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全国各地-多地区版】
陕西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6盐和化肥
展开这是一份陕西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6盐和化肥,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6盐和化肥
一、单选题
1.(2020·陕西·统考中考真题)依据下列各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
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
B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无色气体中
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燃烧更剧烈的是氧气,无明显变化的是空气
C
将表面积相同的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甲表面生成气泡的速率比乙快
金属活动性顺序:甲>乙
D
将某固体与熟石灰混合后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该固体一定是NH4Cl
A.A B.B C.C D.D
2.(2020·陕西·统考中考真题)某溶液中溶质可能是HCl、Na2CO3、H2SO4、CuC12中的一种或多种,为探究溶质的成分,兴趣小组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样品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稀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一定没有Na2CO3和H2SO4
B.b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C.c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OH-
D.沉淀出现前烧杯内溶液的pH不断增大
3.(2020·陕西·统考中考真题)关于以下三个反应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A.三种反应物均可在食品加工中用作膨松剂
B.用加热的方法无法区分 NaHCO3和NH4HCO3
C.充分加热等质量的三种反应物生成CO2的质量相等
D.三个反应均属于分解反应
4.(2020·陕西·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组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验证Mg、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向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各放入一根镁条,观察现象
B
检验黑色固体中含有碳和氧化铜
高温加热固体,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固体颜色及石灰水的变化
C
除去Na2CO3中的NaCl
溶解,加入过量CaCl2溶液,过滤,蒸发
D
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将两根铁钉分别密封在盛有干燥空气和盛满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5.(2020·陕西·统考中考真题)碳、氢、氧、氮是地球的生命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元素能形成多种单质和化合物,其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B.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符号是O2-
C.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水,水是由分子构成的
D.这四种元素可以组成铵态氮肥,其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6.(2019·陕西·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逐渐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
B. 向装有未打磨的铝片的试管中逐渐加入稀盐酸
C. 向一定量的Ba(NO3)2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硫酸
D.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NaOH溶液
7.(2019·陕西·中考真题)化学使生活更美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的
A.制作计算机芯片的材料硅是一种非金属
B.食用苏打饼干可缓解因胃酸过多引起的不良症状
C.低碳生活提倡使用不含碳元素的物质
D.图书资料失火可用干冰灭火减少损失
8.(2019·陕西·中考真题)对已变质的NaOH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溶液中存在Na2CO3
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B
除去溶液中的Na2CO3
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然后过滤
C
证明溶液部分变质
取样加入过量呈中性的氯化钡溶液,振荡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D
测溶液的PH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9.(2021·陕西·统考中考真题)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1年9月15日在陕西西安盛大开幕。
(1)“石榴花”形的西安奥体中心主会场,建造时使用了大量钢铁。钢的硬度比纯铁______(填“大”或“小”)。
(2)以“秦岭四宝”为创意原型的全运会吉祥物灵动可爱、充满活力。吉祥物的制作原料之一是聚酯纤维,聚酯纤维属于______(填“合成”或“天然”)纤维。
(3)热情好客的陕西人民将会为运动员提供丰富的陕西美食。肉夹馍是美食之一,馍提供的有机营养素主要是______。
(4)全运村的绿植养护需要用到营养液,下列营养液的成分中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NH4)2SO4 ②KNO3 ③Ca(H2PO4)2
10.(2020·陕西·统考中考真题)小亮同学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向B中加入Na2CO3溶液时,有气泡产生,向C中加入BaCl2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后上层清液为无色。请回答:
(1)A、B、C中,溶液一定不是红色的是_____。
(2)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为确定D中的溶液中可能存在的溶质,可以选用下列试剂中的_____(填序号)。
①Na2SO4
②AgNO3
③HCl
11.(2019·陕西·统考中考真题)“面条像裤带、房子一边盖……”,陕西八大怪是陕西特有的地域文化。
(1)面条中富含的有机营养素是_____。
(2)为增强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应该施用_____(填字母)。
A NH4NO3 B KCl C Ca(H2PO4)2
(3)盖房子用的沙子的主要成分SiO2属于_____(填“化合物”或“混合物”)。
三、推断题
12.(2019·陕西·统考中考真题)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三瓶无色溶液:氯化钾、氢氧化钾、碳酸钠,小明同学在A、B、C三支试管中分别取样,利用下图实验进行鉴别。
