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育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重庆育才中学校高2025届2022-2023学年(下)3月月考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2018年2月24日,高德地图发布《2018春运出行大数据报告》,该报告显示,2018年春节期间我国十大“空城”为北京、广州、合肥、重庆、哈尔滨、东莞、沈阳、长春、上海、武汉。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春节期间这十大城市的人口变化主要属于
A. 国际人口迁移 B. 国内人口流动
C. 省内人口迁移 D. 县际人口流动
2. 导致十大“空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受传统思想影响 B. 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
C. 农村经济发展快 D. 农村道路设施完善
3. 春节期间,大量人口短暂离开大城市后的影响有
①改善市民居住条件
②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③部分生产暂时性停滞
④减轻农村环境压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 B 2. A 3. B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移动,学生要结合我国的文化特点,分析人口移动类型和人口移动带来的影响。
【1题详解】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人们都要回家过年,十大城市人口变化主要是打工人员回答过年,跨过省界,但没有跨过国界属于国内人口流动,选择B。
【2题详解】
导致这十大“空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受传统思想影响回家过年,A对;这种现象是短时间的,春节过后他们又回到原地方,不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迁、农村经济发展快、农村道路设施迅速完善等原因造成的,BCD错误。
3题详解】
春节期间,大量人口离开大城市,城市人口减少,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劳动力回家,导致部分生产暂时性停滞,②③对;市民原来住什么地方还住什么地方,没有改善市民居住条件,①错误;很多人回到农村,增加农村环境压力,④错误,选择B。
读下面两则人口责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姓名:张伟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7年3月 籍贯:湖南 就业状况:江苏黎明针织厂 就业地:江苏 | 姓名:刘婷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48年2月 原住地:北京 现住地:海南(退休后移至)就业状况:退休 |
4. 影响张伟进行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 交通运输 B. 政治文化 C. 自然环境 D. 社会经济
5. 影响刘婷迁移至我国南部海南定居的主要因素是( )
A. 劳务输出 B. 气候 C. 资源 D. 水源
【答案】4. D 5. B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资料可知,张伟从经济相对落后的湖南迁往经济比较发达的江苏,是因为江苏的就业机会多,收入高,是经济因素导致张伟迁移,D正确。政治文化、交通运输、自然环境会影响人口迁移,但不是材料中张伟迁移的主要因素,AB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刘婷退休后从北京迁移到了海南,由于北京地区工业活动更为发达,所以自然环境相对较差,而海南地区纬度较低,气候适宜并且自然环境较好,对于退休的老人而言,主要考虑的是因素是气候优越,适合养老,所以影响刘婷迁移至我国南部海南定居的主要因素是气候,B正确。资源,劳务输出与水源会影响人口迁移,但对材料中刘婷的迁移影响不大,AC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政治因素包括政策、战争、国家政治变革和政治中心改变等。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下图示意2015-2050年中美劳动人口(15岁至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A 两国社会负担越来越重 B. 两国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
C. 2045年后中国劳动人口数量比美国少 D. 两国机械增长率不断上升
7. 为解决我国未来将出现的人口问题,以下措施不可取的是( )
A. 发展人工智能 B. 大量放宽移民 C. 调整产业结构 D. 推进养老改革
【答案】6. A 7. B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可知,中国和美国的劳动人口占比在未来几十年中都呈减少趋势,故两国社会负担越来越重,A正确;图中只能得出两国的劳动力人口占比,2045年后我国的劳动力人口占比低于美国,但我国的人口总数应该仍远高于美国,故劳动力数量不比美国的少,C错误;从该示意图中无法得出两国的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的变化情况,BD排除。故选A。
