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实验初中八年级(下)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实验初中八年级(下)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实验初中八年级(下)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共39.0分)
1. 孔佑仁是孔子的第80代嫡长孙,其体细胞的染色体中能确定是从孔子体内传递下来的是( )
A. 常染色体 B. X染色体 C. Y染色体 D. 全部染色体
2. 人类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人的卵细胞和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A. 23条、23条 B. 46条、46条 C. 23条、23对 D. 23对、23条
3. 如图为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是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
B. [b]是染色体,是[c]DNA的主要载体
C. [d]是基因,一个DNA分子上包含一个基因
D. 体细胞中[b]成对存在,[d]也成对存在
4. 东北虎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研究东北虎的遗传特性对其物种的延续具有重要意义。图示为某东北虎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东北虎的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B. 东北虎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19对
C. 据图判断该东北虎的性别为雌性 D. 东北虎精子染色体组成为18+X或18+Y
5.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一对夫妇已育有两个男孩,如果再生育一孩还是男孩的可能性为( )
A. 0 B. 50% C. 高于50% D. 100%
6. 豌豆是一种良好的遗传学研究材料。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若控制高茎的基因用D表示,控制矮茎的基因用d表示,子一代植株全是高茎,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亲代高茎的基因组成一定是DD
B. 子一代高茎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
C. 子一代高茎植株的体细胞中有控制矮茎类型的基因
D. 子二代高茎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
7. 如果贾宝玉和林黛玉来民政局办理结婚证,作为工作人员,你会( )
A. 亲上加亲,可以办理
B. 劝阻,因为近亲结婚后代患遗传病
C. 劝阻,因为近亲结婚后代相貌可能难看
D. 劝阻,因为近亲结婚后代出现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
8. 喜马拉雅白色家兔在30℃以上的条件下,全身长出白毛,在25℃条件下,四肢,尾,耳朵等体温较多的部位长出黑毛,其余部位长出白毛。这个事例说明( )
A. 性状是由环境条件决定的 B. 生物的基因是环境条件决定的
C. 性状仅由基因决定 D. 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9. 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
B.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C. 原始大气含有水蒸气、氢气、氨、氧气、甲烷等气体
D. 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10. 下列五类动物的进化顺序排列中,正确的是( )
①鸟类和哺乳类 ②两栖类 ③无脊椎动物 ④鱼类 ⑤爬行类.
A. ③→②→④→⑤→① B. ④→②→⑤→①→③
C. ③→④→②→⑤→① D. ④→③→②→⑤→①
11. 如图表示几个植物类群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戊最有可能是水生的 B. 丁的结构比丙复杂
C. 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 D. 乙和丙都是由甲进化来的
12. 杀虫剂往往在开始使用时有效,后来逐渐失效。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害虫接触杀虫剂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
B. 由于用药量太少,害虫没被杀死而产生了抗药性
C. 害虫存在抗药性变异,杀虫剂对这种变异进行了选择
D. 害虫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变化,发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13. 不同的菊花在颜色、形态等方面都有差别,造成这差别的原因是( )
A. 菊花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 B. 菊花为了满足人类的喜好产生变异
C. 人工选择的结果 D. 自然选择的结果
14. 比较人与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得到下表数据
六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
物种
黑猩猩
马
果蝇
小麦
向日葵
酵母菌
差异氨基酸数目
0
12
27
35
38
44
分析这些数据,错误的是( )
A. 表中所示生物中,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B. 这种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是--比较
C. 由于人和这六种生物存在细胞色素C,所以他们之间存在亲缘关系
D. 细胞色素C是一种蛋白质,其上储存有遗传信息
15. 下列几种生物,与新冠病毒属于同一类的是( )
A. B. C. D.
16. 鼻腔黏膜的分泌物具有杀菌作用,这属于保卫人体的( )
A. 第一道防线 B. 第二道防线 C. 第三道防线 D. 特异性免疫
17. 2019年美国爆发了严重的麻疹疫情。为了控制疫情继续蔓延,美国疾控中心建议为1岁以上的人群(已患麻疹的人除外)接种疫苗,这一措施属于( )
A. 消灭病原体 B. 控制传染源 C. 切断传播途径 D. 保护易感人群
18. 下列实例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 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 B. 麻疹患者康复后不再患此病
C. 血液中白细胞对病菌的消灭 D. 泪液和唾液中溶菌酶的溶菌作用
19. 狗用舌头舔伤口,对伤口的愈合有一定的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
A. 唾液淀粉酶,有消化病菌的作用 B. 抗原,有杀菌作用
C. 溶菌酶,有杀菌作用 D. 抗体,有杀菌作用
20. 对如图中所包含的信息及相关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病毒起抗原作用
B. 该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
C. 该免疫细胞会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
D. 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
21. 常用的保存食物的方法主要有( )
①高温 ②低温 ③干燥 ④保持湿润 ⑤暴露于空气中 ⑥隔绝空气.