(1)步骤①中加入试剂a的名称是_____。
(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A试管中的无色溶液是_____(填化学式)溶液。
(4)将步骤②中的BaCl2溶液换成_____(填一种溶液名称)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四、实验题
13.(2021·陕西·统考中考真题)学习小组同学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NaOH浓溶液加入锥形瓶A中,关闭活塞,打开弹簧夹,观察到A中产生白色沉淀,烧杯B中液面降低。
(1)写出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若X是一种碱,其化学式可能是______(只写一种)。
(3)学习小组同学用的X是CaCl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又分别做了以下三组实验:
①取少量A中溶液测其pH,pH>7
②取少量A中溶液,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测其pH,pH>7
③取少量A中溶液,测其pH,pH>7,再向其中加入K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查阅资料可知CaCl2溶液呈中性。
以上三组实验事实中,能说明A中溶液一定含有NaOH的是______(填序号)。
五、科学探究题
14.(2022·陕西·统考中考真题)学习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实验探究完碱的化学性质后,将甲、乙、丙中的无色溶液均倒入洁净的废液缸,发现废液明显变浑浊且呈红色。同学们很好奇,于是接着进行了下列的拓展学习与探究。
【反思交流】
(1)小组同学做甲图所示实验时,当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即停止了滴加稀盐酸,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做乙图所示实验时,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废液呈红色,说明废液显___________性。废液变浑浊,是因为倾倒前丙中的溶液含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
【拓展问题】
使废液变成红色的物质是什么?
【做出猜想】
猜想一:只有Na2CO3
猜想二:只有NaOH
猜想三:NaOH和Ca(OH)2
猜想四:NaOH和Na2CO3
你认为以上猜想中,不合理的是猜想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CaCl2溶液呈中性。
【验证猜想】
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少量废液缸中的上层红色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后,发现试管中的上层清液仍为红色,由此证明了猜想___________成立。
15.(2021·陕西·统考中考真题)学习小组同学在探究Cu、Al、Ag的活动性顺序时,做了如下两个实验,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学习探究活动。
【学习交流】
(1)实验中观察到,甲中铝丝表面附着一层______色固体,乙中溶液颜色变为______色。
(2)你认为通过上述实验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拓展探究】
上述实验后,同学们想进行废液的处理与回收,于是将甲、乙中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杯中,观察到混合溶液(即废液)澄清透明。同学们认为应该先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未反应完的CuSO4和AgNO3,为此,他们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溶液
无明显现象
废液中没有AgNO3
实验2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Ba(NO3)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废液中含有未反应完的CuSO4
【反思评价】
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实验2所得结论不合理。你认为理由是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应用】
同学们尝试从废液中回收铜,将过量铝粉加入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写离子符号)。
16.(2020·陕西·统考中考真题)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归纳反应规律叶发现,有些化学反应发生时没有伴随明显的现象,他们就此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
怎样证明NaOH溶液分别与CO2及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分析讨论】
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
思路Ⅰ:验证有 ________;思路Ⅱ: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两组分别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实验示意图
【实验结论】
(1)第一组同学将充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扣在NaOH溶液中,观察到试管内液面升高,认为NaOH溶液与CO2发生了反应。但有同学指出,还应进行CO2与 ________反应的对比实验才能得出这一结论。
(2)第二组的小文同学向丙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观察到溶液颜色________。得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小亮同学向丁中滴入AgNO3溶液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他认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NaCl,你认为小亮的结论是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的。
(3)第二组同学进一步讨论后认为,如果将乙中的溶液蒸发结晶,再将得到的晶体溶于水,若在室温下测得该溶液的pH________________(填“>”、“<”或“=”)7时,则能证明有NaCl生成。
【拓展应用】第一组同学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某无色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也得出了NaOH溶液与CO2发生了反应的结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7.(2019·陕西·统考中考真题)课堂上老师将光亮的镁条投入到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产生大量气泡后出现灰白色固体。
(1)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兴趣小组对灰白色固体的组成元素进行探究。
【做出猜想】
猜想一:只有镁元素,是镁单质;
猜想二:含有镁和氯两种元素,是MgCl2;
猜想三:含有镁、氢、氧三种元素,是Mg(OH)2;
猜想四:含有镁、氢、氧、氯四种元素。
【实验验证】
