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1氧气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淮安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1氧气,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淮安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1氧气 一、单选题1.(2020·江苏淮安·校考一模)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 B.检验氧气C.检查装置气密性 D.稀释浓硫酸2.(2020·江苏淮安·校考模拟预测)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铜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B.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充分反应C.将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D.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某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3.(2020·江苏淮安·校考模拟预测)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细铁丝燃烧 B.量取水的体积C.吸取溶液 D.添加酒精4.(2020·江苏淮安·统考一模)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工业制氧气 C.石蜡熔化 D.高粱酿酒5.(2020·江苏淮安·统考一模)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燃烧时会产生浓厚的白雾 B.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向pH试纸上滴加食盐溶液试纸变红6.(2020·江苏淮安·统考模拟预测)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中,所依据的原理正确的是选项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分离原理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利用氮气和氧气的熔点不同B将石油分馏得到石油产品石油中各成分的密度不同C除去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酸碱性不同D除去粗盐中的泥沙氯化钠和泥沙的溶解性不同 A.A B.B C.C D.D7.(2020·江苏淮安·统考二模)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A.往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B.某温度下,将KNO3固体不断地加入水中C.向一定量CuSO4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D.持续不断地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8.(2020·江苏淮安·统考二模)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用蓝紫色火焰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9.(2021·江苏淮安·统考一模)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铁在氧气燃烧能看到火星四射C.蛋白质遇浓硝酸呈红色 D.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10.(2021·江苏淮安·统考一模)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 B.麻线织布 C.葡萄糖缓慢氧化 D.浓盐酸挥发11.(2021·江苏淮安·统考三模)下列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出现火星四射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12.(2021·江苏淮安·统考三模)规范实验操作是安全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 B.铁丝在O2中燃烧C.称量固体 D.稀释浓硫酸13.(2021·江苏淮安·统考一模)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A.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至过量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C.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D.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14.(2021·江苏淮安·统考一模)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温度降低B.硫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将CO2通入C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15.(2021·江苏淮安·统考一模)在化学实验中,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非常重要。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16.(2021·江苏淮安·统考二模)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17.(2021·江苏淮安·校考三模)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B.向一定质量的烧碱溶液中加稀盐酸C.实验室高温加热一定质量的石灰石D.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铜粉18.(2022·江苏淮安·二模)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 B.夹持蒸发皿C.测定pH D.O2验满19.(2022·江苏淮安·校联考二模)下列实验所用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利用铁丝燃烧消耗氧气B鉴别KCl和NH4Cl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C除去CO2中混有的CO将气体反复通过灼热的Fe2O3,充分反应D检验土豆中含有淀粉取样,滴加碘水或碘酒 A.A B.B C.C D.D20.(2022·江苏淮安·校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B.水和硝酸铵C.水和氢氧化钠D.稀盐酸和石灰石21.(2022·江苏淮安·校考模拟预测)对比思想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有关对比实验的解释错误的是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B.铁丝在空气中无法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说明氧气浓度影响燃烧剧烈程度C.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加入高锰酸钾后反应速率变快,说明该反应中高锰酸钾是催化剂D.“蜂窝煤”比煤块更易燃烧充分,说明可燃物与空气接触越充分越易燃烧充分22.(2022·江苏淮安·校考模拟预测)下列各组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从KCl和MnO2混合物中回收MnO2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B除去CO2气体中的HCl将气体通过盛有足量NaOH溶液的洗气瓶C鉴别化肥KNO3和NH4NO3取样,加Ca(OH)2固体混合研磨,闻气味D证明长期露置的NaOH溶液已变质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A.A B.B C.C D.D23.(2022·江苏淮安·统考二模)实验室用KClO3制氧气并回收MnO2和KCl,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A.用装置甲收集氧气B.用装置乙溶解完全反应后的固体C.用装置丙分离MnO2和KCl溶液D.用装置丁蒸发分离后的溶液得KCl晶体
参考答案:1.A【详解】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中的液体体积超过了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做法错误;B.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做法正确;C.推动注射器,装置内压强增大,若是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做法正确;D.稀释浓硫酸:把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倒入水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做法正确。故选:A。2.B【详解】A、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反应后的溶液是氯化铜溶液,溶液的质量增加,反应结束后,只要盐酸还在增加,溶液的质量就会一直增加,但溶液增加的幅度不一样;图象正确;B、镁和氧气反应时,镁与氧气的质量比为48:32,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充分反应,氧气有剩余,镁完全反应,图象错误;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质量不会改变,反应生成了气体固体质量逐渐减小,固体中MnO2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然后不变;图象正确;D、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则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的质量减少,当恢复到原温度的时候,氢氧化钙继续溶解,但是由于溶剂水减少,故溶质质量比最初要小,溶液质量先减少后增加,但比最初要小;图象正确;故选:B。3.A【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所示装置正确。B、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所示操作错误。C、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图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说明伸入液体前没有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4.D【详解】A、海水晒盐是水分蒸发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工业制氧气是利用物质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石蜡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高粱酿酒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故选D。5.C【详解】A、红磷在空气燃烧时会产生浓厚的白烟,不是白雾,错误;B、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剧烈燃烧,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正确;D、食盐溶液为中性溶液,pH试纸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错误;故选C。6.D【详解】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利用的是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不符合题意;B、将石油分馏得到石油产品,利用的是石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显碱性,所以利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酸碱性不同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D、食盐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符合题意。故选D。