【7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我国未来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即为劳动力人口占比低,故发展人工智能能够代替一部分的劳动力,应对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该措施可取,A不符合题意;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将产业向对于劳动力需求少的产业方向发展,减少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该措施可取,C不符合题意;推进养老改革,适当延迟退休,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劳动人口不足的问题,该措施可取,D不符合题意;大量放宽移民不利于我国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并且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该措施不可取,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一是人口生育率持续低位运行,少儿人口比例大幅下滑;二是人口老龄化程度快速加深,未富先老问题日益严峻;三是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男女性别失衡问题不断凸显。即目前我国人口正面临着少子化、老龄化、性别失衡的三大结构性难题。
有些学者以每平方千米陆地可承载人数的分析为基础,研究得出:渔猎时期为0.02~0.03人/平方千米,农业时期为40人/平方千米,工业时期为160人/平方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该材料反映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A. 资源 B. 科技发展水平
C.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D. 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9. 下列地区中,单位土地面积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的是( )
A. 珠江三角洲 B. 东北平原 C. 塔里木盆地 D. 青藏高原
【答案】8. B 9. A
【解析】
【8题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科学技术与获取资源的数量密切相关,从渔猎时期到工业时期,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获取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因此环境人口容量不断增大,B正确;资源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只不过人类在不同时期对于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受限于科技发展水平,A错误;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错误;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低,D错误。所以选B。
【9题详解】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资源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四个地区中,珠江三角洲自然条件作为优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科技和人口受教育水平较高,单位面积环境承载力最大,A正确;东北平原、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单位面积环境承载力较低,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简单的说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显然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下图为某城市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城市中心距离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10. 图中可以形成商业区的有( )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④⑤ D. ①②③
11. 在③处Ⅰ类型功能区付租能力有所提高的原因最有可能是该处( )
A. 商品丰富 B. 居民购买力大 C. 交通发达 D. 环境优美
【答案】10. A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Ⅰ类型功能区距市中心远近对它影响最大,为商业区,①地位于市中心,为商业区,③⑤多为城市环路与交通干线的交汇处,地租也较高,商业愿意付出的地租更高,成为次一级的商业区,A正确,②④地租较低Ⅱ、Ⅲ类功能区愿意付出的地租更高,BCD错误,所以选A。
【11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Ⅰ类型功能区为商业区,商业区布局的原则是市场最优和交通最优,③处Ⅰ类型功能区付租能力有所提高的原因最有可能是该处是城市环路与交通干线的交汇处,交通的通达度高,所以Ⅰ类型功能区愿意付出的地租更高,C正确;并不是因为商品丰富,居民购买力大,环境优美等原因,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地租水平高低的影响因素:交通的通达度和距市中心的远近。
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下图为“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我国城市人口数量超过乡村始于( )
A. 1982~1990年间 B. 1990~2000年间 C. 2000~2010年间 D. 2010~2020年间
13. 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将会( )
A. 减少建设用地 B. 促进经济发展 C. 减少流动人口 D. 延缓人口增长
【答案】12. D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图中2010年之前,城镇人口少于乡村人口,2010年乡村人口略大于城镇人口;2020年乡村人口少于城镇人口;因此我国城市人口数量超过乡村始于2010~2020年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将会增加建设用地,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流动人口,促进人口增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城镇化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城镇人口增长仍将是楼市需求侧有力支撑。
