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二 折线统计图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二 折线统计图课后测评,共17页。
苏教版数学五下第一单元《折线统计图》(二)姓名: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1.要了解图书馆各类图书的借阅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2.折线统计图的折线越“陡”,说明变化越大;折线越“平”,变化越小。( )3.要统计一周中每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 )4.要记录6月份每天的气温变化情况,选用折线统计图最合适。( )5.在折线统计图中,折线越陡,变化越大。_____ 6.王阿姨步行前往电影院观看“建党百年”红色电影,10分钟走了总路程的,估计步行不能准时到达,于是她改乘出租车,她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假定总路程为1),王阿姨到达电影院所花的时间比一直步行提前了( )分钟。A.30 B.24 C.357.要反映一位病人某天体温的变化情况,一般选用(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无法确定8.如图表示的是李兵年龄与身高的关系。如果用表示李兵的身高,用表示他10~15岁阶段平均每年长高的厘米。那么他12岁时的身高是( )厘米。A. B. C.9.下面是胜利小学一至四年级学生戴眼镜情况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年级学生戴眼镜的人数最多B.一年级学生戴眼镜的人数最少C.四年级学生戴眼镜的人数比三年级的多2人10.小军从家出发去书店买书,当他走了大约一半路程时。想起忘了带钱。于是他回家取钱,然后再去书店,买了几本书后回家。下面( )幅图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小军的行为。A.B. C. 11.下面是小亮(男)和小芳(女)6-12岁的身高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1)10岁以前________高一些,10岁以后________高一些。(2)6岁时,小亮比小芳高________厘米;________岁时,小亮比小芳矮3厘米;________岁时,两人一样高。12.一位病人某天7-23时的体温变化情况如下图。(1)病人的体温从________时到________时不断上升,其中从________时到________时上升最快。(2)病人的体温从________时起开始下降,从________时起趋于平稳。13.要想统计某位病人在患有新冠肺炎时体温白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________统计图,要想知道全国各省一天新冠肺炎病人出院人数多少,应选用________统计图。14.下面是两架模型飞机在一次飞机中飞行时间和高度的记录。(1)甲飞机飞行了________秒,乙飞机飞行了________秒,从第________秒到第________秒,甲飞机飞行的高度没有变。(2)从图上看,第25秒甲的飞行高度是________米,第________秒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 15.懒洋洋家电城2020年下半年电视和洗衣机的销售情况如表。种类/台数/月份789101112电视400700500300200600洗衣机300500350300250200 (1)根据表中数据完成统计图。(2)下半年平均每月销售电视多少台? (3)若每台洗衣机的利润是100元,那么第四季度洗衣机销售共获利多少元? 16.星星电器城2021年下半年空调和冰箱的销售情况如下表:(1)根据表中数据完成统计图。(2)下半年平均每月销售空调多少台? (3)如果每台冰箱的利润是100元,那么星星电器城2019年第四季度销售冰箱共获利多少万元? 17.根据统计图填空。(1)( )地的气温变化大,( )地的气温变化小。(2)有一种树的生长期为5个月,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7℃~10℃之间,这种植物适合在甲乙两地中的( )地种植。(3)小明住在甲地,他们一家要在十一黄金周去乙地旅游,你认为应该准备什么季节的服装? 18.下面是某商场去年下半年毛衣、衬衫销售情况统计表。月份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毛衣件300400800120016001500衬衫件20001800140012001000800 (1)请根据统计表绘制折线统计图。某商场去年下半年毛衣、衬衫销售情况统计图(2)哪个月毛衣的销量最高?哪个月衬衫的销量最高? (3)哪个月毛衣和衬衫的销量相差最大? (4)你认为引起毛衣、衬衫销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1.×【分析】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据此选择。【详解】要了解图书馆各类图书的借阅情况制成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了统计图的选择,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是解题关键。2.√【分析】折线统计图的折线越“陡”说明数据之间的差越大,变化越大;折线越“平”说明数据之间的差越小,则变化越小,据此判断。【详解】折线统计图的折线越“陡”,说明变化越大;折线越“平”,变化越小。原题说法正确。【点睛】此题考查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利用折线统计图这一特点可以直观解决很多问题。3.