7.D【详解】A、往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一开始,氢氧化钠显碱性,pH>7,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的反应的进行,pH逐渐减小,稀盐酸过量时,pH<7,不符合题意;B、某温度下,将KNO3固体不断地加入水中,随着硝酸钾固体的不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加,待溶液达到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C、向一定量CuSO4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一开始无沉淀产生,待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质量不断增加,待硫酸铜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D、持续不断地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有气体生成,剩余固体质量不断减小,待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反应后,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固体质量不会减少至零,符合题意。故选D。8.C【详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就是发出耀眼的白光,故不符合题意;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不符合题意;C、蜡烛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描述的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符合题意;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实验现象的观察主要是指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得到的实验现象。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区别、不能以结论代替现象等等。9.C【详解】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正确。B.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正确。C. 蛋白质遇浓硝酸变性,出现黄色。错误。D.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所以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正确。故选:C。10.C【详解】A、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麻线织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葡萄糖缓慢氧化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浓盐酸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睛】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11.A【详解】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出现火星四射,此选项正确;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描述,此选项错误;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此选项错误;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此选项错误。故选A。12.A【详解】A、检验装置气密性,将导气管伸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导气管末端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好,A正确。B、铁丝在O2中燃烧,集气瓶瓶底需要放少量水货沙,防止生成物溅落瓶底,炸裂集气瓶,B错误。C、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易潮解,需要在玻璃器皿中称量,C错误。D、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D错误。故选:A。13.A【详解】A、盐酸与氢氧化钠以及碳酸钠反应时,需要先消耗掉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而后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才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直至反应结束,此选项正确;B、由于酸溶液pH小于7,稀硫酸也不例外,所以加水开始时pH不能大于7,此选项错误;C、一定温度下接近饱和的硝酸钾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能为零,此选项错误;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时剩余的固体是二氧化锰和锰酸钾,因此反应结束后剩余固体不能为零,此选项错误。故选A。14.C【分析】本题考查实验现象的描述。【详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所以会使水温度降低,A不符合题意;B、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钙溶液中,二氧化碳和氯化钙不反应,所以无法生成碳酸钙沉淀,C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15.A【详解】A、浓硫酸溶液水放出大量的热量,故正确。B、红磷在空气中产生白烟,不是白雾,故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错误;D、氧化铁是红色的,故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黑色,故错误;故选A。16.D【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A正确;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B确,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故选项C确;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不是白雾,故选项D错误;故选D。17.C【详解】A、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催化剂只会影响反应的速率,不会影响生成氧气的多少,故A错误;B、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溶液的质量应该逐渐的增加,不会出现不变的情况,故B错误;C、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没有达到碳酸钙的分解温度,固体质量不变,然后质量逐渐减小,分解完后,固体质量不变,故C正确;D、每64份质量的铜会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所以反应后溶液质量逐渐减小,但是不会减小到零,故D错误。故选C。18.D【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会使表面的水迅速沸腾,混和着浓硫酸向外飞溅液滴,A错,不符合题意;B、夹持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 B错,不符合题意;C、测溶液的pH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不能伸入待测液,C错,不符合题意;D、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 D对,符合题意。故选D。19.A【详解】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利用铁丝燃烧消耗氧气,因为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A错误,符合题意;B、鉴别KCl和NH4Cl两种固体,氯化钾与熟石灰不反应,氯化铵能与熟石灰反应释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除去CO2中混有的CO,将气体反复通过灼热的氧化铁,充分反应,氧化铁会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除去了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检验土豆中含有淀粉,取样,滴加碘水或碘酒(含碘单质的溶液),如果出现蓝色,则含有淀粉,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20.B【分析】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说明试管②中气体受热膨胀或生成了气体,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详解】A、双氧水(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试管②中的气压变大,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故选项错误;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试管②中的气体温度降低气压减小,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液面上升,故选项正确;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试管②中的气体受热膨胀造成压强变大,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故选项错误;D、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试管②中的气压变大,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故选项错误。故选:B。21.C【详解】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因为热水的温度比冷水高,则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选项正确;B、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说明氧气含量较多,燃烧越剧烈,氧气浓度影响燃烧剧烈程度,选项正确;C、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再加入高锰酸钾后反应速率变快,是因为高锰酸钾加热先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生成的二氧化锰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而高锰酸钾不是催化剂,选项错误;D、由于“蜂窝煤”的表面积比煤块更大,与空气接触更充分,“蜂窝煤”比煤块更易燃烧充分,,则说明可燃物与空气接触越充分越易燃烧充分,选项正确;答案为:C。22.C【分析】A、根据KCl溶于水,MnO2不溶于水进行分析。B、根据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进行分析。C.根据铵态氮肥遇到碱性物质能生成氨气进行分析;D、根据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进行分析。【详解】A.要想回收MnO2,要利用KCl溶于水,但MnO2不溶于水的特点,应先将混合物溶解,然后过滤得MnO2固体,然后将MnO2固体洗涤并干燥即可,故A错误。B.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故B错误。C.NH4NO3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KCl不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用取样,加Ca(OH)2固体混合研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化肥KNO3和NH4NO3,故C正确。D.氢氧化钠溶液长期暴露在空气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学的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23.D【详解】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正确;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溶解速率,故B正确;C、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故C正确;D、蒸发时要变加热边搅拌,故D不正确。故选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2氧气,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4氧气,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氧气,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