传统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下列四幅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渔樵耕读”是中国农耕社会的四业,代表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基本生活方式,是古人对这种田园生活的恣意和淡泊自如的人生境界的向往。在四地的民居中,最有可能出现“渔樵耕读”木雕作品的是( )
A. 山西窑洞 B. 客家土楼 C. 徽派建筑 D. 傣族竹楼
15. 平坝近水之处,小溪之畔大河两岸。凡翠竹围绕,绿树成荫的处所,必定有傣族村寨。大的傣族寨子集居两三百户人家,小的仅有一二十户人家。傣族竹楼都是单幢建筑,四周有空地,各户人家自成院落。竹楼分散布局的主要作用是( )
A. 减轻环境污染 B. 利于通风 C. 便于管理 D. 排洪泄水
【答案】14 C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渔樵耕读反映出当地人基本的生活方式包括打渔、樵采、耕种、读书,徽派建筑处在我国南方地区,河网密布,适宜打渔,森林资源较为丰富,适宜樵采,农忙时耕种,闲时读书,最有可能出现“渔樵耕读”木雕作品,C正确;山西窑洞处于黄土高原,河流少,不适合打渔,较难体现渔,A错;客家土楼环境封闭,多为山地丘陵地带,由于交通不便,亦耕亦读是福建土楼客家人美好生活的主轴,但一般少有“渔”文化体现,B错;傣族多居住在平坝地区,傣族竹楼所在地的人民生活方式较难体现渔樵耕读,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傣族村寨原始民居人口较少,造成的环境污染程度轻,人口管理难度小,竹楼多呈分散布局的主要作用不是减轻环境污染和便于管理,AC错误;竹楼分布地区气候湿热,分散布局利于通风,保持竹楼居住舒适,B正确;排泄洪水主要由地形决定,竹楼是否分散布局对排泄洪水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
【点睛】民居的建筑风格和特点,是一种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表现,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如寒带气温低,传统民居的建筑上需要具备较强的保温作用,往往采取很厚的墙体。同时,因为风力较大,房屋规模较小,省略或缩小了窗户,北极地区冰屋和格陵兰岛彩色房屋的建筑特点就是这样。热带沙漠地区的民居:墙厚、窗小、多石材和土,防止交换热量,阻挡风沙。湿热地区的民居:墙薄,窗大有利于通风,房顶尖,有助于快速排水。
燕麦是一种粮饲兼用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美国北部平原、加拿大中南部、中国西北部和波兰等地。由于燕麦营养价值高,有降低血压、血脂等功效,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根据燕麦主要分布区域,推测燕麦的生长习性是( )
A. 喜湿、耐高温 B. 喜热、耐干旱 C. 喜湿、喜温凉 D. 耐旱、喜温凉
17. 近年来,世界燕麦总产量下降幅度减缓以及部分地区出现小幅回升。主要原因是( )
A. 市场需求增大 B. 单产大幅度增加 C. 全球气候变暖 D. 主产国产量激增
【答案】16. D 17. A
【解析】
【16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燕麦主要分布在美国北部平原、加拿大中南部、中国西北部和波兰等地。这些地区纬度较高,水分热量条件均较差,因此可以推断燕麦主要生长习性为耐旱、喜温凉,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7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燕麦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故影响燕麦总产量下降幅度减缓以及部分地区出现小幅回升的主要因素为市场因素,A正确;单产大幅提高,总产量也应该大幅增加,B错误;全球气候变暖,较高纬度热量条件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产量应增加较多,且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故全球气候变暖不是导致世界燕麦总产量下降幅度减缓以及部分地区出现小幅回升的主要原因,C错误;世界燕麦总产量下降幅度减缓以及部分地区出现小幅回升,说明主产国产量增加缓慢,D错误。故选A。
【点睛】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中包括气候(光照、热量、昼夜温差、降水)、地形、水源、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技术等。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从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甘蔗和甜菜是我国主要的两类糖料作物,但两者的分布有明显区别,据此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18. 甜菜主要种植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地,甘蔗集中分布在我国的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 B. 交通 C. 气候 D. 水源
19. 农民在不同年份扩大或缩小某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 政策 B. 市场 C. 交通 D. 技术
【答案】18. C 19. B
【解析】
【分析】该题考查农作物的布局及其影响因素。
【18题详解】
甜菜属于中温带作物,而甘蔗属于热带作物,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热量,由气候决定。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题详解】