小组同学过滤出灰白色固体,经过洗涤、室温下干燥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小明取少量灰白色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固体溶解,_____,证明猜想一不成立。
另取少量灰白色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搅拌,灰白色固体不溶解,你认为猜想_____不成立。
②小红查阅资料后知道: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蓝。于是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实验中无水硫酸铜变蓝,据此她认为猜想三成立。小利不同意她的观点,于是她取少量灰白色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先加入过量稀硝酸,观察到固体溶解,再加入_____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灰白色固体中还含有氯元素。
【实验结论】
灰白色固体中含有镁元素和_____。
【交流反思】
灰白色固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只写一条)。
六、计算题
18.(2020·陕西·统考中考真题)为测定某工厂废水中CuSO4的含量,取废水样品400g,滴加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是10g。(废水中其它杂质易溶于水,但不与NaOH反应)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若想通过沉淀的质量计算CuSO4的质量,应对过滤后的沉淀进行 、干燥后再称量。
(2)计算废水中CuSO4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C
【详解】A、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白色沉淀也可能是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的氯化银,选项A不正确;
B、能使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因为稀有气体、氮气都不支持木条燃烧,选项B不正确;
C、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表面生成气泡的速率甲比乙快,说明甲比乙活泼,选项C正确;
D、铵盐和氢氧化钙混合后研磨都能生成氨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因此该固体不一定是氯化铵,也可能是硝酸铵、硫酸铵等物质,选项D不正确。故选C。
2.C
【详解】A、由图象可知,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过程中,开始时没有沉淀产生,滴加一定量时才有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有酸,且不可能是稀硫酸,因为硫酸与氢氧化钡能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沉淀,反应开始就会有沉淀生成。则溶液中含有盐酸和氯化铜,而盐酸不能与碳酸钠共存,所以原溶液中一定没有Na2CO3和H2SO4,A正确;
B、b点对应的是氢氧化钡与氯化铜刚好反应完,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钡,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也是生成氯化钡,故烧杯内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氯化钡,B正确;
C、c点对应的是加入了过量的氢氧化钡,故溶液中含有氯化钡和氢氧化钡,故烧杯内溶液中的阴离子有氢氧根离子和氯离子,C不正确;
D、沉淀出现前,滴加的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使烧杯内的盐酸逐渐减少,溶液酸性变弱,故烧杯内溶液的pH不断增大,D正确。故选C。
3.D
【详解】A、三种反应物均可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氢钠、碳酸氢铵既能在加热条件下分解,又不生成有毒或有腐蚀性物质,碳酸钙分解生成的氧化钙是对人健康不利的物质,选项错误;
B、用加热的方法可以区分NaHCO3和NH4HCO3,产生刺激性气味,最后无固体剩余的是碳酸氢铵,有固体剩余,且生成无色无味气体的为碳酸氢钠,选项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需要100份质量的碳酸钙、168份质量的碳酸氢钠、79份质量的碳酸氢铵,充分加热等质量的三种反应物生成CO2的质量不相等,选项错误;
D、三个反应都由一种物质生成几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选项正确。
故选D。
4.B
【详解】A、验证Mg、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向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各放入一根镁条,观察现象,镁和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都反应,说明镁比铜、银的活动性都强,但不能证明铜、银的强弱,选项错误;
B、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检验黑色固体中含有碳和氧化铜,高温加热固体,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固体颜色由黑色变成红色,石灰水变浑浊,可证明固体中含有碳和氧化铜,选项正确;
C、除去Na2CO3中的NaCl,加入过量CaCl2溶液,会将需要保留的碳酸钠反应掉,不符合除杂要求,选项错误;
D、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铁钉在盛有干燥空气的试管中,因没有水不能生锈,证明铁生锈需要水,在盛满水的试管中没有氧气,铁钉不生锈,证明铁生锈需要氧气,但缺少铁、氧气、水三种物质接触,铁生锈的对照试验,不能得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论,选项错误。
故选B。
5.D
【详解】A、碳元素能形成多种单质和化合物,但其化合物不都是有机物,如CO2、CO、CaCO3等含碳化合物具有无机物的特点,一般把它们看作无机物,选项A不正确;
B、氧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一个氧原子易得到两个电子形成氧离子,因此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符号是O2-,选项B不正确;
C、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水,比如过氧化氢(双氧水)也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双氧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选项C不正确;
D、碳、氢、氧、氮这四种元素可以组成铵态氮肥碳酸氢铵,化学式是NH4HCO3,铵态氮肥遇碱性物质会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因此其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选项D正确。故选D。
6.B
【详解】A、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逐渐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溶剂质量减少,且反应放热,生成的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最终溶质质量会比起始小,图像不符,A错误。
B、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未打磨的铝片的试管中逐渐加入稀盐酸,稀盐酸和氧化铝生成氯化铝和水,没有氢气产生,待氧化铝反应完后,盐酸再和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图像相符,B正确。
