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高考卷03-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3月卷(新课标专用)(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卷03-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3月卷(新课标专用)(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3月卷
第三模拟
(考试时间:45分钟 试卷满分:9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0届昆明市一中第四次月考)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能量转换有关,与细胞的运动和分裂无关
B.细胞一般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C.胞间连丝、核孔、细胞膜都能进行信息交流和物质运输
D.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储存遗传物质和基因表达的场所
【答案】C
【解析】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A选项错误;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一定是核糖体,B选项错误;胞间连丝是高等植物相邻细胞之间形成的通道,可以进行物质运输,也可进行信息交流,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C选项正确;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储存遗传物质的主要场所,但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翻译发生在核糖体,D选项错误。
2.(2020届云南省统测)再生是指生物体的组织或器官在受损或胁迫后自我修复或替换的过程。再生过程中不会发生( )
A.细胞凋亡 B.基因选择性表达 C.基因重组 D.DNA半保留复制
【答案】C
【解析】基因重组发生减数分裂过程中,再生过程不能进行减数分裂。
3.(2020年昆明市一中第六次月考)人的体温在一昼夜之间有周期性波动,称为昼夜节律或日节律。研究发现,这种日节律同肌肉活动状态以及耗氧量等没有因果关系,而是一种内在生物节律。以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与生物节律有关的中枢位于脑干
B,体温在一昼夜内周期性波动说明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
C.剧烈运动时,肌细胞耗氧量增加产热增多,散热也增多
D.寒冷刺激时骨骼肌战栗属于条件反射
【答案】C
【解析】控制生物节律的中枢位于下丘脑,A选项错误;体温一昼夜的波动,是生物节律决定的正常现象,内环境稳态并未受到破坏,B选项错误;剧烈运动时,肌细胞呼吸作用增强,耗氧量增加,为维持体温的稳态,散热也增加,C选项正确;寒冷刺激时骨骼肌不由自主战栗属于非条件反射,D选项错误。
- (2020届云南民族中学第八次月考) 下列关于进化与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基木单位是种群
B.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B
【解析】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B错误。
- (2020届曲靖一中第七次月考)种群白然调节是指自然界控制生物种群规模的过程。生物具有很强的繁殖力,但没有一个自然种群能够无限增长,因为自然界存在多种控制生物种群的客观因素。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样方法只能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B.种群的数量变化只有“」”型增长和“S”型增长两种模型
C.自然种群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存在负反馈调节
D.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水平结构和亚直结构
【答案】C
【解析】样方法除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外,也能调查部分动物的种群密度,如蚜虫,A错误。种群的数量变化有增长、波动、下降等模型,B错误。自然种群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种群内部存在负反馈调节,捕食关系也可以通过负反馈调节来制约种群数量的变化,C正确。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集群分布、随机分布,D错误。
6. (2020年昆明市一中第七次月考)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人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会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
B.用X射线处理某植物后,若未出现新性状则没有新基因产生
C.可遗传的变异均可导致生物进化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种群从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答案】C
【解析】花药离体培养过程是将精子培育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会发生突变,但是自然状态下不会发生基因重组,A选项错误;用X射线处理某植物,该植物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不一定改变生物的性状,因此不一定出现新性状,如显性纯合子突变为杂合子,B选项错误;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它们均可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导致生物进化,C选项正确;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从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选项错误。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2020年贵阳一中第六次月考,10分)1937年,英国植物学家希尔(R.i)从植物细胞中分离出叶绿体,给予离体叶绿体悬液(有H2O,没有CO2)光照,就能放出O2;在希尔反应的基础上,美国科学家阿尔农(D. Amon)又发现在光下的叶绿体,不供给CO2时,还能积累 NADPH和ATP。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希尔的实验可说明: 。
(2)阿尔农的实验中 NADPH和ATP的形成场所在 ,其中 结合形成 NADPH。
(3)在希尔和阿尔农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实验,撤去光照供给CO2后产生有机物,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4)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M. Calvin)用小球藻探明CO2如何转化为有机物的,请简述