农作物的种植类型及种植规模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市场。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且相对稳定;交通的便捷程度影响农作物的对外运输效率;技术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以及改善农业生产中的自然条件劣势等,对农作物的生产有影响,但不是影响种植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ACD错误。故选B。
【点睛】糖料作物:(1)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和台湾海南;(2)甜菜:气候凉爽的中温带,分布在东北、宁夏和新疆北部。
浙江省丽水市云和梯田,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梯田”,位于“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浙西南山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当地人民因地制宜修筑梯田发展种植业,主要改造的自然因素是( )
A. 气候 B. 地形 C. 水源 D. 土壤
21. 此处在缓坡上修筑梯田最主要的目的是( )
A. 保水保土效果好 B. 修筑难度小 C. 利于机械化耕作 D. 增加耕地面积
【答案】20. B 21. D
【解析】
【20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浙西南山区,地形坡度较大,不适宜直接发展种植业,把山地的缓坡改造成梯田发展种植业。因此,梯田主要改造的自然因素是地形,B对;修筑的梯田对当地的气候、水源、土壤影响很小。因此,修筑梯田并不是为了改造气候、水源、土壤,A、C、D错。故选B。
【21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位于“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浙西南山区”可知该区域山地、丘陵面积广,平地少,人均耕地少,修建梯田可以增加耕地面积,减缓人地矛盾,D对;修筑梯田可以减轻水土流失,保持水土,但不是该区域修梯田的主要目的所在,A错;梯田是在丘陵山地的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田地,修筑难度大,B错;山区丘陵梯田,面积非常小,无法采用机械化作,C错。故选D。
【点睛】修建梯田,可以减缓坡度,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利于水土保持,同时也增加了耕地面积。
全世界约90%的大米产自亚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日本水稻种植业机械化程度比较高,但都属于小型农业机械,原因是( )
A. 大型机械设备成本高 B. 田块小,不适合大型机械化作业
C. 日本机械制造业落后 D. 能源紧张,大型设备消耗能源多
23. 全世界90%大米产自亚洲,主要原因是( )
A. 亚洲人均耕地面积大 B. 气候条件适合水稻生产
C. 居民喜食大米 D. 亚洲水稻种植历史悠久
【答案】22. B 23. B
【解析】
【22题详解】
日本经济发达,大型机械设备成本对该国来说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因此不适合大型机械化作业,B正确;日本是世界上机械制造业非常发达的国家,C错误;尽管日本能源短缺,但日本经济发达,进口能源多,D错误。故选B。
【23题详解】
全世界90%的大米产自亚洲,说明亚洲是水稻主要种植区,亚洲东部水稻种植区,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面积小,A错误;亚洲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水稻种植气候条件优越,B正确;饮食习惯、种植历史悠久,不是主要原因,C、D错误。故选B。
【点睛】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特点:1.小农经营,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由于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土地很少。2.单位面积产量高,农民在田地里精耕细作,使稻谷的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是由于生产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3.商品率低,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将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一部分留作自用,而送到市场上出售的稻谷很有限。4.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农民一般从事手工劳动。5.水利工程量大,灌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6.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麦收时节,农时紧迫。因为种种原因,种粮大户刘某早先预定的收割机没有按时到来。他却没有太着急,手机上的一款软件帮了他的大忙。在手机上,他的小麦作业需求、地理位置等信息,被夏收大数据处理平台推送到半径20公里内注册的农机手手机上。半个小时内,先后有4个农机手机单成功,高某第一个抢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现代化麦收所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A. RS、GPS B. GPS、GIS C. RS、GIS D. GIS、数字地球
25. 与传统“预定收割机”的麦收手段相比,手机软件平台的介入( )
A. 提高了收割机麦收的速度 B. 降低了农机手的经济效益
C. 提高了收割机使用精准度 D. 增加了种植户的麦收成木
