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时练习
展开第二单元 第8课
【学考过关练】
一、选择题
1.武德七年(624年),唐高祖到国子监行释奠礼(古代学校的祭祀典礼),“命博士徐旷讲《孝经》,沙门慧乘讲《心经》,道士刘进喜讲《老子》”。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唐朝初期( )
A.思想一统 B.佛道主导
C.三教并存 D.儒学式微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博士徐旷、沙门慧乘与道士刘进喜分别是儒、道、佛的代表人物,体现的是三教并存,C项正确。
2.韩愈在《论佛骨表》中说:“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据此可知,韩愈主张( )
A.援佛入法 B.反佛崇儒
C.融佛尊儒 D.三教合一
【答案】B 【解析】由“夷狄之人”“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可以看出韩愈反对佛教、大力提倡儒家学说,故选B项。
3.有人对下图中的人物作出了这样的评价:“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图中的诗人应是( )
A.孟浩然 B.王勃
C.李白 D.白居易
【答案】C 【解析】从“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等字眼来看,其作品的风格属于浪漫主义风格,李白属于浪漫主义诗人,故选C项。
4.唐代诗人李白曾这样描述一书法家的作品风格:“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下列与其所描述的风格一致的字体是( )
A.楷书 B.行书
C.草书 D.小篆
【答案】C 【解析】材料“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体现的是草书的特征,故选C项。
5.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 )
A.注重对经验的总结 B.缺乏创新和逻辑
C.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D.与农业息息相关
【答案】A 【解析】材料“老农”“老中医”“多次同类实践”说明古代中国科技多为传承和经验的积累总结,故A项正确。
6.唐朝中期有个名叫清虚子的,在“伏火矾法”中提出了一个伏火的方子:“硫二两,硝二两,马兜铃三钱半。研为末,拌匀。掘坑,入药于罐内与地平。将熟火一块,弹子大,下放里内,烟渐起。”这表明当时的火药( )
A.已用于军事和战争 B.开始用于民俗活动
C.主要是起助燃作用 D.主要是配制中药材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伏火矾法”“烟渐起”可知,当时的火药是用于点火助燃的,故C项正确;火药用于军事是从唐朝末年开始,排除A项;材料中的信息与民俗活动无关,且也不能证明这时候开始,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药方的内容,故D项错误。
7.某同学要研究唐朝时扬州的历史,她找到的研究资料是《鉴真东渡》剧本和网络资料。以下关于她所用的史料评价正确的是( )
A.都是不可信的史料,完全不能用
B.都是第一手史料,可以使用
C.剧本不可信,网络资料完全可信
D.都不能作为史料,但是可以参考
【答案】D 【解析】《鉴真东渡》剧本和网络资料,都不能作为一手史料使用,但是在研究历史的时候可以参考,故D项正确。
8.观察下面所示图片,我们从中得出的重要信息是( )
洛杉矶唐人街 伦敦唐人街 巴黎唐人街
8.A.西方国家模仿能力强
B.唐朝时和欧美国家开始交往
C.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
D.在欧美有许多用唐姓命名的街道
【答案】C 【解析】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世界各地出现了如图所示的唐人街,体现了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兼收并蓄。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异族入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其极社会各方面,隐约皆有所化,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已也。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唐朝文化特点形成的原因。
【答案】(1)特点:全面繁荣、兼收并蓄、开放包容。
(2)原因:隋唐统治者推行开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策,为其发展创造了有利氛围;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隋唐时期民族交流和中外交流频繁,广泛吸收了外来优秀文化;唐朝继承和发扬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选考过关练】
一、选择题
1.魏晋时期,老庄思想盛行,贵族士流竞习老庄。晋殷仲堪说“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这话当时是有代表性的。由此推断出( )
A.社会动荡致道教流行 B.儒家思想遭到冲击
C.信仰多元化倾向严重 D.道家思想成为正统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出魏晋时期道教流行,但不能推断与社会动荡的关系,A项错误;魏晋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外来佛教思想和本地道家思想的冲击,“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说明道教思想盛行,可以推断出儒家思想受到冲击,故B项正确;材料只体现出魏晋时期道教流行,没有反映出信仰多元化倾向,C项错误;道家思想受到重视,但并没有成为正统,儒家思想仍是正统思想,D项错误。
2.唐代高僧曾把“孝”说成是贯通古今的根本大道,并尽量把儒佛两家道德观念相比附。道教也常常依傍儒家。儒家的伦理观念则通过佛教、道教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这反映了唐代( )
A.三教并立,相互依存 B.政教合一,维护统治
C.三教矛盾已经化解无余 D.儒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把儒佛两家道德观念相比附”“道教也常常依傍儒家”“儒家的伦理观念则通过佛教、道教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可知,唐朝时儒道佛三教并立,又相互依存,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治统治和宗教的关系,B项错误;C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均排除。
3.南朝画家张僧繇善画佛道人物,右下图是其作品(梁令瓒临摹),画面凹凸,有立体感,画中人物“奇形异貌、殊方夷夏,皆参其妙”。这反映了当时( )
A.中外宗教、艺术交流融会 B.以形写神的理论开始形成
C.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D.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南朝”“佛道人物”“奇形异貌、殊方夷夏,皆参其妙”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反映了佛教传入对艺术的影响,A项正确;以形写神的理论是魏晋时期顾恺之提出的,画中人物“奇形异貌、殊方夷夏,皆参其妙”显然不是以形写神,B项错误;材料无法反映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C项错误;材料仅仅说明当时艺术的特点,佛道融合不能说明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D项错误。
