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课文配套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三生有幸落孙山,一世无缘附骥尾,蒲松龄,成语积累,品读情节,第一部分14,第二部分5,迁就退让,贪婪凶狠,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 2.品读语言,把握狼和屠户的形象; 3.把握本文写作特色及突出中心的方法。
“狠”——同学们都认识这个字吗?能组个词吗?(狠毒,凶狠) 那如果再凶狠一点,狠毒一点呢? (那就是一个“狼”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总是与这样的词汇分不开的。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蒲松龄老先生的小说《狼》,看看他笔下的狼又是怎样的形象呢?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 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郭沫若先生曾为蒲松龄故居题联,选蒲松龄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颔刺虐入骨三分。”
这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故居院内月洞门上的一副对联,是故乡人为他镌刻的。“骥”指好马,“骥尾”喻依附他人而成名,“附骥尾”指攀龙附凤。这副对联是说蒲松龄一生未曾及第,无缘攀龙附凤,是不幸的;可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有充足的时间创作名著《聊斋志异》,所以又是“三生有幸”啊。
《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狼》原文共有三则故事,这里选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屠户,却最终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重点词语解释:
[屠]屠户。[止]仅,只。[缀(zhuì)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缀,连接、紧跟。
[译文]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重点词语解释:
[投以骨]把骨头投给狼。[从]跟从。[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并,一起。驱,追随、追赶。如故,跟原来一样。
[译文]屠夫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重点词语解释:
[窘(jiǒng)]处境困迫,为难。[受其敌]遭受它们的攻击。[顾]看,视。[积薪]堆积柴草。[苫(shàn)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一样。苫蔽,覆盖、遮盖。[弛]解除,卸下。[眈(dān)眈相向]瞪眼朝着屠户。眈眈,凶狠注视的样子。
[译文]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重点词语解释:
[少(shǎ)时]一会儿。[径去]时间长了。[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久之]时间长了。[瞑(míng)]闭上眼睛。[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从容、悠闲。[暴]突然。
[译文]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其中的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重点词语解释:
[洞其中]在积薪中打洞。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隧入]从通道进入。隧,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译文]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重点词语解释:
[尻(kā)]屁股。[假寐]假装睡觉。寐,睡觉。[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译文]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重点词语解释:
[黠(xiá)]狡猾。[顷刻]一会儿。[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译文]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分别都写了什么?
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
议论。点明故事的主旨,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究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1.用一句话概括课文情节。讲述了一个屠户回家途中遇到两只狼,最后杀狼的故事。2.情节填空。从屠户角度看:遇狼→( )狼→( )狼→( )狼→笑狼示例: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笑狼思考:从狼的角度看:缀屠→驱屠→诱屠→被屠。
课文主要写了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经过。朗读课文,说说其间经历了哪几次交锋。
课文中间的三段写了这三次交锋。 第一次:屠户惧怕并且“投以骨”,不管用,狼仍跟随。 第二次:屠户背倚麦秸垛(柴草堆),“弛担持刀”,与两狼对峙。 第三次:屠户奋起,杀死二狼。
①请结合图片思考: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②“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起因:一屠晚归,两狼缀行
①从“投 ”“复投”等词看,屠户为什么不一次将骨投尽,使两狼并止,由此可以看出这时屠户对“狼”的心态是怎样的?
②从“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可以看出狼此时的心态是怎样的?
①请指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
②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原文回答)
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后狼的经过,体现了屠夫的什么特点?
1.两狼的计谋:2.前狼假寐的姿势:3.前狼假寐的神态:4.前狼假寐的目的:5.后狼径去的目的:
一狼径去,一狼假寐 (前后夹击屠夫)
6.此节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一)找语句,识狼性。
全文表现了狼的哪些特点?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屠户的行动: “投以骨”——怯懦 “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智谋“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勇敢且果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勇敢、警觉且细心 屠户的性格是有变化的,先是怯懦,后来被狼的贪婪逼得走投无路,只好改变自己,表现得勇敢、机智、警觉、果断。
(二)看行动,识人品。
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狼。(1)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2)行文。通过屠户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凶残、狡诈。每段描写均落脚在狼上。(3)结尾。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在“狼”上。由此可知,其用意在于突出“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类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这一中心。
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还是狼?
(三)善辨析,识重点。
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的和作者嘲讽的不仅仅是恶狼。运用比喻和讽刺的修辞手法,把深刻的主题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是这则寓言的一个显著特点。 作者最后的议论告诉人们: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不管耍弄什么花招,总归是会被识破、被歼灭的。
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
(四)析议论,识哲理。
从故事中,我们得到的启示: ①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的下场都是自取灭亡。 ②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够战胜狼,能够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③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识破假象,并且不要心存侥幸,要勇于斗争。 ④除恶务尽,要像屠户那样并毙两狼,不留后患。
在这场激烈的人狼大战中,屠夫笑到了最后,那么作者蒲松齿为此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要求:如果去掉“矣”“哉”“耳”这三个语气语,对比体会下作者的情感会有什么不同呢?
文章叙述了一个屠户晚归途中遇狼、惧狼、御狼,最后杀狼的故事,表现了人的智慧和力量,说明恶势力终将自取灭亡。
材料:蒲松龄是同情人民疾苦,憎恶贪官污吏的作家,在《聊斋志异》另一篇故事《梦狼》中,把贪官写长着牙齿的老虎,把衙设写成吃人血肉的狼,它们大吃大嚼,造成“白骨如山”的惨象。作者“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认为他们“可诛”“可恨”的。
《狼》的故事是富有深意的,寄寓了作者鞭挞贪官污吏的思想。正是因为此,郭沫若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可见蒲松龄老先生笑狼其实是对贪官污吏的嘲讽和鞭挞
揭露了狼的贪婪凶狠、狡诈阴险的本性,赞扬了屠夫的机智勇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字词分类整理1.通假字:“止”通“只”,意思是只。(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2.一词多义:⑴之:①复投之(代词,代骨头)②又数刀毙之/亦毙之(代词,代狼)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主谓之间,不译)④久之(助词,凑足音节,不译)⑵以:①投以骨(把)②以刀劈狼首(用)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来,用来)
⑶止:①止有剩骨(“止”通“只”)②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⑷乃:①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②乃悟前狼假寐(才)⑸前:①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形容词,先前的)②狼不敢前(动词,上前)⑹意:①意暇甚(神情)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想,打算)⑺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方,名词)
3.古今异义:⑴弛担持刀:弛,放下(古);松弛(今)。⑵屠自后断其股:股,大腿(古);屁股(今)。⑶一狼仍从:从,跟随(古);介词,常引出时间、地点(今)。4.词类活用:⑴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为动词,攻击,胁迫。⑵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⑶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⑷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从柴草堆中打洞。⑸“狼不敢前”前,上前(名作动)5.特殊句式⑴投以骨:倒装句兼省略句,应为“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⑵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应为“而两狼之如故并驱”。⑶顾野有麦场,省略句,省略主语“屠”,应为“屠顾野有麦场”。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8 狼示范课课件ppt,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1课时,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背景链接,作品简介,课前预习,整体感知,再读课文,细读课文,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8 狼课文配套ppt课件,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本课目标,走近作者,代表作,出生“异”,经历“异”,搜集素材方法“异”,出生色彩显神奇,苦心孤诣著聊斋,一生心酸为科举,字词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8 狼教课课件ppt,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给下列加色字注音,解释文言词语,处境困迫为难,闭上眼睛,试着翻译下列句子,文学常识填空,聊斋志异,蒲松龄,聊斋先生,只是增加笑料罢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