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复习综合题巩固练习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413637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中考复习综合题巩固练习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413637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中考复习综合题巩固练习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413637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中考复习综合题巩固练习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复习综合题巩固练习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读亚洲图,回答下列问题,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读南极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中考复习综合题巩固练习七年级下册 1. 读亚洲图,回答下列问题。(1)A是高原,B是山脉,是亚洲与洲的分界(2)C是世界最大的半.(3)D是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4)E是世界最大的群岛(5)F是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6)G是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2. 下图代表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带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 甲代表原料、燃料大量进口,铁矿主要来源于 、 、 三个国家,石油主要来自波斯湾沿岸国家。(2)乙代表产品大量出口,出口欧洲、北美洲、亚洲、非洲等国家,目前依靠 、 优势投资建厂的对象是欧洲、美国、东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3)丙代表城市和人口集中,为工业生产提供了产品的 和工业生产所需的 。(4)列举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工发展面临的问题。 3.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 当地时间2021年3月23日上午8时,台湾长荣货轮“长赐号”在苏伊士运河搁浅,导致苏伊士运河被切断6天,给世界贸易造成巨大损失。材料2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召开内阁会议,宣布将核污水排入大海的决定。材料3 “西亚地区”图、“亚洲及欧洲”图(1)苏伊士运河沟通的是大西洋和洋,苏伊士运河被切断6天,对洲、亚洲和非洲之间的贸易造成的损失最大。(2)甲乙丙丁四个地区中,气候干旱,淡水较为缺乏的是地区世界上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盛产天然橡胶、棕油等的地区是人口稠密,大多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的是地区。(3)写出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①、②、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4)根据亚洲河流的流向,可判断亚洲的地势特征是:。(5)A B C三个海峡中,被称为“世界油阀”的是。(6)如果日本实施将福岛核电站核污水排入大海,给世界海洋环境带来的危害有(从海洋环境、海洋生物等方面进行分析)。 4. 根据图中地理事物所代表的字母或数字写出其名称,然后填空.(1)湖泊:A ,其附近的农业带②是,这里气候,适宜牧草生长,且城市和人口分布.海湾:B 山脉:①⑤山脉,它是山系的一部分.城市:③,其东南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这里有聚居的、富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唐人街”.④被称为“航天城”.(2)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判断美国地势东西,中部,地形分布特点呈 分布.中部河流是世界上第四长河,自北向南流入海洋,说明中部地势北南.(3)美国是跨洲和洲的国家,也是跨热、温、寒三带的国家,主体部分主要分布在带,热量充足,降水充沛,具有从向递减的分布特点.(4)美国最大的工业区分布在,也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区.(5)美国的农业生产特点是:①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实现了.②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实现了和专业化.(6)美国农业发达,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但每年却大量进口咖啡、可可、香蕉等热带经济作物,其地理原因是. 5.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主要城市名称:①,②,③(2)水电站名称:④(3)河流:⑤(4)地形区名称:A,B 6. 2019年以来一场全球性灾难席卷世界各国,美国新冠疫情达到巨大灾难级别,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连续几天超过12万例,平均每30人就有一人确诊。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仅次美国。两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对经济发展促推作用日益明显。读美国和印度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图1、2完成表格中的内容。(2)美国的降水主要来自洋,主要原因是印度水早灾害频繁,其原因是。(3)美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很高,印度则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两国发展农业生产的共同优势条件有等。(至少两点)(4)两国都是工业大国:印度的传统工业部门布局与原料产地的关系是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国,其传统的制造业集中在。(5)美国的“硅谷”堪称当今“电子工业的王国”,它位于A(城市)的东南部,这里的每一项重要发明,都会影响到世界电子工业的发展印度被称为“世界的办公室”,其“硅谷”是B。 7. 把握关键词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方法。图1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图2为非洲地形图。结合地图完成下列要求。(1)(位置)描述非洲纬度位置的特点。(2)(地形)非洲有“高原大陆”之称,分析其原因。(3)(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气候和气候分布广各气候类型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4)(河流)图2中甲、乙两河流,水量较大的是河,并分析其原因。(5)(经济)读下图“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主要进出口产品示意图”,这种外贸结构特点对国家经济发展有利还是不利?为什么?(6)(生活)图3是非洲草原马赛人游牧示意图,每年的5月~10月,马赛人的游牧方向是___。(单选)A.由多多马向北游牧 B.由多多马向南游牧C.由基塔莱向北游牧 D.由基塔莱向南游牧(7)(民居)图4是茅草屋景观图,分析该地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8)(发展)同学们提出一些协调人地关系建议,请帮助他们按照有主到次的关系把内容字母代号填到框图中。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B.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C.发展粮食生产,解决事物短缺D.尽快走出殖民经济阴影,建立完善的民族经济体系E.加强团结与合作,减少种族纠纷和部落冲突F.引进人才,发展技术。 8. 读南极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①点的经纬度:。(2)在南极点,每一个方向都指向昆仑站位于长城站的方向。(3)南极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至少写出一种)。(4)下列四地,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 长城站 B. 中山站 C. 昆仑站 D. 南极点
参考答案1. (1)青藏乌拉尔欧 (2)阿拉伯(3)贝加尔湖(4)马来(5)菲律宾(6)北冰洋2. (1)印度 巴西 澳大利亚(2)资金 技术(3)市场或消费地 劳动力(4)劳动力短缺 环境污染 土地紧张 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3. 印度 欧 丙 甲 丁 乌拉尔山 乌拉尔河 中部高,四周低(中间高,四周低或中高周低) C 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改变海洋生物基因等(答案合理即可)4. 苏必利尔湖 乳畜带 湿冷 密集 墨西哥湾 阿巴拉契亚山 落基 科迪勒拉 旧金山 华人 休斯顿 高 低 南北三大纵列带 密西西比河 高 低 北美 大洋 北温 东南沿海 内陆地区 东北部地区 农业生产的专门化 机械化 美国大部分领土位于北温带,热带面积狭小,热带经济作物生产严重不足,需进口大量的咖啡、可可、香蕉和天然橡胶等农产品。5. 巴西利亚 里约热内卢 圣保罗 伊泰普水电站 亚马孙河 马孙平原 巴西高原6. (1)地处北温带 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西部是高大山地,中部是平原,东部是低缓的山地 五大淡水湖密西西比河 三面临海 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2)大西洋 美国西部山地海拔较高,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水汽,东部山地低缓,来自大西洋的水汽较易深入内陆。 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不稳定(3)耕地面积广、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等(4)工业布局靠近原料产地 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区(只填东北部亦可)(5)旧金山(或圣弗朗西斯科) 班加罗尔7. (1)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面积广大。(2)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3)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4)甲 甲河流流经主要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多,河流水量大(5)不利,廉价出口、高价进口,并且出口商品受国际市场影响大等(意思相近即可)(6)A(7)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草场广布,就地取材,茅草屋可遮阳避雨。(8)ACF8. (1)西经120度 南纬66.5度(2)北 东南(3)煤(4)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复习综合题巩固练习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东、西半球划分,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七大洲和四大洋,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5-1厘米的速度在“长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复习综合题巩固练习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读图回答问题, 读下图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复习综合题巩固练习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读下列省区略图,回答问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 读图分析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