A. ①③ B. ②③⑥ C. ①④⑤ D. ②④⑤
22. 葡萄园养鸡、石榴园养鸡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区别于普通的农业的最主要特点是( )
A. 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 B. 单位面积种植量
C. 节省水资源 D. 增加绿化面积
23. 下列叙述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非处方药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但要注意用药安全
B. 不慎烧伤需要进行皮肤移植时,用异体皮肤往往会发生排异反应
C. 用指压止血法抢救较大动脉出血的伤员时,要压迫伤口的远心端动脉
D. 发现某人煤气中毒时,应立即打开门窗,将其移到通风处,拨打“120”急救电话并进行人工呼吸
24. 小明在垃圾桶中发现金属、玻璃、菜叶菜梗、茶叶渣、废旧灯泡、电路板、过期药品、废弃保鲜膜、烟头等垃圾。其中可以放入贴有乙标志的垃圾桶的有( )
A. 金属、玻璃 B. 菜叶菜梗、茶叶渣
C. 废弃灯泡、电路板、过期药品 D. 废弃保鲜膜、烟头
25. 当人们生病,进行静脉注射某种药物后,做跟踪检查,则先从心脏的哪个腔发现这种药?( )
A. 左心房 B. 右心室 C. 左心室 D. 右心房
26. 一位援藏教师到拉萨工作两年后,最可能会出现以下哪种生理反应( )
A. 红细胞增多 B. 白细胞增多 C. 血小板增多 D. 心率变慢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27. 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图中编号①~④所指的是心脏的4个腔,字母A~J所指的是血管。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图中的数字编号写出肺循环途径:(②) →( A)→( B)→( D )→( )。
(2)若F为小肠壁毛细血管,当血液流经该血管以后,除二氧化碳以外,含量明显增加的是 。
(3)从H血管内抽取少量的血液制成血涂片所看到的血细胞中,数目最多的是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
28. 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中部开雌花(如图)。某生物兴趣小组以玉米为材料进行了二组遗传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代杂交组合
子代性状及数量
第一组
黄玉米×黄玉米
黄玉米粒588、白玉米粒195
第二组
黄玉米×白玉米
黄玉米粒412、白玉米粒386
第三组
白玉米×白玉米
白玉米粒686
(1)根据第 组杂交实验结果,可以判断黄色是显性性状。
(2)若A基因控制黄色性状、a基因控制白色性状,则第一组子代中黄玉米粒的基因组成 。
(3)第二组黄玉米粒与白玉米粒作亲本杂交,其后代黄玉米粒的基因组成是 。
(4)第三组白玉米粒与白玉米粒作亲本杂交,其后代出现黄玉米粒的概率是 。
29. 如图为免疫产生的实验探究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组实验中,鼠体内的 细胞产生了抵抗肺炎双球菌的抗体。鼠产生的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免疫。
(2)如果将另外一种致命病菌注入经过乙处理的鼠体内,鼠不能存活。其原因是经乙处理的鼠的体内只有抵抗 的抗体,而没有针对其他病菌的抗体。
(3)在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相当于上述实验中的哪一步骤? 。
A.甲处理中的“取活的肺炎双球菌注入鼠体”
B.乙处理中的“取用热水杀死的肺炎双球菌注入鼠体”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另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女性只产生―种卵细胞:是含有X染色体的。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X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X,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Y,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如此代代相传,孔子第80代嫡长孙孔佑仁的性染色体中Y染色体是从孔子身上继承下来的。
故选:C。
人类染色体的数目为23对,其中有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借助人类的性别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2.【答案】C
【解析】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因此人的卵细胞和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23条、46条(23对)。
故选:C。
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的一半,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相同。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答案】C
【解析】解:A、图中a是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遗传的控制中心,A正确。
B、图中b是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物质的载体,B正确。
C、d是基因,一个DNA分子上包含许多个基因,C错误。
D、b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d基因位于b染色体上,所以d基因也成对存在,D正确。
故选:C。
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
图中a细胞核,b染色体,cDNA,d基因。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4.【答案】C
【解析】解:A、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东北虎的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A正确。
B、东北虎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18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即19对,B正确。
C、图示东北虎的性染色体是XY,表示雄性,C错误。
D、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成单存在。雄性东北虎的性染色体是XY,因此,东北虎精子染色体组成为18+X或18+Y,D正确。
