,这样会污染试剂,B项错误;过滤用于固液分离,用装置丙可以过滤“沉钴”所得悬浊液,且装置中操作正确,C项正确;灼烧CoCO3固体应用坩埚,不能在烧杯中直接灼烧固体,D项错误。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