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初二下册(春季班)人教版物理讲义 第15讲 期末复习-中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讲义
      初二下册(春季班)人教版物理讲义 第15讲 期末复习-中 (教师版).docx
    • 讲义
      初二下册(春季班)人教版物理讲义 第15讲 期末复习.docx
    初二下册(春季班)人教版物理讲义  第15讲 期末复习-中01
    初二下册(春季班)人教版物理讲义  第15讲 期末复习-中02
    初二下册(春季班)人教版物理讲义  第15讲 期末复习-中03
    初二下册(春季班)人教版物理讲义  第15讲 期末复习-中01
    初二下册(春季班)人教版物理讲义  第15讲 期末复习-中02
    初二下册(春季班)人教版物理讲义  第15讲 期末复习-中03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二下册(春季班)人教版物理讲义 第15讲 期末复习-中

    展开
    这是一份初二下册(春季班)人教版物理讲义 第15讲 期末复习-中,文件包含初二下册春季班人教版物理讲义第15讲期末复习-中教师版docx、初二下册春季班人教版物理讲义第15讲期末复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复习
    《浮力》复习提纲
    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G
    F浮

    G
    F浮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F浮
    G
    F浮




    G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浮 < G F浮 = G F浮 > G F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F浮

    G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浮 = G 则:ρ液V排g =ρ物Vg
    ρ物=( V排/V)·ρ液= 2 3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浮 = 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 ;V排=V物
    漂浮ρ液 <ρ物;V排 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 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
    ⑤ 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 Gρ/ (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m
    ρ液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t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8、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①称量法:F浮= 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F浮= F向上 - 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漂浮、悬浮时,F浮=G (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F浮=G排 或F浮=ρ液V排g (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第十章《力和运动》复习提纲
    一、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
    不受力
    受平衡力
    合力为0



    静止
    匀速运动
    运动状态
    不变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0
    运动快慢改变
    运动方向改变
    运动状
    态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画图时注意: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 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提纲
    一、杠杆
    1、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O
    F1
    l1
    l2
    F2
    2、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
    说明 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 找支点O;⑵ 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 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 标力臂(大括号)。
    3、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4、应用:
    名称
    结 构
    特 征
    特 点
    应用举例
    省力
    杠杆
    动力臂
    大于
    阻力臂
    省力、
    费距离
    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费力
    杠杆
    动力臂
    小于
    阻力臂
    费力、
    省距离
    缝纫机踏板、起重臂
    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
    等臂
    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不省力
    不费力
    天平,定滑轮
    l1
    l2
    F2
    F1
    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二、滑轮
    1、 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F1
    l1
    F2
    l2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 = 重物移动
    的距离SG(或速度vG)
    2、 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
    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
    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 1 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 拉力F= 1 2(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3、 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1 n 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1 n (G物+G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 / F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三、功: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
    4、功的单位:焦耳,1J= 1N·m 。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 功的单位“焦”(牛·米 = 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四、功的原理: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 (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
    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 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3、应用:斜面
    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
    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
    ③理想斜面公式:FL=Gh 其中:F: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斜面长;G:物重;h:斜面高度。
    如果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 ,则:FL=fL+Gh;这样F做功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 。
    五、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斜面:W有用= 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 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额=f L
    3、总功: 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FS= W有用/η
    斜面:W总= fL+Gh=FL
    4、机械效率:① 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η
    W有用
    W总
    =
    η
    Gh
    FL
    =
    η
    Gh
    FS
    =
    Gh
    Fh
    =
    G
    F
    =
    η
    Gh
    FS
    =
    Gh
    F2h
    =
    G
    2F
    =
    η
    Gh
    FS
    =
    Gh
    Fnh
    =
    G
    nF
    =
    ② 公式:

