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1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检测
展开9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必备知识基础练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瞭望,感慨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了的词句是“ , , ”。
(2)李清照的《声声慢》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 , ”。
(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 , ”。
(4)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把长江和历史人物联系起来表现对逝去历史人物感怀的句子是“ , , ”。
(5)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却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李清照的闺情词反映的是自己的闺中生活,她的词作展示出女性特有的矜持、细腻、清雅。对比之下,那些男性文人代拟的闺情词就显得 。她的词作不但和那些男性文人表达居高临下的怜爱同情,甚至观赏玩弄之情的作品绝不相类,就是和那些男性作家对女性刻意描摹的作品相比也 。李清照的词作是对女性情感世界的特殊反映。
总之,在李清照自己的绝大部分作品中都突出表现了她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心境的咏叹、体味、关注,表现了对贵族知识女性身份情感的准确把握和微妙表达。她对绮窗园林之外的纷纭世事是不闻不问的,这也是后世论者 她的原因,认为她生活面狭窄,思想性欠缺等。殊不知正是这种特点奠定了李清照之所以为李清照的根基,她在对男性社会俗世事功的疏离中,在对自身女性身份地位的确认中, 地咏唱着女性独特的情感世界,从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创了独特的女性话语系统。仅从这个意义上讲,把李清照与男性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李白相提并论,就有着充足的理由。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相形见绌 截然不同 嗔怒 执着
B.黯然失色 截然不同 诟病 执拗
C.黯然失色 大相径庭 嗔怒 执拗
D.相形见绌 大相径庭 诟病 执着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李清照自己的绝大部分作品中都突出表现了她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心境的咏叹、体味、关注,表现了对贵族知识女性身份情感的准确把握和微妙表达。
B.李清照在自己的绝大部分作品中都突出表现了她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心境的关注、体味、咏叹,表现了对贵族知识女性身份情感的准确把握和微妙表达。
C.李清照在自己的绝大部分作品中都突出表现了她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心境的咏叹、体味、关注,表现了对贵族知识女性身份情感的准确把握和微妙表达。
D.在李清照自己的绝大部分作品中都突出表现了她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心境的关注、咏叹、体味,表现了对贵族知识女性身份情感的准确把握和微妙表达。
4.请你结合李清照《声声慢》中开篇三句话(“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表达效果,写一则文学短评。100个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
东坡著作自北宋以来,一直广受读者喜爱。从《中国丛书综录》可知,苏轼诗文集有30种收入37部丛书,这在宋人中无疑是最多的。① ,与其成就全面、作品精湛、人品高洁分不开。他是宋诗的代表性作家,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开创了豪放词派,② ;他是北宋文坛领袖,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宋史》评价苏轼说:“器识之闳伟,议论之卓荦,文章之雄隽,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为之主,而以迈往之气辅之。”看来“文章”只是与“器识”“议论”“政事”并列的四个要素之一。使“四要素”得到最佳发挥和根本保证的还有“志”与“气”。如果说东坡“文章”似花朵,③ ,“器识”如果实,“政事”如树干的话,那么东坡的“节义”“志气”则是使东坡精神文化之树常青的根柢。
5.下列各项中,与上文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C.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6.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能力素养提升练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7~12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③,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诗人。该词作于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左右。②貔(pí)虎:本指猛兽,比喻勇猛的军队。③曹瞒: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开头“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比,显得气势平淡,不如苏词气势雄伟。
B.苏词中的周瑜形象,着墨较多,因而形象较鲜明;这首词写周郎,仅写到他的年轻和“气吞区宇”的英雄气概,别是一种写法。
C.对于赤壁之战,苏轼仅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两句;这首词则用浓墨重彩,极力渲染气氛,再现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
D.“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相比,虽然都写到了赤壁之战的结果,但前者的表达效果明显优于后者。
8.同样是对三国古战场的凭吊,也同样写到周瑜这一英雄人物,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抒发的情感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理解。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姜 夔
云鬲迷楼①,苔封很石②,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厓绿嶂,苦被北门③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注①鬲:同“隔”。迷楼:楼名,隋炀帝建于扬州,与北固亭隔江相望。②很石:石名,在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形如伏羊。相传孙权、刘备曾经于石头上论事。③北门:南宋北疆门户京口。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次韵,即用原作之调、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诗歌创作。本词便是姜夔按辛弃疾词的韵脚填写而成的。