4.《齐民要术》中“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反映的农学思想是( )
A.因地制宜 B.多种经营
C.商品生产 D.重农抑商
【答案】A 【解析】材料强调要“顺天时,量地利”,反映了因地制宜的农学思想,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生产思想,不能体现多种经营,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生产思想,与商品生产无关,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对商业发展的态度,不能体现重农抑商,D项错误。
5.火药的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长期实践有关。制造火药的重要原料有硫磺、 硝石和木炭,而在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硫磺、硝石都是重要的药材。材料旨在说明( )
A.火药的发明过程具有一定偶然性
B.火药是我国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
C.火药是我国医学发展的重大成果
D.火药代表我国古代科技最高水平
【答案】A 【解析】制造火药的重要原料硫磺、硝石和木炭都是重要的药材,火药是在炼制丹药的过程中发明的,说明火药的发明过程具有一定偶然性,故A项正确,B项错误;火药的发明不属于医学成果,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火药代表我国古代科技最高水平,故D项错误。
6.阅读下表,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史料 | 出处 |
至于缮写、模勒(雕刻之文),铉(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 | 《白氏长庆集·序》(824年) |
中和三年(883年)癸卯夏……阅书于重城之东南,其书多……率雕版印纸,浸染不可尽晓 | 《柳氏家训·序》 |
咸通九年(868年)四月十五日,王瑜为二亲敬造普施 | 1900年敦煌发现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
A.文献史料的主观性须甄别使用 B.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多样化
C.雕版印刷术在唐代已得到应用 D.历史结论必须要依靠考古证实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模勒(雕刻之文)……处处皆是”“《白氏长庆集·序》(824年)”“中和三年(883年)癸卯夏……其书多……率雕版印纸”“咸通九年(868年)”“1900年敦煌发现雕版印刷品《金刚经》”可知,唐代雕版印刷现象比较普遍,故C项正确。
7.某同学在研究古代亚洲法律时发现,8世纪初日本在制定大宝律时,吸收了唐律“八议”中的“六议”,将“十恶”改为“八虐”。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唐律对日本法律影响较大 B.中日文化交流频繁
C.唐律与日本法律差别较大 D.日本不重视内部稳定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8世纪初,日本制定的大宝律吸收了唐律中的一些内容,反映出唐朝法律对日本法律的影响比较大,故A项正确;材料仅述及唐朝法律对日本法律的影响,不能得出中日之间文化交流频繁的结论,排除B项;日本法律借鉴和吸收唐朝的法律,说明二者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8.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
A.寺院建筑的中国化 B.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C.文化传播者的坚韧 D.雕塑艺术的古朴与精湛
【答案】B 【解析】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洛阳龙门石窟雕刻的是佛教人物形象;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传播佛教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国宝。由此可知,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是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僧一行,唐代僧人,也是杰出的天文学家。他同梁令瓒和工匠们,创造了一架黄道游仪,发现了恒星位置移动的现象。一行还设计了一种叫做复矩图的仪器,并组织大规模的测量活动,测量地点北到铁勒回纥部(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南到林邑(今越南中部)等十三处,这是人类第一次对地球子午线的科学测量。开元九年(721年),据李淳风的《麟德历》几次预报日食不准,玄宗命一行主持修编新历。后来一行修订成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衍历》,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明末吸收西洋历法才有所改变。
——据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整理
材料二 唐代,中国与西域(包括今天的新疆、中亚各国、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很频繁。佛曲九仙道曲、卢舍那仙曲以及琵琶等乐器演奏技巧,舞蹈中的四方菩萨蛮队舞,杂技中的幻术、吞刀、吐火等,都是通过佛教徒的中介,由西域传到中国来的。
——谢重光《论唐代佛教徒对社会的巨大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僧一行取得巨大科学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僧人成为中外文化交流重要载体的背景及影响。
【答案】(1)原因: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政府支持;唐朝疆域辽阔;个人努力;对前人成果的继承和批判。
(2)背景:开明的对外政策;多元包容的文化政策;丝绸之路的畅通;僧人的宗教热情。
影响:促进了中国佛教的发展;丰富了中华文化内容;传播了中华文化,推动了周边国家文化的发展。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东晋时,葛洪提出,《晋书·裴秀传》载,如图为唐代鎏金胡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随堂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载,据《旧五代史》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课题8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课题8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作业,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