【答案】24. B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现代化麦收所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GPS技术,确定作业农田地理位置;利用GIS技术,分析、处理信息,查询适宜范围内农机手机发送信息,B正确;RS主要功能是监测,数字地球是将信息转化成数字,A、C、D错。故选B。
【25题详解】
与传统“预定收割机”的麦收手段相比,手机软件平台的介入方便了相互的信息联系,提高了收制机使用精准度,C正确。同样是收割机麦收,不能提高收割机麦收的速度,A错误。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提高了农机手的经济效益,B错误。同样都是用收割机收割,种植户的麦收成本不会增加,因为手机软件平台介入,联系收割机农机手更方便,D错误。故选C。
【点睛】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用于确定地理位置;GIS主要功能是查询、处理信息,找到适宜对象;RS主要功能是监测,数字地球是将信息转化成数字。
崂山是中国大陆海岸线上唯一海拔超千米的高山,具有茶叶生长的最优环境。1959年,“南茶北引”在崂山获得成功,崂山成为我国纬度最高的规模茶产区。依山傍海,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酸性土壤多,生长周期长,加上富含矿物质的天然泉水,造就了崂山茶色、香、味、形俱佳的极优品质。崂山茶被誉为“江北第一名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崂山在“南茶北引”过程中主要克服的自然因素是( )
A. 光照 B. 土壤 C. 热量 D. 降水
27. 与南方茶产区相比,崂山茶产区( )
A. 采摘间隔周期短 B. 头茬上市时间早 C. 需施入冬保暖肥 D. 劳动力投入较少
【答案】26. C 27. C
【解析】
【26题详解】
崂山位于山东半岛南部的黄海之滨,是中国种植茶叶的最北界,但是茶叶是南方的农作物,适宜在热量充足的地区,北方由于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冻害严重,因此在“南茶北引”过程中主要克服的自然因素是热量,C正确;崂山光照、土壤、降水条件较好,光照、 土壤、 降水不是茶叶引种的主要困难,ABD错误。故选C。
【27题详解】
崂山茶产区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作物生长期长,采摘间隔周期长,头茬上市时间晚,AB错误;北方冬季气温较低,需要施入冬保暖肥,保障茶叶顺利过冬,C正确;劳动力投入较大,如冬季需要安排劳动力进行施入冬保暖肥,D错误。故选C。
【点睛】农业的主导因素是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因为该因素对农业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就不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阿拉斯加狭鳕是一种“高冷”(高纬度、冷水域)鱼种,广泛分布于北太平洋区域,主要集中在白令海峡东部、阿拉斯加湾等地。阿拉斯加狭鳍个体较小,肉质白嫩,含油量低,品质高。在阿拉斯加湾捕获的狭鳕经常运往我国加工,加工后产品再销往美国等地。阿拉斯加狭鳕是美国第一种使用捕捞配额制度管理的鱼类,管理者每年都会根据种群情况等对可捕总量进行评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阿拉斯加狭鳕品质好的主要原因是( )
A. 生长周期长 B. 暖流经过 C. 海域辽阔 D. 品种繁多
29. 阿拉斯加狭鳕经常运往我国加工,加工后产品再销往美国等地,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
A. 美国渔业加工水平较低
B. 我国鳄鱼市场大于美国
C. 我国的渔业加工成本低
D. 阿拉斯加距美国更遥远
30. 严格控制阿拉斯加狭鳕捕捞配额的主要目的是( )
A. 扩大需求 B. 维持种群数量 C. 提高价格 D. 提升狭鳕品质
【答案】28. A 29. C 30. B
【解析】
【分析】本题以阿拉斯加狭鳕为背景,涉及农业区位因素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分析能力和区域认知的素养。
【28题详解】
阿拉斯加纬度高,气温低,动物新陈代谢较缓慢,鱼类生长慢,生长周期长,积累养分多,品质好,A项正确。暖流经过促进了阿拉斯加渔业发展,海域辽阔可以使渔业大规模发展,但这些都不是鱼类品质好的必要条件,BC项错误。品种繁多不等于品质好,D项错误。故选A。
【29题详解】
阿拉斯加狭鳕经常运往我国加工是因为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C项正确。加工后产品再销往美国等地,说明在我国加工主要不是因为我国市场大,并且美国渔业加工水平并不低,AB项错误。阿拉斯加狭鳕运往美国本土加工并销售远比运到我国加工再回销美国简单且运输距离近,说明距离不是该做法的主要考虑因素,D项错误。故选C。
【30题详解】
严格控制捕捞配额的主要目的是维持种群数量、保护产地资源,促进当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B项错误。控制捕捞配额依据的是渔业资源状况,若该鱼类目前资源状况乐观,则捕捞配额多,不是由市场决定的,所以严格控制捕捞配额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扩大内需和提高价格,AC项错误。控制捕捞配额并不能提升鳕鱼品质,D项错误。故选B。
【点睛】阿拉斯加狭鳕个体较小且肉质白嫩,结合当地较高的纬度,因此可以推测该品种鱼类品质好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生长周期长。
二、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31题15分,32题25分,共40分)
31. 读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简图和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城镇化的标志的角度说明,在上海城镇化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