√【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详解】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可知:要统计一周中每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所以原题说法正确。【点睛】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4.√【分析】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详解】因为要记录气温的增减变化情况,所以用折线统计图合适。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点睛】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是解题关键。5.√【详解】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在折线统计图中,线段越陡的说明变化越大。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6.B【分析】先求出王阿姨改乘出租车前往电影院的速度和到电影院的时间,再求出步行前往电影院的时间,进而即可求出答案。【详解】王阿姨改乘出租车前往电影院的速度是所以到电影院的时间是10+=10+6=16(分钟)步行的速度:所以步行到达考场电影院的时间是(分钟)则她到达电影院所花的时间比一直步行提前了40-16=24(分钟)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折线统计图的读图能力.要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分析并结合实际意义得到正确的结论。7.B【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据此解答。【详解】要反映一位病人某天的体温变化情况,一般选用折线统计图。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各自特点进行解答。8.A【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李兵10岁时的身高是135cm,如果用表示李兵的身高,用表示他10~15岁阶段平均每年长高的厘米,10岁到12岁是(12-10)年,再乘每年长高的高度,加上135cm即可表示出李兵12岁时的身高。【详解】h=135+(12-10),化简后得:h=135+2故答案为: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从绘制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和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计算并能列出等量关系式。9.B【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数据可知,四年级学生戴眼镜的人数最多,比三年级多(11-8)人,一年级学生戴眼镜的人数最少。【详解】A.三年级学生戴眼镜的人数不是最多的;B.一年级学生戴眼镜的人数最少;C.18-8=3(人),所以四年级学生戴眼镜的人数比三年级的多3人。故答案为:B【点睛】掌握从折线统计图的数据中获取信息的方法是解题关键。10.C【分析】离家的距离是随时间是这样变化的: (1)先离家越来越远,到了最远距离一半的时候;(2)然后越来越近直到为0;(3)到家拿钱有一段时间,所以有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为0;(4)然后再离家越来越远,直到书店;(5)在书店买书还要一段时间,所以离家最远的时候也是一条水平线段;(6)然后回家直到离家的距离为0。【详解】符合小军这段时间离家距离变化的是C。故选: C【点睛】本题需要考虑到在家和在书店都有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不会变化。11. 小亮 小芳 3 12 10【分析】(1)实线代表小亮的身高,虚线代表小芳的身高,实线在虚线上方时,小亮身高一些,虚线在实线上方时,小芳高一些;(2)找到6岁时,小亮和小芳的具体身高,再相减即可;(3)观察图形可知,小亮比小芳矮的年龄是10岁以后,算出矮3厘米的年龄即可。(4)两人一样高,说明折线图上的数据点是重合的。【详解】(1)10岁前小亮高一些,10岁后小芳高一些;(2)120-117=3(厘米)153-150=3(厘米)所以6岁时,小亮比小芳高3厘米;12岁时,小亮比小芳矮3厘米;10岁时,两人一样高。【点睛】根据问题从复式折线图中能够获取相关信息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2. 7 13 11 13 13 19【分析】由图可知7时-13时线段处于上升趋势,将7时-9时,9时-11时和11时-13时的线段进行比较,发现11时-13时的线段相较于另外两个线段坡度较陡,可得11时-13时的温度上升最快,当温度处于13时-19时时处于下降趋势,且19时-23时的温度变化最小,线段起伏最小,在这段时间内,病人体温趋于平稳。【详解】(1)病人的体温从( 7 )时到( 13 )时不断上升,其中从( 11 )时到( 13 )时上升最快。(2)病人的体温从( 13 )时起开始下降,从( 19 )时起趋于平稳。【点睛】此题考查对折线统计图的应用,需熟练掌握折线统计图特点是解题的关键。13. 折线 条形【分析】条形统计图,从图中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据此解答。【详解】要想统计某位病人在患有新冠肺炎时体温白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要想知道全国各省一天新冠肺炎病人出院人数多少,应选用(条形)统计图。故答案为:折线;条形【点睛】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学生应牢记。14.