故选:C。
根据图示东北虎的体细胞内有19对染色体,包括18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包括: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两种类型,其中雄性的性染色体是XY,雌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性别的遗传以及染色体的组成。
5.【答案】B
【解析】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人类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0%。因此有一对夫妇已育有两个男孩,如果再生育一孩还是男孩的可能性为50%。
故选:B。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性别遗传过程以及会借助人类的性别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6.【答案】B
【解析】解:孟德尔将亲本高茎豌豆(DD)的花粉,授给去除雄蕊的亲本矮茎豌豆(dd),子一代植株全为高茎,说明矮茎是隐性性状,高茎是显性性状,遗传图解如图:
子一代种子都是高茎,其基因组成Dd。将子一代高茎豌豆的种子种下去,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根据遗传图解可知:
A、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亲代既有高茎也有矮茎,子代全为高茎,则亲代高茎的基因组成一定是DD,A正确。
B、子一代高茎的基因分别来自亲代豌豆各提供一个基因。因此,子一代高茎的基因组成一定是Dd,没有DD可能,B错误。
C、子一代高茎植株的体细胞中的基因组成为Dd,有控制矮茎类型的基因,C正确。
D、子二代植株既有高茎也有矮茎,高茎的基因组成有DD或Dd两种可能,D正确。
故选:B。
(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在子代个体中消失了的亲代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子代显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纯合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7.【答案】D
【解析】解: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由于宝玉和林黛玉是近亲,他们来民政局办理结婚证,作为工作人员,要劝阻,因为近亲结婚后代出现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
故选:D。
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近亲结婚的危害。
8.【答案】D
【解析】解: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不同的基因贮存着不同的遗传信息,也就是说生物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有些生物的性状又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喜马拉雅白色家兔在30℃以上的条件下,全身长出白毛,在25℃条件下,四肢、尾、耳朵等体温较多的部位长出黑毛,其余部位长出白毛。这个事例说明生物的性状表现受基因控制,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故选:D。
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同时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9.【答案】C
【解析】解:A、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所以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A正确;
B、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B正确;
C、原始大气含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等气体,没有氧气,C错误;
D、人和现代的类人猿是由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进化来的,森林古猿最初在茂密的森林里过树上生活,后来部分地区的气候变得干燥了,森林减少了,那里的森林古猿被迫下地来生活,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的人类,D正确。
故选:C。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要重点掌握。
10.【答案】C
【解析】解:如图生命树
可见,动物进化的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的哺乳类原始的鸟类.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历程。地球上的动物是由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的。
本题是一基础题,熟记动物的进化历程是解题的关键,可结合生物进化树图来分析。
11.【答案】A
【解析】解:题中的图结合生物进化树图可知,植物进化的历程为: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的藻类植物甲,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为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始的苔藓植物乙和蕨类植物丙,使原来的不毛之地开始披上了绿装.但是,它们的生殖还都需要有水的环境,后来,一部分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成为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的裸子植物丁和被子植物戊.生物的进化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由上可知,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原始的藻类植物,多是水生植物,乙原始的苔藓植物和丙原始的蕨类植物都是由甲原始的藻类植物进化来的,丁原始的裸子植物和戊原始的被子植物是由丙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来的,结构比丙原始的蕨类植物复杂,丁原始的裸子植物和戊原始的被子植物较高等,多是陆生生物.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解:如图是生物的进化树图,
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趋势是考试的重点,注意理解和掌握.