    斜 面: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③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通常用 百分数 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 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η
    W有用
    W总
    =
    Gh
    FS
    =
    5、机械效率的测量:
    ① 原 理:
    ②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③器 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 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④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B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C 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六、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P
    W
    t
    =
    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 = Fv
    4、单位:主单位 W 常用单位 kW mW 马力
    换算:1kW=103W 1mW=106 W 1马力=735W
    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 内做功66000J
    5、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
    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八年级(下)期末
    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如图所示,旗杆顶端有一个重要的滑轮装置,该滑轮是(  )

    A.动滑轮 B.定滑轮 C.滑轮组 D.可省力
    2.(3分)教育部发布通知,明确通知“禁止在中小学幼儿园内吸烟”等禁令。因为吸烟有害健康,只要有人吸烟,旁边的人就会闻到烟味,这是由于(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的尺度非常小
    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3.(3分)下列科学家中,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奠基贡献的是(  )
    A.欧姆 B.阿基米德 C.焦耳 D.伽利略
    4.(3分)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
    A.赛车在转弯时滑出赛道
    B.高速路上汽车要限速行驶
    C.人踩到西瓜皮上易滑倒
    D.跳远运动员跳远时要助跑
    5.(3分)下列生活实例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有(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丙和丁
    6.(3分)2016年8月16日,我国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简称“量子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如图所示,火箭在加速上升的过程中(  )

    A.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B.动能增加,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增加
    C.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7.(3分)在水中,鱼、漂浮的木头、静止在水底的石头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对石头的压强比对木头的小
    B.木头受到的浮力大于它自身的重力
    C.鱼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水的重力
    D.石头受到的浮力等于它自身的重力
    8.(3分)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用弹簧测力计两次水平拉同一木块,使它在同一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乙是它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第一次和第二次速度之比为1:2
    B.木块两次受到滑动摩擦力之比为2:1
    C.对木块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拉力功率之比为2:1
    D.在相同时间内拉力两次对木块做功之比为1:1
    二、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9.(4分)物质是由   或原子组成的,原子又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高速旋转的   组成。
    10.(2分)根据我们自己的生活经历或观察,书包的背带通常做的较宽,这是通过   的方式来减小压强。
    11.(4分)如图是同学们常用的燕尾夹,AB=BC,当用力摁住C点打开该夹子时,可把   点看作支点,此时夹子可近似看作   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12.(4分)小明用3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120N的书箱在水平地面上前进了3m,松开手后,书箱仍向前滑行了2m。整个过程中小明做功   J,书箱的重力做功   J。
    三、简答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3.(4分)如图所示,甲、乙两图分别是盲道和鞋底的图片,它们上面都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些花纹的主要作用相同吗?结合所学物理知识,请写出这些花纹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14.(4分)如图所示,一名运动员投掷铅球的过程示意图。在a到d的整个过程中,铅球在b点离手,c点是铅球运动的最高点,不计空气阻力。则请判断b到c的过程中该铅球的重力势能、动能的变化情况。小明认为该铅球运动至c点时的动能为0,你同意小明的观点吗?请写出你的判断理由。

    四、作图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5.(3分)有一个木球静止在水面上,在图中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

    16.(3分)如图所示,一块橡皮放在水平放置的文具盒上,并随文具盒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在图中作出橡皮所受力的示意图。

    17.(3分)如图所示,把置于在水面上方甲位置的小球松手后,小球竖直下落至乙位置悬浮在水中。请在坐标中画出小球从甲位置下落至乙位置的过程中,水对杯底的压强大小随小球下落时间变化关系的大致图象。

    五、实验与科学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8.(10分)某实验小组做“探究金属块浸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大小与金属块排开的水重之间关系”的实验,按照如图A、图B、图C、图D的顺序进行实验。