C、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硫酸钡不溶于硝酸,反应结束后沉淀质量不变,图像不符,C错误。
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NaOH溶,溶液由酸性变为碱性,刚开始pH小于7,后来pH大于7,图像不符,D错误。
故选:B。
7.C
【详解】A、硅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
B、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食用苏打饼干可缓解因胃酸过多引起的不良症状,故选项说法正确;
C、“低碳生活”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而不是提倡使用不含碳元素的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用来扑灭图书资料等处的火灾不能有水,否则图书容易受损,二氧化碳灭火器后不留有痕迹,不会造成图书资料的损坏,可以用来扑灭图书资料等火灾,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睛】了解常见盐的用途、低碳生活的含义、灭火器的原理和灭火器的种类及适用范围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C
【详解】A、氢氧化钠、碳酸钠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证明溶液中存在Na2CO3,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Na2CO3能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证明溶液部分变质,要排除碳酸钠的干扰;取样,加入过量呈中性的BaCl2溶液,碳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振荡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变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钠,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碱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点睛】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9. 大 合成 糖类 ②
【详解】(1)钢是铁的合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故钢的硬度比纯铁大;
(2)聚酯纤维属于合成纤维;
(3)馍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提供的有机营养素主要是:糖类;
(4)①硫酸铵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②硝酸钾含K、N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③磷酸二氢钙含磷一种营养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②。
10. B BaCl2+Na2CO3=BaCO3↓+2NaCl ①
【详解】(1)向B中加入Na2CO3溶液时,有气泡产生,说明稀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则B溶液一定不是红色。
(2)产生白色沉淀,即氯化钡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aCl2+Na2CO3=BaCO3↓+2NaCl。
(3)向C中加入BaCl2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后上层清液为无色,说明碳酸钠溶液一定没有剩余,氯化钡可能有剩余,氯化钡能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故可选用硫酸钠溶液鉴别,氯化钠、氯化钡均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盐酸不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均不能选用,故选①。
11. 糖类 B 化合物
【详解】(1)面条中富含糖类,故填:糖类。
(2)增加小麦抗倒伏能力,需施钾肥。NH4NO3属于氮肥,KCl含钾元素,属于钾肥,Ca(H2PO4)2属于磷肥,故填:B。
(3)二氧化硅是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填:化合物。
12. 酚酞试液 Na2CO3+BaCl2=BaCO3↓+2NaCl KOH 氯化钙溶液
【分析】A、B、C三种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氢氧化钾和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滴加酚酞变红,不变红的是氯化钾溶液,B是氯化钾溶液;向碳酸钠和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氯化钡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生成沉淀的是碳酸钠,故C为碳酸钠,剩下的是氢氧化钾溶液,A为氢氧化钾。
【详解】(1)由分析可知a为酚酞溶液,故填:酚酞溶液。
(2)碳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填:Na2CO3+BaCl2=BaCO3↓+2NaCl。
(3)由分析可知A为氢氧化钾,故填:KOH。
(4)氯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和氢氧化钾不反应,将步骤②中的BaCl2溶液换成氯化钙溶液也能达到实验目的,故填:氯化钙溶液。
13. Ca(OH)2或Ba(OH)2 ②③
【详解】(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NaOH浓溶液加入锥形瓶A中,关闭活塞,打开弹簧夹,观察到A中产生白色沉淀,烧杯B中液面降低。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A中压强减小,B中溶液被压入A中,X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如果X是一种碱,可能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3)①取少量A中溶液测其pH,pH>7,溶液显碱性,可能含氢氧化钠,也可能含碳酸钠,不能说明一定含氢氧化钠;
②取少量A中溶液,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碳酸钠,因为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再测其pH,pH>7,说明溶液显碱性,含氢氧化钠;
③取少量A中溶液,测其pH,pH>7,说明溶液显碱性,再向其中加入K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氯化钙,氯化钙能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钾,氯化钙与碳酸钠能发生反应,不能共存,说明A中不含碳酸钠,故pH>7,说明含氢氧化钠。
故能说明A中溶液一定含有NaOH的是②③。
14. 小气球逐渐变大 碱 Ca(OH)2 一 四
【详解】反思交流:
(1)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做乙图所示实验时,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装置内的气体减少气压降低,因此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小气球变鼓,故现象是小气球逐渐变大;.