12.【答案】C
【解析】解: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杀虫剂对害虫选择的结果:在杀虫剂使用的过程中,少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而具有抵抗杀虫剂的特性,不能被杀虫剂致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杀虫剂的长期选择,使得原先的杀虫剂已经不能杀死具有抗药性变异的害虫了。
故选:C。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达尔文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变异是不定向的,而环境对生物的选择是定向的,害虫在与杀虫剂的生存斗争中,是向着适应杀虫剂的方向选择的。
13.【答案】C
【解析】解:人工选择的方向是人们的需求和喜好。菊花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其花瓣呈舌状或筒状。菊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达三千余种。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中国人极爱菊花,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古神话传说中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所以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菊花品种众多,有些并不一定适应自然环境,在自然界中难免被淘汰。
故选:C。
(1)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2)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原始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选择的性状通过遗传积累加强,最后形成不同的新品种。
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而人工选择是根据人们的需求和喜好,进行选择。
14.【答案】D
【解析】解:A、由表可知,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黑猩猩,细胞色素C的差异最小是0,A正确;
B、通过比较人与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得出这种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是--比较法,B正确;
C、由于人和这六种生物存在细胞色素C,所以他们之间存在亲缘关系,C正确;
D、细胞色素C是一种蛋白质,不含有遗传信息,D错误。
故选:D。
分析表格信息可知,与人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小,与人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接受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15.【答案】B
【解析】解:A、该生物是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不合题意。
B、该生物是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与新冠病毒都属于病毒这种生物。符合题意。
C、该生物是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不合题意。
D、该生物是衣藻,属于单细胞藻类植物。不合题意。
故选:B。
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只营寄生生活,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掌握生物的分类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A
【解析】解:人体免疫依靠的是我们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黏膜的某些附属物如鼻毛、气管黏膜上纤毛等有阻挡和清除异物的作用。
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故选:A。
(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图: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组成
功能
类型
第一道
皮肤和粘膜
阻挡和杀灭病原体,清扫异物
非特异
性免疫
第二道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酶菌)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第三道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抗原)
特异性免疫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
17.【答案】D
【解析】解: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其他人所经过的途径或各种生物媒介;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所以传染病患者属于传染源。控制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因此,为了控制疫情继续蔓延,美国疾控中心建议为1岁以上的人群(已患麻疹的人除外)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选:D。
本题考查预防传染病的三个措施。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据此答题。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传染病的三个环节和预防措施。
18.【答案】B
【解析】解:A、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针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人生来就有的,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不符合题意。
B、麻疹患者康复后,当同样的麻疹病毒侵入人体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将麻疹病毒清除,不再患此病,该免疫只针对麻疹病毒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B符合题意。
C、白细胞是人生来就有的保护屏障,不是后天形成的身体保护屏障,它能将身体的病菌包围、吞噬,不属于特异性免疫,C不符合题意。
D、泪液和唾液中溶菌酶有杀菌作用,该免疫能力是人一出生就有的,人人都有,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护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2)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后天防御屏障,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熟练掌握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和作用,人体三道防线的免疫特性。
19.【答案】C
【解析】解:动物用舌头舔伤口,这是因为口腔里的唾液含有溶菌酶,能破坏进入伤口处的病菌的细胞壁,进而杀灭病菌,这种免疫力是天生就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溶菌酶既不属于抗原也不属于抗体,它只是人体中的杀菌物质。
故选:C。
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和消灭。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人体第二道防线的作用:通过杀菌物质消灭进入人体的病菌。
20.【答案】B
【解析】解: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显然该免疫细胞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的说法错误。
故选:B。
21.【答案】B
【解析】解: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养分,大量的生长和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酸、臭的味道,所以食品腐败变质。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如低温、干燥、隔绝空气等措施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利于保存食物。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防腐的原理以及保鲜方法的知识,据此解答。
这部分内容是中考的热点,注意理解和掌握。并注意灵活答题。
22.【答案】A
【解析】解:生态农业是指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建立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可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例如,在生态农业模式中,利用沼气池产生沼气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故选:A。
生态农业中结构协调、合理种养,具有良好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内部良性循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什么是生态农业.