该实验的思路: 。
【答案】(每空2分,共10分)
(1)离体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H2O的光解、产生O2(或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H2O而不是CO2 )
(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或基粒) NADP+ 与H+
(3)H2O光解产生O2与CO2合成有机物的过程是两个过程(或光反应和暗反应是两个过程/光反应产生的ATP、NADPH参与了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4)用经过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放射性14C的去向
【解析】(1)英国植物学家希尔(R.Hill)用离体叶绿体悬液(有H2O,没有CO2)在光照下可以释放O2,可以说明离体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水的光解、产生氧气。
(2)NADPH和ATP的形成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或基粒),水分解为氧和H+ ,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NADP+与H+结合形成NADPH。
(3)光合作用O2产生和糖类合成不是同一个化学反应,而是分阶段进行的,故H2O光解产生O2与CO2合成有机物的过程是两个过程。
(4)美国科学家卡尔文(M.Calvin)用小球藻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用经过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放射性14C的去向,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是如何转化为有机物中的碳的。
- (2020届巴蜀中学第八次月考)(10分)图20是人体内血糖调节、水盐调节及体温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器官或细胞,数字代表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在饥饿时,一方面,血糖浓度下降,直接刺激细胞D,使其分泌活动加强,则③为
素另一方面,由位于 的血糖调节中枢调节E,使④分泌增加。在上述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细胞D可识别的信号分子有 。(至少填两种)。
(2)研究发现人体的交感神经在饥饿时也会兴奋,并且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该物质能促进细胞D的分泌活动,却抑制细胞C的分泌活动,此现象说明: 。
(3)某人饮食过咸会导致尿量减少,利用图中的字母和数字并加上适当的文字分析其原因:
。
【答案】(每空2分,共10分)
(1)胰高血糖 下丘脑 血糖(或葡萄糖)、神经递质、胰岛素(答对1个给1分,答对2个给满分);
(2)同一种神经递质对不同细胞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
(3)饮食过咸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A(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使其产生并由F(垂体)释放的①增加,使B(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强,排出的尿量减少
【解析】(1)人体在饥饿时,一方面,血糖浓度下降直接剌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上升;另一方面,位于下丘脑的血糖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和肾上腺,使它们分泌相应激素,使血糖浓度上升,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由上述血糖调节过程可知,胰岛A细胞可识别的信号分子有血糖(或葡萄糖)、神经递质。同时,胰岛A细胞表面也有胰岛素的受体,结合之后,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增加。
(2)研究发现人体的交感神经在饥饿时也会兴奋,并且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该物质能促进细胞D的分泌活动,却抑制细胞C的分泌活动,此现象说明同一种神经递质对不同细胞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神经递质,作用于不同的效应器,即胰岛A、B细胞产生不同的效应,推测是因为两种细胞中的相关受体不同,导致产生的效应不同。
(3)某人饮食过咸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A(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使其产生并由F(垂体)释放的①增加,使B(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强,排出的尿量减少。
- (2020届巴蜀中学第七次月考)(11分)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正常机体能通过调节作用维持内环境的成分和理
化性质的相对稳定。请回答有关内环境稳态调节的问题
(1)当机体血糖浓度升高时,下丘脑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增强,上述过程的调节方式属于 调节。
(2)给正常人输入-定量5%的葡萄糖溶液(其渗透压与血浆的渗透压基本相同),葡萄糖进人细胞后,部分被氧化分解,部分被合成糖原,两者都会产生 并排出细胞,使细胞外液涉透压 引起尿量 ,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正常水平。
(3)肥胖是引发糖尿病的重要原因,肥胖者血浆中过多的脂肪股会使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下降,进而增加了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负荷,最终导致胰岛B细胞受损,引起糖尿病。图27是研究肥胖与糖尿病关系的实验结果。据图分析,非糖尿病肥胖者血浆胰岛素浓度与正常人相比有明显差异,可能的原因是非糖尿病肥胖者 。口服葡萄糖0-60分钟,糖尿病肥胖者血浆胰岛索浓度与非糖尿病肥胖者相比也有明显差异,可能的原因糖尿病肥胖者
。
【答案】(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1分)
(1)神经
(2)H2O 下降 增多(1分)
(3)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下降,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能力降低,血糖浓度高,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多,负荷重,导致胰岛B细胞受损
【解析】(1)下丘脑的葡萄糖感受器兴奋,使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增强,上述过程中只有神经调节。