(2)因为废液中有酚酞试液,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因此此时溶液显碱性;由于实验乙中生成了碳酸钠,而碳酸钠能和丙中的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说明倾倒前丙中的溶液含有剩余的氢氧化钙,故填:;
做出猜想:
甲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因当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即停止了滴加稀盐酸,所以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甲中有酚酞和氯化钠。乙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过量,则乙中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根据反思交流可知,丙中氢氧化钙过量,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丙中是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则混合后(除酚酞外)一定有不发生反应的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可能有一种剩余。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钙都为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所以使废液变成红色的物质一定有氢氧化钠,所以不合理的是猜想一。
验证猜想:
根据正确的猜想可知,一定有氢氧化钠,只需判断溶液中是否有碳酸钠或氢氧化钙即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如判断存在其中的一种则一定没有另外一种。根据题意加入氯化钙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由此证明猜想四成立。
15. 红 蓝 能 NaCl(氯化钠)或KCl(氯化钾)或HCl(氯化氢、盐酸)(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无“↓”、未配平扣1分,化学式错误扣2分) Al3+
【详解】学习交流:(1)甲中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故甲中铝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
乙中,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溶液颜色变为蓝色;
(2)铝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铝比铜活泼,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铜比银活泼,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拓展探究:实验1:结论为废液中没有硝酸银,硝酸银能与氯化钠(或氯化钾、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可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钠(或氯化钾、氯化氢)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硝酸银;
反思评价: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铝,废液中一定含硫酸铝,硫酸铝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铝,故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含硫酸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拓展应用:将过量的铝加入废液中,铝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铝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铜,故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一定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Al3+。
16. 新物质生成或新物质出现或生成物出现 水或H2O 仍为无色或不变色或不变 不合理 =
【详解】[分析讨论]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思路一:验证新物质生成或新物质出现或生成物出现,思路二: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故填:新物质生成或新物质出现或生成物出现。
[实验结论]
(1)观察到试管内液面升高,认为NaOH溶液与CO2发生了反应。但有同学指出,是O2和水发生了反应,故还应进行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的对比实验才能得出这一结论。,故填:H2O。
(2)第二组的小文同学向丙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观察到溶液颜色仍为无色,说明溶液酸碱性发生改变,得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小亮同学向丁中滴入AgNO3溶液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他认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NaCl,小亮的结论是不合理的,因为,稀盐酸和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也会生成白色沉淀,故填:仍为无色或不变色或不变;不合理。
(3)将乙中的溶液蒸发结晶,再将得到的晶体溶于水,如果生成氯化钠的话,晶体肯定含有氯化钠,氯化钠溶于水溶液呈中性,pH=7,等于7说明有氯化钠生成,故填:=。
[拓展应用]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氯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有白色沉淀说明NaOH溶液与CO2发生了反应,故填:。
17. Mg+2HCl=MgCl2+H2↑ 无气泡产生 二 硝酸银 氢元素、氧元素、氯元素 能与酸反应
【详解】(1)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故填:Mg+2HCl=MgCl2+H2↑。
[实验验证]
①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小明取少量灰白色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固体溶解,无气体生成,证明猜想一不成立;
氯化镁溶于水,另取少量灰白色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搅拌,灰白色固体不溶解,说明不是氯化镁,猜想二不成立;
故填:无气泡产生;二。
②氯离子和银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取少量灰白色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先加入过量稀硝酸,观察到固体溶解,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灰白色固体中还含有氯元素,故填:硝酸银。
[实验结论]
固体含有氯元素,说明猜想三错误,故灰白色固体中含有镁元素和氢元素、氧元素、氯元素,故填:氢元素、氧元素、氯元素。
[交流反思]
灰白色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固体溶解,说明能与酸反应,故填:能与酸反应。
18.(1)洗涤
(2)设400g废水中CuSO4的质量为x,
x=2g
废水中CuSO4的质量分数为:
答:废水中CuSO4的质量分数为0.5%。
【详解】(1)若想通过沉淀的质量计算CuSO4的质量,应对过滤后的沉淀进行洗涤、干燥后再称量。
(2)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西藏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6盐和化肥,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填空题,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6盐和化肥,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学探究题,流程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天津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6盐和化肥,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多选题,单选题,计算题,填空题,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