B.上片起笔三句写了词人远眺江岸,不见江北,只见青苔布满很石的景象。“云鬲”“苔封”既写景,又隐喻现实。
C.“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三句,写征骑与船只年复一年自来自去,由虚入实,给人时事消沉之感。
D.“依依”在描摹柳枝形态的同时又表现了南渡前辛弃疾复杂的心情。词人以想象收束全篇,读来意蕴颇丰。
10.词人塑造了辛弃疾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添字采桑子·芭蕉①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②。点滴霖霪,愁损③北人④,不惯起来听。
注①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大、成椭圆形,开白花,果实似香蕉。②霖霪:雨点绵绵不断,滴滴答答不停。③愁损:因发愁而损伤身体和精神。④北人:北宋灭亡,词人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自称“北人”。
1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窗前谁种芭蕉树”的意思是: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不知是谁栽种了芭蕉。此句将读者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
B.词的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由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进一步将愁引向深处。
C.这首词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上片咏物,借芭蕉展心,反衬自己愁怀难遣,郁结于心。
D.这首词将芭蕉与雨联系在一起,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静寂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苦雨,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变得更重更深。
12.有人评论:“下片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住,看似平淡,实极深刻。”试结合李清照生平经历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9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1.(1)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 (2)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3)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4)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5)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2.D 解析 第一处,“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黯然失色”,指事物失去了原有的色泽和光彩;也指心情沮丧,显出无精打采的样子。此处应选“相形见绌”。第二处,“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此处应选“大相径庭”。第三处,“嗔怒”,恼怒,生气。“诟病”,指责。此处应选“诟病”。第四处,“执着”,指固执或拘泥,也指坚持不懈。“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此处应选“执着”。
3.B 解析 画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应删除“在”和“中”,或将“在”放在“自己”前;由此排除D项。二是“咏叹、体味、关注”语序不当,应改为“关注、体味、咏叹”,由此排除A、C两项。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几句使用叠词,反反复复之用意,不仅富于音乐美和韵律美,而且借以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词人晚年的孀居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一生的寻寻觅觅,只落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吟咏此句,不禁使人感同身受。
5.A 解析 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东坡精神文化”比喻成“常青树”。A项,比喻,把“人生”比喻成“朝露”。B项,用典。C项,借代。D项,叠词。
6.①东坡作品如此受青睐 ②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③“议论”似枝叶
7.D 解析 D项,这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难分高下,都传神地描绘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
8.①两首词抒发的情感不同。②这首词借凭吊古战场、缅怀英雄人物,抒发的是对眼前国势衰败的伤感;苏轼虽然也有对古战场和英雄人物的凭吊,感慨的是人生短暂和功业无成。
9.C 解析 C项,“由虚入实”分析错误,“数骑秋烟,一篙寒汐”是眼前景,为实;“千古空来去”由眼下想到从前,是过往事,为虚。所以这一处应该是由实入虚。
10.①心在苍厓绿嶂,但为国家亦抛舍不顾。可见其风度高雅,心系家国。②有酒壮行、军旗雄壮,可见辛弃疾的队伍军威赫赫,作为将领,其治军有方。③如同诸葛亮数语便能酬报赏识之恩,面对局势能够分辨征西之路,可见其有战略眼光、军事才能。
11.B 解析 B项,“由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错误。结合“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分析可知,应是由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故选B项。
12.“北人”,实际上应解作“流离之人、沦落之人”,因此,“不惯”也就绝不只是水土气候上的不习惯,而是一种飘零沦落的异乡之感。深怀着这种漂泊感的词人起坐听雨,从这凄凉的雨声中她听到的只能是国破家亡的凄惨。词的尾句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余地,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堂检测,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积累,名句名篇默写,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精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阅读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精品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精品课后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词情感一波三折,委曲跌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