(1) 35 40 15 20(2) 20 15【分析】图中横轴表示飞行时间,纵轴表示飞行高度,实线为甲飞机的数据,虚线为乙飞机的数据;(1)从两架飞机飞行高度、返回时间可看出两架飞机各飞行了多少秒及从第几秒到第几秒时,甲飞机飞行高度没有变;(2)找到图中横轴第25秒中甲飞机的飞行时间,相对应的纵轴即可看出飞行高度为20米;实线与虚线的交叉点表示两架飞机在同一时间处于同一高度;【详解】(1)从图上看,从起飞到落地甲飞机飞行了35秒,乙飞机飞行了40秒。从第15秒到第20秒,甲飞机飞行的高度没有变。(2)从图上看,第25秒甲的飞行高度是20米;从图上看,起飞后第15秒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点睛】此题重点考查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读取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15.(1)见详解(2)450台;(3)75000元【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用六个月的电视机销售量的和除以6,求平均每月销售量即可;(3)用第四季度的洗衣机销售量的和乘100,就是第四季度的获利。【详解】(1)统计图如下:(2)(400+700+500+300+200+600)÷6=2700÷6=450(台)答:下半年平均每月销售电视450台。(3)(300+250+200)×100=750×100=75000(元)答:第四季度洗衣机销售共获利75000元。【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统计图表的填充,关键是根据统计表中所给数据完成统计图并回答问题。16.(1)见详解(2)491台(3)7.5万元【分析】(1)根据统计表提供的数据,绘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2)把这个电器城下半年销售的空调台数相加的和除以6,就是下半年平均每月销售的空调台数;(3)先求出四季度冰箱销售的台数,再乘100,即可求出第四季度销售冰箱共获利的钱数。【详解】(1)(2)(450+750+550+350+250+596)÷6=(1200+550+350+250+596)÷6=(1750+350+250+596)÷6=(2100+250+596)÷6=(2350+596)÷6=2946÷6=491(台)答:下半年平均每月销售空调491台。(3)(300+250+200)×100=(550+200)×100=750×100=75000(元)75000元=7.5万元答:星星电器城2019年第四季度销售冰箱共获利7.5万元。【点睛】本题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并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问题。17(1)乙;甲(2)乙(3)秋季【分析】(1)观察统计图,根据甲地和乙地的气温变化进行解答;(2)观察统计图,计算甲地和乙地的平均气温,再根据植物适合的温度,进行解答;(3)观察统计图,找出乙地的十月份的气温,再结合温度穿衣服(答案不唯一)。【详解】(1)乙地的气温变化大,甲地的气温变化小。(2)甲地:(17+18+22+24.9+27.4+28.1+28.8+28.2+26.8+24.8+21.8+18.7)÷12=286.5÷12=23.875(℃)乙地:(5+7+10+12+21.3+25.7+28.4+27.7+23.3+17.5+11.1+5.4)÷12=194.4÷12=16.2(℃)23.875>16.2,乙地适合植物生长。有一种树的生长期为5个月,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7℃~10℃之间,这种植物适合在甲乙两地中的乙地。(3)十一黄金周乙地的气温是17.5℃,天气比较凉,建议穿秋季的服装。【点睛】本题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应用,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问题。18.(1)见详解;(2)11月毛衣的销量最高,7月衬衫的销量最高;(3)7月;(4)我认为引起毛衣、衬衫销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变化导致销量变化。(答案不唯一)【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数据直接绘制折线统计图即可;(2)(3)根据折线统计图的连线情况可得出;(4)根据销量变化提出合理原因即可(答案不唯一)。【详解】(1)画图如下:(2)从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11月毛衣的销量最高,7月衬衫的销量最高。(3)7月毛衣和衬衫的销量相差最大。(4)我认为引起毛衣、衬衫销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变化导致销量变化。(答案不唯一)【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从简单的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并利用它解题的能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二 折线统计图课后作业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二 折线统计图课堂检测,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二 折线统计图课时训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选择,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题,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