    (1)请将下面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的内容补充完整。(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已经标出)
    金属块重/N
    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金属块受到的浮力/N
    桶和桶中的水的总重/N
    空桶重/N
    金属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N
    4
    ①   
    ②   
    ③   
    ④   
    ⑤   
    (2)小星根据上述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F浮=G排”,他认为上述实验进行了四次测量,符合多次实验的要求,所以该结论是可靠的。你同意小星对实验数据的这一处理方法吗?   ,你的理由是   。
    (3)你认为图中的实验操作最佳顺序是   (填写字母序号即可)。
    19.(10分)小星进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向   适当移动左端的螺母(选填“左”或“右”)。
    (2)如图乙所示,为了使杠杆平衡,应在P点挂   个同样的钩码;若是改用在P点沿虚线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则测力计的示数会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上述所要挂钩码的总重力,因为这时拉力的力臂   (选填“变小”或“变大”)了。
    (3)在图乙中,保持杠杆左边所挂钩码的位置和个数不变,用弹簧测力计分别在杠杆右边的不同位置竖直向下拉杠杆,使之平衡,得到下表中的几组数据:
    动力F/N
    6.0
    4.0
    3.0
    2.0
    1.5
    动力臂L/cm
    5
    7.5
    10
    15
    20
    由表中数据可知,在阻力与阻力臂一定的条件下,动力F与动力臂L成   (选填“正比”或“反比”)。由此在生产生活中使用杠杆时,当在阻力与阻力臂一定的条件下,你应该怎样施加动力才能使该动力为最省力呢?   。

    20.(10分)如图所示,是利用风力做功的风车实验装置。小强想粗略测定风车在一定风速下做功的功率。
    (1)观察实验装置,小强是通过测量细线对   做功的功率来测定风车做功功率的。
    (2)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还必需的测量工具有:计时器、   和   。
    (3)实验时,逐渐增加挂在细线下的回形针数量,直到细线恰好缓慢匀速提升回形针为止。若测得回形针匀速上升的高度h、所用的时间t、回形针的总质量m,则风车做功的功率P=   (表达式中的物理量均用正确符号表示)。
    (4)如果选用较粗重的绳做实验,则与选用较细轻的线相比,测得风车的功率值偏   ,请写出你的判断理由   。

    六、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个小题,第21题7分,第22题8分,共15分.解答时需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及过程,若只写出计算结果将不得分.
    21.(7分)如图所示。边长为0.1m的正方体塑料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有五分之二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甲所示。将塑料块从水中取出,放入另一种液体中,并在塑料块表面上放一重3N的石块,静止时,塑料块上表面恰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求:
    (1)图甲中塑料块受的浮力大小;
    (2)图甲中塑料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3)图乙中液体的密度。
    22.(8分)为了增强体质,小星定期的进行跳绳训练。如图所示,在一次训练中,小星跳绳时所穿运动鞋的总质量为0.2kg,平均每分钟他跳绳120次,若每次双脚把运动鞋抬离地面的高度均为0.06m,则:
    (1)运动鞋的总重力的大小是多少?
    (2)每上升一次他对运动鞋做的功为多少?
    (3)他跳绳时对运动鞋做功的平均功率为多少W?
    (4)在参加中考体育考试时,小星认为跳绳时每次跳的高度不宜太高,这可节省体力更好的参加体考的其它项目。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写出你的判断理由。


    相关试卷

    初二下册(春季班)人教版物理讲义 第15讲 期末复习-难: 这是一份初二下册(春季班)人教版物理讲义 第15讲 期末复习-难,文件包含初二下册春季班人教版物理讲义第15讲期末复习-难教师版docx、初二下册春季班人教版物理讲义第15讲期末复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二下册(春季班)人教版物理讲义 第15讲 期末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二下册(春季班)人教版物理讲义 第15讲 期末复习-练习题,文件包含初二下册春季班人教版物理讲义第15讲期末复习教师版练习题docx、初二下册春季班人教版物理讲义第15讲期末复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二下册(春季班)人教版物理讲义 第15讲 期末复习-易: 这是一份初二下册(春季班)人教版物理讲义 第15讲 期末复习-易,文件包含初二下册春季班人教版物理讲义第15讲期末复习-易教师版docx、初二下册春季班人教版物理讲义第15讲期末复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初二下册(春季班)人教版物理讲义 第15讲 期末复习-中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