(2)葡萄糖进入细胞后,部分被氧化分解,部分被合成糖原,两者都会产生水并排出细胞,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引起尿量增多,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正常水平。
(3)图中显示非糖尿病肥胖者血浆胰岛素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结合题干信息“肥胖者血浆中过多的脂肪酸会使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下降”,可知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能力降低,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进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糖尿病肥胖者血浆胰岛素浓度低于非糖尿病肥胖者,且高峰延迟出现,原因是糖尿病肥胖者血浆中过多的脂肪酸会使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下降,进而增加了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负荷,最终导致胰岛B细胞受损。
32.(2020届巴蜀中学第三次月考)(8分)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新的蛾类昆虫,其眼色白眼(A)对黑眼(a)为显性,且雄雄均有白眼和黑眼个体。经研究发现,A和a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
(1) 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等位某因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2)现有各种表现型的纯合雌雄个体各一只,若要用实验判断此蛾类的性别决定方式(XY型或ZW型),请简要说明实验思路、预测结果和结论:
思路:
(1)若 ,则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
(2若) ,则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
【答案】(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8分)
(1)控制相对性状(1分) 基因突变(1分)
(2)方案一:选择白眼雄性与黑眼雌性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 ①雌性后代均为白眼、雄性后代均为黑眼 ②后代均为白眼
方案二:选择白眼雌性与黑眼雄性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 ①后代均为白眼 ②雌性后代均为黑眼、雄性后代均为白眼
【解析】(1)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新的等位基因)。
(2)各种表现型的纯合雌雄个体各一只,可能的基因型有两组:①XAXA、XaXa、XAY、XaY ②ZAW、ZaW、ZAZA、ZaZa。
①组能选择的是XAXAXaY(白眼♀、黑眼)或XaXaXAY(黑眼♀、白眼),前者杂交后代表现型为全白眼,后者杂交后代表现型为白眼♀和黑眼;②组如果选择对应表现型,则为ZAWZaZa(白眼♀、黑眼)或ZaWZAZA(黑眼♀、白眼),前者杂交后代表现型为黑眼♀和白眼,后者杂交后代表现型为全白眼。由此看来,若从表现型上无论选择白眼♀和黑眼杂交或者黑眼♀和白眼杂交,都可根据后代表现反推知基因型,从而判断性别决定方式。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37. (2020届广西南宁三中第三次月考)甘薯含有丰富的糖、蛋白质和多种纤维素,除了食用外,民间常用酵母菌对甘薯酿酒。为了提高工业生产效率,研究人员对酵母菌进行了固定化,过程如图29所示:
(1)D过程表示 ,上述固定酵母细胞的方法称为 法。
(2)在固定化酵母细胞时要先将酵母细胞活化,活化的作用是 ,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星白色,则说明海藻酸钠浓度 (填“过低”或“过高”)。
(3)为提高甘薯的利用率,可将甘薯榨汁并加人果胶酶和淀粉酶,其中果胶酶可将果胶分解为
,利用酵母菌发酵甘薯,常需要将温度控制在 ,研究表明使用固定化配母的酒精产量平均值高于游离醇母,与游离细胞发酵相比,固定化细胞发酵的优点还有 。
【答案】(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5分)
(1)配制CaCl2溶液 包埋
(2)让休眠状态的酵母细胞恢复到正常生活状态 过低
(3)半乳糖醛酸 18~25℃ 固定化细胞可以重复使用,有利于产品的分离纯化,成本低(3分)(答出两点给3分)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38.(2021届师大附中第五次月考) 图30为“番茄一马铃薯”的培育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获得a、b细胞需用 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再用化学诱导剂诱导二者融合。a、b融合为细胞的原理是 ,形成的c细胞进一步培养形成愈伤组织,然后经过 形成完整的杂种植株。这种培养技术称为 ,该技术的优点是
。
(2)若将无根的该杂种植株幼苗转人无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段时问后,应出现的现象是 (填字母),判断理由是
。
【答案】(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5分)
(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再分化(或分化) 植物体细胞杂交 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2)B 培养基中无植物激素,但幼苗叶片本身可以产生生长素,而细胞分裂素的产生部位在根尖,故无根的幼苗不能产生细胞分裂素,在培养的过程中,可以长出少量的根而没有产生芽(3分)
【解析】(1)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a、b,再用化学诱导剂诱导融合形成杂种细胞,进一步培养形成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形成根、芽,长成完整植株,以上获得杂种植株的方法叫植物体细胞杂交,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2)培养基中无植物激素,但幼苗叶片本身可以产生生长素,而细胞分裂素的产生部位在根尖,故无根的幼苗不能产生细胞分裂素,在培养的过程中,可以长出少量的根而没有产生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卷07-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3月卷(新课标专用)(解析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卷03-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3月卷(新课标专用)(原卷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卷03-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3月卷(新课标专用)(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