23.【答案】C
【解析】解:A.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为了保证人民健康,我国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使用说明书中标注了警示语,明确规定药物的使用时间、疗程,并强调指出“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向医师咨询”,A正确。
B.移植到人体内组织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杀死或抑制异体器官的组织细胞的成活,B正确。
C、用指压止血法抢救较大动脉出血的伤员时,要压迫伤口的近心端动脉,C错误。
D、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应立即打开门窗,将其移到通风处,并进行人工呼吸,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D正确。
故选:C。
(1)对溺水、触电、煤气中毒导致呼吸暂停者,应马上拨打“120”,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2)血管有三种: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动脉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去的血管,血流速度最快,应该在近心端进行止血、包扎急救。
(3)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此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需对所学知识认真梳理,才能正确答题。
24.【答案】B
【解析】解:A.金属、玻璃可以回收,应放进可甲回收垃圾桶,不符合题意。
B.菜叶菜梗、茶叶渣属于厨余垃圾,应放进乙厨余垃圾桶,符合题意。
C.废弃灯泡、电路板、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应放进丙有害垃圾桶,不符合题意。
D.废弃保鲜膜、烟头为其他垃圾,应放进丁其他垃圾桶,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垃圾分类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垃圾分类的意义可以参考保护环境的意义来回答。图中:甲是可回收垃圾桶,乙是厨余垃圾桶,丙是有害垃圾桶,丁是其他垃圾桶。
本题主要考查垃圾分类、环境保护。
25.【答案】D
【解析】解: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静脉注射某药物,药物经静脉血管汇集到上腔静脉,然后流回到右心房。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血液循环途径如图所示:
理解掌握血液循环的两条途径。
26.【答案】A
【解析】解:拉萨是高原地区,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两年,可以增加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从而增强血液的供氧能力。
故选:A。
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在高原地区生活,红细胞数目增多是人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变化.
27.【答案】③ 营养物质 红细胞
【解析】解:(1)肺循环是指血液由②右心室流入A肺动脉,流经B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D肺静脉流回③左心房的循环。
(2)血液在F处与组织细胞进行了气体交换,氧气由血液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扩散进入血液,因此,G与E相比血液中二氧化碳增多,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血液流过小肠壁毛细血管时,当血液流经该血管以后,除二氧化碳以外,含量明显增加的是营养物质。
(3)红细胞呈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年人每立方毫米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男子为500万个左右,女子平均为420万个左右;白细胞有多种,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5000--10000个;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每立方毫米血液中,血小板的含量为10万--30万个。因此在三种血细胞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
故答案为:
(1)③。
(2)营养物质。
(3)红细胞。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图示中,①是右心房、②是右心室、③是左心房、④是左心室,A是肺动脉、B是肺部毛细血管、C是主动脉、D是肺静脉、E是流向身体下部的动脉、F是组织处毛细血管、G是下腔静脉、H是上腔静脉、I是上肢和头部的毛细血管、J是流向身体上部的动脉。
解题关键是掌握血液循环相关知识点。
28.【答案】一 AA或Aa Aa 0
【解析】解:(1)根据第一组杂交实验结果,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白色为隐性性状,黄色为显性性状。
(2)若A基因控制黄色性状,a基因控制白色性状,第一组亲代都是黄玉米,子代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白玉米,因此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基因组成为Aa,遗传图解如下:
从图示可知,则第一组子代中黄玉米粒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
(3)第二组黄玉米粒与白玉米粒作亲本杂交,则第二组子代为白玉米的基因组成为aa,则第二组亲代黄玉米粒的基因组成为Aa,遗传图解如下:
从图示可知,子代中黄玉米粒的基因组成Aa。
(4)第三组白玉米粒与白玉米粒作亲本杂交,因为控制白玉米粒的基因为隐性基因,所以其后代出现黄玉米粒的概率是0。
故答案为:(1)一
(2)AA或Aa
(3)Aa
(4)0
(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3)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29.【答案】免疫 特异性 肺炎双球菌 B
【解析】解:(1)乙组实验说明了鼠的体内免疫细胞产生了抵抗肺炎双球菌的抗体。这种后天获得通常只对某种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称为特异性免疫。
(2)乙组小白鼠体内只具有抵抗肺炎球菌的抗体,抵抗肺炎球菌的抗体对另外一种病菌无作用,这是因为特异性免疫具有专一性,因此将另外一种病菌注入乙组小白鼠体内,小白鼠不能存活。
(3)在人类的计划免疫中,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是为了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相当于上述实验中的乙处理中的“取用热水杀死的肺炎双球菌注入鼠体”,故选:B。
故答案为:(1)免疫;特异性。
(2)肺炎双球菌。
(3)B。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3)接种是指注射疫苗来预防相应的传染病,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的抗原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免疫产生的过程和特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部分学校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