(2)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请说明其原因。
(3)从资源、生态环境、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1)城镇人口增加;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
(2)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地势平坦;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
(3)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简图”和“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为材料,涉及城镇化的概念及标志、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的差异与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城镇化过程中,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结合右图上海市区自1980年后土地面积不断增加可知,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其中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是城镇化的主要标志。
【小问2详解】
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原因可从影响经济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经济状况、人口分布状况等角度进行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并且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由于三角洲地势平坦,并且水源充足,所以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导致长江三角洲的人口主要集中于城镇,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
【小问3详解】
城镇化快速发展,人口大量涌入城镇,消耗资源增多,排放污染物增多,从资源、生态环境等角度来看,会导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加重,并且由于城市人口大量增加,从人类生活的角度上来看,会导致交通与住房条件变差,住房紧张等不利影响。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胡椒为多年生藤本植物,原产于印度西南地区,全年可开花结果,季节性干旱利于非主花期积蓄养分,并提高主花期产量。近年来,越南超过印度成为世界最大的胡椒生产国和出口国,其西原地区的嘉莱省被誉为“胡椒之都”。当地胡椒园多选在土壤疏松、地势开阔的南坡山腰处,四周营造防护林,园区中铺设有石柱供胡椒攀爬生长。为保持世界胡椒市场的主导地位,越南采取了诸多对策以提高其产品竞争力。
(1)分析嘉莱省成为越南“胡椒之都”的有利气候条件。
(2)依据胡椒园环境特点,推测胡椒的生长习性。
(3)分析采用石柱栽培给胡椒生产带来的好处。
(4)试为越南胡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措施。
【答案】(1)全年气温高,热量充足;雨季降水丰富,水源充足;季节性干旱有利于非主花期积蓄养分,提高主花期产量。
(2)高温、耐旱、不耐水涝。
(3)石柱作为胡椒攀缠生长的支柱;粗大石柱在台风来临时不易折断;石柱能够增加胡椒生长环境的昼夜温差。
(4)①加大科学研究,扩大人工种植;②加强宣传,树立品牌,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③进行深加工,延长产链;④避免无序、过度开采,保护资源,以实现持续利用;⑤利用互联网提前预售,完善信息--生产--销售--服务网络。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区位条件,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注意分析气候条件。结合图示纬度信息,区域地处热带,全年气温高,热量充足。区域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湿季降水丰富,水源充足,有利于胡椒的生长;注意材料信息“季节性干旱利于非主花期积蓄养分,并提高主花期产量”,干季有利于非主花期积蓄养分,提高主花期产量。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胡椒原产于印度西南地区,耐高温。季节性干旱利于非主花期积蓄养分,表明其耐旱。当地胡椒园多选在土壤疏松、地势开阔的南坡山腰处,所处地区排水条件较好,表明不耐水涝。
【小问3详解】
四周营造防护林,表明其抗风能力较差,采用石柱栽培,增强其抗风能力,台风来临时不易折断。园区中铺设有石柱供胡椒攀爬生长,表明石柱为胡椒的生长提供了攀爬的支柱。石柱比热容小,增温快降温快,增大了昼夜温差,有利于养分的积累。
【小问4详解】
一方面要加大产量和销量。如加大科学研究,扩大人工种植,提高产量;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和拓展国内外市场,扩大销量;利用互联网提前预售,完善信息--生产--销售--服务网络,提高销量。一方面,要加大产品附加值。如树立品牌;发展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等。另外,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区域环境的保护,如保护环境,避免过度和无序开采。
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
重庆市渝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7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渝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7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